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醫院產科爆滿 高危產婦急劇增多·都市快報

2020-12-23 杭州日報

寧波二胎寶寶迎來出生高峰

通訊員 馬蝶翼 褚小翠 張基隆 龐贇 趙冠菁 記者 俞瑩 攝影 任燁

臨近年底,寧波各大醫院產科全面爆滿。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共審批單獨二胎8360戶,單獨二胎出生2115人。

可讓醫護人員擔憂的不只是產科爆滿,而是危重症產婦數量明顯上升。在產科經常上演悲喜兩重天的場景:一邊是喜迎新生兒,一邊是搶救大出血產婦。

婦產科專家分析,造成危重產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單獨二胎放開後,頭胎剖宮產的問題暴露出來了。

鄞州人民醫院

整層走廊上都是加床

昨天上午,在鄞州人民醫院六樓產科病區,走廊上有七八張加床。走廊上的家屬們都伸長脖子往病房裡張望,一看到空床,就激動地拉著護士,希望馬上搬進去。

凌晨4點半,張先生的愛人剛剖宮產,生了一個女兒,由於病區沒床,他們只能在走廊等候,護士說,有產婦出院,他們才有希望住進去。

「最多時,六樓整層走廊上都加滿了床,我們同事在朋友圈裡戲稱,又要繞地球一圈了。」六病區產科主任胡萍萍說,夜班醫生從傍晚5點接班,全夜無休,一直接生到早上八點。白班同事來接班,夜班醫生回到辦公室還要把手術病歷寫好,最起碼要十一二點才能走。

胡萍萍說,為讓產婦少奔波,門診印製一批表格,上面有寧波市區各家醫院產科的聯繫電話,坐診醫生會提前告訴準媽媽們,到醫院生產前,先打一圈電話問問,看哪個醫院有空,再往哪家醫院跑。

寧大附屬醫院

一年多接生了一千個孩子

去年,寧大附屬醫院共接生近6000個新生兒,比2013年多了近1000人。

產科一病區護士長仇春波說,每天差不多有20個新孕婦進來,20人生產,20人出院,天天加床,大家都連軸轉,忙個不停。

她清楚地記得2014年最後一天,她值夜班,從晚上8點開始,不斷有新孕婦進來,就在這時,120送來一個孕婦,馬上要生了。

「我們跑去急診科一看,宮口都開六七釐米了。這個產婦生二胎,頭胎是剖宮產,這次是兇險型前置胎盤(即胎盤長在子宮口,擋住胎兒分娩的出口),還患有梅毒,需要馬上搶救。為防止被傳染,我們從頭到腳全副武裝,最後手術很成功,孩子和產婦都保下了,我們雖然感覺很累,但還是很開心。」

寧波市第一醫院

兇險型前置胎盤患者翻了一倍

昨天傍晚6點多,寧波市第一醫院產科主任丁慧青剛搶救完一個產婦,準備上第二臺手術。

這個產婦前一胎是剖宮產,這一次又得剖宮,不僅是瘢痕子宮,還是前置胎盤。情況很緊張,產婦一上手術臺,必然會大出血。

「手術中大概出血8000毫升,相當於兩個成年人的血容量,我們不停地給她輸血,從下午1點進手術室,一直搶救到6點才結束,大家在裡面呆了足足5個鐘頭,是我們搶救時間最長的一個產婦。」丁慧青說。

幸運的是,這個產婦肚子裡的男嬰成功保下,但她的子宮不得不摘除,產婦被送入ICU病房監護。

做完這臺手術,由於精神高度緊張,丁慧青感覺不到一絲飢餓,她打算稍作休息,馬上進入下一臺手術。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高危孕產婦急救數量明顯上升,作為寧波市孕產婦危重救治中心,寧波市第一醫院去年接受的兇險型前置胎盤患者有17人,而今年1月份才過半,就已收到兩個兇險型前置胎盤患者,而在2013年,類似病例全年還不到10例。

