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新國十條」提出建立巨災保險制度

2020-12-23 中國政府網

保險業「新國十條」提出建立巨災保險制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14 16:55 來源: 氣象局網站

    國務院8月13日發布《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29號)(以下簡稱《意見》),即業內所稱的保險業「新國十條」。《意見》明確提出,將保險納入災害事故防範救助體系,建立巨災保險制度。

    對於巨災保險,《意見》要求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制度建設為基礎,以商業保險為平臺,以多層次風險分擔為保障,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研究建立巨災保險基金、巨災再保險等制度,逐步形成財政支持下的多層次巨災風險分散機制。鼓勵各地根據風險特點,探索對颱風、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森林火災等災害的有效保障模式。制定巨災保險法規。建立核保險巨災責任準備金制度。建立巨災風險管理資料庫。

    《意見》要求完善保險經濟補償機制,提高災害救助參與度,將保險納入災害事故防範救助體系。提升企業和居民利用商業保險等市場化手段應對災害事故風險的意識和水平。積極發展企業財產保險、工程保險、機動車輛保險、家庭財產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增強全社會抵禦風險的能力。充分發揮保險費率槓桿的激勵約束作用,強化事前風險防範,減少災害事故發生,促進安全生產和突發事件應急管理。

    《意見》要求積極發展農業保險。按照中央支持保大宗、保成本,地方支持保特色、保產量,有條件的保價格、保收入的原則,鼓勵農民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願參保,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提高農業保險保障程度。開展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探索天氣指數保險等新興產品和服務,豐富農業保險風險管理工具。落實農業保險大災風險準備金制度。健全農業保險服務體系,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險。健全保險經營機構與災害預報部門、農業主管部門的合作機制。

    《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範,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努力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保險成為政府、企業、居民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質量的重要渠道,成為政府改進公共服務、加強社會管理的有效工具。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保險密度(保費收入/總人口)達到3500元/人。保險的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意見》共提出十條內容,包括構築保險民生保障網,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發揮保險風險管理功能,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完善保險經濟補償機制,提高災害救助參與度;大力發展「三農」保險,創新支農惠農方式;拓展保險服務功能,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推進保險業改革開放,全面提升行業發展水平;加強和改進保險監管,防範化解風險;加強基礎建設,優化保險業發展環境;完善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的支持政策。

