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了,保險「新國十條」實現了嗎?

2020-12-23 和訊保險

 

  文丨方也光軍

  好多大事和目標都在2020年,面對疫情,保險業新國十條收官如何?

  除了打好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攻堅戰、恢復經濟攻堅戰。從國家層面來看,2020年的既定主要任務是:在打好脫貧攻堅、汙染防治、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三大攻堅戰基礎上,十三五規劃收官和決勝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之年。

  從保險業來看,轉眼新國十條發布已五年多,2020年還是保險新國十條的收官之年。

  1

  -Insurance Today-

  回首五年前

  2014年8月13日,國務院正式發布《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新國十條」)。

  保險新國十條裡,從定性和定量兩大方面提出了到2020年要實現的主要目標。

  從定性方面看主要內容是:

  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範,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努力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

  保險成為政府、企業、居民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質量的重要渠道,成為政府改進公共服務、加強社會管理的有效工具。

  從定量方面看主要內容是:

  到2020年,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保險密度(保費收入/總人口)達到3500元/人。保險的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在新國十條發布後的這五年中,先盤點國家和行業發生了哪些大事,有哪些大背景和新國十條相呼應,或對保險業的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和提出更高要求。

  2016年中國保險業總保費30959億,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這一年也是一些財經專家定義的中國進入新中產消費的元年。

  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新時代的定義,主要矛盾的轉化,反映的是由原來較低層級解決溫飽為主的供需矛盾向中高層級供需矛盾的轉化;

  從「數量短缺型」供需矛盾向「優質不足型」的供需矛盾轉變;

  從簡單同質的需求供給向多元化多層次的需求供給轉變。簡單看就是人民生活從溫飽向豐富多彩的衣食住行娛轉變;向高質量的醫療、健康、養老轉變;向法制、安全轉變。美好生活新的發展階段,孕育著巨大的差異化、多層次的保險需求。

  2

  -Insurance Today-

  看今朝

  2019年,中國GDP總量99.1萬億人民幣,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在世界銀行定義的四檔分類: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高收入中,進入中高收入人均GDP4000-12000美元高位。

  中高收入向高收入過渡期,正是保險成為中產人群必需品的轉型期。

  根據不同口徑計算,可以看到的中國的新中產人數大約在4-7億。全球領先的市場信息公司歐睿信息諮詢稱,2020年中國中產階層隊伍將達到7億。

  可以說,過去的五年,社會、經濟、科技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整體已進入一個從中高收入向高收入邁進,進入即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最後一關。發展方式也進入由傳統向高質量、高技術發展的轉型期。

  保險業也正處於此大背景下的向高質量、精細化、專業化發展的轉型過渡期,這個過渡期是一個探索的階段、跳出舒適區的階段,所以也將是一個陣痛的階段,加之疫情的衝擊和影響,無疑增加了轉型過渡期的難度。

  在這些大背景下,回頭粗略盤點新國十條的主要目標,看達成和差距如何:

  定性方面,應該說定性的兩大方面總體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和成績:

  第一、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範,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努力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

  第二、保險成為政府、企業、居民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質量的重要渠道,成為政府改進公共服務、加強社會管理的有效工具。

  具體看,服務能力、創新能力有了較大提升;從上面大背景看,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方面還有差距得繼續努力;從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的轉變也仍在路上;成為政府、企業、居民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基本手段方面,國家和全民的意識以及行業的努力都在不斷加強和提高。

  成為政府改進公共服務、加強社會管理有效工具方面,各級政府還得進一步學習了解保險,增強認識、意識,才能充分發揮保險在社會管理和大災、突發事件中的職能。

  定量方面,新國十條確定的主要目標是保險深度5%;保險密度3500元人民幣。根據銀保監會公布數字,2019年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4.26萬億元,同比增長12.17%。其中財產險原保費1.16萬億增長8.16%;人身險保費3.1萬億增長13.76%。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數字, 2019年GDP99.1萬億。

  從以上數字可以得出,2019年中國的保險深度為:4.3%;保險密度為:3043元。距離新國十條的定量目標,2020年保險深度要提升0.7個百分點;保險密度要再增加457元。

  3

  -Insurance Today-

  觀未來

  疫情背景下,預計2020年GDP增長會在5%以下:

  假設2020年GDP增長5%,那GDP將達到104萬億,5%的保險深度總保費應該是:5.2萬億。

  按2019年總保費4.26萬億,總保費合計要增長22%才能達到5%保險深度。如果保險深度能完成目標,保險密度將達3714元。

  假設2020年GDP增長4%,那GDP將達到103萬億,5%的保險深度總保費應該是:5.15萬億。

  按2019年總保費4.26萬億,總保費合計要增長21%才能達到5%保險深度。如果保險深度能達成目標,保險密度可達3678元。

  從上面分析看出,新國十條設定的保險密度目標壓力不大,但保險深度目標難以達成。特別是目前疫情影響下,一季度保險業很多公司負增長或增長率較低,保險業增速要超過去年的12.17%難度較大,但要達成新國十條的定量目標,即使全年GDP增速在4%左右,保險業增速也得在21%才能完成保險深度的目標。

