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論】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英語學習的5大心得:如何精通多國語言!(推薦收藏)

2021-02-07 英語視頻

新加坡國父、前總理李光耀先生精通英語、馬來語、普通話、客家話、日語等多門語言。他在Keeping My Mandarin Alive: Lee Kuan Yew's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中文版書名:《學語致用:李光耀華語學習心得》)一書中介紹了自己學習語言的心得,今天英語視頻君整理翻譯與大家分享。


英語再好,不練習都會退步


How many Mainland Chinese can learn English to the level that we can? A very small percentage. They are using Mandarin all the time, they will lose their English. I will give you an example. I used to meet the Taiwanese ministers, the older generation - all Harvard PhDs. In other words, they wrote their theses in English but worked in Taiwan in Mandarin. When I went to Taiwan, I spoke to them in Mandarin, first two days (my Mandarin was) very stiff. At the end of the week, I was more fluent. They came here to meet people from our ministries, first two days their English was halting, at the end of the week they became more fluent.


在大陸,有多少中國人的英語能和我們說的一樣好?(李光耀受英語教育,以優異成績從劍橋大學法學專業畢業)非常少。他們每天都使用中文,英文水平就會降低。我舉個例子。我見過臺灣一些老一輩的部長們,都是哈佛的博士。他們的畢業論文是用英文寫的,但在臺灣工作時,他們使用中文。我去臺灣的時候,我和他們說中文,開始的一兩天,我的中文非常生硬。差不多一周後,我說的更流利了。當他們來新加坡和我們的部長會面時,最初一兩天他們的英文說的磕磕巴巴,但差不多一個禮拜就流利多了。


流利比詞彙量更重要


Learn young, never mind the standard, capture the fluency, capture the way you speak it, capture the grammar, never mind if your vocabulary is limited, you can expand it later on.


從小學起,別在意是否標準,努力說的流暢,學會表達方式,正確使用語法,不要在乎詞彙量太少,以後會擴大的。


多開口才能活學活用


You need to spend the time and effort. You must have the interest. At the end of the day, it must be a live language. Apart from watching it on the TV or reading the newspapers, you must meet people and talk. Then it is a live language.


你要花時間和精力。一定要有興趣。歸根結底,必須在生活中使用語言。除了看電視和讀報,你必須和人們交談。這才是活的語言。


從小學語言記得更牢


Language is heard and spoken long before people learn to write and to read. The more frequently one uses a language, the easier it is to express one's thoughts in it. The younger one learns to speak a langugae, the more permanently it is remembered.


人們學會讀寫一種語言之前很久就會聽說。一個人使用一種語言越頻繁,就越容易用它來表達思想。學習語言的年紀越小,就越不會忘記。


西學為體,中學為用


I may speak the English language better than I speak the Chinese language because I learnt English early in life. But I'll never be an Englishman in a thousand generations and I have not got the Western value system inside me; it's an Eastern value system with the western value system superimposed.


我的英文大概比中文好,因為我從小就學習英文。但無論再過多少年,我都不會是個英國人,我並沒有接受西方價值觀。我的價值觀是帶有西方色彩的東方價值觀。


如果您喜歡這個視頻Or文章的話,請點右上角圖標分享給您的朋友們!


英語視頻個人微信號:speechclub2016,歡迎各位勾搭!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英語視頻。

