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Ther:神經元再生有助於修復視力損傷

2020-12-17 生物谷

2020年5月2日訊/生物谷BIOON/---從神經元向外生長的軸突形成了相互連接的通訊網絡,這些通訊網絡從大腦延伸到​​身體的各個部位。但是與可以修復的電線中斷不同,軸突的斷裂是永久的。每年,成千上萬的患者不得不面對這一現實,因為脊髓損傷和軸突嚴重受損或被切斷的相關狀況而終生喪失感覺和運動功能。


最近,來自Temple University的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一種稱為Lin28的分子可調節細胞的生長,因此有可能從這些損傷中恢復功能。在《Molecular Therapy》雜誌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描述了Lin28過表達促進脊髓損傷或視神經損傷的小鼠軸突再生的能力,從而能夠修復人體的通訊網絡。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我們的發現表明,Lin28是軸突再生的主要調節劑,並且是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有希望的治療靶標,」 Shriners醫院兒科研究中心的解剖學和細胞生物學教授Li Shuxin博士解釋說。該研究首次證明了Lin28上調在動物脊髓損傷中的再生能力。


Li博士說:「我們對Lin28作為神經元再生的靶標感興趣,因為它是幹細胞活性的守門員。它控制著維持幹細胞或使其分化並可能有助於諸如軸突再生等活動的開關。」


為了探討Lin28對軸突再生的影響,Li博士及其同事開發了一種小鼠模型,小鼠某些組織中表達了額外的Lin28。


研究結果表明:在所有情況下,Lin28的過表達都能刺激長距離軸突再生,儘管在受傷後注射Lin28後觀察到了最明顯的影響。在患有脊髓損傷的小鼠中,Lin28注射導致軸突生長超過軸突損傷區域三毫米以上,而在患有視神經損傷的動物中,軸突重新調節了視神經束的整個長度。 Lin28治療後的步行和感覺能力評估顯示,協調和感覺有了顯著改善。


Li博士解釋說:「我們觀察到許多軸突再生長,在臨床上可能非常重要,因為目前尚無用於脊髓損傷或視神經損傷的再生療法。」他近期的目標之一是確定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使Lin28進入人體患者的受傷組織。(生物谷 Bioon.com)

資訊出處:Scientists regenerate neurons in mice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and optic nerve damage原始出處:

Fatima M. Nathan et al,

Upregulating Lin28a Promotes Axon Regeneration in Adult Mice with Optic Nerve and Spinal Cord Injury, Molecular Therapy

