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良好的性教育,可以有效減少愛滋病發病率

2020-12-14 網正資訊

跨性別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普遍缺乏「肯定的和具有文化能力的」性健康資源。

根據本月發表在《兒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父母和其他成年人的支持在降低跨性別青年中的愛滋病毒感染率方面起著關鍵作用。

該研究的作者發現,跨性別和非雙性戀青年經常缺乏獲得關鍵支持系統的機會,以教育他們關於更安全的性行為的方法。該研究小組與30位13至24歲的年輕人進行了為期三天的焦點小組討論,發現受訪者普遍缺乏「肯定和具有文化能力」的資源來了解其性健康需求。


性教育不是洪水猛獸

第一作者波士頓大學護理學院教授霍莉·豐特諾特對媒體說:「青年真正需要成年人陪伴他們,滿足他們的需求,並保持開放和尊重他們。」 「如果青年有成人護理員,教師或醫療保健提供者可以提供這種肯定,他們就會感到支持,那麼他們的整體健康狀況可能會更好。」

為了孩子的健康,家庭性教育更為貼切,也更為必要。

由芬威學院,芝加哥大學,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和波士頓學院的研究人員撰寫的研究報告指出,跨性別和非雙性戀青年比同齡人從事安全性行為的可能性要小。

據研究人員稱,這一群體比「順帶青年」更有可能在13歲之前進行首次性交,與四個或更多伴侶進行性交,在性交前飲酒或吸毒,在最後一次性交時不使用保險套。

這些差距一直持續到成年期:約翰·霍普金斯公共衛生學院在2018年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發現,美國約有四分之一的跨性別女性感染愛滋病毒,而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稱,在所有跨性別者中,三分之二性別稱他們從未接受過HIV檢測。

要教會孩子進行安全和正確的性行為,不要讓他們自己去理解。

豐特諾說:「當他們尋求幫助時,青年人可能會對成年人生活感到羞辱,貶低或對他們有負面的經歷,而不是肯定成年人是誰並告訴他們自己是被愛和支持的。」

其他人則說,即使是在自己的同齡人中,也沒有人可以尋求包括性別認同在內的建議。引述焦點小組的一位成員說:「我真的沒有得到任何支持,但我希望得到支持,因為知道可以質疑要與誰發生性關係,而且可以探索自己的身體。」

樹立正確的性教育觀念和樹立良好的道德觀一樣重要。

這些回應表明,對於成年人來說,為跨性別和非雙性戀青年建立健康的關係「非常重要」。

她說:「如果您已經感到與眾不同並感到恐懼,那麼您​實際上將無法為自己提倡更安全的性行為。」 「這取決於對年輕人的肯定和支持。如果他們感到自己具有內在的自我價值,並且像其他任何人一樣是被愛戴和尊重的社會成員,那麼他們將把它們帶入他們將來可能形成的任何浪漫關係中。」

性教育不僅是一種知識上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一種道德感,責任感教育,這種教育不僅要為自己的孩子負責,同時也是整個社會和諧進步的必然道路。

