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字源識字-巳、已、己(僅用拼音識字無法理解漢字的本義)

2020-12-25 嚴師說字
蛇在殼中孕育

巳(絲)從巳的古文字骨刻文、甲骨文、金文來看應該是蛇在蛇蛋殼內的發育狀態,沒有破殼前的生長狀況。巳隸變、楷化後,是口和「乚」組成的字。口指示圓球形的未開口的卵殼,或圓形的蛇聲;「乚」指示蛇的彎曲運動狀態;巳應是蛇在卵殼中生長過程中的影像。借「絲」聲說明,蛇在卵殼中最初發育中,看到的是很細的血絲,最後逐漸成絲狀的蛇的形態。巳的本義是蛇在卵殼中的發育狀態。可引申為萬物的孕育階段,指地支排位第六。十二時辰之一,九時至十一時。指巳日,節名,古時易夏曆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官民都聚集在東流的水上,洗濯(zhuo)去祓(fu)即洗汙去邪,又名「潔日」。

蛇破殼

已(以)是巳的衍生字。表示蛇已經成形,破殼出來的時刻。口有了缺口「 」表示卵殼開口,蛇頭出殼;「乚」指示蛇的彎曲運動狀態;借「以」聲來說明蛇開始離開蛋殼的時刻,就像人離開母親的子宮(厶)樣。「已」指示蛇的卵生出殼時刻;「以」表示人的胎生出子宮的時刻;兩者意義相通,古代通用。已的本義為蛇孵化出殼的時刻。可以引申為,⒈ 止、至,罷了,如學不可以已、死而後已;⒉ 表示過去,如已經、事已至此、已往、業已;⒊ 後來,過了一些時間,不多時,如已忽不見;⒋ 太,過,如不為已甚。

蛇破殼而出

己、紀(系ji)和已同樣,是巳的衍生字,口已全開,說明蛇從卵殼中全部出來,是一條完整的蛇的形狀。筆畫會意為:「乛」表示蛇的身體截面為圓形;「一」表示蛇橫伏於地面; 「乚」表示蛇通過身體各尾巴的扭曲運行的軌跡為曲線運動,筆畫總體會意是描述蛇的軀體特徵。借「系ji」聲說明蛇類的棲息似繩子打結(又叫繫繩子),盤橫交錯。最早用於結繩記事記錄出生年月,記錄事情的開始。後來兩字合一(系的省形糸+己=紀,簡化為紀)造「紀」字。己的本義為蛇離開卵殼的時刻以及蛇的軀體特徵。後加「糹」旁專門來突出「己」是蛇的出生時刻,所以己是紀的初文,引申為事情發生的開始,如1、 紀年、紀元、紀行、紀實、紀念、紀傳體(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人物傳記為中心敘述史實,「紀」是帝王本紀,「傳」是其他人物的列傳)、紀事本末體(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重要事件為綱,將一段歷史完整地記載下來)。2、 記年代的方式:一紀(古代指十二年)、世紀(一百年)。3、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二級,紀以下為「世」,紀以上為「代」。4、法度:紀律、違法亂紀。5、 散絲的頭緒:絲縷有紀。造「紀」字後,就把「己」獨立出來,來描述蛇的軀體特徵,用於引申為自己的軀體或自己,如捨己為公、異己、克己、知己、己身(自己)、己私(自己的欲望)、己裡錢(血汗錢,私房錢)。己為十天幹的第六位,於戊之後,庚之前,屬陰乾。己,《漢書·律曆志》:「理紀於己」。己有已之意,言萬物已成熟而有條理也。

字音來源於《中華字通》(它對15000多漢字作了音形義通解)

