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字源識字--至、到、倒(僅用拼音識字無法理解漢字的本義)

2020-12-12 嚴師說字

1.誰會想到這三個字竟與生孩子有關?

2.還告訴你怎樣接生?

至(止zhì 是由土和育的省形結合而成的字。土指示地面;至的上部是育的省形「 」是子的倒立之形,折「 」表示園或弧,這裡指小孩子的圓頭,出生時頭向下先出;加點「 丶」指示孩子的頭已經離開子宮,出來了;橫「一」指示嬰兒出生後橫躺於產床上。至可表示孩子從出生到落地的過程。借「止」聲來補充「至」字的意義,說明孩子落地妊娠過程終止。至是個偏旁部首字,如到、倒、致、侄、郅、臻等。至的本義指孩子出生的過程。可引申為1.到來,到達,如至旦(到天明)、至竟(到底,畢竟)、至止(到達,到來)、無微不至、至於(到,達到);2.形容事物的盡善盡美,猶言最好、最高、最大,如至心(極為誠懇的心意)、至意(極深遠的用意)、至理(極深的道理)、至德(最高尚偉大的德性);3.深,如至慮(深思熟慮)、至戒(猶深戒)、至契(交情極深的朋友);4.親近,如至戚(最親近的親屬);5.真摯,誠摯,如至誠、至友;6.大,如至賢(大賢,指極有賢德的人)、至碭(極廣大);7.極,最,如至公(最公正)、至足(極充足)、至大無外(大到極點,外無以加)、至公無私(公正到極點,絲毫沒有私心)、至清(極其清澈);8.夏至、冬至的簡稱,如至節(冬至或夏至)、至日(指冬至日,夏至日);9.至道,道家多以指最玄妙精深的道理;10.道德高尚的人,聖人,如至人(道家指超凡脫俗,達到無我境界的人,思想或道德修養最高超的人)。

到(刀)是由至和刀組合而成。至表示孩子出生落地;刀指剪刀;孩子落地還有臍帶需要用剪刀剪短,才預示孩子真正到了人間。借「刀」聲強調刀到時刻。到的本義指孩子落地剪斷臍帶的時刻。可引申抵達,到達,往,如到北京了,堅持到底,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表示動作的結果,周全,如辦得到、做不到、達到先進水平,有不到之處請諒解等。

倒(到)是人和到組合而成的字。人指出生斷臍帶來那時刻來到世上,有兩種展現方式:一種是躺著,即倒「dao」,有呼吸時,不用外力啟動呼吸就直接躺放;還有種方式是頭向下,即倒「dao」立,在沒有呼吸的情況下,要手提孩子的雙腿倒立,用手輕拍孩子的後背,啟動他的呼吸。到即標音又會意。倒的本義為孩子出生後兩种放置狀態即躺著和逆立。倒可引申為豎著的東西躺下來,如牆倒了,摔倒;倒買倒賣;倒胃;上下前後顛倒;倒水,倒茶,倒車,倒退等。

