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管理者必修課:建立學習型團隊激勵機制

2021-02-07 AACTP

本期導讀:學習型團隊的創建需要建立團隊學習機制和保障機制。要按照學習型團隊的要求,建立一系列的機制,把對學習的激勵評估反饋等有效管理用制度的方式固定下來。


學習型團隊的創建需要建立團隊學習機制和保障機制。要按照學習型團隊的要求,建立一系列的機制,把對學習的激勵、評估、反饋等有效管理用制度的方式固定下來。


這些機制是通過一系列成文或不成文的團隊規章制度來保障運行的。它們涵蓋了學習型團隊管理的方方面面,也是一些成功團隊的寶貴經驗的總結。


當然,成功的學習型團隊有著相同的特點,不成功的團隊則各有各的缺陷之處。不管你的團隊在邁向學習型團隊的路上走了多遠,都要記住,所有的管理的理論和經驗,只有適合於自身實際情況的才是好的,能夠順利運用的才是有益的。在學習型團隊機制的建立方面也是如此。



激勵,將提供給人們重複某些行為的動力,在無論外界有沒有給這種行為以良好的刺激的情況下。管理者可以把「激勵」運用在鼓勵團隊成員投入學習,以創造更好的工作業績上。


激勵學習的機制可以以獎勵的方式在一個組織內實行,如大規模的公眾表彰、升職、加薪;但作為團隊主管的你,也可以在自己的權限內給有良好學習或工作表現的員工以一定的獎賞,如開個慶祝 PARTY、發個富有愛心的獎品,當然,在成績夠突出的情況下,還可以進行更高級別的獎勵。


在獎勵的過程中,有一些需要遵守的原則:


很多情況下,這個目標需要量化的衡量標準,只有足夠明確的目標才會指出人們努力的方向。

並不是在開始階段激勵了員工,員工就會永遠受到激勵。事實上,隨著時間的流逝,激勵水平逐漸下降。

如果只有獲獎者和他們的經理知道獎勵的結果,那麼獎勵就失去了它的價值

因為一旦獎勵成了某些人的專利之後,也就失去了其激勵大部分團隊成員的作用

如果員工得到了現金紅利的獎勵,他們可能會過分依賴於金錢,或把它當做工資的一部分



如果對上述這些原則加以適當運用的話,作為主管的你就可以謹慎地實施一些獎勵措施,來表彰你的優秀員工,以及激勵你的團隊更有效地學習和工作。


但是,要記住的是「獎勵機制一日設立,就不可以放棄」!否則,比沒有獎勵還要糟糕。


下面列舉了一些獎勵的方式,不妨作為參考:



學習的最大激勵因素之一就是期望領導對出色的工作業績給予表彰和榮譽。很多有著良好業績的大公司在這方面有很多好的措施和方法。


主席質量獎


這是AT&T公司的一個獎勵信息共享和知識轉移的激勵措施。獎勵的標準不僅根據絕對的業績,也根據今年比上一年的提高情況而定。那些分數提高了200、150 和100 的單位,分別被授予金、銀、銅獎。這些獎的設立,成為變革的動力,簡化了知識的轉移程序。


對很多團隊中的專業人士來說,晉升未必是一個最佳的獎勵之道,就如一個科研人員不一定勝任實驗室管理工作,一個銷售精英也許只喜歡單打獨鬥,不擅長領導整個團隊共同創造良好業績。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用物質上的獎勵——如薪金等來激勵員工創造良好業績了。

雙重薪金制


在3M公司,一位優秀的科學家可以晉升為「公司科學家」,其級別相當於主管。也就是說,該科學家可以在不離開原有工作崗位的前提下,憑藉良好的研究成果,得到和主管一樣甚至更高的薪金水平。


