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中國軍人擊斃日本大將,出身黃埔,96歲仍健在

2020-12-25 騰訊網

今天繼續說死在中國的日本將軍。

如果說白百川親王是甲午海戰後死於中國的第一個日本大將,那麼今天說的山縣正鄉大將,就是最後一個死於中國的高級將領。

而且是中國人親手擊斃的。死時是中將,死後被日方追晉為大將。

1.年輕的水上警察

中國有句俗語,形容人運氣好叫「肥豬拱門——好禮送到家」。1945年3月7日,過完年還未出正月,浙江水警阮捷成就遇到了送上門的「肥豬」一頭。

那天下午4點多,他脫下水上警察局的制服,著便裝準備回家吃飯,順便到椒江邊來個「微服私訪」,查查手下警員是否在崗。

1941年中日宣戰以來,國民政府管轄的浙江海門市成重要海防線,它北面150海裡外,就是淪陷區上海,所以海門的椒江處於封鎖期,他的任務就是做好椒江南岸的防禦。

此時,他才27歲,在浙江省外海水上警察局只是個二大隊6中隊的小中隊長。

二、日本飛船落浙江

當他走到江邊碼頭崗哨時,看到一群人指著江面指指點點,順著人們手指的方向,他看到椒江入海口處有一個巨型飛機在往這邊滑行。

好久都沒有過往船隻了,怎麼闖來一個龐然大物?

阮隊長提高警惕,和崗哨執勤警察一起觀察著它的動向。

飛機越來越近,人們漸漸看清這是個帶4個引擎、機尾部有膏藥旗的水上飛船,日本人的高級玩意!

阮隊長立即通知中隊集合,帶武器趕到碼頭。

當時,毗鄰淪陷區的人們對來來往往的日本飛機、艦艇已經見怪不怪了,奇怪的是,它突然出現在封鎖的椒江面上。

三、不懂日語,中國人如何與日本人說話?

等待滑到碼頭,剛好潮落,飛船滑不動了。只見從飛船上走下3個日本軍官,搭舢板上棧橋,圍觀的群眾譁的一下全散了。

著棉大褂的阮捷成見過世面,他曾是黃埔軍校16期畢業生,臨危不慌地靠近3個全副武裝帶軍刀的鬼子。

鬼子嘰裡呱啦說了一通,阮捷成一句沒聽懂,他示意讓他們寫漢字。這是當時中國人日本人交流的一種簡單有效的方式,雖然不完全懂,但通過漢字大家都差不多知道雙方的意思。

日軍寫下「鎮海」,阮捷成搖搖頭,寫下這裡不是鎮海,是海門。日軍一看面面相覷,又寫有吃的沒有,阮捷成從他們不安的臉上已經猜出了差不多,決定在漲潮前把他們全部引上岸,來個一網打盡,所以寫下可以提供吃的。

日軍寫那我們回去請示下,就回到了飛船上。

四、甕中捉鱉鱉死亡

通過著裝,阮隊長發現這3個鬼子不是一般的一線作戰人員,而且飛船裡還會有更大的鬼子。所以不敢貿然下令攻擊。

然而,在警隊悄悄集合的時候,浙東護航隊員也聞訊跑了過來,他們前不久剛被政府收編,此時有的拿槍有的帶刀喊著殺了過來,有人還邊跑邊開槍,來到碼頭對著飛船就射擊。這下把鬼子嚇到船裡不出來了。

阮隊長只好下令一同開槍,岸上一網打盡不行,就船上甕中捉鱉吧。

幾百人圍殲,鬼子也用船上大炮攻擊,但很快飛船被擊中油箱,隨著兩聲爆炸巨響,飛船徹底完蛋,火光沖天。

這時,潮水又漲,不一會兒船被淹沒,鬼子聲息全無。

五、陰差陽錯落中國

人們四處搜尋,在一個小木船上俘獲5人,另一隻小船上發現4人屍體。次日,又生擒5人。

鬼子供述,飛船乃「晴空」號32型水上飛機,機上15人,長官是山縣正鄉,他和參謀們從印尼海軍基地乘機出發回日本,途中發動機出故障,準備繞道臺灣機場修理,不料遇美國空軍追擊,慌張逃竄時又中一彈,本想降落上海水面,不想認錯地方降到了浙江,自投羅網送給了中國人。