責任編輯: 司徒宇乾

相關焦點

  • 「新國十條」勾勒保險業新藍圖 冀成穩定器和助推器
    從2006年的「舊國十條」,到2014年的「新國十條」,中間過去的不僅是8年時間,更是保險業在國家經濟視野中重要性不斷上升的背景。  此前,《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已明確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新國十條』是三中全會決定的具體落實,有助於有效建立更加有效的養老保障體系,並完善整個社會保障體系。」
  • 上海推進落實保險業「新國十條」
    上海市政府近期連續出臺科技創新等多項「十三五」規劃,加快保險業「新國十條」推進落實:一是在上海市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中落實初創期保險補貼政策,積極發展科技保險業務,支持保險資金與風險投資基金合作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中長期股權、債權投資;二是在上海市衛生和計劃改革「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加快推進新農合市級統籌管理,開展大病商業保險工作
  • 天津版保險業新國十條落地 助力自貿區、京津冀一體化
    日前,中國保監會、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保險業服務天津自貿試驗區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的意見落地。保監會稱,這是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下稱「新國十條」)精神,圍繞天津自貿試驗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和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等國家戰略,充分發揮保險的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作用,通過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促進經濟轉型提質增效,通過創新社會治理方式,促進改善民計民生,努力建設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範
  • 「新國十條」頒布 明確2020年保險強國目標
    「新國十條」頒布 明確2020年保險強國目標   2014年8月13日,《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新國十條」)正式公布。「新國十條」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範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努力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保險成為政府、企業、居民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質量的重要渠道,成為政府改進公共服務、加強社會管理的有效工具。
  • 2020年了,保險「新國十條」實現了嗎?
    從保險業來看,轉眼新國十條發布已五年多,2020年還是保險新國十條的收官之年。   1   -Insurance Today-   回首五年前   2014年8月13日,國務院正式發布《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新國十條」)。
  • 「新國十條」帶來政策利好推動保險業發展
    政策與監管方面,「新國十條」帶來的政策利好將推動行業發展,而隨著償二代的落實,保險監管從「管前端」向「管中後端」的過渡則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第一,「新國十條」明確了保險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將為完善與發展中國現代保險服務業提供政策支持。
  • 劉琦:保險業應貫徹新國十條精神 成為經濟增長新支點
    峰會力邀保險界的各級主管官員、著名學者和行業領袖,圍繞中國經濟改革和新國十條下「保險新生態」的話題,展開深度思考與交流,和訊網保險頻道全程播報。「新國十條」精神,在加快加深行業自身改革的同時,積極服務國家全面深化改革戰略,發揮保險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勞動密集的優勢,做國家發展的新力量,成為經濟增長的新支點,構築社會進步的新支點,從而實現行業的新發展、新進步。
  • 【2016兩會】「兩會」上那些保險熱詞:巨災、大病、農保
    隨著「新國十條」的下發,保險業的中重要程度不斷提升,現代保險服務業也不斷向生活的各個方面縱深。據記者梳理,2016年的「兩會」保險熱詞主要有巨災保險、大病保險、農業保險、出口信用保險等。  建立巨災保險制度  從「推出巨災保險」到「建立巨災保險制度」,巨災保險的發展迅速。
  • 保險協會會長:發展保險業由行業意願上升為國家意志
    原標題:朱進元:發展保險業由行業意願上升為國家意志 新國十條描繪出「大保險、大保障」的宏偉篇章,保險業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要唱主角、挑大梁。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我們能否抓住,變為現實,作為現代保險人,我們既有著前所未有的自豪感,更有著沉甸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 國務院發布保險業新國十條 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中新網8月13日電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意見從構築保險民生保障網、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等十個方面,對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作出具體要求,其中,意見要求建立巨災保險制度。
  • 【深度】安徽歙縣207家受洪災企業僅1成參保:巨災保險制度缺位遇考
    保險意識的淡薄和巨災保險制度的缺失,削弱了像吳斌這樣的小企業主的抗風險能力。他們辛苦打拼起來的事業,可能在一場洪澇中損失殆盡,且難東山再起。受災企業僅1成有保險一場50年一遇的洪水毫無徵兆地衝向他經營了7年的工廠,食品廠老闆吳斌徹夜未眠。
  • 上海保交所上線地震巨災保險理賠系統 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已惠及912...
    該巨災保險理賠系統是由地震巨災保險共同體(以下簡稱共同體)和上海保交所為地震巨災保險量身定製,提供從震災管理到理賠支付的一攬子解決方案,一方面能有效提升地震巨災保險理賠效率和服務水平,提高行業服務自然災害防治的應急響應能力;另一方面能集中積累災害數據,促進行業災害管理信息共享,為巨災資料庫的建立奠定基礎。
  • 中再集團:打破國外巨災風險管理技術壟斷 打造平安中國
    據了解,中再集團的中國地震巨災模型已經迭代開發3.0版本與中國地震局的地震預報實現了秒級對接,成為保險業深度參與地震防災減災的關鍵支撐模型。目前,地震模型已經超越行業範圍,被地方政府接納和使用。此外,中國颱風巨災模型也將於明年上半年推出,不斷為行業打造基礎設施。
  • 保監會關於印發《中國保險業發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我們編制了《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明確了今後五年保險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舉措,是全行業的行動綱領。各保監局要結合《綱要》精神和當地保險市場實際,提出落實《綱要》的具體措施,做好與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有機銜接。
  • 《中國金融》|專題:巨災保險探索與創新
    專題:巨災保險探索與創新 編者按:我國作為世界上自然災害發生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眾多、造成損失嚴重。近年來,我國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仍存在保障能力不足、保障制度不完備等深層問題。
  • 日本保險業償付能力標準簡介
    儘管這次等效性評估針對的僅是日本的再保險監管規則,但我們很有必要了解一下日本保險業目前的償付能力標準。  一、日本償付能力標準與早期整改措施  日本目前的償付能力標準框架是於1996年建立的,主要參考了美國的風險基礎資本(RBC)標準,其目的是通過建立一個指數即償付能力額度比率來反映一家保險公司面臨的潛在的超預期風險水平。
  • 124所大學設立保險專業眾多學生報考,保險業才是未來的鐵飯碗
    全國124所高校開設保險行業近年來,保險行業發展的越來越好,不論是從國家的政策呼籲,到全民的保險意識覺醒,都提醒著我們,保險行業的未來可期。當有人在毫無理由地質疑保險時,多所名牌大學早已將保險設立為大學學科,據統計,今年有124所高校開設保險專業,而且大部分是一流的985、211名校。
  • 保險業發展寫入十四五規劃 崑崙健康保險全生態戰略開新局
    在「十三五」時期,我國保險業回歸本源穩健發展,深化改革重點突破,大幅提升了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在改善民生保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因此,為使保險業發揮更大作用,在「十四五」規劃中對保險業著墨頗重。作為國內首批專業健康保險公司之一的崑崙健康保險堅持實施的全生態戰略在「十四五」政策利好下也將打開新局面。
  • 住宅地震巨災保險落地三年:惠及912萬戶家庭 上線共同體理賠系統
    每經記者:塗穎浩 每經編輯:徐豪圖片來源:攝圖網《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繼多年期住宅地震保險上線後,中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共同體巨災保險理賠系統已於6月30日正式上線運行。這是推進巨災保險發展的又一重要舉措。銀保監會財產保險監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住宅地震共同體理賠系統符合我國人口密度高、災害分布廣的國情特點,其設計理念和運行模式是我國巨災保險的一大創新。下一步,監管部門將研究致力於推動包含更廣泛災因的巨災保險出臺,進一步豐富巨災保險制度的保障內容。
  • 2020保險行業現狀及前景分析
    綜合改革啟動新保單上線昨日,由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正式施行,平安財險、人保財險、太平洋財險等保險公司的車險新系統也正式上線,首單相繼出爐。2020保險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當前,中國處於轉型發展階段,而保險行業卻異軍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