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來做一個小小的測試,如果別人對你說「你想多了」,你認為別人不是在陳述一件事,而是在責怪你,那麼你一定是一個內心敏感且玻璃心的人。內心敏感的人容易放大事件本身的嚴重性,喜歡過分解讀別人話裡的含義,還容易誤解別人的言行舉止,然後就會給自己在成嚴重的情緒波動。我相信生活中很多人都深有體會,比如別人提出和你不同的意見,你就覺得別人對你有偏見,不喜歡你,然後就鬱鬱寡歡。那麼應該怎樣改變這種狀態呢?下面我將從兩個方面和大家細說。
首先來說說第一部分,要控制好自己內在的小孩,其實這是個我們童年的經歷脫不了干係,每個人小時候的成長經歷都會給以後造成很深的影響,我們把這種經歷形成的性格特質成為內在小孩。比如說你每天上下班都要擠地鐵,然而其他同事卻可以自己開車回家,不用擔心颳風下雨,他們每天都會點一杯幾十塊的星巴克,而你每天只能喝茶水間免費的咖啡,平時聽到他們說哪哪哪的餐廳很好吃,要開車去哪玩,你都會感到自卑,覺得這些話深深刺痛了你的心,像這種情況就是你內在小孩在作祟,你覺得他們很優秀,他們能喝得起星巴克,上下班又有車,那麼這個時候,應該怎麼寬慰自己呢?
不要把目標定得太高,放低標準,看到別人吃好的用好的,我們第一想法就是:我也要和他們一樣,但是想一步登天太難了,可以一步步來,比如別人有車,那麼想要有車,就得滿足可以開車的各種條件,先得拿到駕照,還要熟悉周圍的環境,路況,這樣才能為以後的高品質生活做鋪墊。其實降低自己的要求,就不會那麼的敏感了,反而會覺得滿足。其實沒必要和別人比,可以把自己作為攀比的對象,在某一階段內做完某一件事,那麼你就是在慢慢地變優秀。
再來說說第二部分,關於怎樣糾正敏感心理的建議。其實敏感不是一貶義詞,很多優秀的人都是內心敏感且玻璃心的,因為他們能感受到別人無法感受到的東西,能夠看到事物最深層的本質,所以這也算是一種技能,只要適當收斂,就可以過上正常的生活。
1,做真正的自己,內心敏感的人總是會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所以在相處時,言行會不自覺地有討好的趨勢,只顧及別人的感受,如果你發現在和別人相處時讓你感到很不舒服,就去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要學會顧及自己的感受,學會取悅自己。
2,敢於說出自己的感受,有時候你找人家,別人回你一句:有事快說,你過分解讀為「他對我不耐煩,他不喜歡我」然後不想再打擾人家,就說沒事。大可不必,直接說我找你有什麼事,讓別人知道你的想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別人知道的信息越具體越容易了解你。
3,學會轉移注意力,當一件事我們關注的時間太久,就會浪費更多精力,還會讓你感到不安,這時就需要去做另一件你感興趣的事情,就像大張偉說過的一句話,有些事情你想不明白,就先放一放,放著放著也就忘了,這也是處理問題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