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面對留學不歸的洶洶輿情,校長講話顯格局,我們狹隘了?

2020-08-27 朱老師談教育

清華北大面對留學不歸的洶洶輿情,校長講話方顯格局,我們狹隘了?

在談及人才流向國外市場時,清華北大這兩所我國最高等院校總是會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在這件事情上,清華北大也未曾有過正面回應,一直沉默以對。面對如此洶洶輿情,清華北大為何如此淡定?聽了今年的畢業典禮上清華大學校長邱勇院士的講話後,你也許就會懂了。

1、在講話中,邱勇院士高度讚揚了我國已故水利專家張光鬥

在2020年的畢業生典禮上,校長邱勇高度讚揚了我國已故水利專家張光鬥,看似單純想讓學生學習其科研精神,實則明確表明了對於留學生的態度。

說到張光鬥,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張光鬥生前是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專家和工程教育家,中國水利水電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清華大學原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他曾在1936年赴美留學,多次拒絕哈佛大學的挽留毅然回國參加祖國水利建設。

你以為邱勇院士只是單純讚揚張光鬥院士的功績嗎?這更是他對國內對於清華大學留學生一去不回指責的回應。留學生學成回國報效祖國,這是邱勇院士所希望看到的。

2、清華北大赴美留學人數只佔畢業生少數

清華大學去年12月底發布的2019年畢業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清華大學2019年畢業生總計6965人,包括本科畢業生2971人(42.7%),碩士畢業生2527人(36.3%),博士畢業生1467人(21.1%),剔除定向畢業生180人(2.6%),納入統計數據的畢業生人數為6785人,就業畢業生為6659人,就業率為98.1%。其中,選擇繼續深造的畢業生為3002人(44.2%)(包括國內深造1967人(29.0%)和出國(境)深造1035人(15.3%)),選擇直接工作的為3657人(53.9%)(包括籤三方協議就業和靈活就業),其餘126人(1.9%)選擇暫不就業。

其實選擇出國深造的學生只佔當屆畢業生的10.2%,這比例其實並不大!在清華大學如此多的畢業生中692人確實是個小數目!說清華北大為美國輸送人才完全就是無稽之談!並且留學生是否回國還是個未知數,但這並不代表留學生都會選擇留在國外!

3、提倡留學後回國但不能輿論攻擊、道德綁架

暫時不回國不等於以後不回國或者永遠不回國,在時間、場合和機遇適合的情況下,該回國的時候就肯定會有人回國。以施一公為例,他從博士起到回國歷經十六、七年的時間,時間之久,經歷之曲折,絕非可以簡單地以愛國與否予以評價。不能說施一公沒回來的時候他就是不愛國,不能說他回來得晚一些而他回來之前的那一段時間就是不愛國。事實上,施一公一直懷有成就事業報效祖國的崇高情懷。而具有和施一公一樣的高尚情懷的出國留學人員絕不是少數。

留學不回國不能代表不愛國!在我國遭遇新冠肺炎最緊迫的時候,在外華人踴躍為國內捐款捐物,留學生們也為自己的祖國盡著一份綿薄之力,這些你不能抹去!留學之後回不回國是他們自己的選擇,為未來考慮同樣是為自己和家人負責,我們這些人並不能左右他們的選擇!利用留學不回國就是不愛國的輿論攻擊甚至辱罵,這是不對的!

而國內能做的是擁有可以匹配國外的科研條件,提高國內科研人才的待遇,給科研人群一個乾淨的科研環境!用自己的硬體實力留住人才!