(2020). DOI: 10.1016/j.ymthe.2020.04.010

相關焦點

  • 眼球神經細胞再生或能恢復視力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雜誌2日發表的一項逆衰老研究突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科學家將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讓它們的視力獲得再生和恢復。該研究為人類進一步揭示了衰老機制,同時為青光眼等年齡相關性神經元疾病的治療指出了新的潛在靶點。
  • 科學家發現眼球神經細胞再生或能恢復視力
    雜誌2日發表的一項逆衰老研究突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科學家將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讓它們的視力獲得再生和恢復。該研究為人類進一步揭示了衰老機制,同時為青光眼等年齡相關性神經元疾病的治療指出了新的潛在靶點。
  • Neuron:科學家找到幫助修復損傷神經元的藥物
    2016年10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由於受損的神經纖維無法再生,因此脊椎損傷會造成癱瘓和其他永久性的殘疾。現在來自德國的科學家們成功解除了一種"剎車"分子的作用,這種分子能夠阻止神經纖維的再生。他們利用一種作用於生長抑制機制的藥物--Pregabalin治療小鼠實現了受損的神經連接重新形成。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euron上。
  • 神經元可以再生嗎?
    大腦中的結構由大約1000億個神經元以及稱為膠質細胞的數萬億個支持細胞組成。神經元可能是大腦中更重要的細胞,可以傳遞有關您在思考,感覺或在做什麼的信息。理論上神經細胞的數量是和我們的智力、記憶力相關的。比如常見疾病中的阿爾茲海默症、抑鬱症等都與神經細胞損傷有關。
  • 我國科學家破解成年非人靈長類脊髓損傷修復難題 受損神經 有望再生
    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首都醫科大學雙聘教授李曉光、上海同濟醫院孫毅教授及首都醫科大學楊朝陽教授帶領團隊,歷時20餘年成功破解成年非人靈長類脊髓損傷修復這一醫學難題。該團隊首次證明,我國自主研發的活性生物材料可改善損傷局部微環境,促進非人靈長類恆河猴的皮質脊髓束(CST)長距離再生,越過損傷區與宿主脊髓建立起功能性神經網絡從而使截癱肢體功能恢復,相關研究成果於5月29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在我國,每年脊髓損傷新發病例為12萬例;在美國,每年新增脊髓損傷病例1.7萬例。
  • 可重編程到「年輕態」 眼球神經細胞再生或能恢復視力
    據英國《自然》雜誌2日發表的一項逆衰老研究突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科學家將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讓它們的視力獲得再生和恢復。該研究為人類進一步揭示了衰老機制,同時為青光眼等年齡相關性神經元疾病的治療指出了新的潛在靶點。
  • 經過基因編輯的神經元能修復中風大腦 還讓失明小鼠恢復視力
    中風通常會導致永久性殘疾,永久性失明、帕金森等神經退行性疾病威脅著越來越多人群……但將來,通過使用移植的新的健康神經元替換死細胞,可以修復中風導致受傷的大腦。而且,經基因編輯「二次發育」後的神經元,還成功地讓失明小鼠重見光明。
  • 神經再生膠原支架+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新希望!
    戴建武再生醫學團隊研製了能特異結合生長因子或幹細胞的智能生物材料,並在世界上率先開展了神經再生膠原支架修復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為脊髓損傷這一世界醫學難題的解決帶來了希望。這類幹細胞可以被脊髓損傷激活,但它們在損傷區域極少分化為神經元。戴建武再生醫學團隊早前發現了脊髓損傷微環境能夠抑制神經幹細胞定向神經元分化(Wang et al., PLoS One, 2008)。
  • Nature:當遭受損傷時,成體神經元退回到胚胎轉錄生長狀態
    修復大腦和脊髓遭受的損傷可能是醫學界最艱巨的挑戰。直到最近,這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項新研究提出了「成體大腦再生的轉錄路線圖」。大腦的自我修復或自我替換能力不僅限於這兩個區域。相反,當皮層成體腦細胞受到損傷時,它會(在轉錄水平上)退回到胚胎皮層神經元。在這種退回的遠未成熟的狀態下,只要提供一種可以生長的環境,它如今就可以再生軸突。在我看來,這是這項研究最顯著的特徵,這非常令人震驚。」為了提供「令人鼓舞的再生環境」,Tuszynski及其同事們研究了受損的神經元在脊髓損傷後的反應。
  • Science:研究揭示大腦與眼睛神經元再生機制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現在,來自聖母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和佛羅裡達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關鍵的基因網絡,這些網絡調節著確定神經元是否會在某些動物中再生。研究作者,巴黎聖母院生物科學系教授戴維·海德說:「這項研究表明視網膜神經元可以再生。我們現在認為,大腦中神經元的再生過程將是相似的。」。
