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最大的問題不是反同,而是父權!

2021-02-13 歐陽文風

臺灣公投結果出爐,反婚姻平權的第10案和第12案,以及反性平教育的第11案皆過關,至於挺同提出的公投則落敗。這結果委實令挺同與倡導平權的人失望,但我並不覺得意外,而且也在預料之中。在公投前,我已對臺灣的朋友說,如果挺同公投的過關,反同的落敗,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驚喜,不是沒有可能。因為這種挫敗的過程在同運的歷史是常態,幾乎已是一個定律。

 

其實,把平權的事交由沒有多大平權意識的社會去公投,結果必然如此。我在公投前在上報專欄發表的一篇文章《同運其實就是出櫃運動--記美國一場反同公投運動》談論的其中一點就是這一件事。美國上一世紀70年代的反同基督徒先鋒安妮達布萊恩的反同公投運動在早期旗開得勝,美國的反同公投在20世紀幾乎都是順利過關,結果反同基督徒總是嚷著要公投,後來進入21世紀,出櫃的同志越來越多,知識普及,民間對同性戀的態度有了明顯改變,反同的公投才屢遭挫敗,他們才不敢再喊公投。

 

其實,臺灣的反同基督徒的反同運動,根本就是師承美國宗教右派,無論是反同的說詞,或所謂早已被美國學術界批評的支持反同的「學術數據」,根本就是胡說八道,這點我在去年出版的《謊言,假話,胡謅學---論美國宗教右派與臺灣反同基督徒》已詳細列舉例子,恕不再贅。所以這就是為甚麼這次公投結果,我不會感到意外。

 

臺灣的反同者批評大法官的釋字第748號,他們以為公投與民意最大,也根本不是奇怪的事。美國最高法院在1967裁決禁止異族通婚違憲時,當時的保守與迷信的基督徒一樣怒不可遏,以為最高法院不尊重民意。如果美國當年是交由公投去議決是不是可以有異族通婚,反異族通婚的公投肯定過關! 

 

就是認為同性戀是罪

 

至於種族隔離政策也一樣,當時許多保守基督徒同樣支持歧視黑人的法律(Jim Craw Laws),只是歧視者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不以為自己在歧視,還說這是「隔離但平等」(separate but equal)!如果不是政府立法反對種族歧視的隔離政策,而是交由公投決定,你以為55年前的公投結果可能支持平權?

 

這些反對婚姻平權反對性平等教育的人說他們不歧視同性戀者,根本就是欲蓋彌彰,如果他們不歧視同性戀,沒有以為同性戀不如異性戀,為甚麼反對學校的同志教育?不信你叫他們公開聲明同性戀和異性戀都是性取向,沒有優劣之分,看他們願不願意?

 

張守一甚至還說「臺灣任何護家方,包括基督教,從未提出『同性戀是罪』的問題」,更是難以思議的荒謬! 或許他真的不知道這些反同基督徒之所以反同,就是因為他們以為基督教與聖經認為同性戀是罪。

 

我從小在基督教的家庭成長,我是第四代的基督徒,就讓我告訴張守一,如果他真的不知道,同性戀是罪其實就是保守基督徒反同反同婚的最重要理由! 或許張守一同樣不知道,按這些保守基督徒的信仰,人人必須信耶穌,否則都要滅亡都要下地獄,而且他們也以為唯有基督教擁有絕對的真理,其它宗教,包括一貫道,都是引人走向滅亡的宗教,沒有得救的真理! 

 

反同基督徒的虛偽就在這裡:如果他們反同是因為基督信仰反同,因為他們宗教的緣故,他們不讓同性戀者結婚,但按他們的信仰,只有信耶穌上天堂,不信耶穌下地獄,只有基督教有絕對的真理,為何他們不反宗教自由,不禁止別人信仰別的宗教?天主教反離婚,為何他們沒有說人人不可離婚? 天主教反人工節育,為何他們不說人人不能人工節育?