這就使上下等級的員工之間的薪金可以有重疊的部分,使得專業員工有可能因優良的績效而獲得上一級管理人員的薪金待遇。

對學習的獎勵並不一定要通過鋪張的方式來達到,有時候,由主管對一項學習成果的良好成效作出簡單的認可的方式也是種獎勵。


例如,在某一次培訓結束後,團隊成員取得了不錯的結業成績。那麼整個團隊就可以舉行一個小型的咖啡聚會或一次野外燒烤活動,來慶祝這次學習的圓滿成功。


當然,比較重大的成就值得舉行更盛大的慶祝聚會,邀請更多的重要賓客來參與,沒有什麼獎勵比在其他同事和朋友面前公開表彰效果更好的了。




最好的獎勵方式具有高名譽價值和低金錢價值。在 IBM,最好的、最有力的、最成功的獎勵方案之一是「銷售人員的月獎勵」——獲獎者被授予一個證書,和一個展示在他們寫字檯上的價值2美元的橡皮鴨模型。


有一個團隊,每當員工獲得一定的成績時,他就會突然收到來自團隊主管的「禮物」——一張畫著笑臉的,上面寫著感謝和鼓勵的話的便袋,可能還會附上一小塊甜美的巧克力,這種獎勵很有人情味吧!


資料來源:《如何創建學習型團隊》



相關焦點

  • 【團隊管理】X型管理者與Y型管理者的區別是什麼?
    自嗨型管理者是比較常見的,他們最典型的特點就是超級有能力,神馬都能幹!自己忙得像無頭的蒼蠅,團隊則鬆散且績效不高;而催化型領導者則看似輕鬆悠閒,但是團隊非常緊湊忙碌且團隊整體績效比較高。不能通過嚴格要求提升團隊的執行力與效率,怕麻煩員工、有神馬事情都儘量幫員工搞定,就好比是員工的保姆而不是教練,在這樣溫和的管理環境下呆久了的員工則會出現工作懈怠,缺乏戰鬥力,而導致工作積極性以及綜合能力呈下降的趨勢,而催化型領導者則更懂得在嚴厲與激勵之間的火候把握,既能夠給到員工溫和的體驗,又能夠通過嚴格要求提升團隊成員的綜合表現,在這樣的團隊中,員工獲得了持久性的成長與被激勵~
  • 管理者必知:非物質激勵的二十一種武器
    隨著知識型員工的崛起,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探索精神層面的認可激勵,通過研究,我們總結了7大類21種非經濟性激勵因素,希望能夠在日常工作中,為各位管理者提供一些實踐價值。  一、目標:最容易被忽略的激勵要素  多數管理者習慣了上傳下達和上行下效,以至於忽略掉了目標參與的重要激勵作用。
  • 【問對管理】成功管理者的必修課:麥肯錫7S模型
    麥肯錫7S模型是國內外管理者的必修課,囊括了管理者常考慮的7個重要問題。例如,一家食品生產企業,它的三年戰略規劃可能是:- 做什麼:打入一線城市超市,為都市白領提供綠色、高性價比的果仁食品,成為第一果仁品牌;- 為什麼做:都市白領市場大,對綠色和性價比非常關注,我們的競爭對手不強等等;- 怎麼做:銷售方面,各大城市建立銷售團隊,成為地方超市供應商。品牌方面,年度預算中增加宣傳費用,市場部牽頭進行品牌策劃及推廣。
  • 管理者必修課:提升組織結構駕馭能力
    評估一個管理者的核心能力,第一是戰略能力,第二就是駕馭組織結構的能力。組織結構能力如同古時將軍打仗的排兵布陣能力。它是決定是否能打一場勝仗的關鍵因素,因此組織結構能力是每一位管理者或有志成為管理者的必修課。
  • 《華為團隊工作法》下篇:人才培養、激勵管理核心(培訓必看)
    本書目錄有八個章節,主要總結為四個部分為大家講解:人才評選、幹部任用、人才培養、人才激勵。由於乾貨很多,總結篇幅較長,特分為上下兩篇為大家講解書中精髓。之所以中國有這麼多企業學習華為,甚至很多人崇拜華為或者任正非,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華為非常的注重文化的傳遞,不僅是企業內員工間的學習,華為更是把企業文化傳遞給客戶與合作夥伴。作者吳建國離開華為自己創業後,也常受邀回去,給華為客戶的高層管理者講授華為文化和人才管理的課程。
  • 論學習型組織與學習型員工
    在市場急速變化、商機稍縱即逝的今天,企業應當不斷的學習創新、動態應對,而不是一成不變、墨守成規。識別學習型員工和建立學習型組織將賦予企業持續經營的強勁動力,是企業管理者應當肩負的聖神使命!
