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幸福、榮光、省心,在於孩子有更高的人生追求,怎麼培養呢

2020-08-25 燦燦芃芃育兒心理

《弟子規》曰:惟德學,惟才藝,不如人,當自勵。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弟子規》說,如果品德、學問、才能、技藝不如別人,應當自我勉勵勤奮努力,趕上去。

如果自己的衣著沒有別人漂亮,如果自己的飲食沒有別人的豐盛,不要因為這個感到難過。

他人比較,要比才學、比能力、比德行,不要比享受,這樣才不會沉迷於奢靡的生活,迷亂了自己的意志。

很顯然,一個人的價值觀決定著他的人生格局,對於一個有更高人生追求的孩子來講,他的人生格局一定不會小。


夢想的七彩泡泡

程小洋生長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與周圍村民相比,他家的日子更苦一些。但是父母心疼孩子,家裡好吃的、好穿的都可著他,還節衣縮食供他上學。程小洋很爭氣,順利考上了大學。

孩子考上大學,父母的心裡亮堂了。只要孩子孩子有出息,再節衣縮食也有盼頭。親戚們主動幫忙,把結餘的錢送到程小洋家裡給程小洋作學費。

可是,自從上了大學後,程小洋就發生了變化。

不再像以前那樣勤奮學習、性格樸實,開始學著城裡人的樣子打扮自己。雖然他把生活費都省下來買衣服了,但還是比不上那些城裡人洋氣。

從小努力學習

他整天琢磨著怎麼穿最時髦,一有時間就去逛商場,希望能夠買到便宜又時髦的衣服。

就這樣,很多的讀書時間,都被他浪費在了買衣服上。他完全看不到那些勤奮的農村學子是怎樣廢寢忘食地讀書,而是優哉遊哉地過完了大學四年。

畢業後,一家人本指望程小洋能夠掙些錢接濟接濟家裡、報答報答幫助過家裡的人。

可是,程小洋因為學無所長,在大城市生活,那點微薄的收入,養活自己都有點難,掙到的錢勉強夠自己的開銷。

像程小洋這樣出身貧寒家庭,父母傾其所有才能供其讀書的孩子絕不在少數,這樣的孩子肩負著家庭甚至一個家族的希望,能夠進入高等學府深造,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所在。

撈取理想的大魚

所以,他們肩上的任務更重,本該在新的環境中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鍛鍊自己的意志,爭取更大的進步。如果不是這樣,失望的不僅是他自己,還有他的父母,親人。

一個讓父母感到幸福的孩子,他的精力是放在不斷追求進步上的。那麼,家長怎麼做才能使得孩子把精力放在追求理想,而不是放在簡單的衣食享受上呢?

1.樹立不斷進步的價值觀

價值觀是個體按照客觀事物對其自身及社會的意義或重要性進行評價和選擇的原則、信念和標註。

價值觀體現了一個人的行為和心理傾向。它具有定力作用,決定著孩子將來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走什麼樣的路;價值觀的樹立將會推動孩子的長遠發展;它還可以提升孩子的人格層次。

像花兒一樣綻放

出生於富足家庭的孩子,如果把較低層次的的需求當做人生的最終目標,滿足於豐衣足食的平靜生活,他們不會花大力氣去追求進步,因為他們的心靈會在平庸的生活中變得媚俗和日益萎縮。擁有這樣價值觀的孩子,他們的人生會很平常。

有的孩子心中有夢想,為了實現夢想他們刻苦學習、積極開創自己的事業,歷盡辛苦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擁有這樣的價值觀的孩子,事事用心,事事盡力,主動為自己創造機遇,最有上進心。

2.教孩子立志,有志者事竟成

所謂志,就是理想、決心、毅力。一個孩子只有立下志向,才會有奮鬥的動力。志向的範圍很廣,不同的志向,對孩子的指引作用也是 不同的。志向越高遠,對低級庸俗事物就越不會傾注心思。

攜手奔向未來

有個女孩,聰明伶俐,家境不錯,上學成績也不錯。在生活的那個村莊裡,就像一隻美麗的鳳凰一樣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這樣好素質的女孩,如果好好發展自己,前途不可限量。女孩長到中學的時候,成績不再那麼優秀。女孩覺得,那麼用功學習太累了,將來嫁個好人家,就能一輩子衣食無憂。

女孩輕輕鬆鬆讀完了高中,便去了一家大型賓館做服務員。在那裡女孩結識了一位做房地產的老闆。老闆是有婦之夫,為了娶女孩,離婚了。

我愛學習

女孩如願以償地嫁給了大老闆。過上富足生活的女孩覺得自己很快樂!她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可惜,婚姻只維繫了5年,老闆因為又結識了更年輕的女孩兒拋棄了她。

這個引人思考的故事提示家長,孩子立下什麼樣的志向關係到一生是否幸福。

偉大的志向能給孩子提供學習和奮鬥的動力,所以,立志是成才的基礎。

在孩子小的時候,應該引導孩子樹立一個能夠指引孩子走向幸福的志向,那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靠自己的奮鬥獲取成功。

