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燜米飯時,只加清水是大錯!多加這2樣,米飯粒粒分明,還不粘鍋
民以食為天!這話一點不假,對於我們大家來說,沒有什麼事,比吃飯更重要!尤其是在飢腸轆轆的時候,吃下一碗白米飯,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兒……
在老家的時候,每次老媽燜米飯,我都會吃撐!那時候沒有電飯煲,就是純粹的放鍋裡蒸,剛出鍋的米飯,無需大魚大肉,只需要一塊腐乳或者幾根蘿蔔鹹菜,急急忙忙吃下肚,仿佛得到了極大地滿足!
咱們先從大米的由來講起吧……
1993年,在我國浙江餘姚河姆渡,人們發現了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在那裡面發現了大量的稻穀,也就是說這些稻穀已有7000年歷史。我國便成了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國家!
剛開始的時候,稻穀並不是直接燜米飯的,都是煮粥喝,到後來慢慢地掌握了不同水量的烹煮效果,漸漸的才有了香噴噴的米飯。
隨著文化的傳播,我們鄰國日本,韓國以及東亞地區的一些國家,也逐漸學會了以米飯為主食!
米飯作為我們日常的主食,天天吃,卻有很多人不會煮!做法看似簡單,加點水煮一煮就行,其實最考驗人。一份成功的米飯講究的是,乾濕均勻,軟糯適度,鬆軟噴香……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在家怎樣才能煮好一鍋米飯!
首先是選米,大米分為3種,粳米、秈米和糯米!
根據我國的南北方不同的口味,南方人喜好秈米,北方人喜歡粳米。
南方的秈米,細而長,黏性較小,常見的有泰國香米,絲苗米。適合燜米飯。
北方的粳米,短而寬,呈橢圓形,質地堅硬,比較有韌性,黏性比較大。更適合用來煲粥,也可以用來燜飯。常見的有東北大米,水晶米等等。
其次是怎樣淘洗?這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南北方人的分歧很大。
小簡查過很多資料發現,燜米飯前,大米需要淘洗,但是淘洗的次數不要太多,2-3次為佳。雖然說增加淘洗的次數會讓大米更乾淨,但是大米在淘洗過程中,一大部分營養物質會隨著流失。所以淘米的次數切記不要太多。
再者,大米下鍋前需要浸泡嗎?
其實泡不泡都無所謂,就算是幹米放鍋裡煮,也能做成米飯。但是,無論從口感上還是營養上,都會差一點,米飯的香味得不到釋放,煮好的米飯也就會差點。
正確的做法是,大米淘洗乾淨之後,用清水浸泡15-20分鐘,這樣煮好的米飯不僅更有黏性,而且香味更濃。
再就是,燜米飯時不要只加清水!想要米飯好吃,燜煮時萬不可只加水,這也是大錯的!要多加2樣食材……
一種是檸檬汁,加入檸檬汁之後燜好的米飯更白,而且清香味十足。
第二種是食用油,可以是香油,可以是普通炒菜的油,加入食用油之後,煮好的米飯味道更好,還會粒粒分明,不會粘鍋!
最後,添加水量的多少,決定著米飯的成功與否。
大家都知道,水多了燜出來的米飯會比較黏,完全沒有了嚼勁;水少了,燜好的米飯吃起來太硬,還有可能會夾生。
正確的做法時,米和水的比例為1:1,也可以這樣做,將手指放在大米的上面,慢慢加水,在食指的第一關節處位置,就剛剛好。
最後再教你一個小技巧,想要增加米飯的口感,吃起來更有嚼勁,可以先把大米放冰箱冷藏一下,這樣煮好的米飯不但更好吃,而且還能縮短煮製時間。
按照小簡教您的方法,口感提升10倍都不止,你在做的時候可以試一下嘍!好了,今天的內容,就跟大家分享到這兒。如對您有幫助,歡迎點讚,轉發,關注,若您有不同意見,請在評論區留言,小簡和您一起探討!感恩閱讀,感謝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