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使用存在不得體、不規範現象 今天如何好好「說話」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如何讓語言使用更規範、更得體?語言的優美在於其獨特的表達功能,在於能否滿足表達需要、是否適應場合和情境。一味使用網絡流行語會鈍化我們的感受,濫用華麗的書面語同樣會讓表達蒼白空洞。因此,使用語言要力戒盲從,做到「修辭立其誠」,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用差異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詞彙告急 語病不少

  「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敲代碼,一天下來用的英文字母比漢字多,用的計算機語言比漢語多,感覺自己的語言能力都退化了,話到嘴邊也找不到合適的詞,只好別人說什麼,自己就跟著說什麼。」在北京市中關村工作的程式設計師小周說。

  「平時都是在網上跟人聊天交流,一天噼裡啪啦能發好幾千條。可到了要寫正式材料的時候,憋了幾個小時也寫不出來,好多說法都不知道該怎麼用書面語表達。」一名網友在網上抱怨,引發不少共鳴。

  除了表達乏力,語言文字使用不規範的問題也廣泛存在。今年年初,一部熱播古裝劇收到了「能氣死語文老師」的評價,文白夾雜的臺詞被挑出多處語病,比如「款待不周」「聽過一些耳聞」等,有網友評論說:「簡直頭皮發麻,想要拿紅筆批改的手快要按不住了。」

  2018年5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下發了《關於全面提升裁判文書質量切實防止低級錯誤反覆發生的緊急通知》,針對個別裁判文書存在低級錯誤等問題,要求各級人民法院加強源頭治理,並落實相應司法責任。此前,「帶病」法律文書頻頻出現,例如某地人民法院的一份判決書,被網友爆料存在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語法錯誤等諸多問題竟達68處之多。

  「感覺自己語言不豐富、不得體有多種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些受訪者在上學的時候,可能只是把語文當作應試工具,沒有下功夫多讀書多練筆,語文沒學好,導致語言素養水平不高。如果使用語言不規範,出現了錯字語病,甚至表達了完全相反的意思,這就違背了初衷,達不到預期效果。」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浙江師範大學教授顧之川說。

  適時調整 不斷規範

  使用語言文字,該遵循哪些規範?2001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正式施行,指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範漢字」。據了解,語言規範包括字形規範、字音規範、標點符號規範、詞語使用規範、語法規範等,依據標準是國家關於語言文字的相關文件,如《漢語拼音方案》《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漢字簡化方案》《簡化字總表》《標點符號用法》等。

  截至2016年,國家頒布實施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範標準6類47種,語言文字信息化規範標準59種,針對語言文字或者包含語言文字相關規定的法律、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近2200項。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直接查閱規範標準不太現實,工具書成了必不可少的助手。

  「《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的每次修訂,都會參照國家有關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的變化調整,並結合社會變化和學術進展,所以修訂永遠在路上。修訂周期太長,不能反映語言生活的發展變化;修訂周期太短,讀者會感覺無所適從,因此修訂周期會找一個平衡點。」 商務印書館漢語編輯中心主任餘桂林介紹。

  人民網輿論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祝華新說:「雖然今天語言學界很少提語言純潔性這一概念,漢語也在不斷增強現代性,但我們還是要為語言的健康和規範而努力。」祝華新建議,對於語言使用採取「分層管理」:小說、電影等文藝作品,特別是以網絡形態出現的文藝作品,可以適度寬鬆;主流媒體、教科書、政府公文必須規範,起到文化導向作用。

  2010年起,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開始開展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加強依法管理監督語言文字應用的力度,提高全社會語言文字規範意識和規範化水平。根據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的2017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狀況,有關部門制定了《關於加強「微語言」傳播治理工作總體方案》,開展了全國100種報紙語言文字使用情況監測、全國5A級景區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研、全國醫療系統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研、商標廣告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研,開展了出版物「質量管理2017」專項工作等,從各方面推進語言文字應用規範管理。

  學習經典 力戒盲從

  魯迅的《少年閏土》《阿長與山海經》、楊振寧的《鄧稼先》、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彭荊風的《驛路梨花》、劉慈欣的《帶上她的眼睛》、阿來的《一滴水經過麗江》……語文教材上的經典課文,給不同時代的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語文教材通過文質兼美的課文體現詞語、語法規範,培養學生的語感。」顧之川說,「現在倡導全民閱讀、構建書香中國,對提高大眾語言素養是一種非常好的導向。建設書香中國需要建設書香校園,讓中小學生從小通過閱讀開闊視野、豐富內心,提高語文運用的能力。」

  「《現代漢語詞典》收錄了6.9萬詞條,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詞,大部分都很少用到。應該用好網絡平臺,增加表達豐富、優美、生動的優質內容供給,擴大讀者的選擇空間。」餘桂林說。

