曾國藩:職場一「立」一「達」,變身識人高手,人生處處行得通

2020-12-22 腦洞看古今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給皇帝講了智伯的故事,嘆道:「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

藉此,他想告誡統治者,要帶起一個領導班子來,皇帝一定要「仁」,治人一定要「德」。

論語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用德行來治理政務,就像北極星一樣有眾星拱衛,這是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司馬光所說的君主之德,就是如此。

領導者的仁德,一定要從善於用人開始,愛者易親,嚴者易疏,領導者必須明確區分這兩類人。司馬光用了19年,反反覆覆提點皇帝一定要善於用人。但古往今來,能把這一道理悟透的人少之又少,曾國藩是個特例。

曾國藩悟到了:知人善用,是一種仁德,與慈愛不同,這個仁德是領導專有的品質。

曾國藩家書裡,有這樣一句話,是我對曾國藩改觀的開端:

我要步步站得穩,須知他人也要站得穩,所謂立也。我要處處行得通,須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謂達也。

這是在職場打拼多年的人才能說出的句子

可敬的是,曾國藩已經身居高位,大多人到這一步之後已經全然不在乎他人的想法。

是曾國藩仁慈嗎?非也,這是一種居安思危的意識。日後留一線,他日好相見,對別人的體諒,是給自己留有一絲餘地,職場中,無論身處什麼位置,都要學會「換位思考」的智慧。

善「用人」,不一定是爬到領導位子上才能做的事情,如果你悟透了這句話,身邊的一切下屬、同事,乃至位高於你的人,都能成為你可以轉化的資源。

王陽明在家訓中告誡後人,毋責人,但自治,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學會把周圍的人際關係轉化成資源之後,在不動聲色中適當疏遠一些人,靠近一些人,久而久之你的圈子會得到淨化,會變得更加優質,對於領導者來說,就是要學會選人,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是要學會看人更「精」。

曾國藩有一句名言就明確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行軍之道,擇將為先。」曾國藩治軍,把選將作為了第一要務。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反之,為官者雖有才幹,但人格低下,道德敗壞,圖名貪利,腐化墮落,到頭來就會禍國殃民,為世人所不齒。

人為本,德為先。領導者追求自身人格的完美,才能發揮自己的才智,統治者組建團隊,只有選擇那些具備德行的人,才能提升自己的氣場。

一個人在社會上擁有很多種角色,但選擇領導時最忌諱雙重人格,表裡不一,陽奉陰違,人前人後,兩副嘴臉,臺上臺下,兩張面孔,對上對下,兩種情況。世人評說曾國藩會做人,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曾國藩懂得做人原則要從一而終。

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志不同的人,可以選擇不交往,也可以選擇維持表面關係,但一定不要過分糾纏,職場中,你的一切行為都會成為一面鏡子照給別人看。

「授以德,則國安。」懂得做人之道的人,通人性,會看人。無論走到哪一領域,都能做出一番事業來。

曾國藩選人重「德」,他將其概括為「忠義血性」。他說:「帶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計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這種人,可「與之共謀」。

年輕人一時無法掌握其中要義也很正常,看人、讀心非天賦,需要日積月累的經驗才可習得,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只是浮於皮毛,不得深入。

曾國藩認為,做人、看人與讀書是一樣的:

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凡事都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這便是曾國藩的「讀經一耐字訣」。如果說司馬光用歷史為我們勾畫出了一個理想的規劃,那麼曾國藩就近幾完美地實現了這個設想。

歷史的洗刷沒有磨滅曾國藩的光芒,反而讓他一直屹立於民族的肩膀上,正是因為這些話當中蘊含了千古的智慧。我推薦你讀一讀下面這套曾國藩。

千古萬人的修身、養性、平天下的心路歷程,曾國藩的一生,被作者一一在裡面上進行了訴說,更有曾國藩本人的肺腑之言,供你賞讀。

無論為了讀歷史,還是交友、理財、用人,都能在裡面找到曾國藩的智慧。

曾國藩做人、為官的深厚的哲理。都包含在這4冊書籍裡,全套88元,平均一本不到30元,後代英才輩出,曾國藩長盛不衰的奧秘,分享給你。

點擊下方商品卡:

