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習有效,認知心理學這麼說

2021-01-08 井中悟道

一直很關注個人成長提升的方法,對這方面的內容都比較有興趣。最近在讀的《認識心理學》,沒想到裡面也有研究如何學習的,雖然很簡短,但是我覺得收穫很多。

一、哪些因素阻礙著我們學習。

1、重複閱讀帶來的熟悉性效應。你以為別讀幾遍,就學會了嗎。事實證明這樣還欺騙了你的大腦,讓他誤以為你會了,考試一測試,還是干著急。

2、小心做標記。看書的時候,是否會有習慣拿起一支筆,看到重點就記記記,有的朋友還專門買來各種式樣的顏色筆。

整本書五顏六色,好看是好看,可惜整實驗一測試,一句都沒有記住。

那麼怎麼樣才是有效的學習?

二、有效學習的幾種方法

1、精細化,陌生的概念熟悉化。

當我們看一些相對專業的書籍,裡面會有很多複雜陌生的概念,我們會把這些概念簡化成易於自己理解的事物。

比如物理課、數學課中出現的公式,用日常的生活中的例子,來分析。講重力就有牛頓蘋果的例子。

還有奇幻小說裡面的生物,比如龍,描述成長翅膀的大蜥蜴,就是用精細化的方法。

通過我們熟悉的事物,來快速理解陌生的事物或概念。我們大腦積累的認知越多,理解能力越強。

2、生成與測驗

生成效應,大聲的說出來。大聲地向其他人解釋你看到的一本書,或一段學習的材料。如果條件有限,你也可以錄音,把手機想像成聽眾,把自己對新學習知識的理解說出來。

通過問題來轉換你的理解。

測試,也是生成效應的一種,通過問題,把你學習到的東西回答出來。不管問題是別人提出來的,還是自己提出來的,效能都是一樣的。

總是聽到人說,帶著問題去讀書,看來,這種方式確實有效。現在有很多書裡面都有這樣的設計,我們自己也可以去搜索關於這本書相關的問題,答案就不用看了,那都是別人的,自己找個小本本,記錄下自己的答案。

3、組織

把你獲得到的信息,按照你喜歡的方式組織起來,讓材料對你來說,更有意義。

這方面比較常見的就是思維導圖。當然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做筆記都可以,最重要的是通過你的思考變成你的記憶。

