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十條」帶來政策利好推動保險業發展

2020-12-23 經濟參考網

  政策與監管方面,「新國十條」帶來的政策利好將推動行業發展,而隨著償二代的落實,保險監管從「管前端」向「管中後端」的過渡則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第一,「新國十條」明確了保險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將為完善與發展中國現代保險服務業提供政策支持。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被稱為「新國十條」。「新國十條」重申了保險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總體要求,並明確了未來保險行業的增長目標:到2020年,保險深度

  保險深度:保費收入佔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將上升至5%,保險密度保險密度:人均保費收入。將達到3 500元/人。預計未來5年,保險行業將在該目標的指引下實現較快增長。同時,政府對保險的購買需求也會不斷增加,保險業將享受較大政策紅利。

  第二,「放開前端、管住後端」監管理念的落實將為保險資金運用放開更大空間,但也對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與投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013年,保監會正式立項「以風險為導向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償二代),標誌著中國保險監管向發達國家償付能力監管轉型的開始。短短3年間,保險監管經歷了從「管前端」向「管中後端」的劇烈轉變,一方面,資金運用的前端限制不斷放開,如不同資產類別的投資權限僅需報備,無須審批,股權與海外投資的比例限制日漸寬鬆等,保險資金運用獲得了更大的施展空間。另一方面,償二代細化了保險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的定量資本要求,增加了包括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在內的定性監管要求,同時加強披露,引入市場約束機制,對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能力與資本利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償二代是一個以風險為導向的新監管體系,對保險資金運用的影響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資產風險刻畫細而全面、另類投資比例提升和投資戰術日趨重要。

  一是資產風險刻畫細而全面。償二代下,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在保險公司,尤其是壽險公司風險中佔據了大部分比重,而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主要是資產端風險,與保險資金運用密切相關。由於償二代對不同大類資產、同一大類資產項下不同小類資產的最低資本計量均設計了不同的基礎因子和特徵因子,因此相較於償一代,在償二代規則之下,在什麼樣的時點、以什麼樣的價格買入或賣出什麼樣的資產,對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保險公司在投資時不僅要考慮絕對收益,還要關注資產的不同特徵,綜合考慮風險調整後的收益;綜合考慮交易類及可供出售類債券最優的規模與久期分布,以及對定期存款、協議存款、金融債的投資。

  二是另類投資比例提升。根據測算結果,於保險公司而言,權益價格風險是市場風險中除利率風險之外最大的資本佔用。在償二代下,上市公司股票的風險因子相比之前大幅提高,相對於償二代中其他資產而言,具有較大的風險因子,保險公司為此需要提取的最低資本要求變高。因此,從趨勢上來看,保險公司對上市公司股票的配置動力或將下降。相對於同評級的企業債券、資產證券化產品、不動產債權計劃等,償二代中對無法穿透的固定收益類信託計劃計提的交易對手違約風險因子大幅提高,其資本佔用遠大於其他資產。因此,償二代下保險資金對信託的收益要求大幅提高。如果信託的收益率難以達到合適的水平,保險公司在信託的配置上將有所降低。

  三是投資戰術日趨重要。償二代下,保險投資戰術的運用與調整將更加凸顯出重要性。保險公司可通過一些投資戰術調整降低對公司最低資本的要求,比如通過對上市公司股票「一賣一買」的浮盈積極管理、增加大盤藍籌股配置比例而相應減小中小市值股配置比例、利用衍生品進行套期保值等投資戰術,可以達到提升階段性償付能力充足率的目的。

  第三,其他重要政策。2014年2月,保監會發布了《關於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對保險資金運用的體系進行了重構,將金融資產分類,並取消了具體品種投資比例限制,有助於提升保險資金應用效率,支持實體經濟。2015年8月發布了《養老保障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全面推進和規範了個人養老保障業務。2015年12月發布了《關於加強保險公司資產配置審慎性監管事項的通知》和《保險資金運用內部控制指引》,防範險資配置出現流動性風險,並指導保險公司提升內部控制管理水平及風險管理能力。2016年7月發布了《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管理辦法》,簡化了行政許可,放寬了保險資金可投資基礎設施項目的行業範圍,增加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即PPP模式)等可行投資模式,並解除了債權和股權投資的基礎設施項目資本金比例以及自籌資金比例等資金約束。

