尢 (又yóu 枉wāng)是尤的初文。從尢的甲骨文和金文看是在手指上加了一橫,寓意手多一指。橫和撇「」在多數漢字中表示手,如有、友、左、右等中的「」都指手。是由「十」演變而來,「十」指手的的十個手指,借「拾」聲,說兩手相合,正十個手指。十變形為「」變形就增義,豎「丨」改撇「丿」說明手是做工用力的。「乚」指示一個多餘的彎曲的手指,尢為十指多一指,就是我們常說的人手有六指的;尢後加點「丶」繁化為尤,用於區別尢,「丶」指示多出的那一指。尢和尤借「又」聲表示手多出、增加的的手指;尢借「枉」聲表示多餘的手指的彎曲之意,繁化為「尪」。後依據尤字造的「疣、魷」論證了手多指的結論。尢作偏旁部首的字有優、憂、猶、龍、尷尬、就等。尤的本義為人的手指與正常人的手指不一樣,如手六指者。引申為1.特異的,突出的:尤為(wéi)、尤異、無恥之尤、尤功(功績最卓著,亦指功績最卓著的人);2.驚異,公飲之酒,厚酬之,賜及從者。司馬亦如之。張丐尤之。——《左傳》;3.責備、怪罪,如尤苦(苛責和污衊)、尤惡(譴責和憎惡)、尤怨(埋怨和怨恨);4.纏綿、愛暱,如尤殢(尤雲殢雨,也指放嬌撒賴,糾纏不清)、尤紅殢翠(比喻男女間的纏綿親暱)、尤雲殢雨(喻纏綿於男女歡愛);5.過失,罪過,如尤詬(過失和羞辱)、尤違(過失、過錯)、尤累(過失);6.尤其,更加,如尤甚、尤妙;7.姓。
龍(隆lóng)是九和化的省形合體字。「九」寓意龍象九種動物「角似鹿、頭似牛、眼似蝦、嘴似驢、腹似蛇、鱗似魚、足似鳳、須似人、耳似象」,還有「龍生九子」之說,九是陽之極數如「古代尊稱帝王為九五之尊」;「化」指示動物化身;點「丶」為指示,指示龍為九種動物化身的圖騰。借雷聲隆隆的「隆(隆的本義為中央凸起,四種下沉)」聲來說明龍可行雲布雨、至高無上,唯我獨尊。演義尊稱古代帝王為真龍天子。龍的本義為中華各民族的神化的至高無上的圖騰。如龍舟、龍燈、龍宮、畫龍點睛、龍蟠虎踞。可引申1.周代到元代是貴族、權力的象徵,他們使用龍旗;2.封建社會象徵君主,如龍顏、龍袍、龍體、龍興(創立帝業)、龍輦(天子的乘車);3才俊,如龍駒(駿馬,俊才)、龍虎(傑才);4.「龍鳳胎」裡比喻貴重男子;5.起伏的地勢,如來龍去脈、龍脈(風水學)。
龍(隆lóng)左邊的立表示龍能立地;月指龍象月亮能上天,騰雲駕霧,能時隱時現;右邊上字頭「」指虎頭 ;己指蛇身;三指多種動物。「」指示龍是有虎頭蛇身等多種動物的化身。總體會意為能上天入地、騰雲駕霧、時隱時現、虎頭蛇身多種動物化身的圖騰。傳說中的人類始祖伏羲、女媧皆龍身人首(或蛇身人首),又被稱為「龍祖」。華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黃帝,傳說中和龍都有密切的關係,「黃帝龍軒轅氏龍圖出河」(《竹書記年》),相傳炎帝為其母感應「神龍首」而生,死後化為赤龍。因而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傳說中的龍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和騰雲駕霧,後來成為皇權象徵。舊時認為皇帝是天上的真龍下凡,因此皇帝又被稱為真龍天子,皇宮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
漢字八畫是破解漢字本義的基石!讀音來源於《中華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