體驗玩耍的樂趣

志向在高處,跳起來才能夠得著,所以,孩子需要不斷奮鬥。奮鬥必然帶來進步,物質上的和精神上的。

3.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有責任感的孩子最了解父母的期待

如果家長把家看成一個團隊,那麼孩子就會是這個團隊裡的一名成員,和父母一樣,有著為這個家美好的生活奮鬥的責任。

家長要告訴孩子,父母負責現階段孩子的生活,等孩子長大後要照顧父母的生活。

採摘花朵

孩子要想具有照顧父母的能力,就要擁有一定的能力。要想增長能力,就要從小的時候,多做事,為家庭、為班級、為朋友,在做事的過程中歷練自己。

為了給孩子更多的發揮自己能力的機會,父母常常交待孩子做一次早餐、獨自打掃一次衛生、安排一次全旅行,這樣,孩子做的事情多了,有了一定的做事經驗,就不怕做事、敢於承擔責任了。而且,能夠科學認識自己的能力,不會貿然去接受一件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做事情更穩妥。


相關焦點

  • 父母想給孩子的幸福在哪裡
    當問及父母培養孩子的目的時,父母的回答是一致的:讓孩子一生幸福。亞里斯多德說:幸福是人一切行為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它,人們才做所有其它的事情。由於家庭文化背景價值觀等方面的不同,人們對幸福的理解也不同。幸福觀會傳遞,家長的觀念會影響到孩子。價值觀和幸福觀決定了孩子將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那麼,幸福是什麼?
  • 我相信生命的意義在於追求幸福,在於尋找興趣
    我相信生命的意義在於追求幸福夏山學校創辦人尼爾
  • 如何培養一個幸福的孩子?
    一個人如果沒有健康完善的人格,就不會有幸福的人生。 一些科學家和教育家對人類的幸福感進行了研究,發現未來社會成功和幸福的人,最有可能是那些童年生活就很幸福的人,早期的教育決定了一個人後半生的幸福生活指數。
  • 生活的樂趣在於追求,奮鬥的人生才是幸福的
    五、有些問題永遠不會有答案,可是拼搏過了,就不會有遺憾。六、思想的動搖並非正確與錯誤之間左右不定,而是一種理智與非理智之間徘徊。七、有時候真的努力之後,你會發現你比想像中優秀很多。願你不辜負自己,不將就生活。
  • 「父母相愛,孩子看得見」,儀式感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究竟有多幸福
    而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也更能夠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待生活,熱愛生活,這樣的家庭幸福指數也會比一般家庭更高!前夫因為不堪屈辱自殺之後,她雖然痛苦卻沒有自我放逐,而是選擇過好自己的人生,是父母的愛給了她往前看的勇氣。只有父母相愛,孩子才會有勇氣、才能有安全感、才能學會愛人、愛這個世界和愛自己。
  •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心態?「積極的心理暗示法」助力孩子一生幸福
    父母做好榜樣,培養孩子獨立的好習慣,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法」培養孩子的良好心態,助力孩子一生更加幸福。「積極的心理暗示法」助力培養孩子良好心態積極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的心理暗示法」會使人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
  • 有種「省心」叫海清兒子,小小年紀自律又優秀,被父母教的太好了
    養育孩子是件辛苦的事情,因為父母除了照顧寶寶的日常起居,保證他們吃的好穿的暖之外,還要注重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不過理想和現實總有差距,比如明明在家長計劃中,半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卻硬生生被孩子寫到後半夜。而給寶寶報各種興趣班的時候,孩子剛開始是滿心歡喜表示想學,不過等媽媽交了錢,他們卻變了模樣,沒去幾次就找各種理由嚷著說不想去了。
  • 育兒究竟有沒有訣竅?父母培養孩子,到底培養孩子的什麼呢?
    不知道有多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在孩子還是3、4歲,剛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讓孩子早早識字、背古詩、學算術,報名參加各種各樣的早教班、才藝班,希望孩子早早學會更多的技能和特長。父母希望培養孩子成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樣做,真的可以培養好孩子嗎?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如何培養自主能力,助孩子通往終極幸福?
    ——(美)雷蒙·克羅克一個人是否幸福取決於兩個因素,第一個是良好的人際關係,而良好的人際關係模型來源於和父母良好的親子關係,前面介紹《父母平和孩子快樂》的第二篇文章詳細講述了父母該怎麼和孩子建立理想親子關係,打下幸福基礎,這裡就不再贅述了。《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怎麼改善親子關係,為孩子打下幸福基礎?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如何培養自主能力,助孩子通往終極幸福?
