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事由
假如你走在杭州始板橋社區,你會發現,那裡操不同口音的人特別多,很多人都是用帶著地方口音的普通話進行交流的。
這是個特殊的社區,外來人口有8236人,常住人口卻只有6023人。這些來自安徽、新疆、江西、湖南等地的外來人員,散居在興隆路、東寶一弄、海潮路等社區的每個角落,他們在這裡做生意、過日子,也在這裡談戀愛、結婚生子……
由於住得久了,絕大部分外地人早已消除了剛到杭州時的陌生感,而當地居民也沒有把他們當成外地人,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日日夜夜生活在同一社區,顯得那麼自然。
社區的陳書記對外地人並沒有什麼偏見,她說:有人說,外地人多了,社區容易亂,但實際上社區每個月的發案率與其他社區相差無幾;還有人說,外地人喜歡拉幫結夥,擾亂社會治安,但在始板橋社區,外地人與本地人相幫相扶,關係融洽。所以,外地人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格格不入!
在這裡,不分什麼外地人和本地人,大家都是一家人。相反,社區還經常組織一些活動,為外來人員服務,使他們體會到家的溫暖。比如社區推出的「五個一」活動就深受外來人員的歡迎:為外來民工提供和居民一樣的社區服務;為外來人口辦一件實事;每月為外來民工上一堂課;暑假為外來民工子女搞一次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夏天辦一個民工自娛自樂的納涼晚會。
在這個特殊的社區裡,外地人、本地人居住生活在一起,隔閡在悄悄消弭,相融在慢慢滋長!但這一切的轉變也是通過雙方點點滴滴的努力積累起來的。
關鍵詞:子女就學
魯老闆的兒子上學了
外來民工子女就學是一個大問題,每學期開學時,社區門口總能碰到一些焦急的父母,為孩子奔波忙碌。
江山魯師傅是杭州龍翔服飾城的一個小老闆,由於忙於生意,眼看就要開學了,到了上學年齡的小孩子非但沒買書包等學習用品,連報名都錯過時間了。當魯師傅開始著急時,由於兒子魯紀鵬是外地戶口,又錯過了報名時間,雖一再奔波,卻找不到一家願接納孩子的學校。
熱心的鄰居陳大伯也替魯師傅著急,他告訴魯師傅,當地人一有事情就找社區,讓他也可以去試試。
沒想到社區幹部得知情況後,立馬放下手頭的工作,大家分頭去聯繫學校。幾天之後,在社區的努力下,始板橋小學的校領導額外接收了魯紀鵬。
如今,魯紀鵬在始板橋小學就讀將近8個月,愉快地與同學們合夥「趕豬」,參加運動會。操著一口標準普通話又聰明活潑的他,早已贏得了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老師說,小魯所在的班級一共36人,其中12人是外來民工子女。這些外來子女只在開學時與本地孩子有些不同,比如上課坐不住,喜歡課間打鬧,但是幾個月下來,他們會講很標準的普通話,下課也與老師禮貌地再見……也許,在小孩子的童心裡,是沒有「不和諧」這幾個字的。
關鍵詞:鄰裡關係
送只甲魚消減彼此怨氣
「你們社區怎麼能把房子租給這些外地人呢,素質這麼差,看看他們在這裡開個飯店,油煙燻得我們書店生意沒法做了。」陳大媽的書店正好夾在外來人員黃師傅的雜貨店和飯店中間,飯店裡時常飄來的油煙味多次讓陳大媽有意見,陳大媽還與部分居民一樣,很「自然」地把氣撒到了「外地人」身上。
其實黃師傅夫婦倆來杭州已經有15年了,他一直守法經營,做點小本生意,原本也不應引起鄰居這麼大的反感。但矛盾還是來自根子裡,那就是本地人對外地人的偏見。黃師傅一直努力想改變這一切。
一天,黃師傅不經意間聽見了書店陳大媽生病的消息,他趕緊和妻子商量要買點東西去醫院探望。黃師傅還聽說甲魚很補身體,就趕緊到市場去挑了只大的,帶上了。
看到鄰居不但不計較自己說過的話,而且還這麼關心自己,陳大媽反倒很不好意思。之後再聽見有人說黃師傅店裡的油煙味大時,她還幫著申辯,「我們鄰居很注意的,只是燒飯的時候會有點油煙,過了吃飯的時間就好了。」
兩家人的融洽也由此開始。今天你有急事,我幫你看店。明天你有事,我幫你接孩子。你家燒好吃的,我就端著飯到你家吃,我家親戚捎來特產也分你家一半。隔壁住了十多年的兩家人深深體會到:遠親不如近鄰。
關鍵詞:計劃生育
一定要來喝杯滿月酒
新疆人田嘉佳要生了,婆婆坐了幾天火車趕到杭州看護。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婆婆堅決要求小田在家裡生養。計生幹部滕超英很操心這事,當晚帶了一位社區的老醫生趕到小田家裡,不斷做小田婆婆工作,「現在都提倡優生優育,只生一胎,你在家裡一旦難產,後悔都來不及。」
好不容易做通了婆婆的思想工作,小田也被送到了江幹區人民醫院。產科醫生慶幸地說,小田頭胎難產,幸虧送來及時。當一個大胖小子在醫院「呱呱」落地,抱上孫子的婆婆喜開笑顏,逢人便說,社區幹部真好,要不然媳婦和孫子萬一出點問題,自己的責任就大了。
滿月了,婆婆再三邀請社區幹部上門喝滿月酒,但由於社區幹部比較忙,抽不出空。最後婆婆乾脆燒了一桌菜送到了社區辦公室,讓每個工作人員都沾點喜氣。
滕超英說,外來民工大都來自農村,頭胎生了女兒後,想生計劃外二胎的也很多,計劃生育工作因此也難做。常常,社區工作人員敲開外來人員的門做調查時,有些人會表現得不耐煩,甚至重重地關門拒客。滕超英為此動了不少腦筋,不僅給外來人員的子女提供學習資料,也給外來育齡婦女上保健課,關心孕期健康等等。經過幾個月的真誠關愛,計劃生育工作逐漸由上門檢查變為婦女主動來社區諮詢,滕超英也成了不少「大肚皮」家中的座上客。
關鍵詞:社區治安
自行車不是他們偷的
始板橋社區地處杭州汽車南站邊,人多事雜。居民樓下的自行車隔三差五就會丟上幾輛,最多時兩個月內竟然丟了30多輛自行車,有時居民放在家裡的手機也會一不小心被偷。居民意見很大,一些居民就把矛頭直指社區裡「人多勢眾」的外來人員。
社區著手展開調查,民警在巡邏時發現幾個小偷是居住區外的流動人員,並不是長住社區的這批外來人員。「外來人員對杭州的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也不能把什麼事情都懷疑到他們頭上。」社區陳書記很信得過長住社區的外地人。
為了消除一些居民的誤會,社區每晚派出5名工作人員協助民警進行巡邏。同時社區也給所有出租房戶開了會議,規定每位房東要和外來人員籤訂管理協議書,房東要管好出租房內的外來人員。另一方面社區也提醒居民關好自家門窗,並將自行車等停放到指定位置,不要隨意丟在自家樓下。
除此之外,社區幹部還定時檢查出租房,詢問外來人員有無工作,並把部分無業的外來民工介紹到環衛所、茶亭弄農貿市場等。正是這一件件、一樁樁的事情,使得社區裡的外來人員與社區「貼」得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