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很敏感,又有這種心理,你需要這樣戒掉身上的玻璃心體質

2020-09-03 慕妤說

你覺得自己的情緒很敏感嗎?

所謂「情緒敏感」,就是不知怎麼的,一些不良的情緒會因為外界某種細微的變化,就突然蹦出來了。可以說,情緒敏感的人,身上都帶著一顆「玻璃心」。

也許朋友間彼此開個玩笑,你就忽然為此「黯然神傷」了。或是在職場上,同事只不過是一句簡單的建議,你聽完之後就覺得感到很不舒服,覺得對方好像在質疑你的能力似的。

其實,當我們遭遇到挫折、失敗時,心裡產生負面情緒,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可是玻璃心體質的人,卻對此有著非常敏感的反應,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受到挫敗,並且會因此無法振作起來。

如果你是這樣很容易受傷的「玻璃心」體質,你就需要知道,這種玻璃心體制到底是怎麼形成,而且又應該如何戒掉了。


玻璃心體質的特徵

在了解形成玻璃心的原因之前,先來檢驗一下到底玻璃心有什麼樣的特徵?看看自己,或是朋友當中那個很容易有情緒,對別人言語很敏感的人,是不是有以下這些表現呢?

  • 容易抱怨,覺得身邊很多事情都能夠刺激自己
  • 不認為好運、好事是會降臨到自己身上的
  • 覺得自己遇到的問題,比別人遇到的都嚴重
  • 認為別人都不了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過得多辛苦
  • 覺得全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對,對自己不好
  • 不太想跟別人多接觸,害怕受傷,也害怕遭受評論

想一想,你自己有沒有這些症狀呢?或者你身邊的某個人,是不是這樣子呢?

其實根據這些行為來看,我們就不難發現,玻璃心的人很容易自憐,動不動就把自己帶入悲劇主角的角色之中,深深無法自拔。

一件性質不是那麼嚴重的事情,一旦發生在他們身上,這件事情的性質就會被他們放大去解讀,從中獲得一些不是那麼好的負面感受。

一般情況下,這種玻璃心對這些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但如果他們無法用正確的方式跟世界互動,就很容易給他們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

因為玻璃心雖然並不算是可怕的人格特質,但是長期散發負面能量的結果,也是可能會讓周圍的人相處起來感到很累。就算有朋友不離不棄,玻璃心特質也會阻礙他們的人生發展!

例如:

1,浪費自我成長的時間;

耗費許多時間在抱怨、可憐自己,卻沒有去思考如何前進與成長。時間就一直在這種負面情緒的糾纏中,日復一日地被浪費掉。

2,覺得自己比誰都可憐;

因為花了太多時間在關注自己的悲慘事跡,反而形成惡性循環,不停地加大負面情緒,從而產生錯誤的認知。

3,容易對別人失去同理心:

當聽到朋友傾吐煩惱時,玻璃心的人往往會以自己的感受出發,認為自己「才是更可憐」,從而很難對朋友產生同理,無法認同對方的感受,導致彼此交流不暢。

3,習慣性忽略美好事物:

其實玻璃心的人,肯定會遇到許多好事發生,但他們卻會覺得「反正都是暫時的」、「壞事遲早會來的」,而沒有實際上去擁抱這些美好的事情。

最終,導致他們一直在這個負面的循環情緒裡,出不來了。



玻璃心體質是怎麼形成的?

當然,沒有人真的願意一直陷在這種自怨自艾的情緒中。

但玻璃心的人因為太過容易受到傷害,就算勉強振作起來,往往下一秒又因為別人的無心話語而又受到挫折。

問題是,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會存在玻璃心這種特質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不當教育或經歷所造成的敏感心理。

通常來說,一個人的心理之所以會變得「玻璃」,不外乎以下原因:

  • 自信心不足

玻璃心的人容易受傷的最大原因就在於自信心不足,因為自信心不夠,所以當聽到一些流言蜚語時,往往會與自身的情況連結起來,之後就一頭陷進去。

而造成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有很多種,也許有人從小並沒有得到足夠的精神支持,或是長期處在一個持續被否定、嘲笑的環境,令當事人無法正確的建立自信等。

  • 太過在乎自身評價

造成玻璃心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當事人太過在乎外界對自己的評價,並且因為太過重視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當接收到的反饋不如預期時,就很容易陷入傷害、懊惱、甚至悲憤的情緒中。

究其原因,也許當事人沒有正確建立起自我價值,而將自我價值與外界看法過度連結,也因此當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不是太過正面時,便會深深感受到自我存在遭受否定。

  • 完美主義

因為追求完美主義,眼裡容不下一點點的缺陷,也因為這樣,當自身缺點被其他人點出來時,因為不願意面對而容易惱羞成怒。

也有可能是所謂的自卑轉變成自大,儘管知道自己有某些缺點,但因為不願意承認,只好用憤怒來面對,大聲地宣揚自己並沒有錯。

  • 被過度溺愛

另一種人是因為從小沒有受過挫折,也沒有受過正確引導,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誤以為自己無所不能。

也因為這樣,當受到外界質疑、責備時,無法正確認知到自己的缺點,只覺得「都是因為你們沒眼光」,或者認為「這個社會對自己不好」。


該如何改善玻璃心?