4、休息

面對一個需時比較長的學習,分階段的去完成,比一次性花大量的時間學習的效果更好。

當然,前提是你要真的有時間,學完全部的內容。

5、匹配學習與測試的情境

最後一點,就是在你熟悉的地方學習。有些人偏愛圖書館,有些人喜歡自己在自己的書房學習,找到你喜歡的位置吧,這裡有經驗值的加成。

井中悟道:有效的學習歸根結底就是把別人的東西通過加工後,變成你的。不然看過就忘了,甭管你看幾遍。

當然以上的方法肯定不能代表所有,但是書裡面介紹的幾種方法都是有實驗數據支撐的。找到適合你的方法,堅持下去就會有收穫。

相關焦點

  • 【認知學習:關於學習的認知心理學】
    因此學習不僅來自直接體驗,還來自對其他人或者說榜樣的行為的觀察。因此通過觀察和模仿進行學習,是對行為學習中操作性條件作用的擴展,我們看到其他人獲得獎勵,於是做出相同的行為,就像我們也獲得了獎勵一樣。心理學家稱之為社會學習或觀察學習。這也是我們在親子教育中常說的一句話:孩子是通過眼睛,而不是耳朵來學習的,也就是孩子不是聽你怎麼說,而是看你會怎麼做。
  • 《認知心理學》-高效學習的一點啟發
    轉自網上什麼是認知心理學?什麼是認知?認知,指通過心理活動(如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像)獲取知識。形成概念,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的概括的過程,比如夢是無意識狀態的幻想。知覺,是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事物的整體在腦中的反映,比如看到蘋果,聞到花香,都是由大腦傳達的知覺現象。
  • 傳統有效學習的在線應用(十一):「元認知」與「自我系統」需要考慮...
    「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具體地說,是關於個人自己認知過程的認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對思維和學習活動的認識和控制。元認知包括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控制。例如在教學心理學中常提到『學習如何學習』,指的就是這種次認知。元認知的實質是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節。」進一步的條目,大家自己百度一下:「元認知」,條目比較完整,不贅述。這裡只具一個例子來簡單說明一下這個概念。
  • 讓學習輕而易舉的心理學規律:認知天性
    說點嚴肅的,《認知天性》這本書講述的是如何有效學習,其理論來自於11位認知心理學家的長期研究、統計分析,最終才凝結出了本書中的認知規律。亨利·羅迪格三世:華盛頓大學路易斯分校心理學教授,曾任美國心理科學學會主席,人類學習和記憶領域專家。馬克·麥克丹尼爾:華盛頓大學路易斯分校心理學教授,整合認知學習教育中心主任。他研究的一個重要主題是研究導致記憶和學習失敗的因素和過程。本書精華做一個小調查,你在閱讀和學習的時候是採用什麼方法來記憶的呢?
  • 讀完認知心理學,我們學會了如何學習
    讀完居然發現讀了二十幾年的書依然沒有領悟到學習學的是什麼,也沒有學會如何學習,方法不對,基礎也沒打牢固,卻還老是盯著結果看,感覺一直在原地打圈的感覺,現在才知道在學習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上自己還有很多要練習的,要去還債的,感謝S老師,跟著S老師我才會讀到這麼多好書,更是因為跟著S老師讀心理學,才讓我知道什麼叫心理學,如果是我自己去看,我一本書都不會讀完的,更不會有那麼多思考,也才發現原來我對心理學的認識有多
  • 什麼是認知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是研究人的高級心理過程,主要是認識過程。認知心理學是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在西方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二十世紀70年代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級心理過程,主要是認識過程,如注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和語言等。
  • ...認知學習的特點;進化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和模型;學習障礙的臨床表現
    評價:機能主義大大推動了美國心理學面向實際生活的發展道路,促進了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認為學習使人的適應性得到提高;同時還推動了工業心理學的發展,特別是對工作環境中的人的因素的研究。高原現象布賴恩等人用實驗的方法揭示高原現象的存在。
  • 認知心理學家教你怎樣把讀過的書記住
    在認知心理學裡,對這個問題也做了很多的研究。美國的認知心理學家約翰.安德森在他的《認知心理學及其啟示》這本書裡,對記憶這個主題做了深入的研究。書裡列舉了很多認知心理學家的研究案例,得出了很多反常識的結論。下面我們一一解釋。
  • 教育心理學 認知學習理論
    【教育心理學】認知學習理論17江蘇學堂 今天認知學習理論(一)完形——頓悟學習理論(二)認知地圖學習理論提出者:託爾曼 認為學習是 S-O-R的過程實驗:託爾曼的認知地圖實驗 小白鼠會根據變化的情況靈活選擇道路,是因為頭腦中有認知地圖學習實質:形成認知地圖補充:託爾曼提出潛伏學習
  • 【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之父:烏爾裡克·奈塞爾
    自20世紀中葉認知心理學興起以來,已成為當代心理學發展最快的分支學科,幾乎滲透到心理學的所有領域,以至於人們將它看成是繼心理學行為主義革命後的「第二次革命」。奈塞爾的著作《認知心理學》催生了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的誕生,掀起了認知革命的浪潮,並為其贏得「認知心理學之父」的雅譽。
  • 心理學考點之認知學習理論主要人物觀點對比