寧波市婦兒醫院

一胎剖宮產 二胎風險加大

作為寧波市生娃老大,寧波市婦兒醫院去年迎接12000多個新生兒,比2013年增加了1000多人,據大產科主任範琦慧統計,最忙的12月份,1300個孩子出生,相當於每天接生40多個新生兒。

「單獨二胎政策放開,部分頭胎是剖宮產的孕婦,生二胎時,多數不得不選擇剖宮產。」範琦慧說,這一刀下去,完整的腹膜、子宮將留下永久的疤痕,原先光滑得像瓷器一樣的腹膜和子宮變得粗糙,容易造成腸黏連;手術時可能會有細菌進入腹腔,造成腹膜炎、盆腔炎,導致輸卵管堵塞,形成不孕;子宮內膜細胞也可能在手術中進入腹腔,形成巧克力囊腫或子宮內膜異位,造成痛經、月經量過多等,嚴重情況可能還要切除卵巢。

「這些無法避免的情況,我們會在手術前和孕婦說清楚,但依然會有人因為怕痛、怕影響身材等各種原因堅持剖宮產。」

除了剖宮產本身可能造成的風險,對於打算要二胎的媽媽們來說,還將面臨更大的風險,範琦慧說,排在第一位的是兇險型前置胎盤,一旦發生,必然會有大出血,其次是妊娠高血壓、胎盤黏連、瘢痕妊娠等,這些都可能對孕婦和孩子造成生命威脅。

