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結束,近日,渝中區一位五年級英語老師在班級群裡曬出了全班同學的成績單。這位老師將平時成績折算成30%,書寫成績折算成10%,期末考試成績折算成60%,算出了全班同學這學期獲得的總成績。本想著讓家長一目了然,知道孩子這學期的表現,但沒想到這份成績單在群裡卻引起了部分家長的不滿。(6月30日《重慶晨報》)
其實,經常看到老師在微信家長群曬學生成績引起家長不滿的報導。比如,前不久,河南某小學一位四年級班主任老師,將學生默寫古詩的情況發到班級微信家長群裡,引起家長向教育主管部門投訴,無奈之下,老師被逼寫了辭職信。
對於老師在微信家長群曬學生成績的做法,網友或褒或貶,有不同的觀點。筆者認為,微信家長群曬學生成績,最關鍵的是老師要不越尊重底線,切實做到保護學生自尊心,尊重家長面子。
老師建立微信家長群目的,是方便老師與家長交流溝通,進行家校聯繫,共商教育管理學生辦法,一般是發揮「大家智慧」,以討論「普遍性」問題為主,「個案」不宜「群聊」。老師在微信家長群曬學生成績,對優等生而言是滿足,他們會產生一種優越感和成就感,但對於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會讓他們面子上掛不住,加重這些學生自卑感,給學生增加壓力,有損學生自尊心,不利學生心理健康。還會增加這些家長心理負擔,讓家長覺得「沒面子」,不利於家校互動。特別是「不得公布學生成績」,也是國家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相關規定,一般家長都知曉。老師在微信家長群曬學生成績,其實也是「另類公布學生成績」,老師理當不這麼做。
老師家長大多把微信家長群當作「信息公示板」,而不當「交流場地」,在家校溝通時,老師家長並沒把自尊心或面子細節考慮在內;另外,老師家長大都只懂使用新媒介進行家校溝通,對如何規範自己媒介行為沒有思考。於是,老師在微信家長群曬學生成績之後,老師家長互懟,演變成激化家校矛盾的現象,也就自然發生了。
注意尊重學生和家長,讓微信家長群成家校溝通「綠色樂園」,需要多方面做工作。
微信家長群建立時,老師家長要協商立「群規」。比如,老師家長群中遵循「面向全體,關注個體」原則,不公開發布學生成績、排名等「隱私信息」;個別學生問題老師儘量與家長「私聊」,給學生家長留「面子」;家長理解配合老師工作,及時回應微信家長群信息等。去年4月,上海進才中學東校官網上發出了《浦東新區教育局關於加強學校班級微信群管理的通知》,其中要求「班級微信群由班主任管理員或任課老師管理,班主任為第一責任人,負責群成員實名制、聊天監管、違規提醒處理」。並提出「家長對學校、老師的意見和建議不要在群內發布,如有需要應直接聯繫相關老師,或來信來訪向校方提出」。去年10月,上海市發布了《靜安區中小學班級微信群建設公約》,要求「在班級微信群不得發布任何形式的廣告、拉票、集贊等行為,杜絕批評學生、公布成績與排名」。這些規定,值得借鑑推廣。
學校和社會也要加強對老師家長新媒介素養培訓,不妨組織相關機構定期對老師家長進行新媒介溝通技術培訓;同時,老師家長也要主動自學新媒介溝通心理學、傳播學等方面知識,使自己成為微信家長群等交流平臺健康語境引導者示範者。
文/曹燦輝
來源:紅網
作者:曹燦輝
編輯:田德政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8/07/03/4655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