 

但臺灣的這些反同基督徒因為在臺灣基督徒是少數,所以不敢公開以宗教理由反同,而用別的理由反同,但反的理由似是而非,本文就特別針對郭大衛在性平教育公投辯論的反同觀點,有趣得可憐是,這也是張守一的觀點。

 

郭的最大問題不是反同 而是父權!

 

我首先要提出的是,無論是郭大衛或張守一,他們最大的問題反而不是反同,雖然旨在反同,他們最大的問題是父權! 

 

郭大衛在公投辯論中反對性平教育,把同性戀和愛滋病掛鈎,再以肛交為由來反同性戀! 根據報導,郭大衛指出,「人的肛門只有一層表皮細胞,陰道有四十層,肛門細菌有700種,陰道近乎無菌,因此肛門摩擦是危險的」。反同的政大商學院教授許牧彥也持這看法;張守一更直接,說得更明白,他們反同婚是針對的是性行為的部分,「因為同性性行為是傷害器官跟傳染疾病的行為」! 

 

姑且不論肛門皮膚不是只有一層,也不論只有肛門有菌陰道無菌,或人體其它其它器官無菌等莫名其妙的言論,有關這方面的資訊,臺灣婦產科醫師林靜儀以及牙醫史書華已指出他們言論的荒謬,我甚至也不說不是所有男同性戀都肛交, 或異性戀者也有肛交的,我們不妨先假設郭大衛這些反同者不符合科學事實的反同言論都是事實,我要問的只有一個:他們是真的在談同性戀嗎?

 

這種反同說詞,根本就不是在談同性戀,他們是在談男同性戀!他們所謂的「同性性行為」只是男同的性行為,而不是「同性性行為」,除非他們以為這世界只有男人! 

 

他們當然不會笨到以為這世界只有男人,但在父權意識的主導之下,女性是隱形與沒有主體性的,只有男性代表人類,而不幸的,在這種父權思維底下,在談同性戀時,他們就不自覺地以為男同代表同性戀,同性戀就是男同!這是徹頭徹尾的男性中心主義 (Androcentrism) !

 

換言之,如果這是他們反同的理由,他們至多反男同,而不是女同! 但他們會說女同性戀沒有問題嗎?從此我們就可以知道這些反同者的虛偽,或至少這些理由根本就不是他們反同或反性平等教育或婚姻平權的理由! 

 

他們連性別平等意識也沒有一一

 

職是之故,所以我說,他們最大的問題不是反同,而是父權!先不談婚姻平權,也不論對同性戀的常識,他們連性別平等意識也沒有! 

 

這,當然不只是郭大衛或許牧彥或張守一的問題,臺灣很多人都有這問題,這亦是為甚麼性平等教育或性教育重要,性教育不只是教人體性器官,而是性別平等的教育,說得再透徹一些,性教育與性平等教育其實就是生命的教育---- 我們怎麼看自己看別人,我們如何對待生命。

 

反同的基調是性別主義,同運因此不能不談性別主義,同運不能不批判父權。

 

同運之所以困難,因為這除了是一場爭平權的運動,它更是一場出櫃運動。換言之,在談同運時,我們不能只是批判反同者,同性戀必須反躬自省,我們必須出櫃! 如果同志只求自保,做個中產階級,只希望搞好自己的經濟生活,不談自己的性取向,不願出櫃,同運永遠不可能成功。

 

這次公投結果雖然令挺同者失望,但歷史所有偉大事業,特別是有關平權的事業,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歷史已實實在在地教導我們,婚姻平權在已落實的歐美社會,從來是一路走來,跌跌撞撞,進兩步又退一步! 這次的公投是小挫折,走向成功的路都是由這些小挫折砌成的!我們不是失敗,我們只是還沒有成功! 

 

其實,縱使臺灣不能在兩年內落實婚姻平權,至少公投第12案立專法規範同性婚姻表示同性的結合是受法律承認的,這在亞洲亦是首例,臺灣同運的努力始終領先亞洲各國!希望公投以後,我們化悲憤為力量,再接再勵 ! 

