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絲)從巳的古文字骨刻文、甲骨文、金文來看應該是蛇在蛇蛋殼內的發育狀態,沒有破殼前的生長狀況。巳隸變、楷化後,是口和「乚」組成的字。口指示圓球形的未開口的卵殼,或圓形的蛇聲;「乚」指示蛇的彎曲運動狀態;巳應是蛇在卵殼中生長過程中的影像。借「絲」聲說明,蛇在卵殼中最初發育中,看到的是很細的血絲,最後逐漸成絲狀的蛇的形態。巳的本義是蛇在卵殼中的發育狀態。可引申為萬物的孕育階段,指地支排位第六。十二時辰之一,九時至十一時。指巳日,節名,古時易夏曆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官民都聚集在東流的水上,洗濯(zhuo)去祓(fu)即洗汙去邪,又名「潔日」。
已(以)是巳的衍生字。表示蛇已經成形,破殼出來的時刻。口有了缺口「 」表示卵殼開口,蛇頭出殼;「乚」指示蛇的彎曲運動狀態;借「以」聲來說明蛇開始離開蛋殼的時刻,就像人離開母親的子宮(厶)樣。「已」指示蛇的卵生出殼時刻;「以」表示人的胎生出子宮的時刻;兩者意義相通,古代通用。已的本義為蛇孵化出殼的時刻。可以引申為,⒈ 止、至,罷了,如學不可以已、死而後已;⒉ 表示過去,如已經、事已至此、已往、業已;⒊ 後來,過了一些時間,不多時,如已忽不見;⒋ 太,過,如不為已甚。
己、紀(系ji)和已同樣,是巳的衍生字,口已全開,說明蛇從卵殼中全部出來,是一條完整的蛇的形狀。筆畫會意為:「乛」表示蛇的身體截面為圓形;「一」表示蛇橫伏於地面; 「乚」表示蛇通過身體各尾巴的扭曲運行的軌跡為曲線運動,筆畫總體會意是描述蛇的軀體特徵。借「系ji」聲說明蛇類的棲息似繩子打結(又叫繫繩子),盤橫交錯。最早用於結繩記事記錄出生年月,記錄事情的開始。後來兩字合一(系的省形糸+己=紀,簡化為紀)造「紀」字。己的本義為蛇離開卵殼的時刻以及蛇的軀體特徵。後加「糹」旁專門來突出「己」是蛇的出生時刻,所以己是紀的初文,引申為事情發生的開始,如1、 紀年、紀元、紀行、紀實、紀念、紀傳體(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人物傳記為中心敘述史實,「紀」是帝王本紀,「傳」是其他人物的列傳)、紀事本末體(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重要事件為綱,將一段歷史完整地記載下來)。2、 記年代的方式:一紀(古代指十二年)、世紀(一百年)。3、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二級,紀以下為「世」,紀以上為「代」。4、法度:紀律、違法亂紀。5、 散絲的頭緒:絲縷有紀。造「紀」字後,就把「己」獨立出來,來描述蛇的軀體特徵,用於引申為自己的軀體或自己,如捨己為公、異己、克己、知己、己身(自己)、己私(自己的欲望)、己裡錢(血汗錢,私房錢)。己為十天幹的第六位,於戊之後,庚之前,屬陰乾。己,《漢書·律曆志》:「理紀於己」。己有已之意,言萬物已成熟而有條理也。
字音來源於《中華字通》(它對15000多漢字作了音形義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