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欲則剛,不卑不亢,自尊自愛」。
內心敏感者,會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他們的情緒會很容易和事實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宜連接在一起。
比如說:對方稍微表情發生一點小小的變化,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你內心就能揣摩半天,就會有種「是不是我剛剛說錯什麼了,讓他不高興了?」的感覺;
又或者,
對方稍微有點聲音大了,你就會容易胡思亂想,你就會特別小心翼翼的開始調整自己的態度和語氣,總是怕怕的;
又或者,
大半夜安安靜靜的,突然有一點點風吹草動的聲音,就很容易特別「沒有安全感」,緊緊裹好自己的小被子,甚至會失眠;
又或者,
你害怕拒絕別人,不敢拒絕,有時候寧可逃避,把傷心難過留給自己,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很多東西其實在心裡情緒波動特別大,可是都不太敢表露出來,內心戲特別多,想像力豐富,
甚至很多事情都可以腦補出一部小說;在做事情和決定之前,往往有點小悲觀主義,容易著眼於細節和設想到結果。
等等。
很多內心敏感,就是我們常說的「玻璃心」的孩子,除了深刻在我們DNA上的神經較為敏感之外,其實都是內心深處沒有「安全感」的表現。這類人的神經觸點太多,過度懂得「察言觀色」。
一方面是因為經歷不夠豐富,遇到的大小挫折和內心的強大程度有待提高,見過的事不夠以強大的自信和思考模式去應對;
另一方面是很有可能來自原生家庭的關愛和安全感不夠,導致孩子從小無可奈何的只能「看臉色」行事,而後有沒有得到正確而又及時的引導。
內心敏感並不是你的錯,它只是一個人的特質。
而且,這個特質有時候是有很多優點的,他可以幫助你非常快的接收周圍變化的信號。
那麼,既然我們已經有了這顆「玻璃心」,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來保護自己呢?
首先,我們需要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自立性。
這個自立性,是情緒上和心智上的自理,不同於物質上的自立,這部分的自立比較容易在早年就做到。這點可以通過在平時的日常積累中實現,比如說,自我意識的加強。
舉例來說,如果你感覺自己對於別人的情緒變化非常敏感,那麼比較推薦的方法是「傻一點」。
就是說,對方稍微表情發生一點小小的變化,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你強制自己的內心不要多想,不要把對方的動作和情緒連接,而只單純的把它看做一個「動作」而已;
又或者,
對方稍微有點聲音大了,但是ta的情緒沒有負面的,只是稍微對某個話題亢奮了,你可以稍微試著轉換話題和角度,或者用溫和的表情去調整對方的基調;
又或者,
大半夜安安靜靜的,突然有一點點風吹草動的聲音,就很容易特別「沒有安全感」,那麼就開始轉移注意力在一個可能「不太想幹」的想法上面,平時鎖好門窗,告訴自己,沒問題,鞏固自信;
此外,你需要多愛自己,多關心自己內心真實的需求和感受,日常需要保持一種樂觀心態,多去感受生活中的正面信號,有意識的屏蔽「負面」信號的影響,儘量不去多想,做好自己,而其他無關的事情不需要投入過多的心力。
「不卑不亢」。
你是值得被尊重的。
人們常常說:無欲則剛。
這四個字,包含了很多不同種類的欲望,在這裡,我們舉一個十分類似的觀點來描述這個「欲」,即「內心敏感」的「欲」導致一個人的「心太軟」,面對情緒和柔軟的態度太容易對情緒妥協,情緒敏感點太多又太豐富,心態做不到「剛」,所以這點有時候就成了「軟肋」,沒法很好的保護自己。
其實「吃軟不吃硬」是大多數人的通性(也有一部分人是「軟硬都不吃」或「軟硬皆吃」或「吃硬不吃軟」的,這部分人的心理狀態也是有原始依據的,可是相對來說比例上和數量上不如「吃軟不吃硬」的人多,這裡暫時不做類比),這部分「吃軟不吃硬」的人,「吃」的是什麼呢?
「吃」的是對方的情緒,換一種說法,是對方願意妥協的主動接觸和柔軟不太尖銳的態度,自己在關係中可以作為主動選擇方和被動接收方去接收對方示好的信號,所以,從心裡主動上來講,其實大多數人在潛意識中渴望在關係中比對方有更多更高選擇權的,而籌碼就是對方的不捨得。
在這裡提到這個觀點的心理狀態,主要是提到「心太軟」的人如何保護自己的其中一個重要的觀點。
因為「心太軟」的人,內心敏感,比較希望接受對方「好」的信號,比較容易感性用事,那麼這種情況就容易被有的人發利用。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是那個情緒敏感的人,而在情感關係中,對方欺騙利用了你,你被小三了,那麼如果這個時候對方十分了解你的情緒,用了一種「示弱」的方式。
比如說,在被你發現ta一腳踏兩船的事實的時候,哭著跪下,聲情並茂的講述ta的「不得已」的原因,渴望求得你的原諒,其實是在變相的掌控你的情緒,踐踏你的底線,為ta的自私找藉口。
這樣的案例在情感關係中經常出現,看看你有沒有遇到過,無論如何,從保護自己的觀點來看,請多留個心在這裡問題上,雖然不是說很多人都會這樣做,可是現實中,確實有人利用這樣的心態去「傷害」那個內心敏感者。
而往往當局者迷,自己有找不到理由和原因去不相信那個「傷害」你的人,就容易在錯誤中和自我質疑中走不出來。
「無欲則剛,不卑不亢,自尊自愛」。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