相關焦點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漢語絕不會成為官方語言,除非你們把我打倒!
    新加坡超過7成都是華人,李光耀卻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官方語言 引言 越喜歡一個人,受這個人的影響越大。——羅伯特·B·西奧迪尼 每個國家都有這個國家標誌性的人物,這個標誌性人物帶領著這個國家走向了一個新的臺階,同時也是諸多民眾敬仰的對象,李光耀就是一個人,他是新加坡的國父,同時也帶領了新加坡從一個貧困潦倒的國度帶走向了亞洲四小龍,同時他的名字在某一時期已經和新加坡畫上了等號。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為什麼掀起「去中國化」運動,廢除漢字教育?
    然而,漢字在新加坡的繁榮景象,也僅僅維持了短暫的十年,但在之後的「去中國化」運動中,陷入了低迷期。 新加坡「去中國化」運動,發起人正是當時的總統,「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李光耀是新加坡華人,祖籍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正是這樣一位華人總統,在新加坡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去中國化」運動,這場運動直切要害,從漢字教育入手,直接廢除了新加坡課堂漢字教育。
  • 新加坡華人佔7成,為何英語是官方語言?李光耀直言漢語劣勢明顯
    去新加坡旅遊跟生活的話,基本上漢語就可以了,畢竟街上大部分都是華人。不過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新加坡的華人佔了7成,但是漢語卻不是他們的官方語言,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則是英語。這一點可能許多中國人都想不明白了,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自己也是華人的後代,為何不把漢語定為官方語言呢,而是要選擇英語呢?
  • 李光耀為何說: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喜歡看新聞聯播的人們大都知道李光耀,他被譽為新加坡國父。也是他一手主導了將英語變為新加坡通用語言這件事。他認為,在新加坡,漢語語言劣勢很明顯,因而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也因此,在上臺後便開始推行雙語(中文與英語)政策。他曾在自己的書中寫道:「語言政策可能會成為經濟成功的關鍵。它確實能決定一個國家的成敗。」也正如李光耀所言,因為大家都說英語,這就把不同民族的新加坡民眾聯繫在了一起。舉世皆知,英語是最容易學習的語言。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只要我在位一天,漢語就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01深知這個國家人民的厲害這個人就是李光耀,被譽為新加坡的國父,自他上臺以後,就直接將漢語廢除了,並且還全面禁止了有關漢語的學習項目,甚至連當時有名的南洋大學都關閉了,之後他便開始大力宣傳英語的好處,並且積極推動,讓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由於新加坡的華人數量佔比比較大,所以其推廣難度可想而知。
  • 李光耀廢除新加坡漢語教育,建議中國全面學習英語,最終被打臉了
    漢語是全世界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六種工作語言之一,聯合國的任何文件都要有一份中文版的。漢語和漢字經過了數千年歷史的沉澱,承載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是祖先留給咱們最重要的財富。不過近代以來不少人都主張廢除漢語和漢字,魯迅曾經這麼主張過,被稱為「新加坡國父」的李光耀也曾經建議中國廢除漢語。
  • 李光耀: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你怎麼看
    李光耀是新加坡的前總理,他被人親切地稱為「國父」,在國際政壇上久負盛名,他不僅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卓越的經濟大師,新加坡能以區區彈丸之地,創造出令人矚目的經濟奇蹟,他的功勞十分大。曾經經濟騰飛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就是得益於這位總理的領導。
  • 李光耀:漢字影響雖大,但「缺陷」明顯,不可能成新加坡通用語言
    全世界有15億人說漢語,佔世界人口20%,相比起多音節的英語,漢字更容易學會讀,但寫起來就要比英語難。漢字的由來普遍說法是源自」造字始祖「倉頡。倉頡是黃帝時期的史官,需要負責諸多事物,其中一件就是記事,倉頡發現結繩記事的方法還是不方便,結只要多了起來人還是記不住那麼多是事情,他就」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指掌「創造了字。
  • 新加坡的「國父」先在新加坡廢漢語,後又扶持漢語學校發展
    新加坡是個看起來很中國化的國家,十幾年前中央電視臺還引進了不少新加坡拍的電視劇,因為演員和劇情都很中國化,很多人看完劇集長大後才反應過來這是「進口產品」。而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在上位之初就搞得風生水起,「去中國化」首當其衝的便是漢語。
