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方也光軍
好多大事和目標都在2020年,面對疫情,保險業新國十條收官如何?
除了打好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攻堅戰、恢復經濟攻堅戰。從國家層面來看,2020年的既定主要任務是:在打好脫貧攻堅、汙染防治、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三大攻堅戰基礎上,十三五規劃收官和決勝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之年。
從保險業來看,轉眼新國十條發布已五年多,2020年還是保險新國十條的收官之年。
1
-Insurance Today-
回首五年前
2014年8月13日,國務院正式發布《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新國十條」)。
保險新國十條裡,從定性和定量兩大方面提出了到2020年要實現的主要目標。
從定性方面看主要內容是:
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範,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努力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
保險成為政府、企業、居民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質量的重要渠道,成為政府改進公共服務、加強社會管理的有效工具。
從定量方面看主要內容是:
到2020年,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保險密度(保費收入/總人口)達到3500元/人。保險的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在新國十條發布後的這五年中,先盤點國家和行業發生了哪些大事,有哪些大背景和新國十條相呼應,或對保險業的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和提出更高要求。
2016年中國保險業總保費30959億,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這一年也是一些財經專家定義的中國進入新中產消費的元年。
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新時代的定義,主要矛盾的轉化,反映的是由原來較低層級解決溫飽為主的供需矛盾向中高層級供需矛盾的轉化;
從「數量短缺型」供需矛盾向「優質不足型」的供需矛盾轉變;
從簡單同質的需求供給向多元化多層次的需求供給轉變。簡單看就是人民生活從溫飽向豐富多彩的衣食住行娛轉變;向高質量的醫療、健康、養老轉變;向法制、安全轉變。美好生活新的發展階段,孕育著巨大的差異化、多層次的保險需求。
2
-Insurance Today-
看今朝
2019年,中國GDP總量99.1萬億人民幣,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在世界銀行定義的四檔分類: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高收入中,進入中高收入人均GDP4000-12000美元高位。
中高收入向高收入過渡期,正是保險成為中產人群必需品的轉型期。
根據不同口徑計算,可以看到的中國的新中產人數大約在4-7億。全球領先的市場信息公司歐睿信息諮詢稱,2020年中國中產階層隊伍將達到7億。
可以說,過去的五年,社會、經濟、科技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整體已進入一個從中高收入向高收入邁進,進入即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最後一關。發展方式也進入由傳統向高質量、高技術發展的轉型期。
保險業也正處於此大背景下的向高質量、精細化、專業化發展的轉型過渡期,這個過渡期是一個探索的階段、跳出舒適區的階段,所以也將是一個陣痛的階段,加之疫情的衝擊和影響,無疑增加了轉型過渡期的難度。
在這些大背景下,回頭粗略盤點新國十條的主要目標,看達成和差距如何:
定性方面,應該說定性的兩大方面總體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和成績:
第一、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範,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努力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
第二、保險成為政府、企業、居民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質量的重要渠道,成為政府改進公共服務、加強社會管理的有效工具。
具體看,服務能力、創新能力有了較大提升;從上面大背景看,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方面還有差距得繼續努力;從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的轉變也仍在路上;成為政府、企業、居民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基本手段方面,國家和全民的意識以及行業的努力都在不斷加強和提高。
成為政府改進公共服務、加強社會管理有效工具方面,各級政府還得進一步學習了解保險,增強認識、意識,才能充分發揮保險在社會管理和大災、突發事件中的職能。
定量方面,新國十條確定的主要目標是保險深度5%;保險密度3500元人民幣。根據銀保監會公布數字,2019年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4.26萬億元,同比增長12.17%。其中財產險原保費1.16萬億增長8.16%;人身險保費3.1萬億增長13.76%。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數字, 2019年GDP99.1萬億。
從以上數字可以得出,2019年中國的保險深度為:4.3%;保險密度為:3043元。距離新國十條的定量目標,2020年保險深度要提升0.7個百分點;保險密度要再增加457元。
3
-Insurance Today-
觀未來
疫情背景下,預計2020年GDP增長會在5%以下:
假設2020年GDP增長5%,那GDP將達到104萬億,5%的保險深度總保費應該是:5.2萬億。
按2019年總保費4.26萬億,總保費合計要增長22%才能達到5%保險深度。如果保險深度能完成目標,保險密度將達3714元。
假設2020年GDP增長4%,那GDP將達到103萬億,5%的保險深度總保費應該是:5.15萬億。
按2019年總保費4.26萬億,總保費合計要增長21%才能達到5%保險深度。如果保險深度能達成目標,保險密度可達3678元。
從上面分析看出,新國十條設定的保險密度目標壓力不大,但保險深度目標難以達成。特別是目前疫情影響下,一季度保險業很多公司負增長或增長率較低,保險業增速要超過去年的12.17%難度較大,但要達成新國十條的定量目標,即使全年GDP增速在4%左右,保險業增速也得在21%才能完成保險深度的目標。
就算GDP不增長維持去年的99.1萬億,在2019年4.26萬億的保費基礎上,也還得增長16%,才能達到5%保險深度的目標。簡單看,2020年保險深度的目標,大概率是不能達成了。
從上面的分析看到,我們已進入新時代,經濟社會、科技創新、人口結構、消費特徵都已發生較大變化:
80、90、00成為消費主力、中產人群已達4-7億,人均收入跨入1萬美元中高收入頂部,但保險深度還在5%以下,屬於中高收入國家保險深度偏低位。
這說明保險業的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方面差距不小,也同時預示著中國保險業發展空間巨大。
因此,保險新國十條設定的目標,無論定性還是定量方面,努力建成現代保險服務強國依舊是社會和人民美好生活的有力保障,值得一如既往的堅持和提升。
(原文有所編輯,原標題系《保險新國十條收官如何?》)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今日保。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