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父權的雅典娜為什麼被說「喜男厭女」?女權到底是什麼

2021-01-07 清遠齋美文推送

雅典娜,眾神之王宙斯與墨提斯之女,被父權的力量削弱過後(其母被吞掉後留在了宙斯的頭腦裡,而雅典娜是從他顱內跳出來的),為了躋身於父權社會而維護男權。

厄瑞斯忒殺了自己的母親,被母親臨死前詛咒會被復仇女神懲戒,然後雅典娜的出現赦免了他無罪。

而後與之相對比的是,同樣是雅典娜,幫助的是「英雄」珀爾修斯殺死了蛇髮女妖美杜莎,並把她變成了胸甲。

雖說神話本身就隨著社會意識形態而被擁有新的解釋,不斷地被雜糅和編寫,但雅典娜「喜男厭女」、維護父權,本身是無法開脫的,因為這就是當時社會意識形態的體現。

「火神赫淮斯託斯向女神求愛,欲行非禮,結果被她逃掉。」

面對非禮,戰士一樣無畏的女人選擇的是逃掉而不是怒斥、反擊、教訓對方,就已經很耐人尋味了。

側面也反應出來男神對女神根本毫無尊重,雅典娜抗拒,當然是因為知道結婚會使她處於不利的地位。

不論她對同為女性的神是否抱有溫情,雅典娜從根本上仍然是維護父權。

就好比皇帝安撫百姓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和利益一樣,被她懲戒的男性也都是與她的利益產生矛盾點了,更多是出於自身。

或許令人窒息的就是人們彼此之間不能理解產生的矛盾,有色眼鏡和偏見。

現實中並不存在理想鄉,何況烏託邦本身就是極端的存在,但我們本身卻可以放下成見,在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前提,真誠地對待他人,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女性網友評價一部分男性:「他們是那麼普通,卻又那麼自信。」在對號入座的人眼裡是惡毒的,事實當真如此嗎?

我認為不是的。

自信本沒有錯,什麼都不做就能得到這種優待本身也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因為刻板印象,定性思維,而有的人不僅得不到這樣的鼓勵,不能在這樣的尊重下自信成長,反而要面對處處的打壓。

女權的本質理應是平權,在換位思考的情況下每一個人都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這才是真正的意義,在得到尊重的同時,也去尊重別人,以此形成良性循環。

