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尾巴,
拽著新學期的手悄悄到來。
帶著些許期待、興奮,又有些忐忑…
寶寶是否能適應入園生活呢?
自己吃飯,自己睡覺、自己穿脫衣服,自己如廁
幼兒園的寶寶要學的東西也不少……
吃飯是頭等大事
寶寶們在入園這個階段幾乎都掌握了攝食技能
加上有小朋友和老師的影響,都不會有太大問題
反而是很多家長
擔憂起了寶寶睡覺這件事
想想平時媽媽抱著才能入睡
醒來還第一時間能看到媽媽的寶寶,
在幼兒園要經歷獨自入睡
這是多大的落差。
這也是很多寶寶鬧著不願意去幼兒園的一大原因。
其實,在疫情宅家的日子
很多媽媽都在
趁機訓練孩子分床/分房睡覺
把寶寶「獨自睡覺」的計劃提上日程
在媽媽圈一直流傳著這樣的說法:
「都說三歲分床、五歲分房!現在不分等孩子大了就更難了!」
「越早分房的孩子獨立性越好。」
「要早點分房睡,不然孩子會性早熟。」
在這種言論影響下,很多家長強行把娃扔到他自己的房間就狠下心來不管了,因此,「媽媽再愛我一次」的這種催淚大戲一到晚上就上映。
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強行分房,會傷害到孩子。
這和使用「哭聲免疫法」,或者讓孩子看不到媽媽而強行斷奶的本質相同,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也會影響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
關於不分房是否會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問題,世界著名的美國兒童睡眠研究專家James J. McKenna是這麼說的:
「這種觀點,代表了一種個人的判斷,但它不是科學事實。沒有任何研究表明,孩子的獨立能力,是通過和父母分房睡來獲得的;也沒有任何研究證明親子共眠有負面的影響,除非它是有心理問題的家庭關係的一部分。」
意思是說,在親子關係是正常而健康的前提下,暫時的「未分房」並不會導致孩子心理健康和人格發育出現問題。
在孩子不同的年齡段,可以有不同的睡眠方案,但不要忘記兩個原則:
出生至3歲
爸爸在孩子出生後被迫搬離主臥室的案例比比皆是,但事實上,寶寶出生之後就可以和父母分床睡,將嬰兒床緊貼在父母大床邊上,是最恰當的選擇。這樣做,一方面保證夫妻同床,還能方便照顧孩子;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父母在熟睡中對孩子的無意識傷害。
3歲至5歲
從生理髮育的角度來說,3歲的孩子完全可以和父母分開睡,只是心理上也許還做不到。3歲到5歲期間,家長應儘早引導孩子分床/分房睡,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5歲,是育兒專家們公認的最佳分房年齡,尤其要和異性家長分床,否則很容易影響孩子性心理的發育和性別觀念的形成。
5歲後
一般來說,5歲以後,孩子不適合再和父母同房睡。但其實沒有絕對的時間限定,能夠在3~10歲期間完成分床、分房就行。隨著孩子獨立人格的逐漸形成和身心的不斷發育,繼續和父母同房睡會影響孩子的情感發展、獨立性和自信心,對孩子日後的學習和生活也都會有負面影響。
孩子的安全感不是靠和父母睡同一間房就能建立的,我們平時給予孩子足夠的照顧和陪伴,在孩子需要時能夠及時回應才最重要。
分床睡
① 選擇合適的嬰兒床
大小合適、安全舒服的嬰兒床才能讓寶寶睡得更踏實,最好不要圖省事省錢就直接買個大床。
其次,要為寶寶選購固定柵欄的小床。柵欄一般要高出床墊50cm,兩個柵欄直接的距離不可超過6cm。
② 為寶寶排除安全隱患
儘量別在嬰兒床上放置毛絨玩具、備用枕頭等。
一是毛絨玩具會積攢蟎蟲和灰塵,易導致寶寶過敏;二是有堵住寶寶口鼻,造成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的風險。
③ 克服自身困難
分床睡後,寶寶半夜哭醒、需要餵奶時,寶媽會更辛苦些。但想到對寶寶有益,寶媽們還是願意忍受這份辛苦的,對吧?
