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早晨,和女兒吵了起來,一直壓抑的情緒再也控制不住,一股腦發洩出來。
女兒讀高二文科,每天早晨都要起來背東西,我照例對照著學習材料監督。可是聽著她背誦的內容,我的氣就不打一處來,背的內容和學習資料意思相同,但就是不精準,總會有不一樣的地方。
我不斷提醒她哪個地方和書上寫不一樣,可能是幹擾到她了,就直接把書一摔說:「我不背了,你總是要求我一個字不差的背,我理解意思就行唄,非得一個字不差麼?」
我忍不住了:「你說理解著背,可是真正讓你說出來的時候,總會有偏差,考試有採分點,每一句都是精煉出來的,不容有落下和改動的詞句。
老師閱卷的時候,沒有時間去理解你的意思,只能根據標準答案批,到那時就會有因為不準確而扣掉的分。你知道嗎,大家都差不多,一分可能就會被甩掉好多名,說多少次了,怎麼就不明白!」
二
女兒上學走了,平靜之後的我也反思了一下。
一直以來,我們在學習中沒有弄清楚的是:什麼是理解、記憶和背誦。
「理解」是指順著脈絡或條理進行剖析,指了解,認識。
「記憶」是理解即可,不需要逐字逐句。
「背誦」則要求準確無誤,逐字逐句地記憶。
我們的孩子很多時候打著「理解記憶」的旗號,對於需要較真兒的知識糊弄過關,根本不去精準的把握,本質上就是懶惰。實際上很多時候知識是需要背誦的,就是要求精準無誤。
很多人可能會說,我們的教育就是要把孩子教傻了,成為背誦的機器,人家西方的教育就不是這樣。真的是這樣嗎?
三
事實上,背誦不僅是一種有效的記憶方法,而且通過背誦還可以培養和鍛鍊人的記憶能力。
列夫·託爾斯泰之所以博聞強記,並非他有什麼「特異功能」,而是他堅持每天做「記憶力體操」的結果。他曾經說過:「背誦是記憶力的體操。」
對此他身體力行,每天清晨起床後都要背誦一些必須記住的知識,就像做倉庫,這樣才使他如此博學多聞,寫出了像《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那樣的不朽著作。
由此可見,重複的刺激有助於條件反射的建立和強化。實踐證明,人的記憶力也和人的肌肉一樣,只有鍛鍊才能增強。懶於記憶,從不背誦的人,記憶力不可能優良。
四
背誦可以使我們精確又牢固地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識。
中國機長的原型劉傳健,對重慶到拉薩的航線飛行不下數百次,他的飛行手冊時刻放在包裡隨身攜帶,沒事就要拿出來看看,其實所有的操作規範已經都爛熟於心。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達到精準無誤,才可以在危機來臨時,成為一種本能的反應。
如果工程師在工作中遇到緊急情況時,要先去查書找基本的公式;教師在教學生背古詩時忘了原句要去翻課本,這種局面會有多麼尷尬,有時甚至會誤大事。
這都說明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識知道的再多,到關鍵時刻提取不出也是枉然。
古往今來許多偉大的、知識淵博的人,大多與他們善於背誦、記憶力驚人有關。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精通許多種外語。馬克思能背誦許多歌德和海涅的詩歌,並在談話中經常引用他們的詩句,增加了談話內容的精僻性、哲理性和趣味性。如果他不善背誦,這是絕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孩子們的學習是有必要「死記硬背」 的,理解的記憶,但要準確的背誦。
你認同我的觀點嗎?
本文由@一起聊聊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