撇除某些自願沉溺在負面情緒中的人,相信許多人發現到自己太過容易受傷,並且其實很難真的快樂起來的時候,會不會想試著改變自己?

但是要改變個性、想法又談何容易!

不過看到這也不要太悲觀,覺得自己就是只能一輩子維持玻璃心下去了,用對方法加上保持正面態度,漸漸可以發現到玻璃心這個狀況是可以改變的。

這裡分享三個建議:

第一,練習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第一時間覺得「自己又受到攻擊」時,先不要急著反擊或自責,而是試著轉換角度,想像對方為什麼會這樣說?

或是試著分析這件事和自己的關聯性,當把自己從情緒中抽離出來後,以旁觀者的角度來重新審視,便較能夠冷靜地看清楚事情的全貌。

第二,鍛鍊自己的情緒自覺能力;

當真的受到外界質疑或責怪,而感受到失落與傷心的情緒時,先試著與自己對話吧。

問問自己,為什麼會因為這句話覺得挫折?是因為覺得被否定嗎?或是單純因為這句否定太難聽?

首先認同自己的情緒,並且去思考情緒形成的原因,可以幫助自己更了解自己。

第三,保持開放處世態度;

沒有人會是完美的,雖然遭受質疑並不是讓人開心的情緒,但是正面的接下外界的質疑並仔細分析,其實有助於自身成長。

當下次又聽到來自外界的批評時,問問自己這句否定是真的嗎?如果是的話,自己又可以怎麼改進呢?

正面的接下針對自己的批評,先不要忙著否定。


該如何與玻璃心的人溝通?

也許在你的生活中,你並沒有玻璃心,而是朋友圈中的某人擁有這項特徵。因此最後再來說說,與擁有玻璃心的人的溝通技巧,該如何在不踩到地雷的狀況下,和平的與他們討論事情?

首先,懂得建立清晰的溝通界線;

在和玻璃的人溝通之前,先清楚地告知他們「這個建議並不是針對他們」,讓對方能先了解到接下來的批評或建議,並不是在否定他,而是對事不對人。

並且也可以給予肯定,讓對方知道在這件事情中,你並不是沒有看到他的優點。

其次,要主動迴避負面情緒;

當溝通過程中,如果發現對方的情緒似乎已經冒上來了,開始不能冷靜交談時,就先暫時暫停溝通吧。

一旦讓溝通變成爭執,那就沒有意義了,這種時候的態度如果太過強硬的話,對方恐怕也無法把話聽進去,忙著安撫對方也未必能達成效果。

總之當場面失去控制,就先想辦法撤退吧。

最後,做好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

其實,改變玻璃心並不是他人的責任。事實上,除了每個人他們自己,其他人真的很難去改變他們。

如果只是一昧的覺得別人應該包容自己的脆弱,或是覺得自己必須拯救眼前的人的玻璃心,這都是不對的。

沒有人需要為別人的情緒負責,所以不論是自己本身有這項問題,或是朋友群裡有玻璃心的人,當下次遇到情緒問題時,都請勇敢的說「不」吧!