    ——(美)雷蒙·克羅克一個人是否幸福取決於兩個因素,第一個是良好的人際關係,而良好的人際關係模型來源於和父母良好的親子關係,前面介紹《父母平和孩子快樂》的第二篇文章詳細講述了父母該怎麼和孩子建立理想親子關係,打下幸福基礎,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 家長謹記,孩子離父母遠近不在於是否優秀,而在於是否有同理心
    孩子離父母遠近並不在於是否優秀,而在於孩子是否有同理心。對大多數人來說,高等素質教育會讓自己更加孝順父母,懂得感恩。但是也有一些不孝順父母的案例,這只是極少數的。尊老愛幼、尊重父母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一個人的文化程度越高,他所接受的素質教育也就越好,他也就越孝順父母。
  • 夏山學校創辦人尼爾:我相信生命的意義在於追求幸福,在於尋找興趣
    夏山學校創辦人尼爾訪談:我相信生命的意義在於追求幸福,在於尋找興趣為什麼孩子上學之後,自由快樂就與他們無緣了,有些學生甚至厭學、自卑、叛逆,成了家長和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他說:「孩子應該按照他們自己的意志生活,而不是望子成龍的父母或自以為是的教育家的看法,家長與教師的關心和指導只會造就一些機器人。」《夏山學校》一書的作者尼爾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他創辦於1921年的夏山學校,是因材施教的典範,被譽為「最富人性化的快樂學校」。尼爾有一句名言:「讓學校適應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學校」,這本書被美國600多所大學指定為教育必讀書。
  • 孩子的培養,不只在於成績,更在於……
    我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但我們同樣與孩子父母一樣,肩負起培養孩子的責任。剛剛結束的中考、高考,許多父母為了孩子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付出了許多的努力,目的就讓孩子能上一個好大學,有一個好未來。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孩子的培養是從小開始的,而且人格的修煉要放在首要位置。
  • 快樂的父母才能養育出幸福的孩子,每個家長都應該記住3句話
    ,教育學家說,幸福感強的家庭中培養出的孩子大多性格樂觀,比較自信。有錢有有錢的活法,沒錢也有沒錢的活法,人活這輩子不管怎樣自己覺得開心最重要。經歷地多了你會發現,人生真的很短很短;我們此刻遇到的人和事,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再有機會遇見。正因為人生短暫,所以更要學會珍惜。努力活在當下每天開開心心就是幸福!
  • 生活的真正意義不在於財富多少,而在於心靈的美好和幸福的感悟!
    然而,你需要體驗,才會如此,那你為什麼那麼需要哪些體驗呢?是虛榮?還是需要?說到底,要麼是感官的刺激,要麼就是內心虛無的苛求。父母把我生下來,我也沒有任何選擇,只能順應自然,適應社會,一點點的成長起來,變得堅強獨立,能夠擔負起家庭重任,減輕父母的負擔,也算是對父母報答。
  • 父母尊重孩子的感受,就是在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但是不一樣的是,前者有考慮孩子的感受和情緒,後者沒有。那有人會說,到底要怎麼考慮孩子的感受?後面這種情況,如果都按照孩子的想法來,那孩子肯定希望一直跟爸爸玩下去,那爸爸的工作不用做了?不是的,這個案例裡,缺失的只是對孩子情感的回應。
  • 怎麼帶孩子更省心?六歲前經常對孩子說三句話,能越帶越省心
    文|秘籍君每一個孩子降臨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在接受巨大的挑戰,他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就像我們去適應不同的環境一樣,他們來到世界上,也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適應。當然,在帶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費心肯定是避免不了的。那麼怎麼帶孩子更省心呢?
  • 積極人生大學劉一凡: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終身學習的能力?
    學習力教練如何培養孩子終身學習的能力/本文內容來源積極人生大學「 父母訓練營 直播大課」,郭宇宸&劉一凡 老師分享。我們追求的是應試學習還是終身學習?如果你追求的是希望孩子能夠終身學習的話,那我們就要培養孩子終身學習的意識、終身學習的能力,這包括自學能力,獨立自主的自學能力。孩子在學齡期到他上大學之前的這個階段,是他整個人生中終身學習非常關鍵的時期,同時也是培養孩子終身學習意識和終身學習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
  • 孩子在生活中有以下表現,妥妥的高情商,父母省心了
    文\文兒我們知道,當大多數人智商都在同等條件下時,一個人想要脫穎而出,想要比別人更優秀、更成功、更有出息,靠的往往是「情商」。說起情商,現在的家長都很注意孩子情商的培養,但方法卻太簡單了點。那是因為家長們對情商的理解簡單,就是嘴甜、會說話。其實,情商的內涵遠遠不止會說話這麼簡單。
  • 學霸家長:「讀書省心有什麼用,這件事上整一出,父母才有得受」
    對於孩子還處於讀書階段的父母來說,讀書省心的娃,簡直就是來報恩的,可幾位學霸的家長卻對自己家「報恩的孩子」煩惱不已,因為這幾個孩子雖然讀書省心,卻在人生大事上一頓操作猛如虎,讓爹媽直呼「狗血坑爹」。可有果必有因,孩子這些「坑爹行為」的背後,真正的原因值得家長們好好思索。文|關心於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