相關焦點

  • 馬小鹽:女權主義,還是義和團式的女拳主義?
    我們常常看到,一個在網絡上曬裸照與贅肉博眼球的文盲聲稱她是女權主義者,一個熱衷於在大街上裸奔的女藝術家自詡為女權主義者,一個貼美圖兜售新書的寫手也號稱自己是女權主義者,一個在日常生活中反對家暴的女士理所當然的更是女權主義者,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 父權制度應該存在嗎?
    語言學家、考古學家伊莉莎白·巴伯(Elizabeth Barber)曾指出,上述事實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男性更容易在剛剛出現的等級中佔據高位。戰事可能也改變了性別關係:隨著人口增長,部落間競爭加劇,身強力壯的男性開始壟斷暴力組織。     無論出於何種原因,男性在村莊以外權力構建中的壓倒性優勢重塑了村莊和家庭內部的關係和觀念。
  • 《摔跤吧爸爸》:真父權下的偽女權?
    真父權包裹下的偽女權。以冠軍夢為中心,為了生兒子,為了子繼父業,爸爸不斷讓媽媽生育,四次生下的女兒,皆為浮雲。王道夢想一次次破滅後,一次偶然機會,爸爸發現女兒的潛力,立馬燃起B計劃,讓女兒代父圓夢。於是,剪掉長發,束胸,穿短褲,粗暴壓制女兒們一切性徵,以使她們集中精力,練習摔跤。
  • 瘋狂的「厭女」浪潮下,恐怖組織「Incel」有多扭曲?
    但不曾想,隨著調查的深入,警方發現此次案件背後牽扯出了一個潛伏在社會暗處的特殊「厭女」團體——Incel。調查人員發現,該少年行兇的原因在於生活中無法吸引異性,由此產生了嚴重的「厭女」心理,企圖用暴力血腥的手段,展現出「徵服」和「報復」女性的意圖,並曾在網絡論壇上煽動和助勢針對女性的種種暴力行為。
  • 關鍵詞 | 馬克思和社會主義女權
    這可能就是為什麼心理雞湯大師們要向人們大喊,「關注你的內心!關注你的內心呀!關注你的感受!關注你的肚臍眼!」—— 因為外面全是敵人。馬克思主義女權思想家說,這種異化和割裂的感受對女性來說更加嚴重。男性可以在家庭和兩性關係中尋求愛和溫暖。
  • 《厭女》:日本李銀河運用女性主義理論深入解剖「厭女症」現象
    連老婆都管不住還算什麼男人,這種判斷標準至今有效。所以,厭女症就是絕不將女人視為與自己等同的性的主體,而是將女人客體化、他者化,更直接的說就是歧視蔑視。但這種厭女症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母親。如果一個男人公然侮辱生下自己的女人,就意味著對自身身份的否認。所以,實際上,厭女症不單是蔑視女人,還有崇拜女人的一面。
  • 從父權社會的壓制,到現代「性別歧視內化」,是女性意識的覺醒
    "厭女症"起源於父權社會的壓制,到現代延伸出"性別歧視內化"如今網絡上,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在使用"厭女症"來形容這一現象,而不是叫"厭女主義",就類似於"強迫症"而不叫做"強迫主義"。關於"xx症"其實是一種不由自主的情感趨向,相比於"xx主義","xx症"的更多情感是無意識的、潛藏在大腦皮層之下的、沒有明確目地的。
  • 關鍵詞 | 自由主義女權
    她們也不被鼓勵發展理性,整天只關注自己的情緒和男人小孩的起居,於是也沒有什麼德行可言。瑪麗繼續說,女性不是天生就這樣。如果把男的也這樣整天關在家裡,他們也會變得極度敏感、自戀自顧自憐和沉溺。瑪麗對中產階級女性那些「高雅」的嗜好也不以為然。她說:「給這些女人整天餵一些小說、音樂、詩歌和所謂的紳士風度,這些人會變成什麼樣呢?
  • 雅典娜的出身之謎
    提坦神-帕拉斯是戰爭之神,墨提斯是智慧女神,似乎帕拉斯和墨提斯作為父母,更符合雅典娜戰爭與智慧的女神的身份,同時叫做帕拉斯.雅典娜也有些理由(first name & middle name)第三個傳說才是廣為流傳的宙斯的女兒。而就算是這個版本的傳說,在阿波羅多羅斯的著作《書藏》中,也說她是被波塞冬的兒子海神特裡同撫養長大的。
  • 從保羅的觀點談女權
    他在加拉太書三章28節說:「在主裡,並不分猶太人、希臘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 我們注意保羅的用詞,前面用的是「不分」,而後面卻是「或男或女」,表明了男女相互依存的關係,也佐證了,保羅骨子裡從未歧視女性。 保羅這句話的前提是:受洗歸入基督(加拉太書 3:27)。
  • 深度剖析父權制下的婚姻:擦亮眼嫁給女權男的哥大博士,為何成為反...
    所幸我從沒信過「幹得好不如嫁得好」,沒有過依靠男人的幻想,沒有想過要「男主外、女主內」。所幸我事業幹得好(姑且不謙虛一下),孩子養得盡心,才有資本拿到孩子撫養權,離婚自己過。很早的時候,我讀到魯迅的短篇小說《傷逝》,看到追求自由愛情的子君從熱戀到被嫌棄、被拋棄的經歷。
