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在社區丨石泉路街道實施小區「門長制」 全方位防控小區大門

2020-12-19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守住門、看住人,切斷病毒傳播途徑。」普陀區石泉路街道在實施小區常住居民《臨時出入證》的基礎上,近日又推出了小區「門長制」的新舉措,對小區大門實施全方位防控。

圖說:石泉路街道實施小區「門長制」,全方位防控小區大門。街道 供圖(下同)

每個小區只留1個出入口

為減少疫情傳播風險,石泉路街道堅決落實每個小區儘量只留1個出入口的防控要求,應對返城人流高峰的到來。中山北路2347弄屬於和平新村居委會,有8幢房屋32個門洞,805戶居民,該小區有3個大出入口、3個邊門,且1號和15號居民樓的門洞直接開在嵐皋路上。對此,街道對該小區大小出入口進行科學安排,封閉5個,沿嵐皋路的2個門洞採用圍欄的方式保留1個出入口,並實行24小時制不間斷管控。

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疫情防控工作發展情況,街道82個小區原有的202個出入口,在充分考慮了社區居民的出行習慣後,現在白天封閉118個出入口,晚上10時到第二天早上7時之間,再關閉6個出入口,這樣白天僅開放84個出入口,晚上僅開放78個出入口。

對目前採取的小區半封閉式管理,大家普遍表示理解支持,業主們認為這是對居民身體健康、生命安全高度負責的重要體現。

圖說:居民們只要憑藉《小區出入證》,待志願者測量體溫正常後,即可進出小區。

憑藉《小區出入證》進出小區

石泉路街道的各小區物業已暫停使用智能識別電子門禁,實行出入口人工管制,門長根據《門長職責書》,全面負責自己的1個或2個小區出入口人員檢查、車輛登記的管理督查,24小時全天候開展工作,對出入車輛、人員實行檢查全覆蓋。

街道還採取發放《小區出入證》的辦法加強管控,出入證上既有人性化的告知,又有持證人員的所屬居委會,為長期居住在本小區的人員提供出行便利,也為快速甄別外來人員提供了一定的依據。居民們只要憑藉《小區出入證》,待志願者測量體溫正常後,即可進出小區。外來居民則需要詳細登記個人信息,並進行身份核查。

居民沈女士說:「我看到社區幹部天天守在門口,忙著登記、詢問,忙起來連水都顧不上喝,我們居民自己要密切配合,『悶』在家裡,『悶』死病毒就是作貢獻。」「現在疫情這麼嚴重,我們每次進出在這裡登記,配合一下是應該的,這樣對大家都好。」剛剛買菜回來的陳阿婆說,值守人員24小時輪班站崗,認真排查登記不漏一車一人,確實很辛苦,自己也要儘量少出去,減少他們的工作量。

圖說:門長在小區門口值守

精挑細選44名青年任門長

管好小區大門,就管住了居民防疫的關鍵環節。石泉路街道在街道範圍內精挑細選44名責任心強、敢於挑戰困難的青年,擔任84個出入口的門長,也讓他們在火線中接受鍛鍊。

翟冰是石泉路街道管理辦的工作人員,平時工作比較認真,被街道選中擔任蘭鳳居民區「門長」,翟冰所在的小區原來沒有正規的門衛室或崗亭,現在添置了一頂帳篷,加之天氣寒冷,高強度的工作使他出現了發熱症狀,所幸經過檢查發現,只是普通的發熱感冒。第二天一早,翟冰便又回到了防疫工作第一線,繼續把守著蘭鳳居民區的大門。