相關焦點

  • 「新國十條」勾勒保險業新藍圖 冀成穩定器和助推器
    郝演蘇亦對未來政策的落實表示重視。「『新國十條』更主要的是一種概念上、輿論上的影響,最關鍵的是需要行業一步步紮實地落實,也就是政策要接地氣。」郝演蘇還指出,保險資金投資領域已經出臺了很多的放寬政策,由於保險資金在投資上相對謹慎,隨著「新國十條」的頒布,險資投資很難進一步大幅放開,即便是國際市場險資投資也受到諸多限制。
  • 劉琦:保險業應貫徹新國十條精神 成為經濟增長新支點
    「新國十條」精神,在加快加深行業自身改革的同時,積極服務國家全面深化改革戰略,發揮保險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勞動密集的優勢,做國家發展的新力量,成為經濟增長的新支點,構築社會進步的新支點,從而實現行業的新發展、新進步。
  • 「新國十條」頒布 明確2020年保險強國目標
    「新國十條」頒布 明確2020年保險強國目標   2014年8月13日,《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新國十條」)正式公布。「新國十條」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範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努力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保險成為政府、企業、居民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質量的重要渠道,成為政府改進公共服務、加強社會管理的有效工具。
  • 保險業「新國十條」提出建立巨災保險制度
    保險業「新國十條」提出建立巨災保險制度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14 16:55 來源: 氣象局網站    國務院8月13日發布《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29號)(以下簡稱《意見》),即業內所稱的保險業「新國十條」。
  • 上海推進落實保險業「新國十條」
    上海市政府近期連續出臺科技創新等多項「十三五」規劃,加快保險業「新國十條」推進落實:一是在上海市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中落實初創期保險補貼政策,積極發展科技保險業務,支持保險資金與風險投資基金合作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中長期股權、債權投資;二是在上海市衛生和計劃改革「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加快推進新農合市級統籌管理,開展大病商業保險工作
  • 保險協會會長:發展保險業由行業意願上升為國家意志
    新國十條將發展保險業由行業意願上升為國家意志,描繪出「大保險、大保障」的宏偉篇章,保險業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要唱主角、挑大梁,而不是敲邊鼓、拉幫套,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我們能否抓住,變為現實,作為現代保險人,我們既有著前所未有的自豪感,更有著沉甸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 2020年了,保險「新國十條」實現了嗎?
    從保險業來看,轉眼新國十條發布已五年多,2020年還是保險新國十條的收官之年。   1   -Insurance Today-   回首五年前   2014年8月13日,國務院正式發布《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新國十條」)。
  • 天津版保險業新國十條落地 助力自貿區、京津冀一體化
    日前,中國保監會、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保險業服務天津自貿試驗區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的意見落地。保監會稱,這是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下稱「新國十條」)精神,圍繞天津自貿試驗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和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等國家戰略,充分發揮保險的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作用,通過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促進經濟轉型提質增效,通過創新社會治理方式,促進改善民計民生,努力建設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範
  • 平安人壽:保險業正從「補償式」高速發展邁向「回歸保障」模式
    」高速發展邁向「回歸保障」的發展模式。一直以來,公司積極響應政府及監管的號召,不斷優化產品、服務等各個經營環節,發揮自身平臺優勢和科技優勢促進社會就業,多措並舉助力保險業實現高質量的發展。依託產品驅動,回歸保障本源平安人壽主動進行產品策略調整,積極推動保障型產品開發,著力加強保障型產品經營。