相關焦點

  • 精選曾國藩八則家訓,適合教育子女,一生受益
    2.我要步步站得穩,須知他人也要站得穩,所謂立也。我要處處行得通,須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謂達也。今日我處順境,預想他日也有處逆境之時;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氣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孫。常以「恕」字自惕,常留餘地處人,則荊棘少矣。
  • 自立立人,自達達人,「完人」曾國藩一生的智惠
    曾國藩,戰場打出來的悍將,官場煉出來的能臣。有人推崇他是「千古第一完人」,真正做到修身、齊家、平天下的,只有他。* 曾國藩曾氏有大量家書、家訓等傳世,後人只需花一些時間閱讀,就能學到他一輩子的管理、識人、交際、治家、教子智慧。
  • 曾國藩: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
    曾國藩也說:不怨不尤,但反身爭個一壁靜; 勿忘勿助,看平地長得萬丈高。須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唯有處處泰然,行所無事,申甫所謂而「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星岡公所謂「有福之人善退財」,真處逆境者之良法也。弟求兄隨時訓示申儆,兄自問近年得力唯有一悔字訣。兄昔年自負本領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見得人家不是。自從丁己、戊午大悔大悟之後,乃知自己全無本領,凡事都見得人家有幾分是處,故自戊午至今九載,與四十歲以前迥不相同。大約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
  • 曾國藩十句經典名言,句句都是人生忠告!
    曾國藩一生偉績,十分注重對於後代的教育,其撰文分別從為人處世、從政治軍、謹守家風、保養身心等方面對後代子孫提出了警戒。曾國藩十句經典名言,句句都是人生忠告。1. 讀經以研尋義理為本,考據名物為末。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賞析:立就是發奮自強,站得住。達就是辦事圓融,行得通。4. 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能而見棄。賞析:勤:勤勞。見:用在動詞前面表示被動。用:任用。逸:享樂。棄:遺棄。
  • 曾國藩識人術:人生過40歲還沒起色,謹記3字真言,助你平步青雲
    曾國藩識人術:人生過40歲還沒起色,謹記3字真言,助你平步青雲每個人年少時,都會自命不凡,想著在以後闖出一片天地來,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卻發現自己越來越平庸,想要做的事很多,卻從來沒有實現過。不過,暫時的平庸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就此隨波逐流,才會導致一生碌碌無為。
  • 曾國藩:做人的道理很簡單,就是這兩個字
    其次,「敬」字功夫還要做到「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即:站立時,就好像看見'忠實、誠信、篤厚、恭敬』等字樣直立在面前一樣;在車上時,就好像看見這幾個字靠在車前橫木上,這樣才能處處行得通。這樣一種莊重嚴肅的儀態,就會讓人生出敬畏之心,顯得有威嚴但又不兇猛。終上所述,一個人做到了孔子所說的以上四點——「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君子無眾寡,無大小,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便可謂是真正做實了「敬」字功夫。
  • 曾國藩識人術:如果你不懂識人,牢記這4句話,一看一個準
    曾國藩有云:凡成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人謀居半,天意居半。凡成大事者,先要識人和識事,並以才幹輔助,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漢高祖劉邦,安邦治國不如蕭何,出謀劃策不如張良,帶兵打仗不如韓信,但他卻懂得識人,併網羅天下將才唯他所用,最後成就一番霸業。
  • 曾國藩:真正狠毒的人,不看面相,3種特徵一抓一個準
    第一種,權術主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曾國藩:「處大權位,推讓少許,減去幾成。」真正狠毒的人,他們會為了目的犧牲一切。只為自己的權利與地位。他們是沒有底線的,只要能達到他們的目的,他們什麼都不管不顧,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缺乏正常人該有的道德品質和同理心。
  • 如何快速看穿一個人?牢記曾國藩這4句識人術口訣,一看一個準!
    所以,能夠知人、識人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美德,正如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所說:「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曾國藩曾在官場沉浮近四十年,看慣了太多的虛情假意和表裡不一,對於識人、用人有著自己的心得體會,在民間也流傳著「曾國藩三千步識人」、飯桌識人術這些識人趣事。