  • 李光耀:新加坡7成是華人,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李光耀:漢語在國際競爭中沒有優勢,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 前言 百度上有一個詞條,關於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去新加坡可以說中文嗎?"好奇的驅使,許多的人不由自主地點入瀏覽。
  • 新加坡7成是華人!李光耀: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前言百度上有一個詞條,關於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去新加坡可以說中文嗎?"好奇的驅使,許多的人不由自主地點入瀏覽。在眾多人的認知裡,新加坡像是我們另一處的"友誼港灣"。在無數短評中有這樣一位新加坡網友這樣談到。01 新加坡的船長是華裔"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祖籍廣州生在新加坡的華裔。自幼受西方文化薰陶的他從時局動蕩的環境裡成長,輾轉西方熟稔歐洲文化,正統的西方文化孕育出這位"開國元首"李光耀。
  • 李光耀為何定英語為新加坡官方語言
    按照慣例,無疑應該拋棄馬來語而選擇使用人口最多的華語,但李光耀卻在審時度勢後,力推英語上位,最終確立了英文為新加坡的政府用語。要知道,他要不是一個強勢的大家長,是怎麼也做不到的。新加坡在英國殖民統治期間,英國當局都沒有宣布英文為官方使用語言,反而是英國撤走後,李光耀做到了。
  • 華語為何不能作為新加坡國語?李光耀:那會是個錯誤
    而漢語則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國魂,是中國人的根本。它猶如血脈筋骨一般,紮根在中國人的心中。如今除了中國人之外,越來越多的種族開始接觸漢語,甚至還成為某些國家的通用語言,比方說新加坡。記得在百度上有這樣的一個詞條,」新加坡可以說中文嗎?"
  • 李光耀:華語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這是為什麼?
    李光耀說:假如新加坡全部都是華人,沒有馬來人和印度人,把華語當成國語、行政語言,我們能夠生存下去嗎?誰願意來和我們做生意,我們該怎麼繼續下去?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把華語作為官方語言,新加坡必定會分裂。
  • 新加坡華人佔七成,李光耀卻堅持將英語作為官言:除非你們打倒我
    新加坡是中國之外唯一以華族人口佔多數的國家,其華人數量佔國民總人口的70%以上。早在獨立之初,不少華人富商為更好傳承中華文化,興辦中文學校;英國殖民期間基於華人在新加坡的影響力,也未強制新加坡人拋棄漢語改學英語。
  • 李光耀: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點原因,另外一點是因為李光耀認為漢語在國際競爭中沒有優勢。李光耀認為,如果不是從小就開始學習,很難真正掌握漢語,漢語屬於單音節語言,每一個字的發音都有4個到5個聲調,這對於初學者而言十分困難。除此之外,漢字筆畫複雜難於書寫,這也是舉世公認的,並且每個字的背後都有其深意或者歷史背景。
  • 李光耀關閉新加坡南洋大學、壓制華文教育是不可原諒的
    不僅如此,新加坡還依託著重要的地理位置來發展轉口貿易,使得國家經濟迅速發展,被稱為「亞洲四小龍」而這種種都離不開李光耀的努力。李光耀被譽為「新加坡國父」,他在新加坡的地位不言而喻,如果不是他,也不會有今天的新加坡。
  • 李光耀:華語的劣勢顯而易見,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對於此事,李光耀曾在其著作《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有過這樣的記錄:「新加坡於1965年獨立時,中華總商會的一組代表向我遊說希望將華語選為國語。我對他們說:你得先把我打倒。」當時很多人想不通,李光耀同樣是華人後裔,並且他曾坦言,自己非常清楚得罪了中華總商會,對政治前途非常不利,那他為何寧願承擔風險,也仍然堅持不把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呢?
  • 李光耀:漢語沒有競爭優勢,不能成為新加坡的主導語言
    對於此事,李光耀曾在自己的著作《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有過記敘,他坦承新加坡是有七成的華人,但畢竟還有三成的馬來人和印度人,如果自己執意將其中一個族群的語言定為新加坡國語的話,都勢必會引發其他族群不滿,處理不好就會讓新加坡四分五裂。當然,這只是李光耀陳述的原因之一,另外一點是則是他認為漢語的國際競爭力不強,優勢要低於英語。
  • 李光耀:此生最自豪的事,把英語而非漢語作為新加坡官方語言
    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把華語作為官方語言,新加坡必定會分裂。晚年的李光耀在回憶中再次表示:「如果時光倒流回1965年,我還會選擇同樣的政策。」初心不改,堅持本心,這就是李光耀解決這一問題的動力和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