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怎麼上勞動課

2020-08-26 生命時報

搞衛生 學烹飪 懂禮儀 會生活



本報駐日本、英國、德國、韓國特約記者 李 珍 伍鐸克 楊振林 濟 冬

如今的學生,時間大多花在了上課、寫作業、考試等腦力勞動上,體力勞動非常欠缺。近日,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文件要求,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中小學勞動教育課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職業院校開設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不少於16學時),普通高校可在已有課程中專設勞動教育模塊(也可專門開設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勞動教育旨在提高學生整體素養,應是孩子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錘鍊品質等「素質教育」中的必要一環。其實,國外非常重視勞動教育,有很多地方值得學習和借鑑。

日本:學校沒有清潔工,衛生交給學生。

日本學校從小學到高中開設有一門叫做《公民》的課程,其中專門就是講述勞動的重要性。課本開頭有句話寫道:「勞動可以讓人忘卻所有煩惱,可以讓人品行高尚,勞動本身就是修行。」日本的幼兒園到大學都沒有清潔工,衛生都由學生和老師完成。從上幼兒園起,日本的孩子就開始輪流值日,打掃不完,老師會承擔剩下的工作,但到了小學,學校的日常保潔必須獨立完成。雖沒有明文規定,但日本小學和中學都把打掃校內衛生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任務貫徹執行。每次打掃,老師會將學生分為三組,一組負責廁所、一組負責地板門窗、一組負責紙品工具。打掃前,老師會詳細教孩子怎樣才能打掃乾淨,怎樣正確使用勞動工具和消毒水等。除了打掃衛生,平時的加餐也都是孩子用小推車自行取回班級,然後由當天負責的學生給每個同學打飯。吃飯結束後,還要將所有器皿還回廚房,並鞠躬表示感謝。

日本很多學校每學期會組織一兩次農田體驗活動。學生親自下地插秧或種菜,聽農戶講述農作物從播種到收穫的全過程。此外,日本學校每學期都會組織孩子去清潔學校周圍道路沿線的花園欄杆、路燈、公共設施等。此舉是為了讓孩子明白,不能只打掃自家衛生,還要為公共環境勞動。

英國:14歲時要能做出20道菜。

在英國學校,學烹飪是最常見的一門勞動課。根據英國國家中小學教學大綱,烹飪從2014年開始成為從小學到中學的必修課。學生到14歲時要能夠做出不同種類的20個菜餚,比如餡餅、炒菜、咖喱飯等,以此讓孩子們從中尋找到食物營養搭配的樂趣。英國教育部門認為,這樣的課程一方面可以培養中小學生的勞動意識和能力,同時也為了預防和減少學生肥胖。在每周至少2次的烹飪課上,學生可以學會設計營養均衡的食譜、製作蔬菜沙拉等健康菜餚。在年終成績單上,一定要有學生的烹飪課成績。如果這門必修課的成績不合格,得補考。

除了烹飪課程,英國還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設計了不同的勞動教育內容。根據英國政府在2003年頒布的《每個孩子都重要:為孩子而改變》綠皮書,現代英國教育目標就是「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幸福快樂、健康和安全的童年,逐漸成長為擁有經驗、學歷和生活技能的成年人,在社會生活和就業過程中能夠取得成功,並實現個人的自身價值。」和烹飪一樣,英國中小學將自然科學的學習,看作與英語和數學同等重要。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可以通過自己摸索,做各種涉及到生物、物理和化學等話題在內的實驗,來展示自己的智力勞動能力。為讓青少年更接近科學、理解科學,英國每年都會舉辦針對青少年勞動實踐學習的科技活動,舉行親子互動項目。