  • 老祖宗識人術:一個人是不是好男人,看這兩點就可以了
    根據老祖宗識人術,一個人是不是好男人,看這兩點就可以了。下面我們來一起分析分析!1、貧賤之交不可忘。釋義:富貴的時候,不能忘記那些貧困低賤時所交的朋友。晚清中興第一名臣的曾國藩,和陳勝不一樣,他從一介布衣成長為一品大員、湘軍統帥,但他始終與貧賤之交保持著書信往來。其中,很多懷才不遇的朋友過來投奔曾國藩,也都實現了遠大抱負。用曾國藩的話說就是:「我要步步站得穩,須知他人也要站得穩,所謂立也。我要處處行得通,須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謂達也」。他在成全別人的同時,也無形中成就了自己的功業。
  • 曾國藩識人術:識人,只需要看這2點,一看一個準
    而我們若是通曉一些識人的本領,我們就能更好地明白對方的內心,進而做出正確的選擇。有著「晚清第一名臣」的曾國藩在晚清時期力挽狂瀾,在「同光中興」時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並且他的學問和文章兼收並蓄,被譽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曾國藩識人的面相術
    他就是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為清政府立過汗馬功勞的曾國藩,有一個長處是「知人善任」。首先是「知人」,即識人,知人是善任的前提。曾國藩平時留心觀察人,提出著名的「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其中「眼到」特別強調「著意看人」。他識人的經驗還被編寫成《冰鑑》一書,流傳至今。
  • 讀懂「天下第一完人」曾國藩,成就自己的人生路!
    直到30歲,道光二十年,他離開從小生活的家鄉湖南,入京為官,才開始真正改變人生。這一年不僅是他仕途上的起步,也是他一生自我完善的一個重要起點。 立下成為聖賢之志,但先天資質平庸的他是怎麼樣改變自己,成就自己?
  • 曾國藩識人術:6個細節看出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一看一個準
    每個人都要在社會中生存,而識人就是其中必備的一個技能。晚清名臣曾國藩在進入官場後就是因為不懂識人為人技巧,最後才頻頻遇挫,所以他告誡後人「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在曾國藩留下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知道,他總結了6個看人的細節,看懂的人能輕易了解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不喜歡說話的人,要麼真的簡單,要麼深不可測前者很好理解,但後者什麼會有這樣的結論呢?我們常說:兩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
  • 曾國藩聽音識人有高招:聲音急促嘶啞者命薄福淺,需注重修身養性
    我們在認人識人的時候,常常會陷入「人心難測」的困境中,因為很多人善於偽裝,根本無法讓人洞察其內心的真實活動。不過,心機再重的人,無論如何偽裝,都會開口說話。而一個人的聲音,如果不是刻意去模仿別人,都有與眾不同的特點,因此,透視人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聽音識人」。
  • 曾國藩12字識人口訣,是君子是小人一看便知
    在清朝的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曾國藩會識人,左宗棠會打仗,李鴻章會做官」。如果說到歷史上最功成名就的人有哪些?那麼「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一定排得上號,他在識人方面確實有極高的造化。都說曾國藩在識人方面是毋庸置疑地,有著獨特而高超的識人本領。那麼,君子與小人是怎麼樣的呢?君子和小人有何區別?曾國藩利用12個字輕鬆識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一看便知。
  • 《曾國藩家書》好句好段摘抄
    5、 以言誨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養人也。——《曾國藩家書》。 6、 構怨頗多,將來仕途易逢荊棘矣。——《曾國藩家書》。 7、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紛,此亦不必過為退避也,但因以為利,則市道矣。——《曾國藩書信》。
  • 人生沒有天花板:拆掉思維的牆,變身高手完成躍遷
    新年剛過,就收到老同事給我的消息:公司離職的前總經理,又被請回來了,職位還從總經理一躍變成了VP。來不及八卦的我,突然想起了自己當年在公司的遭遇:工作5年,升職半級……職場中,同樣的資源,有些人能實現飛躍般的進步;而有的人兢兢業業,卻始終原地踏步。這兩者的區別到底是什麼?
  • 職場用人的精髓,曾國藩給出教科書式答案
    我想大家可能都知道,曾國藩曾經對愛徒李鴻章傳受過相人的要訣,在曾國藩進的一番教誨之後,我相信對於日後的李鴻章也是受益無窮的。曾國藩認為「辦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也就是說在識人用人的時候必須要謹慎,而且一定要具備觀察人本質的能力。雖然說曾國藩總結的用人精髓可能聽起來特別的空泛,但是必須要靠自己去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