相關焦點

  • 中華字通為放棄拼音識字恢復字源識字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保證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小學語文教材把拼音放到了教材的開始,用拼音識字成了法定的方法。相隔幾十年,大多數人們對傳統識字的方法逐漸淡忘。現在的年輕人離開拼音識字,已經不知道還有其它識字的方法。在他們的記憶中拼音是唯一的識字方法。卻不知這種西方式的識字方法讓他們對漢字當成英文符號對待,影響了他們智力的發揮和創造力的提升。尤其是計算機的使用,用拼音輸入已成為常態,更加影響了他們對漢字音形義的理解。
  • 漢字的識字方法和標音方法用什麼更科學?(拼音和音源字)
    自秦始皇統一文字以來,到形成於筆畫表現形式的漢字,發展到現在,已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過程。用拼音識字僅僅只有五十多年的歷史。雖擺脫了傳統的字源識字,可現在多數人慢慢體會到漢字不像外文符號,有其獨特的音形義三者的密切關係。尤其是作為母語,小孩子在學習拼音前,已經掌握了很多常用語言,雖不會用文字標註出來,可語言交流多數已經不是障礙。
  • 4.字源識字--田、甲、由、申(僅用拼音識字無法理解)
    1.知道「申」的本義,你會對「神」這個字客觀理解2.為何「天幹」中「甲」排第一位?3.用借音字標音識字好,還是用拼音識字好?甲是由田和豎「丨」結合而成的字。田表示地、土壤,豎「丨」指示向下,這裡指示作物根向下生長。甲借「夾」聲說明種子破殼象根夾在開裂的外殼中間。也可理解為擬聲,模擬豆科植物種植開夾的爆裂聲。植物種子生長,是先生根後發芽。生根為甲,發芽為由。甲為開始,天幹之首,引申為天下第一,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甲作偏旁的字有押、鉀、岬、鴨、匣、狎等。
  • 用拼音識字的不足逐漸顯現出來了
    這就是漢語拼音推廣以來,我們的孩子智力和國外孩子相比有一定差距。驗證了「錢老之問」,幾十年我們的大學培養不出頂尖科學家的根本原因。四、字的標音用音源字(借音字)還是用拼音有助於記憶和理解漢字的讀音來源80%是模擬自然發聲。不同的區域影響著漢字的發音,所以,產生了很多地方方言。
  • 用拼音識字與漢字形成的理論體系相背
    可以總結漢字的造字理念為:天人合一、多點透視。天這個字有人的存在好理解,人上(古文上「二」)為天,人在天地間,地中有人怎麼理解呢?通過漢字八畫會意拓撲,你就會理解它「也」是男人和女人的結合,地可以生長萬物。漢字的形成也是「天人合一」的結果。「遠取諸物、近取者身」。把看到的自然現象與自身作比較,形成被大家共識的結果。
  • 5.字源識字--至、到、倒(僅用拼音識字無法理解漢字的本義)
    借「止」聲來補充「至」字的意義,說明孩子落地妊娠過程終止。至是個偏旁部首字,如到、倒、致、侄、郅、臻等。至的本義指孩子出生的過程。可引申為1.到來,到達,如至旦(到天明)、至竟(到底,畢竟)、至止(到達,到來)、無微不至、至於(到,達到);2.形容事物的盡善盡美,猶言最好、最高、最大,如至心(極為誠懇的心意)、至意(極深遠的用意)、至理(極深的道理)、至德(最高尚偉大的德性);3.深,如至慮(深思熟慮)、至戒(猶深戒)、至契(交情極深的朋友);4.親近,如至戚(最親近的親屬);5.真摯,誠摯,如至誠、至友;6.大
  • 7.字源識字--勿、物、易(用拼音識字無法通解漢字的本義)
    物(勿)是有牛和勿組合而成,牛作為有代表性的動物指所有形態;勿即標音又會意,依據太陽東升西落,指從有到無、從生到死的自然變化規律,用牛和勿組合來說明一切事物都是從有到無、從生到死的變化規律。哲學上所指的「物質」是指撇開事物的具體特性,反映事物的客觀存在的共同特性,即從生到死、從有到無的共性就是漢字「物」本義。天地萬物虛盈轉化,足數則生,增數則長,減數則衰,數盡則亡。物的本義指萬物從生到死、有到無的共性。
  • 8.字源識字--尢、尤、龍、龍(用拼音識字無法通解漢字的本義)
    尢作偏旁部首的字有優、憂、猶、龍、尷尬、就等。尤的本義為人的手指與正常人的手指不一樣,如手六指者。引申為1.特異的,突出的:尤為(wéi)、尤異、無恥之尤、尤功(功績最卓著,亦指功績最卓著的人);2.驚異,公飲之酒,厚酬之,賜及從者。司馬亦如之。張丐尤之。
  • 是到該放棄拼音識字的時候了
    在用拼音識字之前,我們的老人或古人用什麼方法識字呢?要說明這個問題,首先說明什麼是漢字?漢字的形成是在秦始皇統一文字後,在漢晉時期經過近千年的演變,開始用筆畫來描述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即現在用的「楷體」,又叫「正書」。漢字的八畫有特定的意義,絕不是隨意捏造的,沒有一點含含糊糊。八畫的產生來源於五經之首《易經》八卦,八卦又與人的發展密切相關。
  • 首發 | 第一款深度學漢字的玩具,為大語文打基礎的啟蒙町漢字拼圖(含字源識字課)
    而弱化拼音的背後,其實是回到漢字表意文字的基礎,通過象形、字源、字形演變這些方式來學習漢字。下圖是我們一位同事家在上一年級的孩子,正好前兩天在做學校布置的作業,已經開始用字源演變的方式來講漢字了。關於這種語文變化背後的社會原因,估計又要寫上千字,不適合今天展開,下次聊。但對於這種語文教育變化的意義,其實並不難理解:改變以前為了「掃盲」而設計的快速識字,死記硬背+語音認字的教育方式,更注重漢字的字義、字源和應用。
