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悲傷的婚外愛情故事,讓人不忍心再讀第二遍

2021-01-08 寧靜小屋時光

很遺憾,最近看的名著類文學作品大多都是悲劇,而今天看完的《包法利夫人》是最悲慘的了。

書中主角愛瑪死了,她的丈夫無法走出失去她的悲傷中,也死了,而愛瑪的婆婆也在包法利先生死去之後的一年內死去,留下愛瑪可憐的女兒,小小年紀去紡織廠做了工人。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著名作家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講述的是一個農夫的女兒愛瑪,嫁給了鄰鎮的一個醫生,帶著對愛情和婚姻生活憧憬的愛瑪,結婚之後並沒有體驗到她所想要的浪漫和美好。愛瑪嚮往浪漫而且富有的生活,婚後的安娜參加了幾次盛大的聚會活動,在活動中先後結識了兩個浪漫的男人,她以為她獲得了浪漫的愛情,卻不知道,這所謂的愛情其實是虛假的。同時,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富有品味,愛瑪靠借貸來滿足她的高端消費,最終,債務太多,她無力承擔,再加之她的浪漫愛情夢破碎,她拿起一瓶砒霜,她服下了它......

在愛瑪的故事裡,很多人為愛瑪的死感到惋惜,而我更心疼她的丈夫。她的丈夫雖然不浪漫,卻真心實意的愛著她,是愛瑪的虛榮心和對浪漫愛情的渴望毀了自己,也毀了她的家。

愛瑪:對浪漫愛情的幻想,讓她屢次陷入虛偽的婚外情

愛瑪是美麗的,結婚之前的她恬靜能幹,她會鋼琴、會刺繡、會畫畫,她還善於打理,把家打理的漂亮溫馨,還具有很時尚的審美。然而,愛瑪的丈夫包法利先生是一個缺乏生活情趣的人,他勤儉節約,生活務實,滿足於平淡的鄉村生活。

結婚以前,自以為就有了愛情,可是,婚後卻不見愛情生出的幸福。歡愉、激情、陶醉,這些當初在書本中讀來的美好字眼,生活中究竟指的是什麼呢?她渴望答案。

她在婚姻中得不到的答案,當在婚姻之外遇到了,她就為之拋棄了她的道德約束。她的第一個情人羅多爾夫,他的本意只是把愛瑪當做情人對待,在得到愛瑪之後,新鮮感過去,慢慢地就是了當初的興致。而愛瑪對他的愛意卻沒有變,於是,愛瑪變成了那個迎合和討好的人。當愛瑪提出要和羅多爾夫私奔的時候,羅多爾夫害怕了,他獨自逃離了,愛瑪因此生了一場大病。

然而,愛瑪身體恢復之後,她並沒有汲取教訓,與另一個情人列翁開始了另一段愛情,然而,列翁對愛瑪的愛也並不真實,當愛瑪遇到困難時,他希望擺脫愛瑪。

愛瑪始終在追尋著那縹緲的愛情,她渴望浪漫,卻不知道愛情本身的含義,也失去了對家庭和孩子的責任。可以說,愛瑪追求的並不是真實的愛情,而是愛情帶給她的刺激和浪漫,這並不是愛情的實質。

一個把愛情看成全部的女人註定是要受到愛情的傷害的,更何況她所擁有的只不過是愛情的表面。

張愛玲曾說過:「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然而製造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愛瑪的生活就是由愛情製造的遺憾,造成的悲劇。

為什麼愛瑪的死是必然的呢?

作者福樓拜在寫完《包法利夫人》後,情緒一度不能自己,他傷心地哭了。他的朋友去看望他,問他為何而哭,他說:愛瑪死了。當朋友知道愛瑪是福樓拜書中的一個角色時,朋友疑惑地說:那你可以不把她「寫死」啊。

在我看來,福樓拜安排愛瑪的自殺是合理的,愛瑪的死是必然的。

第一,愛瑪的行為是不道德的

愛瑪的行為是有失得體的,被認為是「傷風敗俗」的,她是行為終究是錯誤的,她所追求的婚外情是不符合道德標準的。

人們往往把「愛情」當做出軌的藉口,似乎為了「愛情」就談不上對與錯,然而,愛情也是應該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之上的。她置家庭於不顧,為了讓愛情更浪漫,不惜借高利貸來滿足她的浪漫情懷,這真是愚昧的。或許身處愛情的人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而,愛瑪一錯再錯,被一段愛情傷害後還是執迷不悟,那真是太傻了。

