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筆者在某網站看到一個比較有趣的問題:面對清華北大留學不歸的洶洶輿情,清華北大為什麼保持沉默?其實關於這個問題,筆者很想就發聲了。近些年來,高校畢業生外出留學,但學成不歸,不參與祖國的建設,這是多麼可恥、可悲?
那麼面對清華北大留學不歸的洶洶輿情,清華北大為什麼保持沉默?面對學生的數典忘祖,清華、北大能說什麼?有什麼可說的?只好保持沉默、無話可說。之前筆者創作過一條短視頻,在視頻當中,筆者毫無顧忌地談到了自己的看法:愛國主義教育的嚴重缺乏。留學生為什麼學成以後不來參加祖國的建設?他們沒有一顆感恩的心,他們認為祖國母親對他們的付出都是理所應當的,當然不僅僅是清華北大的留學生,清華北大只是作為頂尖學府,備受關注才會引起非常大的輿論關注 。
筆者之所以認為核心問題是愛國主義教育缺乏,是因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確出了問題。大學生不知道甲午戰爭是什麼,不知道錢學森是誰,不知道抗日戰爭多少年……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可是現在的學生還在乎這些嗎?現在的高校教育只記得培養高端人才、只記得排名,卻不知道為誰培養人才;試問如今的高校教育到底在給誰培養人才?正如鄭強教授所言:如果再不重視愛國主義教育,那麼有一天打在我們頭上的飛彈是我們留學生親手製造的。這是多麼可怕?所以全面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勢在必行。
當然在短視頻的評論區也有另外一種聲音:留學歸來待遇不比外面,回來還幹嘛?正如網友所言:「回來幹什麼?一個科學家比不上唱一支歌、拍一部電影、電視劇。誰願意呀。還有哪些地產大亨……」「愛國主義教育必然重要,但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給予的豐厚的物資待遇。因為多數人都抵不住這巨大的誘惑而留在美國,這也不足為奇……」「提高愛國教育固然重要,但打壓娛樂,補貼提高高科技設計待遇,勢在必行,真價值要多配高待遇!」「確實,學者、技術研究人員、研究專家,這些人的待遇提高才行;幹的活苦得要死,拿著微薄的收入,怎麼養家?一個房子都買不起,怎麼辦?」「對有才華的學生,國家要提高待遇,保證他們的生活……」
是的,網友的說法不無道理,但是俗話說得好——狗不嫌家窮,子不嫌母醜。在那個一窮二白的中國,錢學森衝破重重阻攔,一心參加祖國的建設 ;鍾南山院士青年留學時期,學成以後,面對導師的高薪挽留,他毅然決定回國為人民服務,他認為祖國在那樣艱難的情況下還送他們出去,一定要回來。儘管網友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學成不歸,這是多麼可恥?所謂沒有忠誠的能力,一文不值。
那麼你認為面對清華北大留學不歸的洶洶輿情,清華北大為什麼保持沉默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