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抑鬱症的感覺,沒有經歷過的人,永遠無法感同身受

2020-12-23 重慶95醫院

患者說我女兒的朋友的割腕自殺,聽說是因為患抑鬱症之故。

她的家人陷入極度的悲哀和自責中,尤其她的母親,因為她自己是個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想也沒有想過自己的女兒會出此下策。

抑鬱症極為普遍,而且殺傷力很強,受害者不但有貧窮的,富有的,寂寂無名的平民大眾,也有知名人士:如臺灣名小說家三毛,香港紅歌星張國榮。韓國好幾位有名的電影明星,在招待會上笑臉迎人,隔天已經自殺身死。

2014年,六十三歲的美國好萊塢(Hollywood)著名喜劇大師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受抑鬱症困擾,在家中自殺;

最令人震驚的還有,2015年3月24日,由西班牙飛往德國的「德國之翼」9525號班機,途經法國南部時,撞向法國境內阿爾卑斯山,全機一百五十人死亡,後證實副駕駛員Andreas Lubitz,因女朋友移情別戀而罹患抑鬱症,乘機長離開駕駛室去洗手間之際,反鎖駕駛門,故意把飛機撞毀。被尋回的黑匣子中可以聽到機長拼命敲門和乘客們的慘叫聲,令人不寒而慄。類似例子,多不勝數。

什麼是抑鬱症?

抑鬱症與「精神分裂症」完全不一樣,「精神分裂症」是嚴重的精神病,患者有幻覺,幻視和妄想,病人自我對話,對四周環境十分恐懼,覺得有人要追蹤殺害他,患者思維混亂,可能造成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故此,「精神分裂症」者必須儘早尋求專門醫科人員診斷,用藥物治療才行。

抑鬱症的表現症狀

有人稱抑鬱症為「精神感冒」。抑鬱症常見的症狀主要有:患者情緒低沉,精神不振,頹喪,悲哀,憂愁,對以前喜愛的東西與活動失去興趣,甚至對生命也失去熱誠,覺得人生灰暗無望,失眠,或嗜睡,不願起床,因無法面對新一天的挑戰,反覆陷入悲哀中無法自拔,無法集中精神和注意力,無法作決定,和以前果斷判若兩人。

全球共有3.5億多抑鬱患者

2014年,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共有3.5億多抑鬱症患者,約為總人口5%。

據統計,在美國有約一千九百萬國人患有抑鬱症,這是總人口的9%。抑鬱症在中國的情況又如何?統計令人吃驚:中國有超過二千六百萬人患上抑鬱症,而其中10-15%患者最終將死於自殺。尤其在鄉村,患上抑鬱症的貧窮婦女,自殺率最高。大城市患抑鬱症的也不少,北京抑鬱症患率為2.5%,上海則為1.7%。但是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就醫。

由此可見,抑鬱症是個相當普遍的疾病,遍及世界各地和各階層,患者甚至包括小孩與老人,因女性比較感性,故比男性容易患抑鬱症。

抑鬱症的病因是什麼?

1、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是很多種疾病的高危因素,雖然這個因素導致的抑鬱症無法根治,但是卻可以用一定的預防手段進行幹預。

2、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

在這個世界上,人們活著就可能受到各種各樣的壓力,而當這種壓力作用於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時候,就可能啟動它的負反饋調節機制,從而引起糖皮質激素水平增高。而當這種激素水平一旦增高,就可能導致各種器質性或者功能性的疾病,引起抑鬱症就更不用說了。

3、性激素。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患抑鬱症的人多數為女性,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抑鬱症的病因之一就有性激素的作用,而女性個人的思維以及腦迴路都與男性有所不同,很容易受到各種壓力以及情緒的幹擾,而導致抑鬱症的發病。