  • 學習型組織建設在企業管理中的實踐
    哈佛大學佛睿思特於1965年在《組織的新設計》中首次明確地提出了「學習型組織」的概念,對其概念進行明確界定,提出了學習型組織的組織特徵。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德·聖吉在此基礎上潛心研究,進行持續完善和歸納總結,對學習型組織管理理論進行了更加系統全面的闡述,提出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重要手段在於改善心智模式,進行團隊學習,建立共同願景和系統性思考。從此引發了國內學者和企業管理者對學習型組織的關注和研究。
  • 人才管理:建立長效機制,「複製」優秀人才
    可以看出,任正非不只是希望那些坐在管理層位置的人才更上一層樓,也希望基層員工得到較之原來的突破性的成長,進而一步步地成為管理者,成為華為的骨幹力量。任正非希望把華為打造成一個學習型組織,因此,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以華為大學為主體的華為培訓體系。華為大學集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設備和優美培訓環境於一體,擁有千餘名專、兼職教師和能同時容納3000 名學員的培訓基地。
  • 合適的工具幫新團隊站得穩,正確的認知讓管理者走得遠
    一新業務新團隊 根本在於數位化每個企業都希望基業長青,而中國市場的特色卻是業務發展的非連續性。面對十年一次的經濟發展變遷,企業想生存就需要組織創新,就意味著開闢新賽道和搭建創新部門。搭建創新部門分三步走:第一步定戰略;第二步搭班子;第三步建立決策機制。
  • 激活管理者本能,做組織最強腰部——實戰型管理者系統管理能力提升
    為什麼團隊成員士氣低落,激勵無門,溝通無效? 為什麼為什麼工作有分工,工作有經驗,強調是團隊,但部門溝通是一堵難以逾越的牆,越溝越不通 為什麼老員工雖忠誠度高,對企業也了解,但成為管理者就顯得力不從心 為什麼今天的員工看著很聰明,幹著沒激情,管理者如何帶動激活他們 管理者缺乏自我定位能力
  • 權術型管理者的三大套路
    對下,他不認為自己跟下屬是一個團隊,需要為一個目標奮鬥。他認為自己是管理者,下屬只是他往上爬的墊腳石和一顆棋子。在他眼裡沒有好與壞,只有用不用得上。他只是想儘可能多利用下屬,最好白用,不用付出任何代價;次優選擇是畫餅,拿些虛的東西來交換;實在不行,再給點精神激勵和必要的物質。我職業生涯中第一次出現非常鮮明的權術型管理者時,我非常不習慣。
  • 淺談如何激勵知識型員工
    本文對知識經濟時代的特點和知識型員工的特點進行了分析,從企業知識型員工的特殊性出發,對知識型員工的激勵提出了基本要求   【關鍵詞】企業 知識型員工 激勵模式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信息化速度迅猛,世界面臨著信息化、全球化的兩大趨勢。
  • 醫院團隊建設與「五型人才」的精細化管理
    「五型人才」管理措施按照精細化管理精準、細化的原則,樹立目標,從人才分類、培訓分層著手,搭建平臺,建立機制,制定人才培養和激勵方案,開展人才分層分類的動態管理,在意識上、觀念上、態度上不斷改變,達到營造人才倍出的良好氛圍,不斷完善人才管理體系。
  • 知識型員工不能按馬斯諾需求理論來激勵了
    也就是說,知識型員工是GH公司的最大資本,也即「知本」。諸如GH公司這樣的知識密集型企業,其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在於對知識型員工的有效管理,即如何圍繞公司的生存、發展,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讓「知本」發揮出最大潛力和價值。「知識型員工」,一般是指具有從事生產、創造、擴展和應用知識的能力,為企業帶來知識資本增值,並以此為職業的人。