德國:社交禮儀、維修家電樣樣精通。

早在1964年,德國聯邦教育委員會就把勞動課程作為一門普通學科,納入中小學教學大綱之中,要求老師要從「腦、手、心」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的生活技能。比如,在西南部萊茵蘭—普法爾茨州,中小學勞動教育要求所有小學生都要學習縫補衣服、種蔬果、烹飪飯菜、正確使用各種家電等。到了中學階段,由於德國學生五年級後就會有人進行3~5年的職業教育,並通過實踐走向郵遞員、理髮師、家電維修師等工作崗位,因此,職業教育學校都有著十分完善的勞動教育培養標準。而那些將要考大學的中學生們,將會接受的勞動課程通常都是一種「社會—經濟」教育模式,即讓學生通過勞動教育,學會如何個人管理。普通高中會教孩子西餐及社交禮儀、家政事務管理、手工藝品製作、簡單的家電零件維修與製圖等,課堂形式包括戶外、工廠參觀、器械操作等不同類型。正是有了這些勞動教育,德國的大學生,無論參加學術會議、求職面試,還是舉辦聚會、個人理財,都能做得井井有條。

韓國:實科教育,培養家庭小能手。

淘米水、洗潔精和清水中用什麼刷碗最乾淨?垃圾分類,孩子們應該如何做?去「農夫學校」看農民伯伯如何辛勤耕作?韓國重視孩子的勞動教育,在其不同的成長階段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從孩子幼兒時期開始抓起,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韓國將這一階段稱為「勤勞精神涵養教育」。「勤勞精神」包含自我理解、效能感、尊重、自我調節、專注投入、勤勉、責任感、挑戰意識與合作9個要素。為培養孩子的這種精神,韓國教育部分別針對3歲、4歲和5歲的孩子組織編寫了「幼兒勤勞精神涵養教育課程」。有意思的是,韓國教育部還專門針對幼兒家長,製作了父母專用的幼兒勞動教育輔導材料。從家庭生活、社區體驗、媒體體驗等多方面,通過設定實際的場景案例,指導父母如何引導年幼子女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在初等教育階段,各小學在五六年級開設「實科」課程;在中等教育階段,中學三個年級均開設「技術·家庭」課程。這兩門課程著重培養學生在家庭生活及日常生活中的實踐能力,以及對未來技術與職業生涯的理解與探索能力。

當然,時代在變化。以小學勞動課為例,1986年韓國文教部發行的《實科》教材中,養花、養家禽、簡單的針線活、製作收納箱是那個年代孩子的「勞動課」內容。1998年,韓國教育部發行《實科》教材中,孩子們要學習的是買東西講價、打掃衛生、用繩子做手工、準備茶點等。如今,製作鍋墊,製作三明治、飯糰,焊接電子元件,幾乎成了韓國小學校園的「三件套」。一位韓國教師說,勞動教育是為了培養孩子長大後更好的生活,這涵蓋衣、食、住、技術、人格建設等方方面面。▲