你無法改變別人,但你可以改變自己,只要你能夠給自己培養出積極、正面、勇敢的生活態度,久而久之,你會為自己「重拾光明」而感到開心的。

這時,玻璃心就不會對你產生什麼影響了。

相關焦點

  • 戒掉你的「玻璃心」,只有內心強大才能讓人真正看得起你
    職場上總有一些「玻璃心」的人,他們受不得一點委屈,但凡批評一句,分配多一點任務,被多說一句,或是某事落榜了,就會感到玻璃心破碎,忍受不了,敏感至極。之所以「玻璃心」,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認知不足,看待事物完全是偏激和片面的看法,由自己主觀臆想來作判斷;二是太過自卑,總是太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導致敏感和心理扭曲;三是內心戲太多,別人明明只是表面意思,而自己則腦補了各種戲碼。這樣的人,不可能在職場上會被「憐香惜玉」,大家只會越來越看不起你。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關於抗壓能力,要看娃的「心理彈性」強度
    這樣的孩子在有壓力的環境中很難生存,一碰到挫折或壓力心理防線就會全面崩潰。B、承受過多斥責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自尊心,當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顯現時,他們會逐漸理解自尊的含義是什麼,自尊代表著什麼,並且開始產生羞恥心。如果家長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嚴,不顧場合隨意責罵孩子,就會讓孩子自尊受損,有強烈的羞恥感,甚至留下心理陰影。
  • 成年人需要的是情緒親密,而不是戒掉情緒
    題記:許多人認為,認為情緒是一種幹擾,他們高喊『戒掉情緒』,希望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完全不考慮情緒,以期做出理性的思考,這實際上並不可行。快樂、恐懼、憤怒和悲傷,當這些情緒升起時,你是什麼感覺?你是怎麼對待它們的?
  • 「玻璃心」的孩子格外敏感,如果家長經常說這些話,怨不了孩子
    他們內心敏感的像是一隻小鳥,一點風吹草動都可以讓他們受到驚嚇,或者受到刺激。而這樣的孩子經常不被大人理解,覺得孩子這樣心思多是不好,不乖的表現,覺得孩子就應該是天真浪漫的,有其他的想法就是孩子的錯。甚至,有的家長還會「厭棄」孩子的這種行為,當孩子內心敏感比較彷徨的時候,家長不僅不會幫孩子走出困境,甚至還會覺得孩子在「作妖」。
  • 孩子敏感愛哭怎麼辦?家長做到這三點,解決孩子「玻璃心」
    不知道是否有媽媽們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有過這種困惑——寶寶因為一點小事情就會哭,性格過於敏感。在很多人看來,「敏感」是一個貶義詞,代表是是一種負面情緒,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很多麻煩,一點小事就能在心裡翻起洶湧波浪。正是因為這樣敏感的人看起來更脆弱,更容易受到傷害。所以,父母們大多不希望孩子成為敏感的人。
  • 如何戒掉討好心理?
    我個人認為,如果你現在並不會覺得這樣的狀態讓自己不開心,反而找到了一種自己的平衡感和舒適感,那就沒必要戒掉。因為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比如高認可的對立面就是低認可。那什麼又是低認可呢?相信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但是沒有關係,把心放寬,別糾結在討好別人上面,而是討好對的人上面。當然,如果你覺得自己現在的狀態已經讓自己很不開心了,想要改善的話,我也給你三個小技巧。
  • 在職場混,請收起你的「玻璃心」
    現在的年輕人心理狀態都是比較敏感的,無法接受別人的指責與批評,一旦有人批評心情就會跌入低谷,犯了錯誤被說兩句覺得就是針對自己,受了委屈就覺得工作沒有辦法做,這種心理狀況被稱為「玻璃心」,在職場混怎麼可能不受委屈,職場不是學校,公司不是你家,職場上是不歡迎有小情緒和玻璃心的人。
  • 真正成熟的人,早就戒掉了玻璃心
    任何時候,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都只是結果,而敢於摔碎玻璃心,才是你最該經歷的過程。別太拿自己當回事身邊人對我的態度時好時壞,是不是對我有意見?同事聚餐但沒有叫上我,是不是我哪裡得罪他們了?上司總是批評我,是不是就看我不順眼,到處在針對我?如果仔細觀察,咱們每個人的身邊,都有這樣一群人。
  • 打碎你的玻璃心(寫給高敏感人格)
    高敏敏感型人格自卑,討好,玻璃心……的負面因素無時不刻的影響著他們的內心,一句關於他們的評價,一次稍重的摔門,一個不善的眼神,都能在他們內心掀起一陣不小的波瀾。我就是這樣的人格,從記事起就害怕被討厭,對他們的負面評價,只要聽到就不停的修正自己。