  • 現代企業薪酬激勵機制創新的幾點思
    新經濟形勢要求我們的企業不僅要有優秀的領跑者,更要打造一支優秀團隊。因為任何一種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的運用都必須依賴一個基礎:人,企業的所有員工。薪酬激勵無疑是激發員工積極性的最好方式之一。通過分析目前薪酬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提出現代企業薪酬激勵機制創新的方式方法。強調根據企業特點,足立長遠發展目標,建立真正適合本企業的薪酬管理制度,為企業發展推波助瀾。
  • 這是「時刻待命型」管理者最容易踩的坑
    而最根本的,源於管理者對團隊過度的期待和愛,這類似於一些父母對孩子過度的寵溺,像保姆一樣時刻待命,對孩子事無巨細的照顧。於是有人把這種類型的領導者稱為「時刻待命型管理者」,總是期待於給團隊頻繁輸出觀點和建議,覺得離開他,團隊協作就不能運轉。
  • 組織行為學三:團隊創新、激勵、凝聚力的源泉是什麼?
    組織行為學二:3個步驟建立強大氣場及獲得權力的3個方法本次繼續聊組織行為學,中觀層面:激活群體,賦能團隊中的第二小節,發現網際網路下半場的團隊新動能。經營戰略與經營環境相匹配,組織結構與經營戰略相匹配,人力資源與組織結構相匹配,激勵機制與人力資源相匹配,獎勵標準與工作實際相匹配,企業文化與企業環境相匹配。新激勵機制的操作思路完成六個匹配的方式有很多,這裡主要介紹三個直接有效的方法。
  • 團隊建設與管理:如何打造團隊精神?
    成功的團隊應該擁有清晰的目標、優秀的管理者、合理的規模、互補的技能、融洽的關係和內外部的支持。團隊分為問題解決型團隊、自我管理型團隊、多功能型團隊、虛擬型團隊。但是,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團隊構成,其本身必然會遇到團隊最初構建過程中的貌合期,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的是團隊成員彼此之間良好的溝通與交流,需要的是彼此之間的相互適應。在這個階段,對於團隊管理者而言,為了可以調和現有團隊成員之間的關係以及團隊氛圍,可以就現有團隊內的框架制度進行搭建,並且制訂相應的績效考評制度以及激勵手段。
  • 中年管理者的必修課,不是打造狼性團隊,而是掌握這3個法則
    中年管理者的必修課,不是打造狼性團隊,而是掌握這3個法則在職場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一個形容詞「狼性」。在很多企業中,打造狼性團隊都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其實作為中年的企業管理者來說,面對不同等級的人員工來說,對於公司的管理和人才培養是要掌握好這3個特徵:一、基層執行力在職場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領導的命令,哪怕是錯誤的,作為哦團隊成員也要無條件執行。」
  • 如何建設學習型組織?「五化」路徑送你
    本文是2017年9月推送的第49篇乾貨,計2844字。您今年累計閱讀了13.56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文 | 周密 北京樂多港發展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經理來源丨《培訓》雜誌2017年9月刊在學習型組織的系統中,全體員工不斷吸收消化新知識,並融會貫通於本組織。對於剛剛投產運轉的新企業而言,建立學習型組織機構非常重要。它有助於迅速改善員工的知識結構,建構企業文化,快速推進新企業步入正常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