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三分鐘學一個新知識,
這裡是【每日一課】,
你好,我是樹文。
上一講我們學習了用數字、事實、細節來呈現信息化語言的方法。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二種方法,用類比法和詮釋法明確抽象概念。
我們人是天生就不喜歡抽象概念的,如何把你的話寫透,類比法和詮釋法就是非常重要的兩種方法,而是簡單易學。
你知道類比有多偉大嗎?這並不是我在說大話,可以說類比為人類從無知到有知架起橋梁都不為過。
請看下面的案例。
因為「正義」太抽象,於是有「雷神之錘」代表正義消滅邪惡;因為愛情太虛幻,於是有「月桂樹」代表了吳剛的牽掛。從古至今,所有聰明的寫作者都善於使用類比方法表大他們心中的抽象概念。
如果你能在你的專業領域裡寫專業術語的時候,用到通俗的類比,讓讀者更容易理解,那麼你的作品在權威性和可讀性上同時兼備了。
我聽過一個腦梗塞的類比:腦梗塞是個專業術語,作者是這樣解釋的:
腦細胞就像稻田裡的秧苗,期初秧苗缺點水沒事,只要能及時恢復灌注,還不至於乾死;要是時間過長,地都龜裂了,再灌注就晚了。
看這句話:
「無論在什麼時候面對客戶,我們都應該展現這樣的中間狀態——放鬆但又不過於鬆懈。」
什麼是放鬆但又不過於鬆懈的狀態呢?你可以用一個類比:
「無論在什麼時候面對客戶,我們都應該機敏但又不過度緊張,處於坐過山車和旋轉木馬的中間狀態。」
再看下面這句:
「赤字給經濟帶來消極影響。」
寫成這樣更棒:
「赤字會在經濟血流中擴散微弱而又具毀滅性的毒素。」
第二個方法是詮釋法,對於文章裡的關鍵詞,通過你自己的理解把它展開來寫就很棒。
看這兩組例子:
「我們需要情商高的候選人。」
寫成這樣更棒:
「我們需要候選人具備與他人達成共贏局面的能力。」
「這是一份更有執行力的方案。」
寫成這樣更棒:
「這份方案能讓新參與項目的每個成員在三個月內,將工作熱情轉化為行動計劃,繼而輸出可以量化的工作成果。」
有一本書叫《風格感覺》書中作者有這樣一句話:
「對於有文化的讀者,讀到清脆的句子、吸引人的隱喻、俏皮的旁白、優雅的轉折,可謂生活中的一大樂趣。」
以上就是打造語言質感的第二個方法,用類比和詮釋來明確抽象概念。
明天我將來和你繼續學習第三個打造語言質感的方法:向前挖原因,展示邏輯。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恭喜你又學會了一個寫作表達的技巧。
我是樹文,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