「我遇到好幾個剖宮產生二胎的,有些是孩子沒保住,子宮也沒保住,有些留下了孩子,沒保住子宮,也有的大人和孩子都沒能保住。」

相關焦點

  • 合肥部分大醫院產科「爆滿」 這份「掛號攻略」請收好!
    合肥一家三甲醫院產科醫生告訴記者,別的科室一般上午8時上班,產科醫生上午7時30分就要到崗。上午的門診,過去一般中午12時就可以下班,現在常常要到下午1時才能下班。  除了孕檢難,目前,合肥多家大型三甲醫院產科門診和病房也都已經爆滿。
  • 高危產婦懷孕32周就生出寶寶,重量讓人吃驚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近日,記者從市婦幼保健院了解到,2019年12月28日,醫院收治了一名高危孕婦,在入院緊急檢查檢驗各項數據異常的情況下,經過醫院醫生的緊急救治,使得嬰兒和產婦轉危為安,當時情況有多緊急,一起看看。
  • 大出血產婦生命垂危 廣醫三院產科力保母嬰安全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產科自從二孩放開後,各大醫院產科接診量逐步攀升。由於高齡帶來的高危重症孕產婦也在增加,與時間賽跑的搶救也經常上演。因為近期用血量大,血庫血液存量也告急。今晚挽救這個患者,一共為她輸入了6個單位紅細胞,10個冷沉澱,1000毫升新鮮冰凍血漿,600毫升血漿。光袋子數起來就有十幾個血袋。而在來院前,這個產婦在外院已經輸入了12個單位紅細胞,1200ml血漿,10各單位冷沉澱。用血量十分大。幸運的是,手術後的產婦,命暫時保下來了,轉入了ICU,接下來,她還要繼續克服感染、各個器官缺血再灌注損失等關口。
  • 高齡產婦增多40歲以下都算年輕了
    其實,像張女士這樣的高齡產婦,如今似乎已不鮮見。28日上午,在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產科門診門口,王女士等著正做產檢的兒媳。「最好是二十七八歲就生孩子,二十一二歲的時候感覺自己還是孩子,再大了就不好生了。」王女士感慨現在生孩子都晚了,她的一位朋友趙女士46歲才生了二孩。王女士說,朋友的父母年齡也大了,照顧不了孩子,只能她自己帶著。但帶孩子卻是個體力活。
  • 高危產婦生孩子要警惕產後大出血
    隨著刺耳的鈴聲及助產士的呼叫聲,一場分秒必爭的搶救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番禺院區開始了。32歲的小彤(化名)順產分娩了一個可愛的寶寶,正和家人還沉浸在初為人母的喜悅當中,殊不知,小彤一隻腳已踏入了鬼門關。抱著孩子的小彤突然渾身發冷發抖,陰道出血增多。根據臨床經驗,醫生迅速判斷小彤出現了胎盤黏連導致的產後出血。經過醫生徒手剝離胎盤,胎盤完整取出,小彤產後出血得到控制,隨後給予觀察。
  • 「單獨兩孩」生育高峰到來 產科醫院壓力空前
    很多三甲醫院今年的產床早在四五月份就預約滿員,目前只能接受明年的建檔。像北京婦產醫院這樣的三級助產機構正面臨著從人手到床位的多重緊張,而婦產科人才流失現象又極其嚴重。為此,北京已考慮在待遇政策等方面向產科醫生傾斜,各大醫院則紛紛擴增產科床位。
  • 高齡、多次妊娠史的孕產婦增多 給醫院產科帶來新挑戰
    東方網通訊員蒲欣、文怡8月7日報導:我國二孩政策全面開放後,給各醫院產科帶來了新的挑戰。高齡、多次妊娠史的孕產婦明顯增多,該人群不僅妊娠合併症、併發症的發病風險增高,而且前置胎盤、胎盤粘連、胎盤植入、產後出血的發生率顯著增加,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因素。
  • 在中國,每4個產婦中就有1個是高危產婦 |有理數
    類似的醫患糾紛不斷背後,是近年來日益擴大的高危產婦人群。衛計委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以高危產婦人數與活產數之比來計算,近年來我國高危產婦比重整體呈上升趨勢,從1996年的7.3%到2016年的24.7%,20年間增長到原先的3倍多。
  • 高危產婦大出血命懸一線 多學科聯手急搶救獲成功
    西安新聞網訊 日前,西安市第三醫院手術室上演了「浴血奮戰,驚心動魄」的一幕:一名產婦完全性前置胎盤並胎盤植入產後大出血,命懸一線!經婦產科、麻醉科、手術室、ICU、輸血科、檢驗科等多科密切配合、全力搶救,最終化險為夷,將產婦從死亡邊緣救回,並成功保留產婦子宮。
  • 滬四大產科醫院生龍寶寶需"搶跑" 產科床位供不應求
    另外,一度不限號的第一婦幼保健醫院也宣布普通門診每天限號20個。即使是原本床位較空的二級醫院,例如市第八人民醫院一個月也有500個準媽媽建卡,比去年翻番;公利醫院產科因為床位少,每天限號10個。   上海市衛生局昨天表示,上海有84家醫院有產科,產科總床位達到23萬張,總體能滿足上海今年預計約20萬的出生人口。針對建大卡難的問題,衛生部門最近將立即進行調研,採取幹預措施。