  就算GDP不增長維持去年的99.1萬億,在2019年4.26萬億的保費基礎上,也還得增長16%,才能達到5%保險深度的目標。簡單看,2020年保險深度的目標,大概率是不能達成了。

  從上面的分析看到,我們已進入新時代,經濟社會、科技創新、人口結構、消費特徵都已發生較大變化:

  80、90、00成為消費主力、中產人群已達4-7億,人均收入跨入1萬美元中高收入頂部,但保險深度還在5%以下,屬於中高收入國家保險深度偏低位。

  這說明保險業的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方面差距不小,也同時預示著中國保險業發展空間巨大。

  因此,保險新國十條設定的目標,無論定性還是定量方面,努力建成現代保險服務強國依舊是社會和人民美好生活的有力保障,值得一如既往的堅持和提升。

  (原文有所編輯,原標題系《保險新國十條收官如何?》)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今日保。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新國十條」頒布 明確2020年保險強國目標
    「新國十條」頒布 明確2020年保險強國目標   2014年8月13日,《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新國十條」)正式公布。「新國十條」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範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努力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保險成為政府、企業、居民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質量的重要渠道,成為政府改進公共服務、加強社會管理的有效工具。
  • 保險業「新國十條」提出建立巨災保險制度
    保險業「新國十條」提出建立巨災保險制度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14 16:55 來源: 氣象局網站    國務院8月13日發布《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29號)(以下簡稱《意見》),即業內所稱的保險業「新國十條」。
  • 「新國十條」勾勒保險業新藍圖 冀成穩定器和助推器
    「新國十條」明確,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範,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努力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並要求,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保險密度(保費收入/總人口)達到3500元/人。保險的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 「新國十條」帶來政策利好推動保險業發展
    政策與監管方面,「新國十條」帶來的政策利好將推動行業發展,而隨著償二代的落實,保險監管從「管前端」向「管中後端」的過渡則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第一,「新國十條」明確了保險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將為完善與發展中國現代保險服務業提供政策支持。
  • 劉琦:保險業應貫徹新國十條精神 成為經濟增長新支點
    「新國十條」精神,在加快加深行業自身改革的同時,積極服務國家全面深化改革戰略,發揮保險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勞動密集的優勢,做國家發展的新力量,成為經濟增長的新支點,構築社會進步的新支點,從而實現行業的新發展、新進步。
  • 上海推進落實保險業「新國十條」
    上海市政府近期連續出臺科技創新等多項「十三五」規劃,加快保險業「新國十條」推進落實:一是在上海市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中落實初創期保險補貼政策,積極發展科技保險業務,支持保險資金與風險投資基金合作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中長期股權、債權投資;二是在上海市衛生和計劃改革「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加快推進新農合市級統籌管理,開展大病商業保險工作
  • 天津版保險業新國十條落地 助力自貿區、京津冀一體化
    保監會稱,這是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下稱「新國十條」)精神,圍繞天津自貿試驗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和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等國家戰略,充分發揮保險的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作用,通過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促進經濟轉型提質增效,通過創新社會治理方式,促進改善民計民生,努力建設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範
  • 保險協會會長:發展保險業由行業意願上升為國家意志
    原標題:朱進元:發展保險業由行業意願上升為國家意志 新國十條描繪出「大保險、大保障」的宏偉篇章,保險業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要唱主角、挑大梁。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我們能否抓住,變為現實,作為現代保險人,我們既有著前所未有的自豪感,更有著沉甸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 2020保險行業現狀及前景分析