分房睡
① 舉行一個「隆重」的分房儀式
選擇一個有儀式感的時間點,比如寶寶生日或者新年第一天,告訴孩子:「又長大1歲啦,從今天起,你就是大孩子了,可以自己一個人睡覺啦!」然後為孩子舉辦一個相對隆重的分房儀式,比如在房門上掛一塊牌子,寫上寶寶的名字等。
這樣既能帶動寶寶參與布置自己的房間,又讓寶寶充滿期待。總之,要向孩子傳遞積極的信號,讓孩子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② 通過繪本提前灌輸「分房睡」理念
分房過渡期很重要,分房前一段時間,可以和寶寶多看相關繪本,而繪本結局必須是孩子愉快地睡在了自己的房間。
家長再鼓勵寶寶獨自睡覺,讓寶寶覺得能自己睡是件值得期待的、了不起的事。
③ 逐步分離法
一開始寶寶會害怕獨自待在房裡,可以開著門,或者留一盞夜燈,甚至直接在寶寶房間架一張簡易床陪睡。
④ 起床後的鼓勵讓寶寶更自信
剛開始分房睡的幾天,儘量早早地守候在寶寶床邊,讓寶寶一睜眼就能看到爸爸媽媽的笑臉。給寶寶一個走心的誇獎,可以悄悄地在寶寶枕邊放上一個小獎品,寶寶醒來看到驚喜一定會很開心。
⑤ 家長的態度是關鍵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寶寶做不到分房睡,而是家長捨不得和孩子分開。
當孩子半夜跑回父母房間不肯走時千萬不要心軟,一定要溫和而堅定地鼓勵他,然後把他帶回房間,陪伴一會兒直到他睡著。
具體何時可以分房睡,需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家庭的實際居住情況而定。
當孩子自理能力比較強時,比如晚上睡覺不亂踢被子,要小便時會叫大人,都說明此時具備了分房睡的能力,可以給孩子準備房間了。
對於那些適應能力比較弱的孩子,可以致力於分床分房的準備過渡期鍛鍊,爭取在入園或入學前的半年到一年與父母分房睡。
不管是分床還是分房睡,睡眠質量都是很重要的一環。特別是現在天氣慢慢變涼的秋冬到來,寶寶睡著後容易踢被子,著涼,感冒。
因此準備 一件優質舒適的睡袋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如果沒有媽媽隨時起來蓋被子的時候,不怕寶寶踢被著涼,媽媽也能放心。
親豆分腿式睡袋
夾棉工藝,裹住溫暖
分腿式設計,加寬下擺,無束縛感
靈活翻滾,怎麼也踢不走;
三層設計,表層和裡層採用精梳緊密棉,輕柔溫暖
夾層採用天然玉米棉填充,鎖溫保暖、透氣不悶汗
滿滿的柔暖舒適,宛如媽媽的懷抱;
小鯨魚和松果圖案,兩種款式
都是孩子喜歡的童話場景元素
陪伴他進入美好的夢鄉;
多碼段選擇,6月齡-3歲適用
相伴美好成長時光。
另外,
枕頭也是好睡眠的一個基本助攻!
親豆兒童3D成長枕
3D一體成型,符合人體工學
舒適承託頭部,科學減壓
凹型設計,高度以零為起點
遵循寶寶生長規律
貼合頸部曲線,保護頸椎無壓力
讓寶寶安睡一整夜
一體水洗,透氣速幹
出汗多,常吐奶的寶寶也不怕
源自美國的玉米棉防蟎用料
讓寶寶遠離紅疹、痱子的困擾
有些媽媽過去會在分床分房睡的「準確時間」上糾結,但親小豆建議家長們別過分依賴所謂的「標準答案」。
分床分房睡是孩子獨立性發展帶來的一種結果,並不是因為分了房孩子才獲得了獨立,不要本末倒置。
家長要做的是準備好舒適的睡眠環境,被子、枕頭、睡袋這些都儘量選擇優質的,寶寶喜歡的,幫助他更好地適應,也保障寶寶睡眠質量,夜晚不著涼等,同時在分床分房睡過渡期,給予更多的耐心和關愛也是尤其重要的。
孩子總會長大,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創造良好的環境,做好引導,等著孩子學會適應,然後帶著他走向獨立。願每個寶寶都能儘早勇敢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