相關焦點

  • 大學生「懶癌纏身」怎麼治?開設勞動課還要算學分?
    有人說,勞動能淨化身心,也有人說,不是自願的勞動也沒用大學開設勞動課,你怎麼看?金羊網訊 記者王倩 實習生 吳碧彤 通訊員 肖建喜報導:為響應全國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運動,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在本學期新開設了本科生勞動課,並於近日進行了首次課程嘗試,近百名師生參與了這次的勞動課。
  • 勞動課上,我也當過土郎中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從小學到高中畢業,每周半天必修「勞動課」,有時候是種菜,有時候是工地挑土,有時候是雙搶。這些勞動課,至今令我記憶非常深刻。校園「工地」上,不停播放京劇選段上世紀70年代初,1971年春季,我進入銅官中學讀初中。當時學校為適應戰備的需要,學生按部隊編制方法進行編班。
  • 「掃地」加入大學必修課,學分修滿才能畢業,勞動課居然是這麼上的!
    掃地、擦玻璃,這些簡單的勞動,如果成為大學裡的「必修課」,還要修夠學分才能畢業,大家會怎麼看呢?
  • 「掃地」加入大學必修課,學分修滿才能畢業,廣州這勞動課居然是這麼上的!
    當掃地、擦玻璃等成為大學「必修課」,你怎麼看?近日,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勞動課引起關注,有人認為體驗勞動可以增加學生的環保意識,很有意義;也有人覺得勞動課浮於表面流於形式。帶著這些疑問,記者來到廣輕工,實地體驗了一節勞動課,並在此基礎上對廣州其他學校勞動課的開展情況進行了了解。「大家要愛護工具,注意防護,別被蚊子咬了。」
  • 中共中央國務院要求大中小學都要增加勞動課!學什麼?怎麼學?
    這也就意味著,全國大中小學生將要多一門勞動課。勞動課,學什麼,怎麼學,怎麼評價?記者梳理了幾個要點。(1)學校要開設專門的勞動課在課程設置上,《意見》突出強調「整體優化學校課程設置」,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大中小學設立必修課程和勞動周,同時強調其他課程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和要求。在勞動教育時間上,《意見》主要從兩個方面作出規定,一是利用上課的時間進行。
  • 教育局要求:大中小學設立勞動課為必修課
    從學段要求上,小學低年齡段以生活起居勞動內容為主,讓學生感到勞動樂趣,可以進行簡單的生活勞動,如垃圾分類,清洗整理個人物品等生活技能,樹立其自身勞動的意識,集體勞動主要還是以打掃課室衛生為主,用以培養集體榮譽感。
  • 城市學生勞動課如何上,才能達到教育目的
    近期國家教育部推出規定,在校學生要上勞動課。在農村及四,五線城市這課堂推開應該會很順利,在一,二線城市這勞動課如何上才能讓學生體會到通過勞動的苦與累才能得到的勞動果實這親身經歷。在寸金寸土的一,二線城市,學校有沒有這樣的資源來讓學生上這樣的勞動課。如果單純在網絡上的場景或在校園內種幾棵菜或樹木之類能體驗出什麼來。
  • 勞動課成為必修課,考試怎麼考?一連串的教育改革有什麼意義?
    這個規定一出,很多家長坐不住了,認為自己的孩子文化課已經很累了,根本沒時間再來做這個勞動課。另一部分家長又覺得,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是終身有益的。田間勞作不管家長怎麼想,這個政策的出臺,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國家對教育的態度,已經從過去的考試為主變成了現在的全面發展
  • 中小學勞動教育調查:因地制宜,勞動課上起來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今年秋季學期開學以來,我省部分學校因地制宜,想方設法創造條件,克服開展勞動課場地難題,豐富課程設置,為學生搭建勞動教育的平臺。  精心設計,勞動課出力流汗更走心  金秋時節,臨西縣玉蘭小學實踐園裡到處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莊稼、蔬菜、瓜果大豐收,黃澄澄的玉米、紅彤彤的辣椒、綠油油的青菜,讓學生們興奮不已。
  • 河北中小學勞動教育調查:因地制宜,勞動課上起來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今年秋季學期開學以來,河北省部分學校因地制宜,想方設法創造條件,克服開展勞動課場地難題,豐富課程設置,為學生搭建勞動教育的平臺。精心設計,勞動課出力流汗更走心金秋時節,臨西縣玉蘭小學實踐園裡到處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莊稼、蔬菜、瓜果大豐收,黃澄澄的玉米、紅彤彤的辣椒、綠油油的青菜,讓守候多日的學生們興奮不已。
  • 增設勞動課的必要性
