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海鮮是發物,癌症患者不能吃海鮮?

2020-12-20 康品君

對於癌症病人來說,只要其本身對海鮮不過敏,即可適量進食。

海鮮會加重癌症或使之轉移嗎?

在傳統醫學中,海鮮屬於「發物」,吃了以後會出現全身不適或加重原有病情。例如有人吃海鮮以後出現全身瘙癢、蕁麻疹等,由此不少人誤會,既然「發物」會增加「病發」機率,那麼吃海鮮也可釀成癌症復發或轉移。

其實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隨著醫學發展,研究者們發現,許多海鮮不僅不會加重病情,反而具有防癌功效。如牡蠣含有極其豐富的鋅元素,常食用可激發體內T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有助於殺死癌細胞。海藻中富含纖維素,可促進排便,減少腸道與致癌物的接觸,還可選擇性的殺滅結腸內能產生致癌物質的細菌,是癌症病人的輔助食療食品之一。

海鮮過敏者才不宜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海鮮含蛋白質較多,一些過敏體質的人由於腸黏膜毛細血管通透性較高或者對海鮮的蛋白質消化不夠徹底,致使這些異體蛋白被直接吸收,導致過敏反應,但這並不會增加癌症的病情。

因此,癌症病人只要對海鮮不過敏,就能適量食用。

相關焦點

  • 海鮮是發物嗎?癌症病人能吃嗎?看完醫生的解釋,你或心中有數
    ,最近一朋友和我說她的媽媽患上了宮頸癌,如今正在治療,平時最喜歡吃的就是海鮮,各種蝦、蟹等等都是她的最愛,但是一直有人說海鮮是發物,現在是想吃又不敢吃,就非常的矛盾。那麼今天醫生就來告訴大家,海鮮究竟是不是發物。海鮮屬不屬於發物?
  • 癌症患者不能吃「發物」?醫生說的發物清單一次性列給你,別踩雷
    當自己或者家人身體不好時,就會格外關注吃這個方面,總是會擔心自己吃了什麼不該吃的東西,導致病情加重,尤其是癌症患者,基本上每種食物都要問一遍,這個是不是「發物」,這個能不能吃,其實在醫學上,還沒有「發物」
  • 癌症能吃海鮮嗎?癌症不能吃哪些食物
    海鮮最為比較受歡迎的食材之一,大部分人都喜歡吃。海鮮不是人人都可以吃的,那麼你知道癌症患者能不能吃海鮮呢?  老百姓中流行著這樣一種說法:「生了癌症(腫瘤)就絕對不能吃海鮮,吃了會復發。」而在臨床工作中,也時時會有患者這樣問:「我沒什麼可吃的了」、「我很想吃」、「能吃嗎?」、「會復發嗎?」
  • 癌症患者不能吃發物?原來這些就是醫生所說的「發物」,務必牢記
    「帶了點魚,想著他現在身體虛,吃點魚補補!」「哎呀使不得呀,你不知道嗎,魚是發物,你爸爸的病不能吃發物。」小劉的爸爸胃裡長了腫瘤,住院治療,小劉有孝心經常給爸爸做好吃的送過去,但隔壁床的李阿姨卻說,魚是發物,腫瘤病人不能吃魚。
  • 癌症患者不能吃發物?挨餓能餓死癌細胞?告知真相
    的確,隔夜菜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質,尤其是綠色蔬菜、海鮮這類食物,經常吃隔夜菜確實不利於身體健康,但說能直接致癌未免有些牽強了。致癌物也是分等級的,一級致癌物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最大,其次是2級、3級等,不是說只要吃了致癌物就會得癌,這需要長期的積累。長期吃隔夜菜,可能會增加患癌風險,但不能說一定會得癌。
  • 「世上本無發物」 癌症患者無需對發物避之不及