  • 中保協副會長王玉祥:深入研究科技保險 推動保險業向高質量發展
    本次大會在武漢舉辦,既是保險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大對湖北疫後重振支持力度的重要舉措,也是保險業錨定方向、加快轉型發展的重要契機。召開這次科技保險論壇對於加強政府、保險業、科技業的合作,擴大相互交流,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贏、多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我謹代表中國保險業協會對出席今天科技保險服務科技產業發展及科技創新論壇的各位領導和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
  • 銀保監會發布《推動財產保險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
    8月5日,銀保監會在官網發布消息,為落實好《中國銀保監會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銀保監發〔2019〕52號),持續推動財產保險業向高質量發展轉變,近日,銀保監會印發了《推動財產保險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
  • 124所大學設立保險專業眾多學生報考,保險業才是未來的鐵飯碗
    全國124所高校開設保險行業近年來,保險行業發展的越來越好,不論是從國家的政策呼籲,到全民的保險意識覺醒,都提醒著我們,保險行業的未來可期。當有人在毫無理由地質疑保險時,多所名牌大學早已將保險設立為大學學科,據統計,今年有124所高校開設保險專業,而且大部分是一流的985、211名校。
  • 從機構到名人,他們居然這樣看保險業…
    今天,保險業在政策的土壤下快速發展,我們已經進入到一個全民「學保險、懂保險、用保險」的時代!如果你非要堅持保險「騙」人,那我們看看這些年,保險到底騙了哪些人?這些機關機構被騙了1.國務院被「騙」新「國十條」發布,以頂層設計形式明確了保險業地位
  • 保監會關於印發《中國保險業發展
    《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29號)編制,主要明確「十三五」時期(2016-2020年)我國保險業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是未來五年保險業科學發展的宏偉藍圖
  • 我國保險業2017年發展狀況及2018年一季報分析(下)
    目前,網際網路保險的渠道結構仍舊以第三方平臺為主、自建官網為輔的發展格局,多家公司與BATJ進行深度合作,網際網路巨頭佔據絕對優勢。數據顯示,僅網際網路人身保險2017年全年通過第三方渠道實現規模保費1229.8億元,佔全部保費的88.9%。  網際網路在產品、營銷、定損、組織創新等方面已經給保險業發展帶來了很大改變,推動著網際網路保險發展走向深入。
  • 保險業進一步對外開放意義重大
    郭金龍:這是保險業對外開放的一項重大政策,對於國內保險市場發展和推動保險市場改革意義重大。第一,將有助於外資壽險公司開拓國內市場,促進國內保險業提高產品研發水平和管理水平,對促進保險市場競爭,提高市場效率以及保護消費者利益都具有積極作用。第二,將有助於進一步提高我國保險業開放水平,加快推動形成保險業全面開放新格局。
  • 2020年「中國保險業發展」圓桌論壇暨《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2020...
    積極推動保險業開放,讓保險公司「走出去」有利於促進「一帶一路」建設,這其中信保發揮了關鍵性作用,有效覆蓋了例如恐怖襲擊、跨境維權等風險。此外,我國保險公司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還普遍面臨諸如網點數量較少、國際市場影響力較弱、協調水平不高、信息不暢,以及惡性競爭等問題。
  • 香港保險業監管局政策及發展部副總監談保險業擁抱科技創造價值
    香港保險業監管局政策及發展部副總監談保險業擁抱科技創造價值 亞太保險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創新國際峰會(6月26-27日 | 香港)特別邀請到香港保險業監管局政策及發展部副總監——陳慎雄。 陳慎雄先生將為我們分享「保險業擁抱科技創造價值」話題。趕緊加入我們與行業領軍者一起享受這場視聽盛宴!
  • 發揮保險業作用 推動養老產業發展——訪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人壽...
    「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有不少企業向養老產業轉型,但發展結構還不成形,頂層設計還不夠完善。」作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原董事長楊明生今年兩會向記者分享了關於保險業推動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的真知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