  • 今晚漲價 | 自從有了這套字源識字課,家裡的字卡都被我扔了
    我們的字源識字課一上線,家長不約而同地感慨常爸真是及時雨,尤其那些學了大語文的孩子們,早已經體驗到從源頭學漢字不但記憶更深刻、而且有益於理解古文化等頗多好處,後臺的留言差點爆了:<好評太多,滑動著看>字源識字課程為期16周,共80課時內容。周一至周五每天更新一課時學習內容。
  • 低年段孩子父母必看:拼音與生活,是幫助孩子識字用字的最好途徑
    筆者也正是認識到拼音之於識字和用字的重要意義,才在拼音教學中不遺餘力,嚴格要求讀準、寫規範的同時,不忘用編歌謠和競賽等手段,來提高他們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熟練掌握拼音的技能。2、拼音可以輔助小學生們去認識生字和理解運用文字。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有如下要求:「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
  • 1.字源識字---大、天、矢
    原本想把我近期總結的《漢字解碼》二十講發出來,可是每講內容較多,人們似乎都不感興趣,還是每天告訴大家幾個字,用於討論、爭議或閒聊吧。逐步體會漢字音源識字的優點。隸變楷化後,矢是由天和撇「丿」組合而成的字。天表示矢在天空中飛行;撇「丿」表示向下、向內或圓弧運動,如太陽的運動軌跡用「勿」中「彡」表示類似,這裡表示箭矢的拋物線運動軌跡。漢字的筆畫與物理學中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有著密切的關係。如「丿」表示向下、向內用力、作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力度減小(輕柔)等;捺「」表示向外、向上用力、力度增大等。矢借「示」聲表示射箭要有明確的指示方向。
  • 拼音、識字、書寫、詩歌怎麼教? 看這篇就夠啦!
    很多時候父母把識字理解成了認識多少漢字。識字的數量不是目的,識字是為了以後的「閱讀」服務。通過識字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認識自我、認識世界、不斷建立並更新價值觀,才是終極目的。孩子多大可以識字?我建議4歲開始學習這時他們有一定邏輯理解能力,詞彙也達到一定量,教他們學習漢字時能和一些已知詞彙建立連結,增加識字樂趣。用什麼工具識字比較好?識字類APP、課程、識字書籍、識字卡都可以。但這些只是一種輔助工具,核心還是在於閱讀。
  • 拼音、識字、看圖寫話、書寫、詩歌,幼兒中文啟蒙這篇就夠啦
    我建議4歲開始學習這時他們有一定邏輯理解能力,詞彙也達到一定量,教他們學習漢字時能和一些已知詞彙建立連結,增加識字樂趣。用什麼工具識字比較好?識字類APP、課程、識字書籍、識字卡都可以。> 按字難度分級編寫,設計合理,每冊有重點字卡和漢字趣味遊戲,重點字在句式簡單的故事中反覆出現,能夠循序漸進地擴大孩子的識字量。> 讀本融入「託馬斯和朋友」以及「迪斯尼」這兩個IP激發識字興趣。
  • 「先識字」還是「先學拼音」呢?
    當我們這一代父母上學時,他們首先學習拼音,然後學習生字。我記得我一年級的時候,基本上是在字典中查生字,然後根據上面的發音讀它們。然而,在當前的「部編本」中文教科書中,拼音和識字的順序已進行了調整,先成為識字然後學習拼音。
  • 漢字有意思,說說識字的那些事兒
    過了一會兒,拿著其中的一本來跟我說,繁體字不複雜,根據圖和上下文自己能夠猜出來很多字怎麼讀。嗷嗷君從4歲開始獨立閱讀,閱讀的內容既有繪本,也有橋梁書和純文字的散文、小說。閱讀過程中,他從不停下來問不認識的字。閱讀材料中不認識的字並不影響他理解。
  • 教幼兒識字,先學漢字還是拼音?
    提起教孩子識字,估計很多家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不要教娃學拼音。畢竟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先學拼音,然後再用拼音去學認字。但其實教孩子認字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直接教,不用先學拼音。為了能讓大家明白這一點,我們需要先了解漢字和漢語拼音的一些基礎知識。
  • 識字不必從拼音開始
    有年輕家長問我,教小孩子識字究竟該不該先教拼音?古人識字大致有「反切」「同音代替」等方法,直到近代,由於外國人學習漢語和中國留洋人士回國後才開始創製拼音,由早起的拼音符號到當下的拼音方案,也就一百多年歷史。漫長的五千年文明史上並無所謂拼音。其次,從拼音作用功能來看。
  • 推薦6套識字書 假期在家讓孩子輕鬆學漢字
    我家孩子小貓對識字卡片比較不感冒,因為他覺得很枯燥,怎麼也提不起興趣,而且識字卡片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它脫離了句子和段落,只是單純的認字形、讀字音,並不理解字的意義,不知道在什麼地方用到這個字適合,所以很多時候孩子依然不願意自主閱讀。 教孩子認字需要興趣引導,這時候就需要各種有趣的材料來幫助了。下面就推薦6套比較流行又有趣的識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