收藏舉報投訴

相關焦點

  • 面對清華北大留學不歸的洶洶輿情,清華北大為什麼保持沉默?
    前不久,筆者在某網站看到一個比較有趣的問題:面對清華北大留學不歸的洶洶輿情,清華北大為什麼保持沉默?其實關於這個問題,筆者很想就發聲了。近些年來,高校畢業生外出留學,但學成不歸,不參與祖國的建設,這是多麼可恥、可悲?
  • 面對清華北大留學不歸的洶洶輿情,清北為何保持沉默?
    從上個世紀末,國內就出現了留學熱,有的家庭甚至初高中就為孩子準備留學,當然留學之地大多選擇的是美國。不得不承認的是,美國擁有很多與中國不同的教育,他們崇尚精英教育,這個國家擁有頂級的教育資源及設備,能夠成為首選也是有它明顯的優勢的。
  • 面對留學不歸洶洶輿情,清華北大有何態度?校長的畢業寄語有深意
    至於起因,就是有數據表明清華、北大的本科畢業生之中有近7成選擇出國留學,而在這些出國留學的人員之中,又有數量巨大的「留學不歸」人員。但不得不說的是,清華、北大的留學生在美國矽谷為代表的高科技領域中人數眾多,這又是不爭的事實,也正是如此讓眾多網友戲謔的稱清華、北大為「美國附中」。而面對如此洶洶輿情,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作為「當事人」,又是怎麼回應的呢?對於「留學不歸」我們又當如何評價呢?
  • 面對質疑大批學子留學不歸的洶洶輿情,清華北大為什麼保持沉默?
    清華北大為什麼保持沉默?因為他們無法回答。不用翻清華北大的歷史,如何建立,只就現階段這兩所國內依舊排名在頂尖位置學校來說這種現象。也不用舉各種數據,以及在網絡文中都已經泛濫的圖片。我們只看問題,為什麼清華北大保持沉默?
  • 面對清華北大留學不歸的洶洶輿情清華北大為什麼沉默
    然而,最近清華、北大卻成了眾矢之的,原因就在於每年清華、北大畢業生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其中不少為公派留學生。因此,不少網友戲稱,清華、北大成為為美國輸送人才的學校。面對網友輿論的逼問,清華北大卻始終保持沉默。難道真是只是因為理虧嗎?清北學子的留美情結清華、北大每年畢業生中選擇出國留學的人都很多,其中去美國的又佔了絕大多數。以2019年北大官方數據為準,北大2019年本科畢業生2726人中,有1155人選擇出國留學,而大部分都是去的美國。
  • 面對留學不歸洶洶輿情,清華北大是何態度?請看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近兩年來,清華、北大畢業生「留學不歸」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作為這些學子的母校,清華北大本身的聲譽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特別是今年美國加大了針對中國的「制裁」,開出了一張針對中國十三所高校的「制裁清單」。
  • 面對留學不歸洶洶輿情,清華北大是何態度?你看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而目前美國作為世界上的第一大國,也是成為了國內高材生憧憬的留學國家。留學深造可以,但一直不回來,就會被愚昧的人冠以&34;的名聲,他們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留學不歸的孩子是&34;,更是把清華北大形容為&34;。
  • 面對清華北大學子留學不歸的現象,校長的演講顯格局,網友:大氣
    文 | 小微爸爸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中國,不缺乏一些偉大的科學工作者,他們通過自己的個人努力,學有所成,縱使出外留學,面對國外的誘惑和層層壓力,也毅然決然的選擇回國,把自己的畢生所學報效祖國
  • 面對清華北大學子留學不歸的現象,校長的演講顯格局,網友:大氣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中國,不缺乏一些偉大的科學工作者,他們通過自己的個人努力,學有所成,縱使出外留學,面對國外的誘惑和層層壓力,也毅然決然的選擇回國,把自己的畢生所學報效祖國,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心力。
  • 清華北大學生留學不歸,輿情洶洶該如何平息?兩位校長早就表態了
    如今,清華北大培養的學子,卻屢屢選擇留學不歸,在中國人才的培養史上留下些許的空白和遺憾。他們也成了人們口中的&34;,究竟冤不冤呢?【清華校長勵志學子】2020年6月的清華畢業典禮,校長邱勇以張光鬥院士為例,含蓄地向學子提出未來期望。
