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副刊訊 疝氣是一種常見疾病,其中80%的疝是腹股溝疝,男性尤其高發。目前,我國一年至少有300萬疝氣患者,但有2/3的病人沒有進行手術治療。不少患者認為經過疝帶、疝託、中醫、中藥及注射療法等保守治療方式甚至偏方也可根治該病,這些都是不可取的。王勇指出,比如佩戴疝帶只能暫時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而不可能治療疝氣。相反,在疝帶的長期壓迫下,缺損的腹壁組織會變得更薄弱,組織之間的層次界限消失,增加了正規手術的難度和術後的復發率;另外由於疝帶的壓迫,更容易造成疝的嵌頓,增加不必要的損失。
臨床上,有的患者聽信廣告,以為打一針就能治好疝氣。王勇介紹,疝氣注射療法興起於上世紀80年代初,但此療法極易復發,易形成腫塊,易導致感染,並易造成精索破壞,目前已被淘汰,但一些小診所仍在使用。
王勇強調,成人疝是不可自愈的,中華醫學會在2002年就專門指出,手術是治癒疝的唯一方法。調查發現,約80%的老年疝病患者要麼獨自默默忍受痛苦,要麼聽信民間偏方,一味保守治療。目前,無張力疝修補術是治療成人疝的金標準,本質上就是通過在腹壁上植入人工材料,將缺損修補。縱觀國際疝外科學發展,局部麻醉和腹腔鏡下疝修補成為治癒腹壁疝的兩種主要手術方式。每一種手術方式特點不同,有著不同的適應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