除了正常的值班值守外,門長們還要承擔測量體溫、登記、摸排等大量繁重的任務,大家克服晝夜顛倒和天氣寒冷等困難,堅守崗位。

相關焦點

  • 一個能打硬仗的英雄集體——東城街道40小區社區居民委員會的抗疫...
    今年春節,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許多人的生活節奏,也使社區工作人員經受了一次大考。我市東城街道40小區社區居民委員會牢記總書記囑託,把陣地守牢,把家園護好。 東城街道40社區是石河子市為數不多的「萬人社區」之一。轄區面積約0.43平方公裡,共有108幢居民樓、279個單元,服務管理戶籍居民3832戶、11035人。
  • 石泉路街道生活日記——活力石泉|如何破解老舊小區「上樓難...
    11月26日上午,石泉路街道召開加梯工作專項會議。會上,街道辦事處主任何家驥,副主任俞紅、邱善樂與西部集團、徐虎加梯辦公室就加梯工作定位、工作組織架構、加強宣傳攻勢、完善工作推進流程、維保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問題進行交流研討。街道自治辦、管理辦、黨群辦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
  • 成都郫筒街道對三類小區分類施策 「因地制宜」實施疫情防控
    近日,成都市召開社區疫情防控組工作調度會,對全市的社區疫情防控重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提出「要堅守小區院落防線」。郫都區郫筒街道目前共有小區450個,具體包括物業服務小區123個、非物業管理小區267個、開放式小區60個。
  • 普陀區石泉路街道熱心志願者助力垃圾分類新時尚
    在推進垃圾分類新時尚工作中,普陀區石泉路街道湧現出許多一線志願者,他們或是退休居民,或是執法管理人員,為了推進共同的目標而奮鬥著。例如,薛家厙居民區志願者姚小宏。她積極發揮黨員先鋒帶頭作用,投入街道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中。
  • 全國抗疫先進朱江雄常態化防控不鬆勁:堅守小區站好崗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楊宏斌 通訊員 易傑「一名境外返漢人員按規定已在機場度過隔離期,請立即派人接回社區。」10月10日中午,武漢市武昌區積玉橋街道漢成裡社區突接上級電話。下沉幹部朱江雄沒顧得上吃飯,立即趕赴天河機場,將這名返漢人員安全接回小區,並按規定安排其居家隔離事宜。
  • 常態化防控,徐州這些小區做得怎麼樣?
    彭城街道宣武社區:34個院落自治,進行長效管理雲龍區彭城街道宣武社區也位市中心,東起迎賓大道,西至民主路,北起淮海路,南到建國路。現有樓房77棟、平房200餘間,居民2786戶、6000多人。前日中午12點多,在民和路上的民和小區,68歲的孫光明坐在小區門前值守。
  • 石泉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石泉縣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重要民生工程持續推進,通過改造使老舊小區「換代升級」,讓群眾生活更有品質,更加幸福。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金江花園小區,是石泉縣眾多「高齡小區」的代表。今年60多歲的程宗廣就住在這個小區,由於小區建設較早,水、電、氣、路等配套基礎設施都已老化,加上沒有物業管理,小區衛生和公共秩序都不好。
  • 石泉路街道生活日記——最美新娘|人普一線的特別表白:「明天我要...
    自人普工作開展以來,石泉路街道的普查員們都積極奮戰在普查一線,不分晝夜、加班加點,支撐他們的是對七人普事業的責任與擔當,更是身為普查員的信念。街道人普專班成員 祁琦(左一)作為一個新老結合、特殊小區眾多的社區,老齡人口多、流動人口多給人普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難度。祁琦負責的新體育廣場是上屆人普的「老大難」,廣場內情況複雜,含租戶、商戶和居民住戶,人員流動性強,排摸工作強度大、難度高。
  • 抗疫在社區|公告材料譯成外語,外籍居民自發捐贈口罩 普陀這個小區...
    在普陀區的蘇州河畔,佇立著一座特別的國際化社區泰欣嘉園,語言有國籍界限,這個社區在疫情面前突破了國籍界限,中外居民攜手抗疫。圖說:業主幫忙翻譯了日文、韓文版本的公告材料,張貼在小區門崗處 長壽路街道供圖(下同)公告材料翻譯成外語泰欣嘉園是長壽路街道外籍居民密集居住的國際化社區,「小區內的居民2100多人,外籍居民佔到了三分之一。」