相關焦點

  • 「平凡之路」樸樹所唱的,是所有人的經歷
    作者:木易我覺得《平凡之路》唱的,用兩個字來歸納,便是「經歷」。是樸樹的經歷,是韓寒的經歷,同時也是所有人的經歷。僅通過一些媒體或者風言風語般的傳遞,是無法真正知曉一個人在一段時光裡究竟經歷了什麼的。譬如樸樹,十年沉寂,沒有作品,沒有活動,沒有多少露面,沒有多少聲音,甚至一度像消失了一樣。誰也不知道這個曾風靡華語樂壇,一度登上成就頂峰的才子突然之間去哪了?
  • 心理諮詢師有抑鬱症的經歷,對於抑鬱症來訪者來說,更加感同身受
    對於有些事情的發生和發展,我們都會存在一些覺悟性,每個人的覺悟性不同,造就的三觀也是不同的。有些人覺悟很高,有些人覺悟很低,不同的覺悟有不同的人生際遇,不同的覺悟造就不同的人生方向。 一般來說,只有經歷過抑鬱的人才會真正懂得抑鬱來訪者的內心世界。因為內心體驗過,所以就能夠感同身受那種痛苦度。也能夠明白那種來之不易的感受度。
  • 為什麼經歷過抑鬱症的那些人都那麼優秀?
    文/老K首先,我自己就是一位親身經歷過抑鬱、焦慮和強迫症的人,沒錯我三種症狀全都經歷過。當時無助的時候,自己非常渴望有一種方法能夠快速走出痛苦,後來在我絕望時候看心理學家森田正馬的書籍時有過這樣一句話:「患上神經症的人大多都是比較優秀的人,只不過他們同時把更多精力用在了對抗症狀上」。
  • 李松蔚:抑鬱症的好科普和壞科普
    每個人都有痛苦的經驗,一部分可以用精神病理原因解釋的痛苦,醫生起了個名字叫「抑鬱症」。而不能反過來,有人被叫做「抑鬱症」的名字,就認為他一定是痛苦或危險的。通常說的抑鬱症,是在描述一段症狀集中發作的時期,學名叫「抑鬱發作期」。某種意義上,描述「某人這段時間在抑鬱發作期」,比描述「某人是抑鬱症」更有意義,也更準確。
  • 「健康」「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
    沒人會想到,在龐大的網絡裡,這條永遠不會回復的微博,卻成為了眾多抑鬱症患者們的「樹洞」。而這只是抑鬱症的冰山一角。我很難過,這不是「矯情」對抑鬱症不了解的人,總會覺得「誰還沒有不開心過呢?堅強一點。」大家會理解這些抑鬱症患者的留言嗎?
  • 有兩種感受,重感情的人永遠無法感同身受
    重感情的人對兩種感受永遠無法感同身受――「始亂終棄」「移情別戀」。陶藝師小陶26歲的時候在未婚夫手機上發現曖昧信息,其實未婚夫與那個女人已經保持了很久不正當的男女關係了。如果是因為有了新歡而放棄舊愛,那麼這種傷害對舊愛而言就是永遠無法抹平的痛。都說沒結婚都有選擇的權利,可是耗著別人好多年就是不結婚,是不是為了保留隨時選擇的權利?主動離開的人總有許多冠冕堂皇的理由,而為留守在舊愛中的人卻總被人嘲笑。
  • 「推書」關於抑鬱症,我們一無所知!來看看抑鬱症患者的日記吧
    在抑鬱症開始侵蝕越來越多人的生活的時候,我們卻對它一無所知。我們覺得抑鬱症是有病因的,我們覺得抑鬱症是很容易看出來的,我們有的人甚至覺得抑鬱症就是心情不好,生活不順利而已……我們都不對!我們永遠都看不到,看不到那些看似「開心」的人們內心的哭泣;看不到那些看似「幸福」的人們內心的絕望;看不到那些看似「自信」的人們內心的自卑;我們只能看到那些看似正常的表象,卻永遠無法看到,無法理解痛苦的人們在經歷著怎樣的痛苦。馬特的這本書首先是寫給沒有抑鬱症的人的,然後是寫給抑鬱症患者的。因為偏見是比抑鬱症本身更加可怕的事情。
  • 超心理學科普:「纏繞的意念」如何擺脫抑鬱症和心理疾病的糾纏?
    超心理學科普:「纏繞的意念」如何擺脫抑鬱症和心理疾病的糾纏?原創 李嘉琪 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 2018-06-16來自專輯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老師文章作者:李嘉琪——超心理學專家、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心向正覺健康管理首席超心理療愈師、幸福人生學院導師。
  • 知乎「非常想問」科普大賽首期啟動 心理學圓桌解密情緒熱詞
    近日,知乎「這才是心理學|非常想問」科普圓桌上線。據悉,此次圓桌是「致知計劃之科學季」——「非常想問」科普徵文大賽的首個分會場。圓桌內收錄了如「好奇心的動機有哪些?」、「人們為什麼喜歡驚喜?」、「只要內心夠強大就不會得抑鬱症?」等生活中常見問題,眾多心理學專家與網友在此交流探討,用通俗有趣的語言暢談心理學話題。
  • 抑鬱症是心理的感冒,每個人都經歷過,做這些可以幫助抑鬱症自愈
    也許是社會進步了,以前從未聽說過的病現在也層出不窮,這裡面就包括抑鬱症。聽到有人因抑鬱症而自殺讓人不僅噓噓。抑鬱症是心理的感冒,像感冒一樣常見,青春期的時候最容易患抑鬱症,很多人像感冒一樣莫名其妙自己就好了,但也像感冒一樣,如果太嚴重,可能會引起別的併發症。
