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裡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上文出自<<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大家都很熟悉,亦知其意。近期國家教育部推出規定,在校學生要上勞動課。在農村及四,五線城市這課堂推開應該會很順利,在一,二線城市這勞動課如何上才能讓學生體會到通過勞動的苦與累才能得到的勞動果實這親身經歷。在寸金寸土的一,二線城市,學校有沒有這樣的資源來讓學生上這樣的勞動課。如果單純在網絡上的場景或在校園內種幾棵菜或樹木之類能體驗出什麼來。教育部推出這規定,就是想生活在城市的學生明白現在所有成果都是經過先人辛勤勞動,付出大量的體力,汗水,智慧,才有今天的成就。不是他們所想的與生俱來就有。
沒有親身勞作的體驗,學生是不會明要得到一粒米是要付出多少體力和汗水。網絡展示只能讓學生明白某種成果如何得到。不親臨其境,只知其意,不知其苦。有媒體報導過這樣的一件事,一個單親媽媽帶著幾歲的女兒坐地鐵去看望生病的母親。由於幾歲的女兒不小心把價值伍元的地鐵票弄丟,出閘時要重新補票,這單親媽媽對自己的女兒當著大眾大發脾氣。很多人評論說這媽媽有必要這樣對自己的女兒嗎?很多人不知道這單親媽媽近兩年時間既要照看年少的女兒,又要照顧生病的母親,根本沒時間去工作,生活費都是親戚接濟的。這就是不親臨其境,不知其苦與難。
勞動課一定要親臨其境,有了親身體驗,對其以後成長就會更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