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中國,不缺乏一些偉大的科學工作者,他們通過自己的個人努力,學有所成,縱使出外留學,面對國外的誘惑和層層壓力,也毅然決然的選擇回國,把自己的畢生所學報效祖國,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心力。然而,依舊存在著一些優秀人才,去往國外留學後就選擇了在國外就業。
面臨現在人才越多流向國外市場,其中許多的人才都來自於各大名校,因此面對學子留學不歸的現狀,清北兩所作為中國兩所頂尖學府,無疑處於輿論的埠。今年,在清華的畢業典禮上,校長邱勇院士對此現狀進行了回應,表達了自己觀點。網友回應:校長演講有格局,顯大氣。
邱勇院士讚揚了張光鬥,張光鬥是國家的水利專家,也是一名傑出的工程教育家。在1936年,張光鬥同志也曾赴美留學,學成後,他拒絕了美國哈大的挽留,選擇回國,把自己的所學貢獻給了祖國,成為水利事業的開拓者。邱勇院士借讚譽張光鬥同志的同時,也表明自己對於清華學子的期望,希望優秀的學子們能學習張光鬥同志回國祖國的決心和勇氣。
據2019年清華大學的就業數據顯示,總畢業生為6785人,選擇深造的人數佔據其中的44.2%(3002人)。在深造的學子當中,又有1035人選擇出國。
在2017年原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表示,本科畢業生2251年,有一半以上的學子選擇赴美留學,留學後也很多人還沒歸國。針對此現象,施一公也曾表示過自己的看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學生要去哪裡工作和生活,大家無權幹涉。
選擇工作和生活的環境是每個人的權利和自由,要想人才留得住,首先要知道為何會造成人才流失的現狀。
1、 國外的政策挽留
很多其他國家針對留學生,都有獨特的挽留政策和措施,例如有專門為其成立的獎學金,而國內雖然有針對人才的獎勵機制,但是在福利方面等還遠遠比不上美國這類經濟大國,因此對於人才能夠獲得的物質方面而言,國外的政策確實有更大的說服力和吸引力。
2、 國內創業氛圍低
其實大多人才出國留學,他們目的不僅僅在於學習他國,很多時候這樣的人才不會僅僅滿足做個員工,而是大多為了學本領自己創業。但是國內這幾年雖然提倡創業,但是氛圍仍然比不上其他國家,有些時候創業只停留在口頭上。
因此當留學生無法在國內得到充足的創業機會,發展空間被高度壓縮的時候,他們便會選擇留在國外發展。
雖然國內高度重視人才的培養,但是往往面臨著留不住人才的困境,大多留學生也選擇移居海外,追其根本,主要還是國外的條件比國內的優越,也更有保障。再加上國外蓬勃的經濟空間和創業氛圍,使得在國外打拼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完善人才政策,保障人才權利,營造創業氛圍,對留住人才有重要作用。
關於高校人才留學後不回國的現象是否該遭受譴責?別人是否有權利幹涉他人的選擇?歡迎大家分享!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