讀音來源於《中華字通》

相關焦點

  • 中華字通為放棄拼音識字恢復字源識字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保證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小學語文教材把拼音放到了教材的開始,用拼音識字成了法定的方法。相隔幾十年,大多數人們對傳統識字的方法逐漸淡忘。現在的年輕人離開拼音識字,已經不知道還有其它識字的方法。在他們的記憶中拼音是唯一的識字方法。卻不知這種西方式的識字方法讓他們對漢字當成英文符號對待,影響了他們智力的發揮和創造力的提升。尤其是計算機的使用,用拼音輸入已成為常態,更加影響了他們對漢字音形義的理解。
  • 4.字源識字--田、甲、由、申(僅用拼音識字無法理解)
    1.知道「申」的本義,你會對「神」這個字客觀理解2.為何「天幹」中「甲」排第一位?3.用借音字標音識字好,還是用拼音識字好?,生根之形;很容易與「十」想混,後期金文就就在十的周圍加了框,好象種子外殼開裂;可又容易與田混淆,到了篆書就更象種子外殼破裂生根,根向地下(可以耕種的土地為田)生長;隸變楷化後就我們現在看到的「甲」字。
  • 漢字的識字方法和標音方法用什麼更科學?(拼音和音源字)
    自秦始皇統一文字以來,到形成於筆畫表現形式的漢字,發展到現在,已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過程。用拼音識字僅僅只有五十多年的歷史。雖擺脫了傳統的字源識字,可現在多數人慢慢體會到漢字不像外文符號,有其獨特的音形義三者的密切關係。尤其是作為母語,小孩子在學習拼音前,已經掌握了很多常用語言,雖不會用文字標註出來,可語言交流多數已經不是障礙。
  • 6.字源識字-巳、已、己(僅用拼音識字無法理解漢字的本義)
    巳隸變、楷化後,是口和「乚」組成的字。口指示圓球形的未開口的卵殼,或圓形的蛇聲;「乚」指示蛇的彎曲運動狀態;巳應是蛇在卵殼中生長過程中的影像。借「絲」聲說明,蛇在卵殼中最初發育中,看到的是很細的血絲,最後逐漸成絲狀的蛇的形態。巳的本義是蛇在卵殼中的發育狀態。可引申為萬物的孕育階段,指地支排位第六。十二時辰之一,九時至十一時。
  • 用拼音識字與漢字形成的理論體系相背
    可以總結漢字的造字理念為:天人合一、多點透視。天這個字有人的存在好理解,人上(古文上「二」)為天,人在天地間,地中有人怎麼理解呢?通過漢字八畫會意拓撲,你就會理解它「也」是男人和女人的結合,地可以生長萬物。漢字的形成也是「天人合一」的結果。「遠取諸物、近取者身」。把看到的自然現象與自身作比較,形成被大家共識的結果。
  • 用拼音識字的不足逐漸顯現出來了
    這就是漢語拼音推廣以來,我們的孩子智力和國外孩子相比有一定差距。驗證了「錢老之問」,幾十年我們的大學培養不出頂尖科學家的根本原因。四、字的標音用音源字(借音字)還是用拼音有助於記憶和理解漢字的讀音來源80%是模擬自然發聲。不同的區域影響著漢字的發音,所以,產生了很多地方方言。
  • 是到該放棄拼音識字的時候了
    從出土的甲骨文,到我們現在使用的漢字,用拼音識字也就僅僅五十多年的時間。如若不重新回歸傳統的識字方式,等到那些私塾先生都一個一個的離開人世,中華傳統的識字又要進行考古論證,萬人去挖掘了。那時候,漢字的精髓全無,只剩下一根根空心白骨。那時候具有生命力的漢字也像其它消失的古文字一樣會埋入地下。讓這個唯一具有生命力的文字從地球上就會慢慢消失了。
  • 7.字源識字--勿、物、易(用拼音識字無法通解漢字的本義)
    橫「一 」為東西,表示太陽從東方升起;折「乛 」表示太陽從東向西的軌跡為圓弧;彎「 」表示太陽從升到降運動的方向;勾「 」表示相對運動即相對地球、相對每天做類似同樣的運動;三撇「 彡 」是三的變形,指示多,指示太陽周而復始,天天如此的這樣從東到西、從升到降做圓周運動。勿借「無」聲來說明太陽從有(日出)到無(日落)的過程。勿的本義是指太陽的運動軌跡。
  • 今晚漲價 | 自從有了這套字源識字課,家裡的字卡都被我扔了
    我們的字源識字課一上線,家長不約而同地感慨常爸真是及時雨,尤其那些學了大語文的孩子們,早已經體驗到從源頭學漢字不但記憶更深刻、而且有益於理解古文化等頗多好處,後臺的留言差點爆了:<好評太多,滑動著看>字源識字課程為期16周,共80課時內容。周一至周五每天更新一課時學習內容。
  • 首發 | 第一款深度學漢字的玩具,為大語文打基礎的啟蒙町漢字拼圖(含字源識字課)
    而弱化拼音的背後,其實是回到漢字表意文字的基礎,通過象形、字源、字形演變這些方式來學習漢字。下圖是我們一位同事家在上一年級的孩子,正好前兩天在做學校布置的作業,已經開始用字源演變的方式來講漢字了。關於這種語文變化背後的社會原因,估計又要寫上千字,不適合今天展開,下次聊。但對於這種語文教育變化的意義,其實並不難理解:改變以前為了「掃盲」而設計的快速識字,死記硬背+語音認字的教育方式,更注重漢字的字義、字源和應用。
  • 8.字源識字--尢、尤、龍、龍(用拼音識字無法通解漢字的本義)
    尢作偏旁部首的字有優、憂、猶、龍、尷尬、就等。尤的本義為人的手指與正常人的手指不一樣,如手六指者。引申為1.特異的,突出的:尤為(wéi)、尤異、無恥之尤、尤功(功績最卓著,亦指功績最卓著的人);2.驚異,公飲之酒,厚酬之,賜及從者。司馬亦如之。張丐尤之。
  • 低年段孩子父母必看:拼音與生活,是幫助孩子識字用字的最好途徑
