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微信家長群成家校溝通的「綠色樂園」?

2020-12-14 紅網

  期末考試結束,近日,渝中區一位五年級英語老師在班級群裡曬出了全班同學的成績單。這位老師將平時成績折算成30%,書寫成績折算成10%,期末考試成績折算成60%,算出了全班同學這學期獲得的總成績。本想著讓家長一目了然,知道孩子這學期的表現,但沒想到這份成績單在群裡卻引起了部分家長的不滿。(6月30日《重慶晨報》)

  其實,經常看到老師在微信家長群曬學生成績引起家長不滿的報導。比如,前不久,河南某小學一位四年級班主任老師,將學生默寫古詩的情況發到班級微信家長群裡,引起家長向教育主管部門投訴,無奈之下,老師被逼寫了辭職信。

  對於老師在微信家長群曬學生成績的做法,網友或褒或貶,有不同的觀點。筆者認為,微信家長群曬學生成績,最關鍵的是老師要不越尊重底線,切實做到保護學生自尊心,尊重家長面子。

  老師建立微信家長群目的,是方便老師與家長交流溝通,進行家校聯繫,共商教育管理學生辦法,一般是發揮「大家智慧」,以討論「普遍性」問題為主,「個案」不宜「群聊」。老師在微信家長群曬學生成績,對優等生而言是滿足,他們會產生一種優越感和成就感,但對於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會讓他們面子上掛不住,加重這些學生自卑感,給學生增加壓力,有損學生自尊心,不利學生心理健康。還會增加這些家長心理負擔,讓家長覺得「沒面子」,不利於家校互動。特別是「不得公布學生成績」,也是國家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相關規定,一般家長都知曉。老師在微信家長群曬學生成績,其實也是「另類公布學生成績」,老師理當不這麼做。

  老師家長大多把微信家長群當作「信息公示板」,而不當「交流場地」,在家校溝通時,老師家長並沒把自尊心或面子細節考慮在內;另外,老師家長大都只懂使用新媒介進行家校溝通,對如何規範自己媒介行為沒有思考。於是,老師在微信家長群曬學生成績之後,老師家長互懟,演變成激化家校矛盾的現象,也就自然發生了。

  注意尊重學生和家長,讓微信家長群成家校溝通「綠色樂園」,需要多方面做工作。

  微信家長群建立時,老師家長要協商立「群規」。比如,老師家長群中遵循「面向全體,關注個體」原則,不公開發布學生成績、排名等「隱私信息」;個別學生問題老師儘量與家長「私聊」,給學生家長留「面子」;家長理解配合老師工作,及時回應微信家長群信息等。去年4月,上海進才中學東校官網上發出了《浦東新區教育局關於加強學校班級微信群管理的通知》,其中要求「班級微信群由班主任管理員或任課老師管理,班主任為第一責任人,負責群成員實名制、聊天監管、違規提醒處理」。並提出「家長對學校、老師的意見和建議不要在群內發布,如有需要應直接聯繫相關老師,或來信來訪向校方提出」。去年10月,上海市發布了《靜安區中小學班級微信群建設公約》,要求「在班級微信群不得發布任何形式的廣告、拉票、集贊等行為,杜絕批評學生、公布成績與排名」。這些規定,值得借鑑推廣。

  學校和社會也要加強對老師家長新媒介素養培訓,不妨組織相關機構定期對老師家長進行新媒介溝通技術培訓;同時,老師家長也要主動自學新媒介溝通心理學、傳播學等方面知識,使自己成為微信家長群等交流平臺健康語境引導者示範者。