15人中死活14人都找到,就是山縣正鄉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日俘交代,山縣在機艙爆炸前未及逃出,屍體隨殘骸沉入了江底。

死後,日本追授山縣正鄉為海軍大將。事實上他已當中將3年,死前是太平洋戰場的日本海軍第四南遣隊司令官,此次回國正是準備調入國內當海軍次官,擬升大將。不料陰差陽錯落入中國。

六、96歲再評當年勇,一句話

幾個月後,日本宣布投降,二戰結束,山縣成了中國軍民合力圍殲擊斃的最後一個日本高級將領。

時光荏苒。2014年,阮捷成已96歲,當年的大尉已垂垂老矣,不過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仍然難抑興奮。他說,擊斃日軍大將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但「那是我一生最大的一件事,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

文獻參考:阮捷成《日酋山縣正鄉斃命親歷記》(《聯合日報》2015 年5 月5 日第 007 版)等

相關焦點

  • 擊斃日本將領後,為啥還要給他備棺材?抗戰老兵告訴你
    這是一個黃埔老兵擊斃日本高級將領後的真實故事。看後更知抗戰之艱辛不易、心酸無奈……抓住敵人殲捕,擊斃9人,卻令中國人備棺材葬之,真是鬼子虐我千百遍,我待鬼子如……真想吐!!!此電系浙江省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羅浩忠,寫給浙江省政府主席黃紹竑的「極密」級電報,戰後存於浙江省檔案館。電中所述「敵巨型水上式九二號運輸機」,就是日本海軍大將山縣正鄉死時乘坐的「晴空號」水上飛機。
  • 死在中國的最後一個日本大將,坐飛機誤降江面,被中國人集火滅掉
    所周知,在八年抗戰裡,中國軍隊曾殺掉不少日軍的高級將領,其中不乏大將,可以說是大快人心。這些作惡多端的日本人,在中國的地盤上為非作歹,能死在戰場上也算是他們的命運,怨不得旁人。在抗戰勝利前夕,日本高級軍官山縣正鄉,沒能逃過中國人的制裁,被中國人親手擊斃,成為最後一個死掉的日本高級將領。親手擊斃山縣正鄉的,是當時年僅27歲的一個浙江小警察隊長,名叫阮捷成。說來也是巧,正下班回家的他就偶遇了一件大事。
  • 中國抗戰史上第一次擊斃日本最高指揮官,日本4個字評價
    一、14年抗戰消滅的日本最高將領從1931年開始到1945年結束,14年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擊斃的日本最高將領有3個:①1941年的陸軍大將大角岑生,②1942年的陸軍大將塚田攻(死後追晉);③1945年的海軍大將山縣正鄉
  • 同為黃埔三傑,陳賡授銜大將軍銜,賀衷寒為何卻在臺北鬱鬱而終?
    國共合作之後,陳賡於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成為第一期的學生。之後,先後參加了北伐、東徵。期間,還救過校長蔣介石的性命,所以,學校便有了「靈不過陳賡的腿」這句話。大革命失敗之後,陳賡拒絕了蔣介石給的高官厚祿,毅然決然地加入革命,參加了南昌起義。先後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建功立業。建國後,被授予大將的軍銜。1961年,陳賡在上海病逝,享年58歲。
  • 戰史今日2月5日:中國軍隊擊斃日本海軍大將(圖)
    戰史今日2月5日:中國軍隊擊斃日本海軍大將(圖) 2015-02-05 11:20:37    1941年2月6日,中國報刊報導了一則日寇海軍大將大角岑生座機被中國軍隊擊落的消息。隨後,日本海軍省也發布文告承認大角岑生在中國戰場斃命。