  • 分類管控分級防控合力嚴控,朝陽社區聚力戰疫情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面對疫情考驗,朝陽區各街道對居民小區實施分類管理,分級防控守好小區大門、樓門和居民家門「三門」,持續實施「群防群治、聯防聯控」「網格化、地毯式管理」,將社區防控各項要求落實、落細、落早、落全、落準、落嚴在每一個居民小區,築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 南京八條措施嚴管小區,效果咋樣?
    這麼多年,我們小區終於裝上了門,挺有安全感的。」玄武區鎖金村街道新莊社區韶山路288號的居民說。為了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小區的管理,鎖金村街道連夜行動,為小區築起一道「安全牆」。鎖金村街道新莊社區安裝圍擋進行隔離封閉。
  • 石泉路街道生活日記——新時代文明實踐|文明禮讚新時代 惠民流韻...
    石泉路街道位於普陀區中部,3.53平方公裡的熱土上,共有26個居民區,有80個住宅小區。近年來,街道在新時期精神文明創建的指引下,通過文明創建和文明實踐,讓各種力量動起來、潮起來、活起來,從社區「顏值」到生活「品質」提升外在、厚植內在,讓居民真切感受到抬頭可見、觸手可及的文明成果。
  • 普陀這裡的19個「小小區」變身成為了啥?
    石泉路街道80個小區中存在著不少建造年代久遠的「迷你小區」和「袖珍小區」,這些小區基礎設施配套差、物業收費標準低、社區資源統籌難,小區管理處於惡性循環的局面。中山北路2185弄29號併入太浜巷小區後設置了門崗進行封閉式管理為解決「小小區」物業服務保障問題,石泉路街道將房屋類型相同、品質相似、地域相近、管理區域較小的多個「小小區」合併為一個小區,通過擴大規模,降低物業管理成本,對小區進行有序管理,實現「面子」到「裡子」的破繭蝶變。
  • 天心區青園街道:築牢「防護牆」開放式小區秒變封閉式管理
    」正在反覆播放著天心區小區防控工作應做到「十個一律」。、出街往來更是日常……這樣的小區要如何守住大門、抵禦住新冠肺炎,保障居民安全?「洋技術」助力防控小區變「開」為「封」之後,青園小區實施居民自治化停車管理,在出入量較大口增設視頻監控,由小區停車自治管理協會負責視頻監控摸排,通過車輛信息倒查等方式,有效摸排出小區內5臺湖北籍車輛信息。
  • 河南汝州洗耳河街道南關社區:無職黨員勇當抗疫「急先鋒」
    家住洗耳河街道南關社區南苑小區的孫九鵬依然在小區卡點上堅守著。孫九鵬原籍汝陽縣杜康村,今年已56歲了。春節本該回汝陽和家人們團聚享受天倫之樂,但是疫情的發生,阻斷了回家的腳步。在小區裡,他看到社區的工作人員忙著設卡點、搞宣傳,有著近30年黨齡的他坐不住了,怎樣才能為小區做貢獻呢?
  • 春暉路街道:全面整治小區安全隱患
    位於春暉路街道翠華社區的翠華園小區屬於安置房小區,有968戶居民。據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小區已有20年房齡,由於年久失修導致牆面防水卷材老化,屋面保護層風化龜裂,起不到防水作用,房屋樓頂經常出現滲漏現象。不少居民通過民情懇談會、入戶走訪等方式,向翠華社區反映了這一情況。
  • 青秀區津頭街道南湖村、南湖小區社區率先運用智能登記助力疫情防控
    進出人員需進行掃碼登記和體溫檢測 通訊員李為華 攝南寧雲 - 南寧晚報訊昨日下午,在值守人員的協助下,津頭街道南湖村卡點處陸續有人員通過掃碼登記和體溫檢測後有序地進出該村,這得益於 " 人工智慧——疫情防控社區管理系統 " 的助力。
  • 爭創「健康家園·無疫小區」深圳福田區在行動
    為更好地推進疫情常態化防控,守護好社區小區「最後一米」,福田區按照深圳市社區小區組文件要求,開展「健康家園·無疫小區」創建和評選工作,近日,在福田區「健康家園·無疫小區」創建工作推進會暨授牌儀式上,548個小區獲評「示範無疫小區」和「無疫小區」,並現場發布了共建「健康家園•無疫小區」的倡議書。
  • 桂林市七星區:小區封閉化管理後黨員志願者的「暖心」守護
    他值守在無物業小區旺成苑小區的唯一出入口,認真地登記著進入車輛、為每位群眾測量體溫、提醒大家佩戴口罩,規勸大家不要出門。為小區把守好安全的大門。黃品誠是居住在七星區龍隱社區的鄭州某高校大學生,當他得知社區裡很多無物業小區沒有人員在小區入口站崗防疫,給小區防疫工作帶來很大隱患,他就主動請纓要求當一名值守入口的志願者,為群眾把守好安全的大門。  有這種想法的不止黃品誠一人。
  • 新順社區全員參戰 完成3個開放式小區的封閉工作
    2月12日22時,雖然天色已晚,新撫區新撫街道新順社區的工作人員仍在拿著手電照明,在社區裡安裝防護網,使開放式小區全部實施封閉管理。 按照撫順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居民小區管理的通告》要求,新撫街道高度重視,立即連夜部署,連夜行動,新順社區迅速響應、全員參戰,打響了社區拉網封閉小區戰役。 由於新順社區80%是全口徑開放式小區,全面封閉的任務量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