免責聲明: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稿。

相關焦點

  • 雙一流高校男生患上愛滋病,愛滋病已經向象牙塔伸出魔爪了嗎?
    李墨患上了愛滋病。李墨本來家裡就不是很富裕,是住在四川的一個小縣城裡面,父母供養他上了大學,十分的不容易。這個突然其來的噩耗打擊了這一個家庭。其實正確的性教育十分有必要,至少能避免像以上的悲劇慘案發生。在很多外國國家都會對小孩子進行性教育的普及,他們能夠擁有正確的性觀念,和性安全觀念。在中國少數的發達城市中,如北京上海廣州。部分家人還是擁有先進的觀念,會給小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基礎知識普及。雖然之前有性教育書籍引發人們爭議的問題,認為小孩子太小,這樣會誤導小孩子。但是歷史的車輪總是向前進的,不久將來我們就可以看見結果分曉了。
  • 防愛滋病教育前移至中學,專家:更大的問題是性教育缺位
    性教育專家方剛告訴《中國慈善家》,在教育實踐中,他發現,多年來的防艾宣傳使青年學生或多或少了解一些愛滋病常識。韓孟傑在前述國家衛健委發布會上也表示,學生群體對愛滋病知曉率很高,但愛滋病防護意識很差。方剛認為,知曉愛滋病常識和有效預防愛滋病完全不是一回事。防艾意識的形成不是知曉率提高就能夠達成的。
  • 世界愛滋病日:我國性教育為何野蠻生長?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愛滋病離我們並不遙遠,但性教育時常缺位。「我女兒還小,希望您不要教給她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當時的張琳琳並不知道,只要對方的行為讓她產生不適,便可以界定為性騷擾。直到兩年後,填寫有關性教育的調查問卷時,張琳琳才知道性騷擾和個人感受有關,而不僅限於身體的某些部位被侵犯。
  • 維基百科 - 青少年性教育
    為了減少意外懷孕,很多西方國家頂著家長和宗教團體在初期的強烈反對,引入了性教育計劃。愛滋病的爆發讓人們重新認識到了性教育的急迫性。 在愛滋病迅速蔓延的許多非洲國家(參閱愛滋病毒/愛滋病在非洲 ),性教育被大多數科學家視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策略。
  • 孩子性教育的時間表?父母必須知道
    家長們談性色變,學校進行性教育還要被埋怨。這幾年頻頻發生幼童被猥瑣、被性侵的事情,觸及了很多家長內心的痛,也讓我們重新看待和思考性教育這件事。孩子性教育的時間表?父母必須知道!  我們已經缺課了,你還在曠課嗎?
  • 如何治療愛滋病 6種方法有效緩解愛滋病
    如何治療愛滋病1、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目前國際上認為聯合使用幾種抗逆轉錄毒藥物的療法效果較好,這種療法也稱「雞尾酒療法」,其在降低發病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質量方面有明顯作用。2、各種機會性感染的治療,一般情況下,大多數機會性感染是可以治癒的,還包括腫瘤的化療和對症治療。
  • 與「性」童行,愛在傳遞——記長興龍山街道中心幼兒園性教育及防愛滋病日系列活動
    幼兒性教育是幼兒健康教育的組成部分,也是幼兒健全人格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幼兒性教育可以加強幼兒的自我防護意識,提升自我防護能力,有效預防幼兒性侵害的發生。該園在生活活動中進行隨機的幼兒「性教育」,例如:在幼兒對男孩女孩上廁所產生好奇心時,很自然地告訴幼兒男性女性身體結構的差異。
  • 大中學生愛滋病發病率狂增:八成是「男同」
    飛來橫禍,李維憤怒異常,但也無可奈何,「我沒有確切的證據可以報警。」李維只是給對方發了一條簡訊:你把我徹底毀了,但希望你好自為之,不要再去害人。事實上,如李維一樣的男性同性愛滋病傳播比例正在逐年上升。張明沒有停止和人發生關係,「我不會告訴別人我有愛滋病。」感染後,張明自覺最虧欠父母,但不會告訴家人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我爸媽的孩子原先啥樣就是啥樣,只會變好,不會變壞。」此前的張明努力上進聽話,是老師和家長常誇讚的乖孩子。如今,他只希望在死之前給還在上小學的弟弟留些積蓄,算是對父母盡孝。
  • 美國《國家性教育標準》及其啟示(上)
    [1]20世紀70年代開始實施保險套式的「安全性教育」,20世紀90年代實行預防愛滋病為主的安全性教育,但是帶來的只是未婚單親母親數量的上升。1996年,美國開始實施「禁慾性性教育」,強調貞潔。但是,效果均不明顯。
  • 性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但是,也從側面表現出,從古代沿襲下來的對性的認識是封閉及晦澀的,可以說是「談性色變」。所以,在孩子處於對異性產生朦朧好感的青少年階段,又處在「談性色變」的社會氛圍下,很多家長為了避免青少年出現早戀的問題,並未對其進行正確係統的性知識教育,才會讓孩子的性別意識不強,導致了很多早孕流產以及犯罪的例子發生。