    華龍網6月25日14時訊 民間流傳著一種「癌症患者不能吃發物」的說法。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發物究竟是什麼?發物真的會影響病情嗎?    發物這種說法來源於我國傳統醫學,人們常將雞、魚、蝦、羊肉、海鮮等食物稱為發物,中醫大夫往往會囑咐病人忌食發物,理由是發物會加重病情,這其中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幾點:    1.動物性食物中可能含有某些激素,例如糖皮質激素,若食用過多,超過生理劑量,可引起感染擴散、潰瘍出血、癲癇發作等。
  • 羊肉、豆腐、海鮮這些「發物」,受傷就不能吃了嗎?
    聽得最多的就是,受傷之後不要吃海鮮、羊牛肉,不利於傷口癒合。先不管真假,反正相信的人不少。那麼,這些食物在受傷之後真的不利於傷口癒合嗎?「發物」說法,無充足證據!按照現有記載,所謂的「發物」多是指具有刺激性、容易誘發某些疾病或加重已有疾病的食物。然而在臨床醫學、營養學方面還是經典醫學典籍,都沒有相關記載,更沒有見過關於吃羊肉會影響傷口癒合的報導。
  • 得了癌症,不能吃發物?腫瘤科醫生這次終於說出大實話
    「醫生,我現在要做化療了,紅肉是發物不能吃是真的嗎?」「聽說癌症患者不可以吃發物,真的還是假的?」「誰說不能吃發物?哪有那麼多講究,我15年早期胃癌到現在,也是不忌口什麼都吃,只是少吃,而且不吸菸不喝酒。」
  • 海鮮是「發物」,受傷以後不能吃?有沒有科學依據?
    你有沒有聽說過這樣的說法:受傷之後,不能吃海鮮,海鮮是發物,不利於傷口癒合,甚至還可能會化膿。 那麼,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 【謠言】受傷之後,不要吃海鮮,海鮮是發物,不利於傷口癒合
    受傷之後,不要吃海鮮 流言:受傷之後,不要吃海鮮,海鮮是發物,不利於傷口癒合。 真相解讀: 經常會聽到老人說,受了外傷之後,一定要懂得忌口。有些食物吃了之後,會讓傷口不癒合,甚至還可能會化膿,而海鮮就是忌口之一。
  • 生病不能吃發物?常說的 「發物」到底是什麼?還能不能吃了
    在生活我們經常會聽到發物不能多吃,特別是在生病的時候,或是快要好的時候,醫生總是會有很多的叮囑,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吃發物,注意飲食,很多人就會好奇,什麼是發物,為什麼就不能吃了。、免疫力等各方面都是處在一個非常薄弱的狀態,這個時候,有些食物是千萬不能吃的,一定要注意,那哪些是發物。
  • 得了癌症後,就不能吃「發物」了嗎?醫生:真正不該吃的是3種肉
    對於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而言,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吃飯了,有些癌症患者,在患病之後就會問醫生,能不能吃這個?能不能吃那個?這類食物不是發物嗎?很多的癌症患者都會存在這樣的疑問,所以在飲食方面特別的注意,患者通常所指的發物都是牛羊肉,醫生告訴大家,其實得了癌症之後,有三種肉類時需要注意的。發物是什麼?癌症患者能不能吃?
  • 受傷之後千萬不能吃「發物」?羊肉、豆腐、海鮮可以吃嗎?真相來了...
    | 圖蟲創意經常會聽到老人說,受了外傷之後,一定要懂得忌口。有些食物吃了之後,會讓傷口不癒合,甚至還可能化膿,比如海鮮、牛羊肉,甚至豆腐。先不論真假,反正深信不疑的人不在少數。事實上,「發物」理論並沒有充足的證據認可,關於海鮮牛羊肉禁忌的說法也只是流傳於民間。無論在經典醫學典籍還是臨床醫學或營養學方面都沒有相關的記載,更未見關於吃羊肉會影響傷口癒合的報導。
  • 海鮮、羊肉、牛肉都是發物,上火感冒真不能吃嗎?