同時,用著丈夫辛苦工作掙來的微薄工資,揮霍在愛情上面,這當然也是不道德的。

第二,愛瑪的性格本身是沒有承受能力的

以愛瑪的性格,她必定是承受不了高額欠款和失去愛情的雙重壓力的。

愛瑪的高消費從來都是來自於包法利先生,愛瑪自己並沒有像一個獨立女性那樣創作價值,這也證明愛瑪的性格中就存在這依賴的元素,她沒有承擔能力。

再加上,一段愛情都足以讓她生一場大病,更何況是面臨雙面的打擊呢?她的性格註定她最終會以逃避來解脫自己。

所以,愛瑪的自殺是必然的。

電影版的《包法利夫人》與書的區別

電影版的《包法利夫人》對書籍做了很大的改編,電影中,愛瑪的丈夫包法利比書中突顯得更為木訥,書中的包法利雖然沒什麼愛好,是一個務實的醫生,他對生活的想法很簡單,滿足於簡單的生活,每天忙忙碌碌,不關心那些不切實際的浪漫感情,但也不至於太木訥。

書中,包法利先生對愛瑪的愛表現得很突出,而電影中,很難看出包法利對愛瑪愛得深刻。

我想,電影版的《包法利夫人》是在為了突出愛瑪選擇婚外情的原因所在,讓愛瑪的愛情看似合理化。其實,我認為,電影完全沒有這個必要。現實生活中,和書中的更為相似,並不是自己的丈夫有多差,才導致愛瑪出軌,而是愛瑪本身自帶的對愛情的幻想、對浪漫的追求以及虛榮心導致愛瑪渴望一段愛情。

當然,愛瑪和包法利之間性格的迥異是存在的,但是,這只是導火索,真正的原因還是在於愛瑪自身。如果由於性格不同,對生活的品味不同,對生活的追求不同而選擇婚外情,那麼,沒有多少婚姻會是正常的了。

同時,電影中的包法利夫婦沒有孩子,電影主要突出的就是愛瑪的兩段婚外情。

電影同時也對書中的結局做了改編,電影中我們只看到愛瑪的死,而不知後麵包法利先生的死以及愛瑪女兒的悲慘結局。深愛著愛瑪的包法利先生承受著失去愛瑪的悲傷,同時,愛瑪死後他才發現愛瑪早已出軌,再者,他還對自己產生了自責。在這些交織的情緒中,他獨坐家門口,在黃昏時被女兒發現了他的死。

愛瑪和包法利先生

的確,所有的名著被拍成電影,都無法比及原著本身的美。只是,《包法利夫人》這本書裡的結局太悲傷了,多希望它的結局如同電影那樣,愛瑪死後戛然而止,而沒有書中包法利先生的死。