 

(如果你希望更多人可以讀到類似文章,希望你能打賞支持同志書寫,金額多少絕不是問題。打賞文章的錢,用來每年寒暑假來中國巡講,並訓練與幫助更多的中國大陸的同志出來從事啟蒙社會的工作,讓更多人看見同志,認識同志,進而支持同志反歧視。這其實是我這近10年來一直在中國做的事,但我個人能力有限,我需要有更多人參與和支持。希望你能幫助我們,讓我們可以走遍全中國,讓傷心的人不再覺得自己孤立於天地之間,不再徬徨無助恐懼,讓他們知道,我們在乎,我們關心,我們也是同志,我們可以一起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馬來西亞人,祖籍福建南安, 早年畢業於馬來西亞中央藝術學院新聞系,曾在馬來西亞任專題記者,獲國內多項新聞獎與報導文學獎,1997年獲馬來西亞全國中文報最佳新聞從業員獎,後赴美深造,考獲社會學學士與碩士學位,再到波士頓聖公會神學院考獲神學研究碩士學位,之後在波士頓大學取得神學博士學位, 同時亦是紐約市立大學社會學博士候選人。他是亞洲第一位,亦是迄今為止唯一擁有神學博士學位的出櫃同志牧師;他是紐約大都會社區教會牧師,目前在紐約市立大學執教性別研究,並在聖彼得大學執教社會學。曾獲美國《哈芬登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推舉為「十五名最激勵人心的LGBT宗教領袖」。目前已出版著作四十餘種,包括《現在是以後了嗎?》、《酷兒千秋,同志萬歲》、《同志教育》、《身體社會學》、《思考思考》,以及《因為佛陀,我是更好的基督徒》等。作者微信: droyoung。