  文/曹燦輝

來源:紅網

作者:曹燦輝

編輯:田德政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8/07/03/4655744.html

相關焦點

  • 班級微信群全天候惹人厭,小學生家長創建家校溝通公益APP
    各種「班級群」「家長群」讓家校溝通變得高效便捷,但由此帶來的「24小時在線」工作制,也讓不少老師感到壓力倍增。老師、家長如何不「為群所困」?一年前,小學生家長卜江選擇從IT行業轉型,創辦了提升家校溝通效率的公益APP「曉黑板」,受到眾多老師和家長歡迎。如今,該APP已被全國2000多所學校老師自願使用,用戶累計80萬。
  • 班主任如何管理家校微信群
    現在,建立微信群和扣扣群成了便利家校聯繫的窗口,幾乎每個班都有微信群,利於在群裡通知事情和家長們互動。現在,我和大家共同探討下如何在微信群裡和家長們聯繫。 一、需要建立群規則。 第一步,做群介紹,這個群的作用是什麼。語氣需要客觀真誠。
  • 家長微信群發言「帶情緒」,班主任如何引導溝通?
    ▊編者按 家長向老師、學校提出合理意見和建議,本就是家長參與家校共育的重要表現。但許多家長往往「愛孩心切」,在微信群就某些事件表達溝通時,不自覺帶有情緒。 要避免非理性表達在群裡帶節奏,班主任如何及時引導輿論走向理性?
  • 怒吼退出家長群後,家校之間到底該怎麼溝通?
    退群可能會少了信息的叨擾,然而只能算是一時的逃避,退出不了的,是孩子的成長路程。退群意味著雙方從溝通不當變成不溝通,這無異於掩耳盜鈴。從本質上看,家長群只能作為雙方溝通的橋梁,家長和老師矛盾的根源,還是在雙方就孩子教育問題上,責任承擔的意見分歧。
  • 家長微信群裡"打卡"是對家校合作的"誤讀"
    來源:中國教育報刊社作者:吳維煊(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在班級家長微信群裡「打卡」,是小學生家長一項繁重的工作。幾乎每門課的任課老師都會讓家長在微信群「打卡」,以反饋每天布置的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孩子背課文的過程,家長要錄成視頻發到微信群裡;孩子作業完成後,要把作業拍照發到微信群裡;孩子的體育作業,要將孩子與家長的運動視頻都發到群裡。雖然督促孩子完成作業是家長的分內事,也是家校合作的一部分。
  • ...怎麼變成了「壓力群」「衝突群」——「微信群」能否將家與校擰...
    原標題:本該成為家長和老師之間融合溝通好幫手的微信群,怎麼變成了「壓力群」「衝突群」——「微信群」能否將家與校擰成一股繩本該成為家長和學校之間融合溝通好幫手的微信群,每次出現在與家校合作有關的新聞裡時,卻總是與「壓力」「衝突」有關。
  • 微信群家校矛盾:「孩子還沒睡你好意思睡嗎?」
    近期,有關「微信群家校矛盾」的報導頻頻見於媒體。用「家校矛盾」搜索微信文章,達120篇之多,時間跨度從2014年5月至2018年10月21日;百度搜索「家校矛盾」,相關結果更是高達767萬條。如何對症下藥建設和諧「家長群」筆者認為,改善微信群中的家校關係,學校、教師和家長三方面都做出改變,要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對待、權責明晰的家校關係。一、學校要改變權力意識,樹立服務理念,落實教育公平首先,改變權力意識,樹立服務理念。
  • 家校微信群的「熱鬧非凡」是福還是禍?
    及至今天,最為曖昧的一個細節就是家校溝通平臺的「蓬勃與熱鬧」。本人力拒班主任工作,但從從教的班級家校溝通平臺,看出了家校溝通平臺給教師帶來的無限困擾。現在盛行的家校溝通平臺,對於老師來說,到底是邀功的福利,還是沉重的負擔?
  • 規範班級微信群,這種家校公約上央視了,值得借鑑
    【原創首發,歡迎轉發】◎文/編 烏江最近一段時間,手機裡老師和家長聯絡的家長群,成了網友們的熱點。「家長群」是溝通家校的最好途徑,也是資訊時代家長和學校教師,特別是班主任交流最便捷的方式;但恰恰這樣的溝通方式,前一段時間這個群成了一個「鬧心群」「作業群」「誇誇群」「打卡群」?
  • 班主任:應該建立一個怎樣的家長微信群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相信每一位班主任都會建立一個班級家長微信群。為了建好和用好班級家長微信群,下邊和班主任聊一聊家長微信群的主要成員構成及相關功能。一、班級家長微信群及主要成員所謂班級家長微信群,就是為了方便家校溝通協作,利用微信APP為本班學生家長建立的家校溝通工作群。
  • 「微信群」能否將家與校擰成一股繩