  • 「玻璃心」英語怎麼說?
    來看《摩登家庭》第八季第十四集:我們知道玻璃心指自己的心像玻璃一樣易碎,用來形容敏感脆弱的心理狀態,經不起批評指責或者嘲諷。這和sensitive的「易被冒犯的;敏感的」這個意思是完美對應的。給你個忠告:千萬不要取笑他,因為他很玻璃心。「玻璃心」還可以說:Her feelings get hurt easily.她的心很容易受傷。
  • 成年人的崩潰,從戒掉「負面情緒」開始|可讀
    甚至轉化成一種內心的狂躁,讓神經飽受考驗,變得敏感。很可能會找到一個替罪羊,發洩在無辜者身上。心理治療師讓包羅·奧斯特說:「從小我們就被教導不要發洩負面情緒,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無論悲傷,憤怒,還是抱怨,都需要承認它就是你的一部分。
  • 孩子,你可以內向,但不要玻璃心
    性格是沒有好壞之分的,不存在外向的性格就一定好,內向的性格一定不好的說法,但玻璃心是萬萬要不得的,它是一種內耗,會不知不覺消耗你的能量,影響你的生活。玻璃心很多時候都對應著敏感和胡思亂想,容易被別人的一言一行所影響,搞得自己心情很差,嚴重的,還會影響自己每天的狀態,導致很多該做的事情都做不好。
  • 孩子動不動就哭,是"玻璃心"?錯,是因為性格
    "你也太玻璃心了吧",在生活我們經常提到"玻璃心"這個詞,是形容一個人心理素質比較差,或者說太敏感,承受不住壓力。是否愛哭成為我們判斷這個人是否為玻璃心的重要參考。當然,不可否認確實一些孩子心理素質薄弱,但愛哭的孩子真的就是玻璃心嗎?不,其實更多的可能,孩子哭不是因為不夠堅強,而是氣質所導致的。也許當你看完這篇文章,你就能理解孩子了。氣質的不同,從而產生不同的性格氣質是指人與生俱來的心理和行為特徵。它主要由遺傳和生理決定。
  • 孩子玻璃心、情緒化,明明是大人自己挖的「坑」,卻怪孩子不行
    孩子玻璃心、情緒化?這種現象的形成與家庭教育有著一定的關係。有很多都是家長用錯誤的教育方式「埋下的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緒,不要總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判斷對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要懂得換位思考,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多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 高敏感體質自我檢測
    精神科醫師表示,在臨床醫療上,依據每個人大腦感官敏銳度的不同加以劃分,而對於一切事物,包括他人言語、態度、氣味、光影特別敏感者,就可視為高敏感體質者。此類人由於體質因素,往往較易對外在事物產生反應,甚至產生情緒波動,若未適度排解,就容易造成情緒障礙產生,使憂鬱問題找上門!
  • 做人,別太玻璃心了,沒人真正在乎你
    從那之後,我明白了小芬獨來獨往的原因,是她太「玻璃心」了。無論是誰與她相處,只要不小心觸碰到她脆弱的心靈,就會碎一地。這種方式,不光讓自己難過,還傷害了真正對你好的人。其實,真正有本事的人,早已戒掉了「玻璃心」。01現代社會,玻璃心泛濫的人並不少見。做高管的朋友和我聊天,說起前段時間工作上遇到的事。
  • 高敏感天賦者:為什麼我們的天賦把我們變成了「玻璃心」?
    這份不安的感覺,逐漸逐漸造就了我們體內的那顆「玻璃心」,常被人所詬病。 高敏感天賦者一般更聰明。 我們拿斯滕伯格經常談論的故事為引子: 兩個人在森林裡野營,突然出現了一頭熊,其中一個人立刻穿上鞋子,試圖逃跑。 另一個人則對他說,你就算穿上鞋子,也跑不過熊。
  • 懷孕後變成「玻璃心」,情緒總是失控?四招輕鬆排解,孕媽來看看
    好多媽媽都反應:懷個孕變成「玻璃心」了,一點小事就控制不住生氣傷心,真搞不懂這樣的自己!不論孕前多麼溫柔知性的小仙女,肚子裡有了寶寶之後,都成了不定時發火的「母老虎」,把寶爸們嚇得不敢吱聲。為啥一懷孕就變玻璃心,容易情緒失控呢?這事還真不能怪孕媽,內外多種原因作祟,媽媽們也很不容易啊。
  • 內向敏感、玻璃心,但又覺得自己很特別,這是自卑還是自戀?
    隱性自戀者反之,情緒波動很大、敏感易受傷,但他們在社會人際關係中也一樣會顯得不和諧。他們在人際交往中都會顯得冷酷、有攻擊性且多與人不睦。但Miller等人(2010)的研究指出,在這一點上,兩類自戀者依然有著不同的表現和內在原因。
  • 5種方式,徹底治癒「玻璃心」
    最近,小區有一對新入住的母子,小男孩4、5歲的樣子,卷卷的頭髮,大大的眼睛,很漂亮。鄰居看到長得可愛的孩子,都喜歡伸手摸摸他的小臉蛋,但小傢伙總會躲到媽媽身後,哭著大叫:不準碰我!媽媽只能露出一臉尷尬,向大家解釋:「孩子小,不懂事!」再責備小男孩:「瞧你,爺爺奶奶是逗你,別玻璃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