  • 性教育要趁早,孩子一刻也等不了
    特別要注意的是,父母不在身邊,不要接受陌生人給的糖果。這些坦然的溝通和父母發自內心的愛,會讓孩子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就算是有了最壞的結果,至少孩子還有最後一根救命的稻草,不至於自己默默承受痛苦。
  • 帶走3300萬人的愛滋病,憑什麼在日本感染率這麼低?
    這還得從貫穿日本整個學齡的性教育說起。正確、成體系的性教育可以讓孩子明白性行為代表著什麼,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從而有效推遲初次發生性行為的時間和減少性伴侶的數量。②安全性行為意識強良好的性教育,讓日本人在成年之後也會格外注重安全措施,其中使用最廣泛的安全套不僅可以避孕,還能有效阻斷淋病、梅毒、愛滋病等疾病的傳播。
  • 你真的了解家庭性教育嗎?
    關於孩子的性教育,父母肩負著重要責任,是家庭性教育的主力軍。然而,現實生活中,父母也遇到了種種挑戰和誤區。例如:有的父母對於性教育內容沒有足夠的知識,不知道如何著手;有的父母存在顧慮,害怕講多,講早;有的父母以為孩子會在一定年齡「無師自通」。
  • 青少年需要什麼樣的性教育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供的《性教育與愛滋病預防教師手冊》中,明確提出了性教育的概念:性教育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中的一項內容,是關於人的心理、社會發展的一項研究和教學,它不僅向受教育者傳授有關人的性器官和性功能的生理知識,還向受教育者灌輸一定的社會文化所認可的性道德規範和社會價值標準,以及與性有關的法律規範。性教育中還包括各種良好的衛生習慣教育。
  • 愛滋病發病率不斷增加,身體出現這些異常情況,要及時檢查
    2、單純性皰疹這樣的現象也是經常被人們忽視的,人們單純地認為,這僅僅是一種特別普通的皮膚病,只要適當的塗抹藥膏就可以恢復正常了。在出現這樣的皰疹之後,如果身體的其他部位會出現疼痛感,而且也有著較強的傳染性,那麼一定要第一時間到醫院去檢查,可能也和愛滋病有關。
  • 中國愛滋病感染者趨於年輕化 性教育缺老師缺教材
    深圳市的數據則顯示,該市2014年新增的愛滋病感染者中,20歲以下青少年的比例由往年的1.2%猛增到3.4%,平均年齡由往年的35.3歲,降低到33.1歲,年輕化趨勢明顯。  17歲、15歲、14歲。這是各地報告的青少年學生感染愛滋病時的最小年齡,沒有最小,只有更小。  「預防青少年感染愛滋病、預防青少年傳播愛滋病,應該成為愛滋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 為什麼要給小學生普及性教育?
    在講到傳染病時,學生就會知道不同的病毒是通過何種途徑傳播的,通過切斷傳播途徑,就可以避免傳染病的傳播。在四年級講性傳播感染,到了五年級講愛滋病。經過小學四個年級的由淺入深的學習,學生能夠理解如何才能真正預防愛滋病。而且面對愛滋病流行的高發態勢,把預防愛滋病的知識放到小學高年級是必要的。愛滋病病毒的重要傳播途徑是性傳播。
  • 請不要在發生兒童性侵害時,才想起性教育丨科普全面性教育
    嚴麗英等(2006)對浙江省2385名初中生進行愛滋病主題性教育,發現教育後一個月學生對愛滋病、性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比起教育前有顯著提升。在態度上,更多學生可以接受和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學習、生活。除此之外,青少年自我形象的確立、健康人格的養成以及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都與青春期性教育密切相關(肖揚,2000)。
  • 性教育,要培養基本態度和價值觀
    對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聯合國人口基金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婦女署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修訂《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特別增加了「暴力與安全保障」和「身心健康技能」兩個核心概念。
  • 荷蘭報導的中國性教育課堂:難以啟齒的問題,沒有一個被迴避
    但沒有良好的性教育,在面對某些情況時,會很難有力量說『不』或者是表示同意。」給孩子最好的保護性教育多早都不為過相較於上一代父母的緘口不提,這一代父母很多都意識到性教育的重要性,但很少知道如何正確地和孩子談論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