  • 出自黃埔軍校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名單
    黃埔軍校作為中國近代歷史上最成功的軍校了,為中國培養了非常多的軍事人才
  • 除了黃埔,民國還有3間知名軍校,這一間培養了1600多名將軍
    提到黃埔軍校,相信很多朋友都非常熟悉。黃埔軍校為中國培養了很多優秀的軍人,以它自己獨特的方式,深深地影響著中國近現代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但是在民國時期還有三所著名的軍校,他們和黃埔軍校並列為民國時期四大軍校。他們分別是雲南陸軍講武堂、保定軍校、東北陸軍講武堂。這三家軍校都成立於亂世之中,辦學特色各有千秋。今天我們就來重點介紹這三所軍校。
  • 百團大戰中,出身黃埔軍校的開國將帥主要有誰?分別擔任什麼職務
    在三個半月的戰鬥中,華北敵後戰場的數十萬軍民,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共進行大小戰鬥1800餘次,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英雄氣概。黃埔師生作為骨幹力量,在百團大戰中表現優異。那麼百團大戰中,出身黃埔軍校的開國將帥主要有誰?分別擔任什麼職務?我們接著往下看。
  • 他是讓敵人聞風喪膽的開國大將,被稱為軍隊中的開心果
    在開國將帥中,大將陳賡是極具傳奇的人物,人稱「開心果將軍」。在陳賡的世界裡,沒有按部就班,總是出人意料,事後卻又不得不佩服他的奇思妙想。比如在百團大戰中,陳賡就略施小計,讓身材矮小的日本鬼子叫苦不迭。陳賡,原名陳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於湖南湘鄉。出身將門,其祖父為湘軍將領。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留校任副隊長、連長。參加了平定商團叛亂和討伐陳炯明的東徵。後在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歷經北伐、南昌起義、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韓戰,援越抗美戰爭,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汗馬功勞。
  • 謠傳一山東女子在美被警察擊斃,實為美國退役軍人襲警被擊斃
    謠傳一山東女子在美被警察擊斃,實為美國退役軍人襲警被擊斃 2017-10-09 14:4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93歲黃埔老人去世 90歲仍蹬三輪車賣蛋烘糕(圖)
    90歲還賣蛋烘糕的那個黃埔老人走了  曾參加黃埔軍校第十七期學員培訓的鄒增輝去世,享年93歲;錦江黃埔同學會聯絡組送花圈祭奠  前天晚上7點多,成都蓮桂南路9號大院的鄒增輝老人因年老體邁、身體衰竭去世,享年93歲。
  • 黃埔三傑是指黃埔軍校中的哪三位?
    黃埔第一期學員蔣先雲、賀衷寒和陳賡並稱「黃埔三傑」,是因為他們三人均來自湖南省,並且在黃埔軍校學習期間,成績優秀,表現活躍,在國共沒有分裂前,全部深得校長蔣介石的欣賞與信任。1,蔣先雲,湖南人,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與劉少奇、李立三共同領導了「安源路礦大罷工」,年僅20歲。在黃埔軍校第一期招生時,蔣先雲入校考試成績在1200餘名考生中名列第一,並且保持畢業前的全部科目第一,廖仲愷驚嘆:軍校最可造就的人才。
  • 大角岑生:抗日戰爭中被擊斃的日本最高將領,差點暴露珍珠港計劃