    筆者也正是認識到拼音之於識字和用字的重要意義,才在拼音教學中不遺餘力,嚴格要求讀準、寫規範的同時,不忘用編歌謠和競賽等手段,來提高他們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熟練掌握拼音的技能。2、拼音可以輔助小學生們去認識生字和理解運用文字。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有如下要求:「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
  • 拼音、識字、書寫、詩歌怎麼教? 看這篇就夠啦!
    很多時候父母把識字理解成了認識多少漢字。識字的數量不是目的,識字是為了以後的「閱讀」服務。通過識字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認識自我、認識世界、不斷建立並更新價值觀,才是終極目的。孩子多大可以識字?我建議4歲開始學習這時他們有一定邏輯理解能力,詞彙也達到一定量,教他們學習漢字時能和一些已知詞彙建立連結,增加識字樂趣。用什麼工具識字比較好?識字類APP、課程、識字書籍、識字卡都可以。但這些只是一種輔助工具,核心還是在於閱讀。
  • 1.字源識字---大、天、矢
    原本想把我近期總結的《漢字解碼》二十講發出來,可是每講內容較多,人們似乎都不感興趣,還是每天告訴大家幾個字,用於討論、爭議或閒聊吧。逐步體會漢字音源識字的優點。隸變楷化後,矢是由天和撇「丿」組合而成的字。天表示矢在天空中飛行;撇「丿」表示向下、向內或圓弧運動,如太陽的運動軌跡用「勿」中「彡」表示類似,這裡表示箭矢的拋物線運動軌跡。漢字的筆畫與物理學中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有著密切的關係。如「丿」表示向下、向內用力、作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力度減小(輕柔)等;捺「」表示向外、向上用力、力度增大等。矢借「示」聲表示射箭要有明確的指示方向。
  • 拼音、識字、看圖寫話、書寫、詩歌,幼兒中文啟蒙這篇就夠啦
    我建議4歲開始學習這時他們有一定邏輯理解能力,詞彙也達到一定量,教他們學習漢字時能和一些已知詞彙建立連結,增加識字樂趣。用什麼工具識字比較好?識字類APP、課程、識字書籍、識字卡都可以。> 按字難度分級編寫,設計合理,每冊有重點字卡和漢字趣味遊戲,重點字在句式簡單的故事中反覆出現,能夠循序漸進地擴大孩子的識字量。> 讀本融入「託馬斯和朋友」以及「迪斯尼」這兩個IP激發識字興趣。
  • 漢字有意思,說說識字的那些事兒
    通過這個階段,幼兒具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具有書面表達的願望和初步技能。我個人是非常認可《指南》的,因為符合幼兒的認知發育過程。「學齡前兒童該不該提前認字」一直是教育界的一大爭論。不少家長因為幼兒園去小學化而焦慮,擔心孩子進小學後跟不上教學進度。於是乎,各種培訓班應運而生,有拼音教學班、識字班、寫字班等等。有的家長則認為過早地教孩子拼音、識字會抹殺孩子的創造力。
  • 識字不必從拼音開始
    有年輕家長問我,教小孩子識字究竟該不該先教拼音?古人識字大致有「反切」「同音代替」等方法,直到近代,由於外國人學習漢語和中國留洋人士回國後才開始創製拼音,由早起的拼音符號到當下的拼音方案,也就一百多年歷史。漫長的五千年文明史上並無所謂拼音。其次,從拼音作用功能來看。
  • 教幼兒識字,先學漢字還是拼音?
    提起教孩子識字,估計很多家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不要教娃學拼音。畢竟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先學拼音,然後再用拼音去學認字。但其實教孩子認字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直接教,不用先學拼音。為了能讓大家明白這一點,我們需要先了解漢字和漢語拼音的一些基礎知識。
  • 羊山新區低年級拼音、識字寫字教學觀摩展示活動
    首先由信陽市羊山實驗小學的陳志恆老師帶領大家一起走進拼音的世界,認識複韻母《ai、ei、ui》。他為我們呈現了一節生動有趣,紮實有效的拼音教學示範課,讓我們在學習拼音的同時也體會到了教育的溫度。他親切自然的教態,靈活多樣的教法,真實有效的課堂生成,使我們耳目一新。接下來由羊山外國語小學的張娟老師帶來了識字寫字課《畫》。
  • 古代有漢字卻沒「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絕了
    古代有漢字卻沒「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絕了如今的漢字不僅僅對中國影響深遠,對全世界的影響都越來越大了。漢字博大精深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也是傳承文化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與漢字一樣重要的還有漢語拼音,也就是發音的方式,但是漢字和漢語拼音的關係卻不是那麼親密,因為漢字的歷史時間遠遠超於其拼音,而拼音卻是從清朝才有了雛形,到了民國時期才真正出了方案。那麼沒有拼音的時候古人在讀書識字的時候是怎麼學習漢字發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