更多資訊文章請關注新浪微博

@歐陽文風牧師

個人微信請掃描二維碼添加


相關焦點

  • 《姜子牙》與「封神宇宙」的父權秩序
    影片未完時,《姜子牙》給人的驚喜,在於姜子牙之為長子,對神界/父權的質疑與反抗,在於姜子牙對小九之為女性的包容和關愛,成為她精神上的新父親。然而,結尾隱伏著的強大師祖令人心生遺憾,不是姜子牙,而是師祖懲罰了師尊。於是,姜子牙對父權的抗爭被完全否認,父權秩序以一種超穩定結構存在著,且繼續指認女性為「狐狸精」並殺之。《姜子牙》不是一部獨立表意的電影。
  • 父權制度應該存在嗎?
    其中糾結主要在於父權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與」歷史合理性「問題。     首先,我們從這個名詞的概念出發,做一個基本的背景了解。     所謂父權制,即通俗意義上的男權制度,是指將男性身體和生活模式視為正式和理想的社會組織形式。其主要的表現形式為男性在社會上的統治權力、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以及思維模式的絕對優勢。簡而言之,即是男性中心化,女性邊緣化。
  • 從母權到父權的轉折,究竟是如何實現的?
    生活在神話中的巴霍芬,既不是一個古典學家,也不是一個人類學家,而是一個法學家。巴霍芬出生於瑞士巴塞爾一個富庶家庭,曾先後在巴塞爾、柏林、巴黎、倫敦和劍橋學習法律和法學史,1841~1845年期間被巴塞爾大學聘為羅馬法教授。雖然在較長時間內任巴塞爾刑事法庭的法官,但他對後世產生過重要影響的學術研究和著作卻主要以獨立學者的身份進行。
  • 當下教育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教育雙軌制,而是理念和方法
    渠老師說,當下教育最大的問題是教育雙軌制:由於減負,學生們在學校裡學習的內容越來越簡單,公立教育的優質資源退出/浪費;家長們不得不花錢去購買校外的教育資源,否則孩子在競爭中就會處於劣勢。
  • 「父權PUA」下的辛巴帝國
    在辛巴的描述中,辛選家族中大部分徒弟都是沒爸疼沒媽愛的邊緣人,這個社會沒有親人支持他們,只有辛巴認真對待他們好,離開了辛巴他們啥都不是。爹味、父權、PUA……這些明顯帶有大男子主義的形容詞充斥著辛巴的直播間,操縱著辛巴徒弟們的一舉一動。濃濃的爹味之下,是辛巴對旗下主播的絕對控制。
  • 【北外福柯導讀】崔靖 | 父權社會中女性的過度自我凝視
    回到歷史的原貌中去,我認為考究男權社會的起源會讓我們更進一步認識到男女地位的不平等這一點是從父權社會出現的時候就存在的問題,認識到這是父權社會的天生一大弊病。從新石器時期開始人類進入父系社會,男性因為生理上的先天優勢自然而然地佔據了家庭單位的主導地位。恩格斯認為女人的歷史本質上取決於技術史。勞動工具決定勞動分工,私有制基礎上的父系家庭就隨著歷史進程建立起來。
  • 羅馬「家父權」丨從形成到衰落,羅馬父權至上的家庭制度的演進
    正是因為羅馬法過於矚目的成就,使得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古羅馬時期的家父權。在羅馬早期家父權的行使範圍十分廣泛,權力也十分強大,幾乎不受什麼限制。如此,羅馬家父權就在法律上獲得了對其他家庭成員的人身支配權以及對奴隸、房屋、土地等財產的獨佔權,使得家父權得到了空前的加強。羅馬國家雖然建立了起來,但羅馬家父權也保留了下來,同羅馬國家的興衰密切地聯繫在了一起,大有尾大不掉之勢。
  • 中國式夫妻最大的問題,從來不是婆媳問題,而是假性親密關係
    在外人看來,他們的感情非常的好,但是隨著劇情的進一步發展,你會發現,唐·德雷柏其實出軌成性,劇情中,後來慢慢暴露他的成長過程,原來他從小是一個妓女的兒子,生活很沒有安全感,就連他本人的姓名也不是真實的自己,而是因為在服役期間,他盜用了另一個去世士兵的名字。對於這些,他的妻子毫無知情。她生活在德朗普營造的假象中,他事業有成,每天按時回家吃飯,是一個好爸爸。
  • 李世榮代行父權不辱使命
    它不是花前月下脆弱的浪漫,更不是感情衝動輕許的諾言。它需要伴侶用一生的付出來承載!黃楠材夫婦與大兒子黃漢生合影  黃楠材(1905—1949)重慶雲陽人。武昌中華大學教育專修科畢業。1928年在萬縣女師、雲陽中學教書,利用教師身份從事革命宣傳活動。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開縣縣委書記。
  • 維護父權的雅典娜為什麼被說「喜男厭女」?女權到底是什麼
    雅典娜,眾神之王宙斯與墨提斯之女,被父權的力量削弱過後(其母被吞掉後留在了宙斯的頭腦裡,而雅典娜是從他顱內跳出來的),為了躋身於父權社會而維護男權。厄瑞斯忒殺了自己的母親,被母親臨死前詛咒會被復仇女神懲戒,然後雅典娜的出現赦免了他無罪。
  • 《摔跤吧爸爸》:真父權下的偽女權?
    真父權包裹下的偽女權。以冠軍夢為中心,為了生兒子,為了子繼父業,爸爸不斷讓媽媽生育,四次生下的女兒,皆為浮雲。王道夢想一次次破滅後,一次偶然機會,爸爸發現女兒的潛力,立馬燃起B計劃,讓女兒代父圓夢。於是,剪掉長發,束胸,穿短褲,粗暴壓制女兒們一切性徵,以使她們集中精力,練習摔跤。
  • 當今育兒的最大問題並不是縱容,而是對縱容恐懼所引起的過度管制