    本該成為家長和老師之間融合溝通好幫手的微信群,怎麼變成了「壓力群」「衝突群」——  「微信群」能否將家與校擰成一股繩  光明日報記者 姚曉丹  本該成為家長和學校之間融合溝通好幫手的微信群,每次出現在與家校合作有關的新聞裡時,卻總是與「壓力」「衝突」有關。
  • 一起家校溝通矛盾所引發的交鋒,給班主任提了醒,家長群需慎用
    但是對於沒有接受過家庭教育指導的家長來說,有時難免在進行家校溝通時出現問題,就如今天我要講的一個事例,正好能說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時還能給學校老師們提供參考,下面我先把事例講一講。而對於家長來說,如果你真想解決問題而不是為激化矛盾,最好不要在家長群裡揭老師的短,因為你這樣做,以後讓孩子怎麼辦?家長和老師該怎樣面對面?三、家校溝通應該建立起暢通機制,班主任必須要掌握幾個原則。
  • 規範班級微信群 杭州「家校公約」引熱議
    據新華社電 「不在群裡公布學生成績排名(分數)」「不要求家長批改作業並在群內上傳」……近日,杭州市濱江區教育局率先推出《濱江區學校班級微信群公約
  • 最實用的家長微信群公約!快轉到你的家長群去!提高群溝通效率!
    隨著科技的發展隨著微信越來越廣泛的使用,「家長微信群」逐漸成了每個班級不可缺少的交流平臺。老師們會通報孩子們的在校情況、發布重要通知;家長們有疑問也會在微信群上與老師溝通。但伴隨著便利的同時,很多家長的行為讓微信群「變了味」,給老師和家長們增添了許多煩惱。
  • 家長和老師在班級微信群裡應該怎麼交流
    作者:黃帥  「排隊」點讚、「蓋樓」感謝老師、「炫耀式」曬娃、微商代購……原本作為老師發布通知、與家長溝通平臺的QQ、微信家長群,已經悄然變味,每天動輒幾百上千條信息,讓不少家長和老師直呼「受不了」。
  • 洛陽澗西區東升一小:把家校聯繫簿打造成家校溝通的橋梁
    然而眼下家校聯繫簿在運用層面存在著一定問題。因此,可以用改變傳統家校聯繫簿的內容組成;適當加入學生自主決策和學生反饋部分;注意溝通教師、學生、家長三方關係的平衡;改變家校聯繫簿的傳統結構,改變定性的舊評價體系等方法,來解決家校聯繫簿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家校聯繫在當代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將長期對學生起到良性影響,而保持一致性的關鍵就在於溝通。
  • 「吳山時評」家長微信群的正確打開方式
    其中,有「希望家長能夠遵守公序良俗、遵守班級規則、表達理性訴求、理解老師的忙碌、欣賞他人孩子、把控交流時間」等6條約定;對教師,則提出「約定班級規則、發布合理信息、進行多元評價、分清作業邊界、堅持理性溝通、維護網絡純潔」等6條約定。央視「新聞周刊」欄目日前為此點讚,認為這是對家校良性溝通的「撥亂反正」。濱江這個群公約為何甫推出就廣受歡迎,乃至引得央視點讚?
  • 「微信群」能否將家與校擰成一股繩?
    本該成為家長和學校之間融合溝通好幫手的微信群,每次出現在與家校合作有關的新聞裡時,卻總是與「壓力」「衝突」有關。近日,江蘇一位家長痛陳老師在微信群中讓家長批改作業,繼而憤然退群的新聞似推倒了家校間的又一副多米諾骨牌,視頻甫一發出,「家校矛盾」迅速登上各社交軟體的熱搜位置。
  • 老師,您是如何利用班級群進行高效家校交流的?
    班級群是網絡時代家校聯繫的重要方式,但由於經驗不足,隨著新鮮感的褪去,不少班級群使用過程中的各類矛盾逐漸顯現。如何高效利用班級群,使之真正成為家校溝通的信息橋梁呢?在上周的【每周一問】中,我們收到了很多老師睿智的留言,他們在利用班級群進行高效的家校交流方面很有方法,一起來看看吧~~上周問題〖您是如何利用班級群進行高效家校交流的?
  • 家長微信群裡發紅包 老師「搶」到被家長截圖舉報
    老師呼籲,家長還是儘量不要在群裡「發紅包」   1.家長、孩子:一句暖心的祝福,遠比「紅包」感動  家長微信群是為了促進家長和老師之間的聯繫和交流。比如,向家長傳遞教育知識,使家長隨時關注到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便於家長之間、家校之間溝通,利用碎片化空餘時間學習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等。家長微信群有必要建立「群規」規範群內發紅包的行為,老師們也要謹慎,堅持不接收家長的微信紅包。如此,家校聯繫才會變得更加自然、順暢。  孩子家長總是希望老師可以更加關注自己的孩子,但是家長帶有目的性地「發紅包」行為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