  「語言的優美在於其獨特的表達功能,在於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能否滿足表達需要、是否適應場合和情境。一味使用網絡流行語會鈍化我們的感受,濫用華麗的書面語同樣會讓表達蒼白空洞。因此,使用語言要力戒盲從,做到『修辭立其誠』,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用差異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申小龍建議。(記者 許 晴)

相關焦點

  • 語言使用存在不得體、不規範現象 今天該如何好好「說話」?
    核心閱讀  如何讓語言使用更規範、更得體?語言的優美在於其獨特的表達功能,在於能否滿足表達需要、是否適應場合和情境。一味使用網絡流行語會鈍化我們的感受,濫用華麗的書面語同樣會讓表達蒼白空洞。因此,使用語言要力戒盲從,做到「修辭立其誠」,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用差異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 今天如何好好「說話」(解碼·語言規範)
    核心閱讀如何讓語言使用更規範、更得體?語言的優美在於其獨特的表達功能,在於能否滿足表達需要、是否適應場合和情境。一味使用網絡流行語會鈍化我們的感受,濫用華麗的書面語同樣會讓表達蒼白空洞。因此,使用語言要力戒盲從,做到「修辭立其誠」,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用差異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 一法院判決書存在語言問題68處 該如何好好「說話」
    語言使用存在不得體、不規範現象  今天如何好好「說話」(解碼·語言規範)  核心閱讀  如何讓語言使用更規範、更得體?可到了要寫正式材料的時候,憋了幾個小時也寫不出來,好多說法都不知道該怎麼用書面語表達。」一名網友在網上抱怨,引發不少共鳴。  除了表達乏力,語言文字使用不規範的問題也廣泛存在。今年年初,一部熱播古裝劇收到了「能氣死語文老師」的評價,文白夾雜的臺詞被挑出多處語病,比如「款待不周」「聽過一些耳聞」等,有網友評論說:「簡直頭皮發麻,想要拿紅筆批改的手快要按不住了。」
  • 中國式「不好好說話」,主力軍居然是……
    本文基於微博「不好好說話」話題、知乎問答(「如何應對家人的『語言暴力』」、「如何面對父母的語言暴力」、「父母語言暴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和《人物》雜誌《中國式「不好好說話」》徵集稿中收錄的語錄共計 5243條數據(收集時間截至6月1日),從家庭語言暴力的施暴者、針對點、具體形式、後果等方面展開分析,並提出或許可行的建議。
  • 語言表達「得體」6法 語言「得體」
    「得體」6法技法1:看準對象,掌握分寸對不同的說話對象,有時可能所說的重點不同,即所謂「對什麼人說什麼話」,要從對象的年齡、職業、思想、性格等不同特點出發,寫或者說恰當的話。同一個意思,對不同的人,就應有不同的說法;同一個內容,對不同的對象,說話時的重點也應不同。
  • 口吃的人是不好好說話嗎?
    作為一種言語障礙,結巴表現為說話時經常非自願的重複、停頓或者延長。不同的人,結巴的方式也不一樣。很多人在說第一個字或者第一個音的時候容易卡住,即使非常用力地講,第一個音還是出不來:有的人是重複,比如申公豹給哪吒說自己名字時,一直重複中間的「公」:申公……公……公豹。也有些人會在說話時高頻率使用語氣詞——嗯啊哦等。
  • 對幼兒園教師而言,至少要注意語言規範、舉止文明、衣著得體
    語言規範,舉止文明,衣著得體「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是人們對教師的股切期望,更體現了教師個人行為的教育功能。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師的言行舉止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對幼兒園教師而言,至少要注意語言規範、舉止文明、衣著得體。
  • 不值得深交,好好說話需要父母從小引導
    有的父母因為沒有情緒宣洩的窗口,朝孩子「刀子嘴」就成了經常,甚至還有家長覺得對孩子進行言語的打擊是挫折教育,而對孩子來說,傷害卻是一生的,不僅會讓孩子習得暴力語言,不知道該如何和他人好好說話,還會摧毀孩子的自信,改變孩子的性格。在這個充滿社交的社會裡,會說話的人,往往更受歡迎,獲得機會的機率也會更高。
  • 男女對語言的使用,真的存在差異嗎?
    男性和女性使用的詞語類型和語法有各自的特點,兩者之間存在許多鮮明的差異,這種現象被心理學家稱為「性別化語言」。正因如此,大多數時候我們可以很輕鬆地分辨出話語表達者對應的性別。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副教授艾德麗安·漢考克(Adrienne Hancock)發現,大多數「性別化語言」的研究認為,女性在說話時更傾向於表達感情,如分享經驗和表達情感,即更多地使用描述情緒的詞語和強調或加強語氣;男性則更傾向於使用語言傳達信息,如會使用更長的句子,並對句子中涉及的內容進行更多的補充說明。
