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長清區崮雲湖街道東南部的大劉村擁有戶籍人口3600多人,是目前長清區數得著的大村。104國道毗鄰村邊,優越的地理位置開化了村民們的頭腦。靠著安裝的手藝,這裡的村民們進城掘到市場經濟的「第一桶金」,這裡一度被稱為「濟南安裝之鄉」。前些年,越來越多的大劉村民離開家鄉,在城市裡安家立業,而鄉村、鄉愁卻逐漸成為他們奮鬥的背景幕布,越來越淡。
鄉村能人「孔雀東南飛」,背後的鄉村卻逐漸凋敝。如何讓鄉村能人有枝可棲,上演一出當代鳳還巢,依託人才振興最終推動鄉村振興,我們就從這裡說起——
大劉村黨總支書記王禎(左二)在察看汙水處理。
請能人出山
有人說,大劉村村民裡不乏億萬富翁,千萬富翁更是一抓一大把。但是反過來,村集體經濟卻不富裕,甚至可以用「窮」來形容。
東孫村黨支部書記孫慶仁(左一)察看齊魯樣板村建設。
村「兩委」一直想求變,可是回頭瞧瞧,村兩委會上,已經50多歲的村黨總支書記王禎算是「年輕的」。村裡缺能人是大劉村振興路上的頭號難題。村裡把這個問題匯報到街道,街道主要負責人給「把脈問診」——請能人出山。能人要熟悉村裡情況,還要有能力造福於村。於是,村民陸奉剛的辦公室裡和老宅裡就有了如下對話:
「老陸啊,你看咱村裡人都富起來去城裡了,村裡缺能人啊。」王禎先把話鋪墊上。
「對啊,村兩委班子年紀普遍偏大,你要是打理好企業的同時,騰出點功夫幫著忙活忙活村裡的事就好了。」和王禎一起來的崮山管理區書記直接點明了來意。
「俺都退休了,家裡也不缺錢,不想再出去折騰了。」陸奉剛推辭道。
這話不假,從前幾年開始,陸奉剛自家經營的企業年產值已經達到幾千萬元,平日裡企業財務、業務和技術都有專人負責,陸奉剛也樂得自在。可別看老陸嘴上硬,實際上他還真是對村裡有感情。
大劉村黨總支副書記陸奉剛(左一)查看自來水工程。
他的鄉土情懷
老陸擔任了大劉村黨總支副書記。他還推薦了郝傳生和王學強兩位青年企業家能人,他們倆現在分別任職大劉村兩個黨支部的書記。這兩位能人在村裡成立了濟南東陽湖工業科技有限公司和濟南東陽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平臺。在此之前村裡已經成立由99%的村民入股的合作社。合作社以這兩個平臺為支撐進行市場化操作,為村集體經濟提供源頭活水。
依託這兩個經濟平臺,老陸確實沒停下為村裡辦實事。20年前,老陸就給陸莊村通上了自來水。去年,老陸又親自去給大劉村爭取了自來水工程。工程申請下來,老陸請了測井專家來,打了幾口深水井。從此,村裡告別了淺層地表水,全村3600多人喝上了乾淨的自來水。
陸家莊街景
關峪、王莊村位於半山腰,以往村裡每次修路都因為海拔高上不去而作罷。而去年開始,這兩個村的村民享受到了戶戶通帶來的便捷。水泥路修到家門口的那天,關峪村老電工李長勝家特意宰了一隻大公雞,非要拉著老陸和施工人員去他家喝一盅。
無論是通自來水還是修路,「掙了算集體的,賠了算個人的」是老陸等大劉村能人一慣堅持的原則。
去年,大劉村的104國道綠化工程完工。沿線1800米的綠化帶最寬處達到3米多。街道給了大劉村150餘萬元的補助,而實際上,該工程前前後後耗資260多萬元。這中間的窟窿,老陸就用自家企業的錢補上。修自來水、修路、綠化,往項目裡補貼的錢多了,老陸媳婦首先不願意了。她給老陸下最後通碟,以後補貼錢的事不能再幹了。可是,老陸聽了依然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鄉村走向振興
在老陸等鄉村能人的苦幹實幹下,大劉村的兩個經濟平臺動起來了。
先是山體公園項目啟動。目前,村裡的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已經在山上種了100餘畝的各類果樹。該項目已經開工,預計明年5月份開園。這些果樹的收入將全部歸集體。
村裡的黨建路也修起來了。從國道104到山體公園腳下,這條路上處處彰顯著黨建元素。這裡不僅是黨建路還將成為富民路,果子成熟後,這條路將是水果下山的主要通道。
而鄉村能人的加入,帶來的最直接的變化就是豐富起來的黨建活動。大劉村原來有98位黨員,有時候卻連黨員活動也湊不起來。能人們來了後,每月25日是雷打不動的黨員主題活動日,最重要的是黨員當先鋒為集體經濟聚智獻策的氛圍起來了。
坡莊村「迎中秋 慶國慶」文藝匯演。
眼瞅著村民們有了錢都往城市裡去了,村中的老屋漸漸荒涼破敗,有的院內雜草比人都高。自家的房子也快不像樣子了。時間充裕了,有著鄉土情懷的老陸就想先捯飭捯飭自家老房子。這一捯飭不要緊,他把大劉村裡的自然村陸莊村的60多套房子都捯飭出去了。原來,自家房子收拾好後,老陸請朋友來做客。結果朋友看中了他家老房子。老陸實在託辭不過,便說這樣,我給你找個更好的。就這樣,老陸幫村民整修一套,房子便租出去一套。租金全部歸村民。原來已經空蕩蕩的陸莊村裡搬進來好多新村民。老房子的價格也水漲船高,前幾年一萬元一套都有人賣,現在沒個十萬塊錢村民不動心。
別人都往外走,他卻逆行回村,鄉村情懷是根本;捯飭個老房子,能把村裡60多套都租出去,能量不一般。如今,陸莊村的民居改造還在進行,修舊如舊,卻又各有風格的打造讓這個自然村成為一處世外桃源般的存在。這裡漸漸成為有鄉村情懷的能人和高端人才的聚集之地。
坡莊村街巷東孫村新建車間
像陸奉剛一樣,在長清區崮雲湖街道辦事處,東孫村黨支部書記孫慶仁、鳳凰村黨支部書記麻立茂、村主任麻興偉、土山村黨支部書記任士慶、大崮山村黨支部書記韓紹傑、坡莊村黨支部書記李庶科、六裡村黨支部書記劉丙傑等原均為在外幹事創業的人才,而如今他們都回到家鄉,帶著鄉親們或成立合作社、或改善村容村貌、或打造商業載體,他們有的被評為泉城鄉村之星,有的帶領群眾致富,整日裡忙的不亦樂乎。
鳳還巢,帶來的是鄉村經濟的萌發。截至目前,崮雲湖街道11個行政村村集體經濟純收入已經超過150萬元。(濟南日報記者 邵明紅 通訊員 李敏 李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