    綜合改革啟動新保單上線昨日,由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正式施行,平安財險、人保財險、太平洋財險等保險公司的車險新系統也正式上線,首單相繼出爐。2020保險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當前,中國處於轉型發展階段,而保險行業卻異軍突起。
  • 你知道保險到底得到了多少人的支持嗎?
    在我幹保險的多年來,每天總聽到有人說保險是騙人的,我也不知道保險到底騙了多少人,帶著這個問題,我抽空上網去查詢,這樣一查把握都下來一大跳,原來保險竟然得到了這麼多人,最主要的是我也成了保險的宣傳員。原來CCTV央視臺支持了對於保險的宣傳,每天在黃金時段播出廣告宣傳片,闡述「保險讓生活更美好」、「脫貧致富從一份保險開始」。日復一日連續不斷地勸老百姓買保險,在《保險法》保駕護航的基礎上,又出臺「新國十條」,裡面明確提出道2020年全國人均保險費要達到3500元,要佔到JDP的5%,這種廣告的輻射面該有多大,統計不出到底有多少人知道了這件事。
  • 北大、復旦等多家高校都有保險專業了,你還覺得保險不靠譜嗎?
    保險在國內一直被質疑,然而你還在質疑時,多所名牌大學早已將保險設立為大學專業學科。(第一財經報導:中國將在2030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保險市場。)截至2017年,中國壽險人均保單持有量僅為0.05張,相對於發達國家人均1.5張而言,我國的壽險覆蓋率是比較低的。具體數據顯示,我們內地地區壽險的保險密度人均為159美元,而日本、英國超過900美元,美國、瑞士、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更是超過2000美元。
  • 中年人的「保險」——寫在兒童節的童話
    對於一個中年人來說,什麼是他的「保險」?看上去穩定、福利好的工作是嗎?還是在武漢,曾經參加過抗疫的一位護士長,罹患重大疾病,卻無法得到工傷認定而面臨天價醫療費,她的工作「保險」嗎?通過這個數據,引申出我國保險今年的保險密度的目標無法完成。保險密度是一個術語,用來衡量一個國家保險水平的,2014年國務院提出的保險「新國十條」,遠景規劃是2020年我國的保險密度達到3500元/人,文章得出的結論是肯定完成不了。然後提出建議,讓低收入人情每年購買消費型商業保險,包括意外險、百萬醫療、甚至相互保。
  • 124所大學設立保險專業眾多學生報考,保險業才是未來的鐵飯碗
    眾所周知,高校是一個國家的未來,一流高校開設保險專業,那肯定是基於對中國保險業未來的發展潛力充滿信心,才有如此舉動。保險受到國家大力支持,重點高等院校專設學科進行教育。如果你還是一提到保險就皺眉頭,真的應該好好反思!過去20年,在中國什麼最保值?毫無疑問肯定是房子。
  • 首家保險私募基金談生意經 「資產荒」中尋機遇
    保險「新國十條」落地逾一周年,國家層面頻推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業的各種利好政策,保險監管部門進一步放寬保險資金運用領域。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作為保險業「雙輪驅動」的動力之一,保險資金管理穩健,則保險行業發展穩健。2015年是保險資產管理行業取得優秀成績的一年,也是大步邁向市場化的一年。保險資管公司的高管們如何看待當前市場形勢?
  • 中國保險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截至**,中國處於轉型發展階段,而保險行業卻異軍突起。從政策方面看,最大的利好因素來自於《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簡稱「新國十條」)的頒布,以前保險行業被定義為民生發展的補充,而「新國十條」將保險行業重新定義為未來民生戰略支柱行業,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
  • 提醒:高考臨近,保險年年考!這些知識點你記住了嗎?
    這幾年高考,保險連續成為考題,我們來猜猜,今年的高考保險試題會佔幾分?2015年高考剛剛結束,在文科綜合試卷之中,「保險」字眼的考題居然分別出現在政治、歷史兩大題塊之中,並且總佔比分值19分!2015年4月的江蘇小高考試卷之中,商業保險成了必考科目政治試題的一個標準答案!2016年高考,保險再一次成了高考考題!
  • 百家風控公司揭秘系列8|掌控支付場景及億級消費數據的新國都&信聯...
    為了實現這個大戰略計劃,建立起自有的新的商業生態圈(11年-15年前,是新國都在做轉型前規劃、摸索及鋪墊期)。2015年開始,新國都開始不斷『』買買買『』。通過發起設立、全資收購、戰略投資等形式先後布局徵信業務、物聯網技術和雲計算、金融領域生物識別、海外POS、保險以及資管等領域。基於自身在支付領域中的發展資源積累,全面布局創新金融領域。
  • 保險從業14年,我對中國平安的幾點看法
    因為工作關係,保險行業成為我最核心的能力圈,我明白保險,特別是壽險是很賺錢的,是個好行業,而這個行業裡正好又誕生了一家偉大的公司—中國平安。2010年開始,我比較深入了解中國平安,認為中國平安未來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強的保險公司,世界500強排名進入前10,所以也是在2011年開始陸續買入中國平安的股票。
  • 到2020年 中國平安值多少錢?
    本文旨在通過中國平安各業務板塊歷史業績增速及未來發展空間,推演出2020年合理估值。(保險公司的價值建立在各種假設的基礎之上,我的估值是建立在假設的假設之上,請謹慎參考。)  一、保險發展空間  截止2016年底,數據顯示,全球保險深度為6.2%,美國、日本、英國和法國2014 年的保險深度分別為7.3% 、10.8%、10.6%、9.1%,而我國的保險深度在2016年僅為4.16%,差距仍然較大。  2015年我國保險密度280美元/人為全球平均水平621美元的一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