  • 高考語文,語言表達得體試題技法點撥及備考策略
    語言表達得體題,所佔得分不多,規律性卻很強,不太容易丟分。「得體」的「體」,包括語體(口語和書面語)、事體(表達的對象、場合和目的等)、自體(身份、職業、尊卑長幼等)。「得體」呢,指符合語境和語體的要求,能夠恰當地使用語言。在詞語和句式的選用上,要注意意義、色彩、語氣等的要求。這一類考題,常和詞語使用、病句修改、各類表達結合考查。這樣的題目,勿丟失,其實就是得分。這題目有以下幾個特點。選材多是簡短的應用文以及日常交際用語,生活氣息強。
  • 新聞稿中阿拉伯數字使用規範
    為了規範出版物上的數字用法,1986年12月31日,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出版局、國家標準局、國家計量局、國務院辦公廳秘書局、中宣部新聞局、出版局聯合下發了《關於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這個規定是我國所有出版物包括報紙如何使用阿拉伯數字的依據。  《規定》除了提出「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而且又很得體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
  • 為什麼長時間不說話,很多語言功能會後退甚至喪失語言能力
    但是從語言障礙研究角度來說,還是值得探討一下的。為什麼長時間不說話,語言功能會後退語言功能不僅僅局限於講話,還包括語音,文字、肢體語言等,對於已經學會說話,正常情況下,很難失去說話的能力,因為即使不開口,也會有很多替代方式來替代口語進行溝通交流。
  • 網絡語言,到底該規範什麼
    然而,網絡語言規範相當複雜,討論要不要規範的問題,需要先釐清最基本的問題,才能有的放矢。區分本體與內容對各界抨擊的網絡語言不規範現象,其實應該區分為語言本身和語言表達內容兩個層面的問題。語言本身的不規範現象,指的是網絡中使用的字、詞、句等語言成分打破了既有的中國語言文字系統規則,以及不遵守語言法規、規範和標準。
  • 語言得體試題30道(含答案)
    下列表達得體的一項是()A.我今天不去看球賽了,你自己去吧! B.我偶染貴恙,無法觀賽,深表歉意!C.我感冒了,現在還在發燒,真糟糕! D.我生病不能去看球賽了,實在抱歉!9.下面是某校校慶前夕,四位校友 發給聯絡辦老師的簡訊,其中語言表達得體的一項是( )A.獲悉母校華誕,甚喜,屆時定撥冗出席慶典,特此通知。
  • 如何張開嘴說話,關乎你事業發展的好壞,請精煉你的語言
    會說話的人能夠抓住重點、引人入勝,不會喋喋不休,讓人不耐煩或者讓人感到不舒服。那麼,該如何張開嘴說話呢?好的說話方式應該是大方、得體、語言豐富又幽默風趣!不論他人是不說他人非!當然速度也不宜太快或者太慢,快了讓人應接不暇接收不到信息!慢了又讓人不耐煩。另外在說一件事或者一個人的時候要恰到好處!不能誇大其詞,長期這樣的話必定會受到別人的輕視。認為你是個吹牛大王。
  • 好好對娃說話,拒絕語言暴力!
    好好對娃說話,拒絕語言暴力!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悉心陪伴和正確教育,然而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父母常常會出現「語言暴力」,給孩子的身心發展帶來巨大的危害。今天育姐就給大家說一說,父母的語言暴力對孩子來說有多可怕。
  • 如何開發孩子說話的潛能,語言啟蒙有技巧你不知道嗎
    這樣的孩子在未來的成長中不會一帆風順,和說話正常的孩子相比,他們在聽說讀寫、注意力和社交能力上表現落後。所以,如果能更早的刺激布羅卡區域的機能,就能讓孩子在語言領域提前發展,得到更多潛能的開發。如何開發布羅卡區域呢?是不是有什麼技巧呢?
  • speak out of turn可不是指正話反說,真正意思是說話不得體
    speak out of turn說話不得體。turn在此為名詞,意思是「行為舉止"。out of有「偏離」的意思,所以speak out of turn可以解釋為「說話不得體」,通常是指說話的時機、身份不恰當。
  • 別讓「愛的語言」變成「語言暴力」,父母要學會好好說話
    因為語言的分量格外沉重,如果沒有把握好分寸,就會一步步壓垮孩子。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比方說我的朋友莉莉,因為孩子把碗給打翻了就對她又罵又羞辱,怪孩子完全沒有腦子,說了幾次都不聽。對莉莉這樣的做法,我們共同認識的幼兒老師就嚴肅地表示:別讓"愛的語言"變成"語言暴力",父母要學會好好說話。
  • 《文字商人》|文字與語言的魅力,告訴我們好好說話是王道
    我學會說話不算早,也不算晚,剛剛好。其實,當父母聽到孩子開口說第一句話,叫的是媽媽或爸爸時,是為人父母聽過世間上最美妙的聲音,想要從孩子聽到更多聲音,於是父母開始了教孩子說話的旅程。在咿咿學語時期的孩子,最是可愛啦!隨著時間的增長,孩子的身高也在拔高,這不開始要去學習語言和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