    科恩談到,當今養育模式的最大問題不是縱容,而是對縱容恐懼所帶來的過度管制。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過度管制的表現和後果;過度管制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過度管制。一項有關養育行為的早期研究證明,當孩子被給予很多做決定的機會時,他們會變得更加「活躍、外向和率真」。當我們主動支持孩子做選擇,就是在幫助孩子感覺到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自己做決定。
  • 《清平樂》|福康公主的悲劇:父權社會和儒家文化的犧牲品
    19歲的福康公主就表現出「病心」,神經有點小問題,竟然不知道自己的父親生病!嘉佑二年,福康公主就以最高的規格下嫁給李瑋,正式成為他人婦。自己的戀愛不是自己做主,自己的丈夫又是自己極其不喜歡的,在這種條件下的婚姻,註定是一種悲劇。這就直接導致了福康公主的兩個不同的做法,對丈夫及其家人十分討厭不得靠近甚至辱罵,對身邊的侍衛極其隨意花天酒地。
  • 最大的傷害不是閱讀障礙本身,而是誤解
    拍攝過程充滿了各種艱難,除了漫長瑣碎的溝通、各種意外事件的發生,最大的困難是爭取學校的同意,進入學習現場。 樊啟鵬希望,這個紀錄片不應該只是給閱讀障礙兒童的家長看,而是要給所有的家長和老師看;拍紀錄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面鏡子,它提供了一個自省的機會:我們到底該怎麼去愛自己的孩子,怎麼對待自己的孩子。就此,我們採訪了紀錄片主創人員和片中一位小朋友笑笑的母親。
  • 《劍來》:儒家最大的敵人,不是蠻荒天下,而是這個
    #劍來#真正被浩然天下之中的儒家聖人們所忌憚的最大的敵人一直都不是蠻荒天下,而是人心。從最初人道修士們打敗那些遠古的神靈到最終互相之間割裂不同的負責區域,這些細節都表現出他們互相之間並沒有絕對不可調和的矛盾。不過,浩然天下和蠻荒天下之間真的是你死我活的局面嗎?當年的賈生,也正是現在的周密做出的《太平十二策》為什麼沒有被儒家的修士們所接受?僅僅是因為賈生的決策過於激進了嗎?並不是這樣,儒家的聖人們有許多需要考慮的問題。
  • 「剩女」的產生,婚姻家庭領域的父權制度的影響
    在父權文化中,家庭內部的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內。女性主要承擔著人口生產與相應的育兒、家務勞動。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的序言中指出: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歷史中的決定因素,歸根到底是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
  • 拆除男性建構的父權,追溯女性主義先行者足跡──《被隱形的女性》
    她就是藉由小說投射自己內心的掙扎,也代表當時眾多女性在父權家庭中,外表沉默服從的妻子而內在渴求脫離的處境。繼承了自我覺醒、又有文學才華而在父權社會中成為「閣樓瘋女人」的傳統。另外一篇小說《她鄉》(Herland, 1915)。這是一本帶有烏託邦色彩的諷刺寓言小說。
  • 英國人在乾隆面前最大的失禮,不是下跪的問題,而是不會裝謙虛
    兩百多年前,由馬戛爾尼率領的英國使團與清朝乾隆皇帝的會面,被稱為是東西方兩大文明的第一次交會,對於這次失敗的會面,人們大多將其歸咎於雙方所堅持的「跪」與「不跪」的問題。但實際上「跪不跪」的問題只是一個觸發點而已,乾隆最終也是接受了馬戛爾尼使團提出的單膝下跪的形式,而真正讓乾隆及其滿朝文武對英國人印象不好,甚至是厭惡的,實際上是由後面的禮物進獻環節所引起的。那麼是因為禮物不好,還是禮物太少了?讓乾隆及其滿朝文武沒有感受到被重視?都不是!
  • 一個人最大的幸福,不是富有,不是健康,而是……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個人最大的幸福,不是富有,不是健康,而是上有老。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他們的行動開始緩慢,耳朵開始不靈光,記性越來越差,喜歡吃軟軟爛爛的菜。或是早已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長期臥病在床。這時,正是需要我們盡孝的時候。照顧好父母,才能給人生的來處一個交代。
  • 專訪|最大的傷害不是閱讀障礙本身,而是誤解
    樊啟鵬希望,這個紀錄片不應該只是給閱讀障礙兒童的家長看,而是要給所有的家長和老師看;拍紀錄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面鏡子,它提供了一個自省的機會:我們到底該怎麼去愛自己的孩子,怎麼對待自己的孩子。就此,我們採訪了紀錄片主創人員和片中一位小朋友笑笑的母親。他們都認為,對於閱讀障礙症,首要的問題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