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餅的製作,首先將柑桔洗淨,薄薄去掉一層外皮,用水浸泡三天,每天要換清水,然後四邊各割開一道口,壓扁,煮8分鐘,再日曬一天,最後用白糖煮熬,反沙成形。柑餅可以直接食用,同時也是潮汕甜品中的調味,著名的潮菜酒樓特色甜品"八寶飯",常用柑餅入味。還有許多糯米類甜食也多採用柑餅入味。柑餅直接食用,味道甜而香美,潮州蕉柑經過熬製的特殊味道,讓人感到美味的享受。菠蘿包:源自香港的一種甜味麵包,據說是因為菠蘿包經烘焙過後表面呈金黃色,凹凸的脆皮狀似菠蘿因而得名。
菠蘿油是把菠蘿包橫向切開夾著一塊厚切的牛油(或奶油)所構成。菠蘿油是源自香港一種甜味麵包「菠蘿包」發展而得的食品。基本上只要是茶餐廳都能吃到,菠蘿油最好的吃法是將新鮮出爐的菠蘿包夾上一大塊冰冷的牛油,這樣牛油就會被菠蘿包的熱力影響而溶化在包身的中間位置,包身會被溶化的牛油變成金黃色,而食用時菠蘿油與菠蘿包不同之處是能夠吃出濃厚的牛油的香味。但由於加上了牛油,所以菠蘿油比菠蘿包的脂肪與膽固醇含量更要高一些。以香港茶餐廳而言,同樣高脂、高膽固醇的,自然以鮮油多為最,其他各類食物比這兩樣的含量都較低。
香港牛肉丸以筋道多汁聞名,咬勁十足,在周星馳的電影《食神》被誇張到可以用來當桌球打。傳說清順治年間,江南王家精心研製出了特色牛丸,後王家後人輾轉來到香港,牛丸也就成了香港的名小吃,甚至得到英國女王的喜愛,也稱「貢丸」。牛肉丸一般與河粉一起煮食,也可以用蝦仁、腰果等配料烹熘,或是佐以鵪鶉蛋、芙蓉球一起油炸,吃起來外酥裡嫩,甜潤可口。港式奶茶:這款奶茶還有另外一個名字:「絲襪奶茶」,是香港傳統的飲品之一,濃濃的奶香中又摻著稍微發苦的紅茶味,入口濃香、回味無窮。
龜苓膏是一種中藥飲品,雖然本身味道清苦,但是很多商家放入了紅豆沙之後就中和了苦味,在香港天氣炎熱,吃一些龜苓膏可以很好的清熱去火,解暑解毒,而且還可以開胃促進消化,潤腸通便,如果覺得苦,商家一般會準備蜂蜜大家食用。蝦仁配上豬肉和其它類食材製成的肉餡鮮香味兒十足,蝦餃皮晶瑩剔透,是香港茶餐廳裡非常受歡迎的一道美食。雙皮奶:下層奶皮滑嫩爽口,有種果凍的感覺,上面鋪上適量的紅豆, 奶皮和紅豆的完美結合深受廣大人群的喜愛,被評為「中華名小吃」之一。
雞蛋仔在香港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相傳一老闆為了不浪費破裂的蛋,遂嘗試加入麵粉、牛油等配料弄成漿狀,再經倒模烘烤而成。後來模具設計成小小的雞蛋形狀,不料大受歡迎。雞蛋仔呈金黃色,有蛋糕的香味,加上中間是半空的,咬下時口感特別。現在有些店家在傳統的雞蛋仔中增添了巧克力、椰絲、黑芝麻等不同口味。香港有名的小吃之一,以雞蛋、麵粉、白砂糖和淡奶油烤制而成,吃起來外焦裡嫩還有著淡淡的奶香味,深受小孩子們的喜愛。
香港茶樓裡蛋撻都比較清淡。港式蛋撻皮有兩種:一種是酥皮,英文叫 Puff pastry ,一口咬下去面渣四濺;另一種是牛油皮,英文叫 shortcrust pastry ,要加很多黃油,因此有一種曲奇的味道。一般的茶餐廳或者港式茶樓裡都有。而相較於別的地方,香港老牌餅家的蛋撻外皮咬下去更加的酥脆,有濃濃的曲奇味道,而內層蛋奶味十足,吃起來更加的香甜,是不少港人心目中的懷舊美食。魚蛋:在香港,魚蛋遍布大街小巷,甚至便利店都有的賣,將魚蛋煮熟後澆上特製的咖喱料,吃起來根本停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