《包法利夫人》是一個讓人悲傷的故事,我實在不忍再讀第二遍了。

相關焦點

  •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一位夫人的偷情與自殺
    《包法利夫人》中譯本法國大文豪福樓拜以創作嚴苛著稱,因而相較很多作家,如巴爾扎克、雨果、左拉等,著作不多。他出版的作品有五部長篇,包括《包法利夫人》、《薩朗波》、《情感教育》、《聖安東尼受試探》,以及未完成的《布瓦爾和佩庫歇》。其中,自是以《包法利夫人》這部世界經典名著最為知名。從情節上來說,《包法利夫人》還是較為簡單的,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愛瑪(即包法利夫人)儘管已婚並育有一女,但對愛情的幻想火焰並沒有因此而熄滅,於是無視平庸的丈夫,出軌偷情,先後勾搭上了羅道爾弗和賴昂兩個情夫的故事。
  • 《包法利夫人》:已婚女人的浪漫追愛,是一場無疾而終的消散如煙
    換個比較殘酷的說法:不忠誠才是人的天性。那麼,凡俗世間相伴白頭的愛情,到底是如何產生的?他接下來的話是這樣說的:專一的愛情是靠了克制人性的天然傾向才得以成全的。不過,如果雙方都珍惜現有的愛情,這種克制就會是自願的,並不顯得勉強。
  • 包法利夫人:一個浪漫主義者的自我毀滅!
    據說福樓拜在寫完《包法利夫人》之後,坐在家門口大聲痛哭。朋友問他為什麼哭?他說:包法利夫人死了。圖片來自網絡包法利夫人名叫愛瑪,是福樓拜經典小說《包法利夫人》的女主角。她浪漫,幻想,熱切,繾綣。愛瑪的丈夫——夏爾·包法利則是一個鄉村醫生。他雖然勤勤懇懇地工作,但是他不體貼、不溫柔、不懂浪漫,而且非常地沒有「眼力勁兒」。婚禮上,在愛瑪自己用戴著手套的手整理長裙上的薊草的時候,他站在一邊完全袖手旁觀。很明顯,這樣的一對組合,並不「般配」。
  • 包法利夫人貌美如花,為何還倒貼男人,以「有個情人了」沾沾自喜?
    福樓拜的名作《包法利夫人》,往往會讓今天的讀者,會有個百思不得解的疑問,那就是:包法利夫人受過良好教育,貌美如花,一個美麗的女子,容易成為金錢的俘虜,不奇怪。艾瑪為什麼要倒貼男人?還以"我有一個情人了"沾沾自喜?
  • 另一個版本的《包法利夫人》:曾被禁止上架,70年後作者卻被定義...
    女主人公埃德娜想要逃離婚姻,戀上了別的男性,感到愛情無望後,又與另一位男性產生了曖昧關係。最後,埃德娜在絕望中走向大海和死亡。小說出版後,迎來了大量惡評,評語有「不健康」「病態」「醜陋」等,不但被書店、圖書館禁止上架,凱特·蕭邦本人也被友人及出版商拋棄,幾年後在眾叛親離中去世,逐漸被世人遺忘。直到1969年,美國的第二波女性主義浪潮時期,凱特·蕭邦的價值才被重新發現。
  • 謊言堆積而成的「婚外愛情」,是真愛嗎?不,別傻了
    或許有,或許沒有,我不清楚,也沒有遇到過。在這個世界上,真的去尋找同名同姓且同歲同性格的人,真的是很難很難。不過,若是把要求降低一些,便不難了。不要同名同姓,只需要性格相投便可。而這樣去尋找,在愛情裡尤為簡單。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我愛你是真的可我不能阻止你奔向比我更好的人
    提起孫中山,我們往往會想起他和宋慶齡的那場曠世絕戀,而對他的原配盧夫人卻一無所知。其實,盧夫人對孫中山的愛完全不亞於宋慶齡,只不過,盧夫人與孫中山的愛情,是一場悲情的故事。盧夫人原名盧慕珍,書香世家,十七歲時便與年方十八歲的孫中山結婚,盧慕貞與孫中山的婚事是雙方家庭撮合的。盧慕貞並無受過高深教育,與孫中山在思想上有距離。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愛情不需要解釋嗎,愛情不需要解釋
    「愛情如果可以解釋的話,那世界上的人就不會因此痛苦了」《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作為一部改編自2009年韓國同名電影,在臺灣上映之初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電影上映前幾天,票房逼近4億人民幣。影片由陳意涵,劉以豪和張書豪等人主演,雖然情節上與原版並無區別,但是阻擋不了人們對於純愛的嚮往。觀眾觀看時,紛紛留下了眼淚,同時也驗證了電影宣傳的那樣「請帶足紙巾!」電影是臺灣導演林孝謙拍攝的,電影整體風格一貫秉承了臺劇文藝片。陳意涵的臺灣腔更是體現出了臺灣獨有的細膩,卻不油膩,淡淡的小資風格。影片講述了男主張哲凱與宋媛媛從學生到成人相互扶持,相互依賴生存的故事。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一個身體健康的人,為了愛情選擇了自殺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一個身體健康的人,為了愛情選擇了自殺文|仙緣大家好,我是仙緣,這次聊聊悲傷。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3月14日,白色情人節,選擇在這一天上映,《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顯然是要借一下忠貞不渝的愛情東風,在熱搜榜上,陳意涵哭戲上升很快,但在復聯4新預告片、四小花旦、電視劇《都挺好》、李勝利醜聞等熱詞面前,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沒有濺起多大水花。
  • 《包法利夫人》作者福樓拜,敘事堪稱一絕,他這十句名言引人深思
    《包法利夫人》是奠定福樓拜在文壇地位的一部偉大作品,他創作這部小說花了4年多的時間,這部作品也是繼巴爾扎克去之後,法國第一部重要的長篇小說。他用簡潔和細膩的筆觸,展現了法國十九世紀的生活,作品一經發表便引起轟動,成為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一部偉大的作品。
