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孩子都會吵著讓家長給他們講故事,尤其是睡前,一方面是寶寶對故事中的一些新奇的事物感興趣,抱有期待,另一方面,聽著爸爸媽媽的聲音入睡會讓孩子有充足的安全感,如果這種時候家長拿出家裡的繪本當作睡前故事書給寶寶閱讀,可不恰當,繪本不是故事書,只讀文字內容就錯了,這樣做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一、多看繪本圖片
2017年,趙傳榮老師提出「圖畫——聯想式」識字教學,理論依據來源於,這一階段的孩子對漢字的記憶,主要來自於圖形語言,為了配合寶寶特有的圖形語言記憶方式,繪本中文字較少,插圖較多。
爸爸媽媽如果只把繪本當作是普通的故事書,由父母給寶寶閱讀的話,就無法起到幫助孩子圖形記憶的作用。繪本不止是帶有大量插圖的簡單故事書,還具有一定的漢字教學啟蒙的作用,利用插圖幫寶寶進行文字記憶。
有研究顯示:越早學習漢字的寶寶,智力發育就越好,所以多讓寶寶閱讀繪本,給寶寶指出圖片描繪的內容,根據繪本的不同還能教會寶寶一些生活常識,是很好的輔助教育書籍。
二、把繪本看作閱讀啟蒙
經常有教育專家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很多學業有成的學霸式人物也都有從小閱讀的習慣,比如《加油向前衝》的第三季總冠軍陳鯤羽,強大的知識儲備就得益於自己從小的閱讀習慣。
孩子的閱讀習慣不是天生的,需要後天培養,每個孩子的閱讀興趣不同,因此繪本可以說是很好的閱讀啟蒙教學工具書。繪本專門根據孩子不同的閱讀興趣進行設計,也依據孩子的記憶特點進行圖文內容的結合,相較於其他大篇幅文字的故事書,繪本內容更容易讓小孩子接受。
隨著年齡增長,閱讀偏好也會隨之改變,父母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也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偏好進行調整,不要強迫孩子閱讀一些自己不喜歡的內容,這樣很有可能適得其反,讓孩子開始討厭閱讀。
三、同一繪本多看幾遍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書籍,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樣。
繪本不要給孩子看過一遍就直接收起來換下一本,同一本多讀幾遍,第一遍閱讀主要是為了了解內容大意,第二遍則是為了補充寶寶沒有注意到的細節,第三遍則是寶寶的自主閱讀與理解了。
當然這些指的都是孩子喜歡的繪本,如果強迫孩子多讀自己討厭的繪本內容,那恐怕跟讓我們這些大人多讀幾遍教材差不多,讀完後除了完成任務感和些微的枯燥乏味之外,應該不會再有其他的閱讀樂趣之類的積極感受。
繪本在寶寶的啟蒙教育中作用還是很大的,現在很多幼兒園也在強調繪本教育的重要性,強調幼師要用一定的方式(引出繪本主題——引導閱讀——延伸擴展)更系統地教寶寶對繪本內容進行理解。父母在陪伴寶寶閱讀的時候,也可以使用這種方式,幫助寶寶更好汲取繪本中的知識內容。
作為教育啟蒙類的書籍,父母不要只把繪本當成單純的睡前故事書,要記得用以上方式,發揮繪本最大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