  • 上海四大產科醫院生龍寶寶需搶跑 產科床位緊張
    即使是原本床位較空的二級醫院,例如市第八人民醫院一個月也有500個準媽媽建卡,比去年翻番;公利醫院產科因為床位少,每天限號10個。上海市衛生局昨天表示,上海有84家醫院有產科,產科總床位達到23萬張,總體能滿足上海今年預計約20萬的出生人口。針對建大卡難的問題,衛生部門最近將立即進行調研,採取幹預措施。
  • 馬鞍山:產婦突發「羊水栓塞」 歷經3小時搶救脫險
    產婦趙女士,31歲,孕39+2周,既往體健,曾順產分娩一孩。2020年11月18日晚,趙女士因陰道流液就診於和縣某醫院,後在待產過程中,出現心慌胸悶症狀,醫生在給予對症處理後,繼又出現寒戰、胸悶氣短、四肢厥冷、面色蒼白、短暫抽搐等症狀,胎心聽診,胎心率慢。該醫院當班醫生覺察到病情嚴重,立即向市危重孕產婦急救中心—馬鞍山市婦幼保健院求助。
  • 二孩時代合肥醫院婦產科一號難求 部分醫院掛號攻略拿走不謝
    合肥一家三甲醫院產科醫生告訴記者,別的科室一般上午8時上班,產科醫生上午7時30分就要到崗。上午的門診,過去一般中午12時就可以下班,現在常常要到下午1時才能下班。除了孕檢難,目前,合肥多家大型三甲醫院產科門診和病房也都已經爆滿。「產科一個病區有38張床位,以前一個月有產婦280人左右,現在已經達到300多人,別說是走廊了,有時候連檢查床上都是人,有些產婦為了等床位就坐在椅子上等。」
  • 北京各大醫院產科病房攻略整理
    為此我們平臺徵集了北京各醫院的產房環境照片以及評價,今天菠蘿姐選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北京熱門醫院或者三甲醫院的產科病房詳情分享給大家。 北京婦產醫院沒有陪待產單間,多為多人間病房,且不能陪待產,可以陪生產。 2人間產科病房帶獨衛、淋浴、冰箱。 北京婦產醫院不允許家屬全天陪護, 僅能規定時間探視產婦。
  • 胎盤植入宮頸,產婦命懸一線,「雙保險」讓高危產婦產子保宮
    滿38周時,陳女士被診斷為中央型前置胎盤、胎盤植入,屬於高危中的高危,分娩過程中極有可能發生大出血,導致子宮切除,甚至危及生命。得知自己的病情後,陳女士非常著急,再三懇請醫生為她保留子宮,保留生二胎的希望。病情兇險,但又必須要為這個年輕的媽媽保留子宮。
  • 二孩產婦扎堆建檔 大醫院一床難求小醫院產床閒置
    當初張鳳選擇在大醫院建檔,如今因為離家太遠而考慮是否換另一家醫院生產。二孩小高峰到來,不少孕媽媽也猶豫,醫院要選近的還是選大的?對此,醫院建議,非高危產婦莫要扎堆大醫院。  到大醫院產檢,光路上就花兩三個小時  「剛懷孕時,我是在白雲區石井鎮上的醫院做檢查,但是醫院說我黃體酮太低了,容易流產,需要吃藥。
  • 深圳全市各大醫院全面複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從1月底開始,全市醫院部分門診實行了停診,或改為線上遠程診療。隨著近期疫情形勢逐步好轉,風險等級降低,我市各大醫院日常門診和住院逐漸恢復正常化。記者近日實地採訪市內幾家醫院了解到,各大醫院常規科室診療已基本全部恢復,患者就診量持續增多,各醫院全面加大防控措施,嚴防院內感染。
  • 產科醫生說出了實情,這2種產婦別大意
    在手術過程中就很容易發生粘連的問題,這樣不僅手術時間延長了不少,產婦也受了不少的罪,有的醫生也是感到很發怵,因為這樣的情況是很危險的。醫生說這樣的情況現在越來越多,由於剖腹產的人數急劇的增長,在生二胎的時候許多的孕媽媽都面臨這樣的一個難題,增加了手術的難度。那麼,剖腹產「粘連」有多危險?產科醫生說出了實情,這3種產婦別大意。
  • 合肥44家醫院產科床位網上可查 解決產科一床難求難題
    怎麼及時向孕產婦提供床位信息,引導產婦合理選擇分娩醫院?昨日,記者從合肥市衛生計生委獲悉,從現在起,該市衛計委官方網站、合肥市婦幼保健所網站每天下午將公布全市44家醫院產科床位使用動態情況,為產婦特別是急診產婦選擇分娩醫院提供就醫指導。
  • 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產科暫停掛號 產婦已排滿全年
    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產科暫停掛號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陪愛人住院的李先生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由於產科病房能力已經飽和,醫院不得不在走廊裡架起了床位。昨天中午記者在中日友好醫院看到,因床位有限產科門診已發出通知,暫時停止掛號,具體恢復時間尚未確定。而其他醫院的婦產科也大都處於飽和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