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Wendy Taormina 酷炫腦
電影《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
以下為朗讀小姐姐全文音頻
作者 | Wendy Taormina
翻譯| Kolibri
改寫| 伊俐
審校 | 酷炫腦主創&小注
朗讀 | 胡恩
美工 | 雪今金
編輯 | 小注
總的來說,心理幹預可以幫助殘疾人士度過殘疾的各個階段,並幫助他們解決在不同階段面臨的困難。
遭受殘疾打擊的人在一開始會面臨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他們需要處理生活的轉變,價值觀的改變,接受殘疾帶來的長期影響。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第一次經歷殘疾的人還必須學會處理因殘疾改變的家庭關係以及由此帶來的跨文化問題和適應過程,學會與幫助他們適應的專業人員相處。他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發生了變化,這意味著他們必須經歷一個自我評估和調整的過程。
意外受傷導致身體殘疾所產生的心理變化與失去親人所經歷的悲傷相似。哀傷的過程包括逐漸接受自己殘疾的這個事實:從一開始的震驚、否認,到憤怒或沮喪,再到最後的調整和接受。
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
這些不同的心理階段是可以預測的,但是不同的個體出現的心理變化可能會不太相同。遭受殘疾打擊的人會按照自己的節奏陸續經歷這些心理變化,也可能跳過某些階段。當一個人經歷其中一個階段遇到困難,或者「卡住」時,就會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最終會影響到這個人接受和適應殘疾的過程。
新出現的殘疾經歷與心理幹預
心理幹預可以幫助殘疾人士度過殘疾的各個階段,並幫助他們解決在不同階段面臨的困難,提升他們遭受打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其中,認知行為療法(CBT)可以幫助人們接受自己殘疾的外表或身體功能。
通過認知方式的調整,可以讓殘疾人專注於自我適應中遇到的核心問題,減少消極情緒對個體的影響,消除適應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阻礙。一個遭受殘疾的人花費在 CBT 的時間取決於他們經歷的殘疾類型和這個人的應對能力。
適應殘疾的各個階段
適應殘疾的過程包括四個基本階段。這些階段包括震驚、否認、憤怒及沮喪和調整及接受。每個人會以自己的節奏度過這些階段。
圖源網絡
震驚:震驚包括情緒和機體的雙重麻木狀態,這個階段可以持續幾個小時到幾天。
否認:否認自己殘疾的事實可能會持續三周到兩個月的時間。這是一種防禦機制,可以讓一個人逐漸接受他殘疾的狀態。只有當否認自己殘疾的事實時幹擾到個體的生活、治療形式或康復進程時,它才會成為一個問題。
憤怒/沮喪:憤怒和沮喪是對失去某種軀體功能以及個人在社會環境和地位的變化的一種反應。在這個階段,人們可能會經歷許多不同的情緒,並為他們身體形象和功能的改變以及對未來期望的喪失感到悲傷。
調整/接受:調整和接受階段並不能讓一個遭受殘疾的人對他現在經歷的事情感到開心,但可以讓他放下不切實際的幻想,重新融入家庭和社會。他也許會慢慢地與有同樣經歷的人交流,適應自己的新角色。
圖源網絡
遭受殘疾打擊後所產生的心理變化在很多時候是決定一個人康復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效的心理幹預可以幫助殘疾人士逐漸恢復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在面臨生理殘疾時,許多人會經歷超過 4 個心理階段,多達 12 種不同的心態,包括:
l 震驚
l 焦慮
l 不甘
l 否認
l 哀傷
l 沮喪
l 迴避
l 內化的憤怒
l 外化的侵略
l 承認
l 接受
l 調整
殘疾人士:你仍然是你自己
無論在哪方面,殘疾都不會改變一個人。相反,殘疾會影響一個人對自己的認同感,人們會將自己擁有的或者有能力發展的信仰、態度、才能、魅力、恐懼或社交能力混合在一塊,並與殘疾聯繫在一起。一個人對自己的認知影響著他適應殘疾的能力。
殘疾人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我能幫你做些什麼?或許大眾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認識到殘疾人和殘疾之前的他們是同一個人。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僅僅因為他們有某種形式的殘疾就區別對待他們。不要期望他們變得更弱或更強,也不要因為他們表現出殘疾以前沒有的品質而感到驚訝。
某種形式的殘疾經歷會促使人們提出「尋找自我」的疑問。有些人會感動於自己從殘疾經歷中領悟到的一些東西。他們會感激殘疾幫助他們樹立新的價值觀。
許多心理調整過程與個體經歷的殘疾可能一點關係都沒有,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例如,一個人可能會因為自己很難找到一個相愛的人,而認為這是自己的「殘疾」,並為此感到沮喪。然而這個情感問題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不管他/她是否真的殘疾。對於殘疾人來說,重要的是不要讓殘疾成為他們生活中遇到挫折時的「替罪羊」。
《刺蝟的優雅》
對大多數殘疾人來說,殘疾並不能定義他們是誰,這是他們需要認識的一點。一位殘疾人士指出:整個人類本質上就是殘疾的,因為我們無法永遠和平地生活下去,世界上一直存在著戰爭,在未來也會一直這樣。那麼問題變成了——「什麼才是正常的?」
殘疾的經歷
大多數身體健全的人對某種殘疾的想像會比實際情況更加消極和困難。一個人可能完全不知道坐在輪椅上的人是如何工作的。例如,在他們看來,一個使用輪椅的人的生活需要完全依賴他人並且非常艱難。事實上,這和實際情況有很大的不同。
當一個人由於意外受傷或被診斷為某種退行性疾病而突然經歷某種形式的殘疾時,他們會把自己先前對殘疾的認知代入到自己身上。這也難怪,許多人發現自己在殘疾的早期階段會經歷憤怒、抑鬱、恐懼、焦慮和深深的失落感等各種消極情緒。不管一個人的適應能力有多麼強,性格多麼堅強,心理多麼成熟,經歷殘疾都是一件大事,它會動搖許多人對自己生活的基本信念,並且還要求他們學會與很多之前從未接觸過的人相處。
《馬男波傑克》
一個人遭受殘疾的打擊可能帶來疲乏、困惑、無力感或各種負面情緒。重要的是要記住——當你成功適應這個巨大的挑戰時,你有機會獲得新的信心和希望。大多數經歷殘疾的人會以他們之前從未想過的方式進行自我調整。在來自家庭成員、朋友和整個社會的積極支持下,絕大多數殘疾人士都能逐漸適應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