    心理學考點之認知學習理論主要人物觀點對比認知學習理論流派認為:學習不是在外部環境的支配下被動的形成S—R聯結,而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建認知結構;學習不是通過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而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當有機體當前的學習依賴於他原有的認知結構和當前的刺激情境時,學習受主體的預期所引導,而不是受習慣所支配。
  • PsyTalk||認知科學=心理學?
    心理學是認知科學6個支撐學科之一,兩者是存在共性的包含關係、而非等同。雖說心理學分支多,但認知科學的方方面面肯定比心理學更多更雜。倘若認知科學是一方池塘,那麼心理學便是其中一條五臟俱全、鱗甲俏麗的大魚;它固然很重要,但不能代表池塘。我前面說,認知科學通過鳥瞰視角去解構認知「很有意思」但「心急貪婪」。
  • 喜訊 |《認知心理學》榮獲重磅獎項!
    E.布魯斯·戈爾茨坦教授的這本教材一舉擊破了讀者對於認知心理學教材太過理論化、抽象化、難以理解的印象,讓認知心理學真正從枯燥的實驗室中走出來,將所學與現實生活及切身體驗聯繫在一起。本書對知覺、注意、記憶、概念知識、表象、語言、問題解決與創造性以及判斷、決策和推理進行了系統而全面的介紹,將認知心理學中的經典研究範式與前沿研究有機地結合。
  • 《認知心理學及其啟示》:高效學習的關鍵,是建立有目的的聯繫!
    01什麼是認知心理學?什麼是認知?認知,指通過心理活動(如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像)獲取知識。形成概念,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的概括的過程,比如夢是無意識狀態的幻想。認知心理學,是從心理學發展出來的一個分支。認知心理學主要研究人的認知過程,比如注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和語言等。表象,是經過感知的客觀事物在腦中再現的形象。作為所有社會科學的基礎學科,認知心理學強調知識的作用,認為知識是決定人類行為的主要因素。我們的學習,也正是知識和技能、認知習得的過程。
  • 關於學習,心理學這樣說 | 《學習究竟是什麼》
    我們幾乎每天都在使用「學習」這個概念,但到底什麼是學習?直到最近讀了萬維鋼老師的《學習究竟是什麼》才找到了答案。這本書另闢蹊徑,從很多認知心理學的視角探究學習理論,並給予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我從中選取了五種學習理論,每種理論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闡述:1.這個理論是什麼?2.這個理論為什麼有效?3.怎樣把這個理論應用於學習?
  • 從認知心理學問題解決的角度談「格物」
    認知心理學起源於20 世紀 50 年代中期,是西方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和研究方向。從廣義性看,認知心理學研究的範圍包括注意、記憶、意象、表象、創造性、問題解決、言語和思維活動等,是人類的高級心理過程。認知心理學和格物有什麼聯繫呢?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認知心理學的問題解決。
  • 2016考研心理學專業課:認知性學習實驗
    在考研心理學中,認知性學習實驗是實驗心理學中學習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打通學習實驗脈絡重要知識點。下面就帶各位考生來學習一下。結果發現,乙組白鼠的學習速度比甲組快,說明白鼠的學習主要是認識達到目標的符號及其意義,即獲得位置的認知地圖,而不是一套特殊的(向左或向右)動作的反映。   2.迂迴實驗:實驗所用的迷宮有三條通向食物的途徑,途徑1最短,途徑2次之,途徑3最長。實驗時先讓白鼠熟悉三條通向食物的途徑。
  • 交際心理學:讓孩子學習有效的社交技能
    讓孩子學習有效的社交技能父母經常說:「媽媽為你都付出了這麼多,你為什麼就不能理解媽媽」。其實,這就是孩子沒有感恩的表現。因此,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感恩,不能包辦代替任何事情,讓孩子在付出中獲得,成長中感恩。
  • 教育心理學: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
    心理學重要知識點參加教師招聘的考生應該都對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不陌生,兩者的觀點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始終都是非常重要的考查部分。由於建構主義是從認知主義發展而來的,二者在很多地方都很相似。考生在備考期間,可能會出現各種各種的困惑,今天,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認知主義認為知識客觀存在的,學習是個體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建認知結構的過程,不同的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者頭腦中建構的認知結構是不同的;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1.個體建構主義。個體建構主義者關心個人如何建構自己的認知或情緒成分。
  • 認知神經學:被量化的心理學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院長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特聘教授   ◎中國科學院大學生物物理所認知科學重點實驗室教授磁共振、腦電圖、電位變化、掃描、信號分析等物理詞彙開始頻繁出現在心理學領域中,大量有物理學背景的人投身於心理學研究。   慢慢地,認知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相結合產生了認知神經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