    開設勞動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由孟子的這段話,想到教育部再次把勞動課,列為教學計劃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開設勞動課勢在必行。勞動的課程具有靈活機動的特點。需要各級學校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嚴格執行標準,開足開好。切不可以任何理由,挪著他用。作為家長要密切配合學校的工作,放手讓孩子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逐步學著家裡的事情幫著做。
  • 上大學勞動課都幹啥?別人家的學校,餵天鵝還可以賺學分!
    上高中的時候,最想不到的大學課程有哪些?對於某些大學生來說,勞動課應該是最想不到的課程,上大學還要勞動修學分,這些課都幹啥?今天我們就說說那些大學裡的勞動課。大學勞動課。讓同學在餵養天鵝的同時賺取學分,不僅可以摸天鵝的羽毛,還可以近距離觀看天鵝吃飯的樣子,這樣的勞動課,一下子讓網友羨慕不已。別人家的學校,餵天鵝還可以賺學分!我們的勞動課,卻是補車胎、小肥皂融化做大肥皂、襯衫領子翻新、果樹剪枝嫁接、鞣製皮子、縫紉機上油保養、自行車換鏈輪…簡直不能比!
  • 「掃地」加入大學必修課,學分修滿才能畢業,廣州這勞動課居然是...
    大洋網訊 當掃地、擦玻璃等成為大學「必修課」,你怎麼看?近日,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勞動課引起關注,有人認為體驗勞動可以增加學生的環保意識,很有意義;也有人覺得勞動課浮於表面流於形式。帶著這些疑問,記者來到廣輕工,實地體驗了一節勞動課,並在此基礎上對廣州其他學校勞動課的開展情況進行了了解。
  • 開設勞動課,慶陽市中小學準備好了嗎?
    《意見》的出臺,意味著學生將多開設一門勞動課。4月29日,記者就慶陽市部分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準備情況進行了採訪。「今年開學我們就開設了勞動課,組織學生打掃校園衛生或開展勞動技能培訓,並播放有關勞動題材的影片。」慶陽市東方紅小學教師郝榮榮說,能否將勞動教育落到實處,取決於家庭、學校、社會能否形成共識,重點在於長期堅持直至養成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 畢文章:高校開設勞動課多此一舉嗎?
    原標題:畢文章:高校開設勞動課多此一舉嗎?  「勞動服務也能成為一門大學必修課程,並且考核未通過的還必須重修。」這可不是什麼傳說,而是南京理工大學教育實驗學院今年面向2014級本科生推出的名為「益心益意」勞作教育實施方案中明確規定的。南理工也由此成為了江蘇高校中率先「試水」勞作教育的學校。
  • 中小學生為何要上勞動課?
    今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印發,指出要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和勞動周,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並在勞動教育的時間上做了詳細的規定,讓勞動教育有了「硬指標」。
  •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的好學生,但無真正勞動課上該怎麼辦
    不知家長們注意到沒有,最近幾年孩子們上勞動課很少或幾乎沒有上。多年前我記得咱們是每個星期有一節勞動課:比如校內拔草,室內聽老師講農作物栽培等課程。現如今這些課程幾乎沒有了,是社會進步了,還是我們不需要勞動了呢?當然不是的,學校也有難處。
  • 從自製電容筆想到創新勞動課
    所以,總體上來說,是變化中有不變。而又因為時期即環境的異於尋常,所以,也算是不變中有變化。其中的變化,比如所謂的「遠程辦公」。對於在固定的工作時間之外用於加班工作時間不固定的人,「遠程辦公」,實在有著誘人的屬性。
  • 仁化中學運動場上拔草——我們的勞動課!
    根據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的原則,組織好和上好勞動教育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價值的。我們學校高一和高二年級每周都會安排一節勞動技能教育課。今天下午的最後一節課為高一年級的勞動課,我們A1班由於在上周開展的衛生大打掃中,把大包幹區的衛生打掃得比較乾淨,本周只需保潔一下就行了,而沒有必要集中全班學生一起繼續徹底打掃
  • 拔草、割稻、拾穗、挑肥澆地……勞動將成必修課,曾經的勞動課會...
    回憶起小時候上勞動課的場景,張彥德的話裡夾著些歉意,「記得最清楚的是我當時分不清苗和草,常常把它們一塊兒鏟了,鏟完了以後怕被罵,就挖個坑給埋起來。」他說,當時的孩子們受整個環境影響,在勞動課上的積極性很高。「我們都認為學習成績可以不好,但活一定要幹得好、幹得多。不怕苦不怕累才是合格的共產主義接班人。」那時的勞動課範圍很廣,小到打掃衛生,大到鑿石鋪路,一幹就是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