    1941年2月,日本天皇的寵臣、軍事議定官、海軍大將大角岑生乘坐飛機在廣東中山縣空域被中國第三遊擊區司令袁帶命令重機槍群擊落,成為抗日戰爭中被擊斃的日本海軍最高將領。到了1941年太平洋戰爭開始時,日本海軍迎來了實力的巔峰時刻,達到了美國海軍實力的七成,狂妄的日本海軍開始幻想徵服世界,而海軍大將大角岑生則是策劃和發動侵略戰爭的核心人物之一。大角岑生是日本天皇裕仁最信賴的寵臣,日本海軍的驕傲,裕仁天皇還是皇太子的時候,兩個人就交往甚密。
  • 劉詠堯:黃埔一期最小的學員,36歲成中將,孫女憑一首歌紅遍中國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孫中山訪問蘇聯之後,決定替中國打造一所最好的陸軍軍官學校。這一所學校就是黃埔軍校,後來被稱為「中國將軍的搖籃」。
  • 19歲的她不堪壓力,棄中國國籍,認乾爹入韓籍,27歲成韓國大將
    故事,還要從遙遠的八年前開始,那是2011年,這個叫田志希的女孩,是國乒隊二隊的一名小將,7歲就開始學習桌球的她,曾是中國桌球的潛力股,14歲就拿到了亞洲青年錦標賽第二名的好成績,田志希若頂住國乒隊巨大的競爭壓力,拼一把的話, 不出意外,國乒隊總會有她的一席之地。
  • 出身名門望族家世顯赫的10大明星排名榜單揭曉!張梓琳排名榜首!
    張梓琳的爺爺11歲時就參加了村裡組織的「兒童團」,1945年參軍入伍抗擊日寇,從戰士一直幹到師職幹部,而後離休;她的奶奶入伍後也幹到了團職。老兩口雖然分別到了81歲和73歲的高齡,但兩人身板硬朗、精神矍鑠、相濡以沫地享受著晚年的快樂生活。另外,張梓琳的父親和母親以及叔叔也都是軍人。她的父親正在部隊從事研究工作,也是團職幹部,母親已轉業回到地方,在北京某大學任教。
  • 他是抗日名將,上黃埔軍校卻冒名頂替別人,官至總司令
    在我國的民國時期,各大軍閥混戰割據,還有一些外國對中國的虎視眈眈,在那樣一個惡劣的環境下,我國的一些有志之士,就創辦了一個以培養愛國士兵為目的的學校,那就是著名的黃埔軍校。在這所著名的軍校中,培養出來了不少著名的優秀軍官,他們在戰場上帶兵打仗,發揮自己在黃埔軍校中所學到的戰略知識,最終成功地將日本趕出了中國的土地,讓中國恢復了獨立自主。
  • 另一位103歲的健在!
    當然,也有人說是92人,因為有幾位開國將軍,本姓劉,比如劉姓健在開國將軍文擊將軍。1955年-1965年,期間授銜的軍人,統稱開國將軍,他們大部分參加了長徵、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為新中國做出了巨大的奉獻。那麼劉姓89位開國將軍中,有哪些長壽將軍呢?筆者注意到,四川的劉帥,享年95歲,十大元帥中,他最長壽。那麼劉姓有沒有百歲開國將軍?
  • 黃埔三傑之首蔣先雲:後代子女今何在?
    在抗日戰爭中,國共兩黨都湧現出許多著名將領,諸如林彪、張靈甫等,儘管他們信仰不同,卻是黃埔軍校的師兄弟,黃埔軍校在當時相當於軍校中的華山派,是中國近代最厲害的一所軍校;同時,黃埔軍校也是一所犧牲奉獻最多的名校。黃埔軍校學生二十萬人,到抗戰結束後,就只剩下了一萬多人。
  • 黃埔軍校與現代中國的學生知識分子
    在20世紀中國,有兩所學校對中國歷史產生了巨大影響:一所是眾所周知的北京大學,沒有北大就沒有「五四」的新啟蒙,20世紀中國文化的歷史就要改寫;另外一所卻往往被人忽視,那就是黃埔軍校。黃埔軍校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在20世紀上半葉對中國的政治、軍事產生了巨大影響。活躍在20世紀中國政治、軍事舞臺上的重要將軍們,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很多都是黃埔軍校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