  • 為什麼一提到女Rapper,我們最先想到的是「火辣」?
    人們對女Rapper的關注也一直偏離重心,對外貌、身材或者私生活的關注度要遠遠多於對其自身實力的關注。就國內來說,提到萬妮達,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她的身材不錯;說到VAVA,很多人會更想知道她成名前和某位「電音大亨」撲朔迷離的往事;說到Lexie劉柏辛,大家則會說她撞臉Rihanna。
  • 網絡語言打拳是什麼意思 女權者被戲謔為女拳師
    在微博、抖音、貼吧等地方經常能夠看到「打拳」這個詞彙,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下面一起了解一下吧。網絡用語「打拳」,指的是女權發言。這個詞最早好像興起於微博,微博是女權最多的地方。微博上很多關於男性犯罪或者是負面的新聞,下面都會有一些女生發表評論:「國男素質一向如此」、「每日恐男」、「男人真噁心」之類的話。
  • 「田園女權」:女權路上最大的絆腳石,很多男性深受其害
    他說我們很多女性都是田園女權,想壓榨男性。 比如像朋友女朋友那種一旦交往一個男朋友後就不上班了,等著男朋友養自己這種以性別來謀利的人,就是田園女權。 在男性眼裡,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要平白無故地養自己的女朋友,但不養就是會被嫌棄。
  • 人類觀察丨和男同學聊女權(二)
    意識層面上主要是反性別刻板印象,反蕩婦羞辱,或者就統稱為我們所說的「厭女」文化。另外因為意識形態的差異一些別的訴求可能也不太一樣?比如說馬克思主義女權可能更傾向於引入階級概念,自由主義女權可能更關心個人權利,然後跟著酷兒理論什麼的一起發展起來的更當代的女權可能會強調社會性別是被建構的(gender/sex不一樣)而不是天然的。然後再新一點的我看見有人在做反網絡性剝削之類的?
  • 馮侖VS洪晃:女權主義是什麼?|共識
    很多事情,比如說罵人,男的是可以說糙話,說各種粗口,都是沒關係的,但是女的是絕對不可以爆粗口的,然後網上就會有各種各樣教女人如何柔和地去講話,說女人不得太直白,一定要學會怎麼樣,就是女人活得比較累。馮侖:為什麼我說我不是個女權主義者,這也是「規定動作」。在中國,一個男的天天說自己是女權主義者,好像也不合大家的期待。
  • 論戰升級:「反女權」思潮與「誘惑」神話伴生
    早在2011年的DSK事件(史特勞斯-卡恩性醜聞)中,類似言論已經開始控訴「清教主義」有違法國男女間性愛「溫柔交易」(doux commerce)的傳統,如今更將性暴力等同為 「笨拙的調情」,目的在于堅決否認一直存在於法國社會中,尤其是在男性特權群體中的性暴力和性別歧視,通過重申保守秩序來維護男性支配權,以拯救目前僅允許少數女性在媒體和社會中享有有限話語權的兩性關係體系。
  • 女權?女拳?—談談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這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社會現象,因為「女權主義」本身是一個舶來品,其發源於西方的女權運動,並在現當代發展壯大,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逐漸傳入中國並擁有了相當大的市場,女權主義究竟是什麼?它是如何演化發展的,筆者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進行簡要論述,聊聊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 女權——從豆瓣電影TOP250榜單大女主電影稀少談起
    據媒體報導,在我國,女導演佔比16.7%,高於世界行業平均值的7%。然而,女性電影人仍然任重道遠。為什麼著重舉例女性導演這個崗位呢?另外一名朋友也說:一個堅持女權主義的女性,經常會被認為很單調,人們給她貼上女權主義的標籤,忽視她個人的優秀和成就。所以我認為只要女權對於某些事物的主張是合理且正確的,哪怕措辭相對激烈一些,也應該給予支持和包容。
  • 從蔡徐坤到丁真,中國女權在2020的一次標誌性勝利
    「嫉妒」二字都是女字旁,但論起同性妒意,男人對男人的惡意不輸女人對女人,大家倒也不必爭什麼雌競、雄競。「我十年寒窗苦讀,拼命考上985,精通多門語言,掌握文理知識,卻比不上一個連普通話都說不利索,靠臉就能走紅的少數民族。他名利雙收,而我只能淪為社畜996。」這是反丁真的標準話術和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