    和媽媽視頻之後又是叮囑了半天,一個勁跟我強調忌口不要吃發物。 「感冒了不能吃雞蛋」,「有溼疹不能吃牛羊肉和海鮮」,「上火了不能吃荔枝龍眼」……相信在很多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曾被這些老一輩傳下來的「金科玉律」指導過,以致於提到飲食上的忌口時,大家都能想到一個詞——發物。
  • 有外傷不能吃海鮮羊肉? 傳說中的發物才是療傷佳餚
    長輩們常說,受了外傷後,一定要懂得忌口。有些食物,比如海鮮、牛羊肉、豆腐,吃了之後,會讓傷口不易癒合,甚至還可能導致傷口化膿。先不論這一說法是否科學,反正對此深信不疑的人不少。   這個養生知識,最近又在朋友圈裡出現。那麼,受傷後吃這些食物,真會讓傷口不易癒合嗎?
  • 癌症患者不能吃發物?一篇文章告訴你真相
    面對癌症,有人相信科學,有人一知半解,有人聽信各種謠言、「偽科學」,一定程度上都對癌症防治造成了影響,所以今天小艾就來個闢謠集錦。 謠言2:得了癌症就離死不遠了 癌症等於絕症,很多人都有這個想法。確實有一部分癌症患者,在一檢查出癌症的時候就已經到了癌症晚期,而且癌細胞已經發生了轉移,治療難度很大。 但是癌症能不能治得好,不是一概而論的,要看癌症的類型、分期等各方面的因素。
  • 老人常說的發物是什麼?什麼人不能吃發物?答案或許在你意料之外
    小時候生病的時候,經常會聽到老人說生病時不能吃發物,每當聽到人們說發物的時候,很多人可能就有點不知所措,什麼是發物?這可能是很多人都有的疑問。老人之所以讓我們在生病的時候禁止吃發物,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吃發物會影響病情的恢復,所以才會讓我們在生病的時候禁止吃發物。
  • 健康闢謠|受傷之後,不能吃豆腐、海鮮、牛羊肉?
    經常聽老一輩的人說,受了外傷一定要忌口,尤其不能吃海鮮和牛羊肉。近些年來,竟有人說吃豆腐也會影響傷口癒合。這是真的嗎?今天就來一探究竟!受傷之後,不能吃牛羊肉?當然,生活中確實也存在著有過敏體質或者胃腸功能較弱的人,在吃了羊肉之後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是否會影響傷口癒合,還要看具體情況。總之,羊肉本身營養豐富,可以為患者康復提供蛋白質補充。
  • 「發物」是什麼、到底有哪些?生病到底能不能吃「發物」?
    簡單舉2個例子:有人吃了魚蝦,皮膚瘙癢長疹子(過敏),於是就將魚蝦歸於發物。有人吃多了橘子、荔枝,喉嚨發乾、發痛,這些水果也成了發物。不過,也不是絕對不能吃,少量吃一般也沒有問題,只是注意在疾病發作期不吃就好。總之,生活中除了過敏的食物外,並沒有絕對不能吃的「發物」。「發物」其實是相對的,需要因人、因時、因量區別對待。身體健康的時候,吃所謂的「發物」沒有問題。
  • 老一輩說的發物,究竟指什麼?生病的人能不能吃發物?醫生回答
    中國人其實對吃食是比較講究的,當身體不舒服時,就會被老一輩的人叮囑,哪些東西最近都不要吃,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發物」,發物在很多人眼中,就屬於生病時不能吃的東西,這些發物究竟是指什麼?大家口中常說的「發物」,其實可以分為好幾類,容易過敏的食物、會引發熱性的食物、產生氣體的食物、油膩的湯水等等,容易過敏的食物比較多,具體還要看個人的體質,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雞蛋、海鮮、芒果等等,在吃了之後就會出現皮膚瘙癢的症狀,有些患者皮膚上還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