  • 抑鬱症「年輕化」,防病要趁早
    剛過去的世界精神衛生日有種病在 熱搜 榜上名列前茅,那就是 抑鬱症。我國抑鬱症 2.1% 的發病率,令許多人感到震驚。
  • 擺脫「抑鬱症」的汙名:你們真的了解抑鬱嗎?
    不,因為我們把所有形式的悲傷不分青紅皂白地混為一談,籠統地將之稱作「抑鬱」。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以及現代醫學在治療抑鬱症方面已是有所建樹,但獲得成就的同時,對於抑鬱症來說,我們確實丟失了一些重要的東西。憂鬱不僅僅是我們所謂的「抑鬱」。古人把憂鬱看作是上帝賜予的禮物,無論其是好或壞。
  • 別再「詩」化抑鬱症了,它真的只是一種病而已
    早些年間,中國是「沒有」抑鬱症的,有的只是「神經衰弱」和「胸悶氣短」,再嚴重一點,就被認為是瘋掉了。於是不難了解,為何抑鬱症會成為當代的「肺結核」,相同的例子還有數十年前韓國偶像劇中的白血病女主。把心理疾病詩化的表現,某種程度上是受到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天才自閉症孩子」等媒介信息的影響,而這樣的認知卻正在把一些更年輕的人拉下深淵——「怎麼才能得抑鬱症?」他們在網上問。
  • 我們和身邊抑鬱症患者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想了好久,一直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去拍一些抑鬱症的朋友,雖然知道你們不願意面對鏡頭,類似的情況我常常也會感同身受。希望以你的故事,我們一起創作照片。」那時起,他把這段話在個人微博永久置頂。一些人認為,「生活挫折」會導致抑鬱症,抑鬱症患者也被評價「脆弱」。這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精神心理科醫生吳秀華看來是不準確的,她在一篇有關抑鬱症的科普文章中解釋:「挫折」更多是作為疾病的「扳機點」,誘發「多米諾骨牌效應」,臨床上接觸的抑鬱症患者很多是無故出現的。
  • 抑鬱症經常會說這3句口頭禪,如果你沒有,偷著樂吧!
    截至2019年12月:新浪微博「抑鬱」相關話題累計閱讀4.5億;百度「抑鬱」相關貼吧累計發帖2700萬;知乎「抑鬱」相關問題關注量82萬。「再見了,這個世界。」,「太難了,我不想活了。」,「這個假期結束後,我要去跳樓。」,「我想死,死了就能一了百了。」……這些留言。抑鬱症一個典型特點就是會自責自罪,抑鬱症中的內攝型抑鬱(心理動力學將抑鬱氛圍內攝型和情感依附型)典型特點就是內攝了一個貶低自己的他者,這個內攝的他者已經變為自身的一部分,對自己挑剔,指責,自責自罪。
  • 做了抑鬱症自殺幹預志願者後,我發現多數人都活在平靜的絕望中
    隨著照片一同發出的,是一句「活著好難」的人生感嘆。 老吳一邊讓超哥先坐下,一邊開始對其進行溝通,從聊天過程得知,對方是個二十多歲的女孩,小時候被母親家暴,從小都沒有感受過愛。大學被孤立,畢業工作後壓力太大,經常替上司背鍋,想換工作家人卻不支持,覺得沒人理解自己,關心自己,不如死了算了。
  • 關於抑鬱症的 10 個真相:想哭,不是因為「不夠堅強」
    但凡經歷考研失敗、戀愛分手等重大的人生事件的當下,不少人會產生「我不好,世界糟糕,未來沒希望」這樣的念頭。一旦經歷一個階段的調整之後,這個重要的事件過去、壓力消失了,抑鬱狀態也將煙消雲散。如果量表結果顯示你處在抑鬱狀態,不等於你已經患了抑鬱症。先別急著下定論,抑鬱量表在診斷中僅作為參考,去精神科醫生那裡,聽聽醫生怎麼說。
  • 關於抑鬱症的 10 個真相:想哭,不是因為「不夠堅強」
    但凡經歷考研失敗、戀愛分手等重大的人生事件的當下,不少人會產生「我不好,世界糟糕,未來沒希望」這樣的念頭。一旦經歷一個階段的調整之後,這個重要的事件過去、壓力消失了,抑鬱狀態也將煙消雲散。如果量表結果顯示你處在抑鬱狀態,不等於你已經患了抑鬱症。
  • 感覺統合對人一生發展的影響 | 感統科普
    感統科普 當然,不夠高大強壯的樹是無法吸引鳥來做窩,也無法為路人遮蔭擋雨。一旦要開路或移植,矮小的樹總是最先成為被淘汰的對象。 人的感覺統合發展對人未來的影響,也和大樹的種子對大樹的未來的影響一樣重要。
  • 「自我缺乏力量」是導致抑鬱症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個人,可能就是你的同事、朋友、家人,亦或是你自己。我時常在想,同樣是人,有些人即使經歷了再艱難的痛苦也沒有出現抑鬱,另一些人很可能都沒有發生任何變故和痛苦事件卻遭受抑鬱的折磨。到底抑鬱症更「青睞」哪些人呢?這裡今天和大家好好聊一聊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