  • 留學不歸輿論下清北為何沉默?這個真的不全是他們的錯
    作為我國的最頂級學府,清華北大擁有國內最好的生源和最高的經費預算,但最終的結果是大量的留學生選擇待在國外,真的意義上變成了拿著國人的錢替外國人輸送人才,但其實這不完全是學校的過錯,學校沒有權利決定他們的人生。清華北大為什麼要送學生出國留學?
  • 清華、北大留學不歸就說明清華、北大的教育失敗了嗎?
    、北大,的預算經費如此之高,那有多少清北畢業生出國呢?據統計,2018年清華大學本科畢業生有3025人,其中,出國(境)留學深造的有796人,達到26%,就是說每4人之中有一人出國留學。而北京大學的比例則更高,達到了30%,而留學後歸國人數約只20%。
  • 面對「留學不歸」的質疑,清華北大為何沉默?其實早就「回應」了
    今天聊這個話題,其實我壓力是挺大的…說實話,我都不太敢講關於清華北大留學生的相關話題。因為看最近相關文章的評論區裡,輿情幾乎都是一邊倒地指責,甚至謾罵。偶爾有些作者發出些反駁的聲音,基本也都是得被花式吊罵。
  • 面對留學不歸的質疑,清華北大為何不回應?請大家用數據說話
    面對留學不歸的質疑,清華北大為何不回應?懇請大家用留學數據說話當今世界是正在走向全球化的時代,因此眾多的中產家庭子女都選擇了留學這條學習道路,但是一段時間以來,一些留學生畢業後選擇留在美國工作,引發了大家的議論,尤其是清華、北大作為我國的最高學府,一些高材生去國外留學畢業後沒回中國工作,媒體和公眾更是表示出對清華、北大的質疑,紛紛表示:為什麼學成之後不回來建設我們的祖國?
  • 雜談:關於留學生留學與學成歸國
    今天在《今日頭條》悟空提問專欄看到這個提問:面對清華北大留學不歸的洶洶輿情清華北大為什麼保持沉默新冠疫情在中國爆發的時候,留學生們紛紛在留學所在國採購口罩等防疫物資郵回祖國,支援祖國人民抗擊疫情;暑期絕大部分沒有完成學業的留學生留在了海外,不給祖國添亂,異國他鄉呆在租住的公寓裡一呆就是半年。據不完全統計,留學生確診率極低,這些留學生們很好保護了自己,也做出了很大的付出,他們的留守對祖國抗疫做出了貢獻。 我們回到悟空提問的問題。
  • 清華開學校長講話:2398字中「鄉土」出現17次,用意何在?
    可以說,邱校長的講話,將鄉土情提高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到此,我們應該認識到,清華今年的錄取通知裡贈送的書《鄉土中國》的深意了。為何校長在本科生開學典禮講話中,如此強調「鄉土」,這應該跟社會上一直以來對清華北大的質疑相關。
  • 你的孩子是否願意再填清華、北大?
    談到為民族做貢獻這個問題,不得不提到那些出類拔萃的人物,當然他們也多出自所謂的名校,如:清華、北大……但出自清華、北大的那些所謂的高材生就真的能不忘祖國而選擇報效這個民族嗎?先讓我們來看一張圖:圖片說明:清華大學2018年出國留學的有1146
  • 清華北大真是美國預科班嗎?校長在畢業典禮上的發言,表明了態度
    清華北大真的是美國高校預科班嗎?他們校長在畢業典禮上的發言,表明了態度!國際形勢的嚴峻令留學生身份頗顯尷尬,不過最有爭議的事情,是那些明明受著祖國的教育長大,最後卻跑去建設別的國家的留學生。正因為如此,像清華北大這樣的神聖學府,如今在網友面前備受爭議。
  • 清華北大真是美國預科班嗎?畢業典禮上的校長發言,表明了態度!
    清華北大真的是美國高校預科班嗎?他們校長在畢業典禮上的發言,表明了態度!國際形勢的嚴峻令留學生身份頗顯尷尬,不過最有爭議的事情,是那些明明受著祖國的教育長大,最後卻跑去建設別的國家的留學生。正因為如此,像清華北大這樣的神聖學府,如今在網友面前備受爭議。畢竟這兩所學校每年畢業生當中近1/3的人,都選擇去國外留學鍍金,可是學成歸國的人數卻是寥寥無幾,甚至於像矽谷這樣的高科技聚集地,已經成為了清華和北大畢業生的天下。
  • 在「出國留學不歸」的質疑下,清華北大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種回應
    要是不看自媒體,你可能都不知道清華和北大的畢業生,「都去國外留學了」。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清華和北大突然就被頂到了風口浪尖。我想了想,其實也不奇怪。一種是清華北大,一種是其他大學。清華和北大有沒有一起「吃過肉」我是不知道,但是只要網上有人煽風點火的話,那讓他們倆一塊挨刀,幾乎就是板上釘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