  • 馬克思女兒所譯《包法利夫人》忽略了一個詞,福樓拜真是用心良苦
    福樓拜在《包法利夫人》一開頭,就讓少年包法利先生登場:「我們正在溫課,校長進來了,後面跟著一個穿便服的新生。」《包法利夫人》的首個英文本是馬克思的小女兒艾琳娜·馬克思翻譯的,這句話她這樣譯:「a new boy, not wearing the school uniform」。
  • 《包法利夫人》:醫生天不亮出診,妻子躡手躡腳溜下床,悄悄地趕往牧場
    法國作家福樓拜《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角艾瑪對丈夫夏爾醫生的感情就是這樣。 順理成章的,艾瑪成了夏爾的妻子,成了名副其實的包法利夫人。只是結婚後的生活倆人的感受是完全相反的。對夏爾來說,他享受到的是:精神平靜,肉體滿足。
  • 影視 經典催淚愛情電影 韓版《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下集)
    今天繼續講述的韓版《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下集,淚點低的朋友請備好紙巾。當時鐘倒回去的那一刻,片中的視角也完全變成了春花,其實大壯的病情,春花一早就知道了,她發現了藏起來的那瓶藥,當她服下藥的那一刻天旋地轉,原來這並不是讓腦袋聰明的維他命丸,而是延續他短暫生命的止痛藥。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像極了愛情,毀掉了三觀!
    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講的是因父親罹患遺傳重症而被母親拋棄的唱片製作人張哲凱,和家人因車禍意外身亡的作詞人宋媛媛相依為命的故事,男主得了癌症,然後兩個相愛的人都為了自己所愛的人做出了犧牲,感人至深。首先,跟各位道個歉,這部電影我沒有去電影院看,而是在網上看的槍版。這種行為我以前最討厭了,我終於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 陷入「婚外愛情」,不想失去家庭?那就克服「成癮心理」
    晉代有個名叫劉伶的人,嗜酒如命,所著的《酒德頌》流傳後世,不過,你可能還不知道,劉伶常在外面喝的東倒西歪不說,回到家裡,還脫光衣服不關門,只顧著喝酒,氣的劉伶的老婆把家裡的酒摔得粉碎。現實的生活中,猶如劉伶一般對某件事、某個人、某個物品「成癮」的人不少見。
  • 讓人淚流不停的高分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到底是不是愛情
    今天小編桃桃就來帶大家看一下這部口碑兩極分化的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只是看到名字小編就覺得要哭出來了,2019年的這部臺灣電影可謂是讓無數相信愛情的年秋人淚流滿面,讓不相信愛情的人們重新燃起愛的欲望,為了去感受一下悲傷逆流成河的感覺,小編特地備足紙巾,帶好閨蜜,打開了這部電影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不過是擦眼淚後被丟棄的紙巾
    三月的票房市場如同這個季節的天氣一樣捉摸不定:誰也沒有想到,於3月14日白色情人節當日上映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以下簡稱《悲傷》)上映第二天,單日票房就趕超了漫威大片《驚奇隊長》,且持續保持著領頭羊的地位,至今票房已突破4億。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約定下輩子
    「下輩子好像是一種約定,但永遠不是,只要兩個人其中有一個不在了,那就不是永遠了。」當初火得一塌糊塗的電影我覺得很多人都應該看過吧,就算沒有看過應該也聽過。這個電影的名字映入眼帘時就覺得是一個催淚的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改編自一部同名韓國電影。我本懷著沉重的心情觀看,連紙巾都已經備好了。然而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我沒有流淚,反而我覺得這個電影並沒有如名字說的那樣。我個人覺得這個電影並不悲傷,或者說是用悲傷來形容並不貼切,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並不完美而卻因為不完美而完美的愛情故事。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我想你!我喜歡你!但我更希望你快樂!
    時過境遷,不知道再回去看那部電視劇會是什麼感覺了,當然這並非重點,因為今天我們的重點要聊的這部電影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由元泰延執導,由權相佑(飾 K)、李寶英(飾 Cream)主演的一部韓國愛情電影。
  • 簡評——《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之前發布過《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長篇的影評,今天給大家發一版精簡版的,希望大家喜歡。我是看到了這部電影是我偶然間看到了預告片才打算看的,起初看到這個電影的名字,感覺這個名字有些太潦草了,然而看過電影之後才感覺到這個名字真的非常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