  • 今日《自然》重磅:恢復神經再生,年老小鼠重獲年輕好視力!
    科學家們利用三種基因,讓視網膜的神經細胞實現「返老還童」,重新獲得修復損傷和再生的能力。因青光眼或自然衰老而視力減退的小鼠,重新了獲得年輕時的正常視力。這項研究也憑其重要性登上了最新一期的封面。神經再生為測試三基因組合把細胞變年輕的能力,這支研究團隊選擇了視網膜中的神經節細胞(RGC)作為目標。這些細胞屬於中樞神經系統,它們伸出長長的軸突,把視覺信號從眼睛傳向大腦。出生後,中樞神經系統的再生能力迅速下降,RGC的軸突受損後難以復原,會導致視力下降。
  • 眼球神經細胞再生或能恢復視力 老齡小鼠已顯示...
    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科學家們成功地恢復了老鼠的視力,成為最新的一項重磅衰老研究突破。他們將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視網膜上老化的眼睛細胞時鐘「逆轉」,從而讓它們的視力獲得再生和功能恢復。
  •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報導聽毛細胞再生的機制,修復聽力損傷
    聽力損傷的主要原因是內耳聽毛細胞的退化或者死亡,但是在人類等哺乳動物中聽毛細胞不能再生。斑馬魚側線毛細胞與內耳聽毛細胞在發育、結構和功能上非常類似,不同的是側線毛細胞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因而斑馬魚側線系統成為研究聽毛細胞再生的理想模型。
  • 神經元「超級替補」讓失明小鼠恢復視力
    這種特性給人類帶來了無窮困擾:一些功能性損傷導致失明、癱瘓,某些退行性改變引發帕金森病、阿爾茲海默症……最近,上海科學家利用最新基因編輯技術,挖掘出了神經細胞變身「超級替補」的潛力,為神經損傷、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新曙光。昨天深夜,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上海科學家的這項成果。
  • 斑馬魚大腦再生之謎破解!都是新形成神經元的功勞
    :如果腦細胞因損傷或疾病而丟失,它可以簡單地複製它們。人類則不同,我們只在胎兒階段才有這種再生能力。然而,斑馬魚在進化上與人類有親緣關係,因此擁有與人類相同的腦細胞類型。那麼,斑馬魚的再生潛力在人類身上也能被激活嗎?中風、顱腦損傷、阿爾茨海默氏症以及帕金森氏症等目前的不治之症能通過再生治癒嗎?
  • 陳根:人造視網膜修復損傷視力,為逆轉視力喪失提供可能
    文/陳根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在其最晚期階段導致中央視力逐漸喪失甚至失明。黃斑變性(AMD)由異質、複雜且仍知之甚少的機制引發,是65歲以上人群不可逆轉的視力喪失的主要原因,並影響全球超過1.96億人。通常情況下,患者會經歷視野中心區域的模糊問題。而且一旦損失了視力,就幾乎註定了無法恢復,當前的治療方案只能儘量延緩眼睛向著最終的失明去發展。
  • 修復衰老大腦時代來臨?自然最新封面:重編程視神經恢復視力
    科學家們早就知道,神經元和其他細胞的再生能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但導致這種退化的分子變化卻一直是個謎。當地時間12月3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以封面報導的形式發表了一項研究,研究團隊利用基因治療誘導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讓它們重新獲得視力再生和恢復的能力。
  • 重磅級研究成果解讀脊髓損傷修復領域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脊髓損傷修復領域的重磅級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雖然He的實驗室和其他人之前已實現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軸突再生和出芽,但是在遭受嚴重的脊髓損傷後,這對動物運動功能的影響仍然是不那麼清楚的。一些研究已嘗試著使用5-羥色胺類藥物等神經調節劑來刺激脊髓中的神經迴路,但是這僅導致短暫的不受控制的肢體運動。【4】PNAS:中國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修復獼猴急性脊髓損傷的新型療法 有望應用於人體!
  • 管住這個因子,神經元原位再生|神經退行性疾病治療迎來「曙光」
    他們立即嘗試了不同種類的細胞,結果發現,僅僅抑制PTB蛋白,就能將各種已分化的細胞(包括成纖維細胞)轉分化為神經元樣細胞,甚至功能性神經元。上述研究成果分別已在《分子細胞》和《細胞》上發表。但此時,從事分子生物學研究的他們,根本沒想到這一成果在神經科學領域中的應用。
  • 神經元「超級替補」讓失明小鼠恢復視力—新聞—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