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談《陰符經》(節選)

2021-02-19 莊周

《孟子旁通》(節選:陰符經的啟示)

現在我們來看看蘇秦當時發奮圖強的另一頁。他回到家裡以後,在那種重重打擊的情形之下,不怨天,不尤人,已經太難得。同時他又踏實地作一番自我檢討,因此,他在含垢忍辱之下,連夜檢閱自己的藏書,在幾十種古書裡,他特別找出了姜太公所著、與《陰符經》有關的謀略之學。他重新開始研究陰符謀略,仔細去抉擇它的精要。讀到夜裡想睡覺時,他便拿起錐子來刺自己的大腿,以警覺自己。因此我們古人有勉勵青年人求學的名言,所謂「頭懸梁,錐刺股」。其中錐刺股的典故,便出自蘇秦這件事的。好在他有強健的身體,能夠熬得過這種自虐式的刻苦奮鬥,所以大腿常常被刺得血流到腳上,他都能忍受得了,如果沒有充沛健康的體能,那就早已完了。他這樣的用功,經過了一年,便很自信地能說動當時各國的政治領袖,所謂「當世之君」的人主們了。

我們都知道蘇秦從秦國失敗回家以後,關起門來,苦苦地再來用功讀書。據說,讀的是--周朝初期極富傳奇性的人物——姜太公(呂尚)所傳的那本《陰符經》。因此,自秦漢以後,很多人都在找這本出過歷史性的大風頭、有旋乾轉坤之能的神秘奇書。學政治的,學軍事的,甚至學神仙道術的,統統都在找它。另外有個類似的傳說,圯上老人——黃石公,給了張良一本書,張良讀了以後才能再度出山,成為帝王師的風雲人物。有人說,圯上老人給張良的,便是《素書》,因此許多人也拼命去讀《素書》,想在其中找出求得功名富貴的捷徑。

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從古代流傳下來的《陰符經》和《素書》,據學者們的考證,都是偽書,是後人所假造的。那兩本真書,早已收歸天上,不落人間了。而且我們現有的《陰符經》有兩種:一種是所謂黃帝時代所著的《陰符經》,是道書,當然也可以在其中牽強附會,套上政治學、軍事學、謀略學等許多大原理原則。還有別一種《陰符經》便是所謂《太公兵法》,實際上都是偽書。書本雖然出於後世才人的偽造,但它的內容、價值,卻不可以因為是偽書便一筆抹煞。這等於國際市場上某些精良的贗品,不但可以亂真,甚而有時簡直可以同真了。

現在我們再來講蘇秦。他在家裡,又下了一年晝夜關門苦讀的工夫,便很自信能說動當時的人君們。難道說《陰符經》真有這樣神妙嗎?你若把流傳下來固有的《陰符經》,或《太公兵法》,或者《鬼谷子》那些書都拿來研究一下,如果自己沒有高度的智慧,足資自我啟發的話,那你很可能要被那些書本所困擾,變成一個食古不化,迂腐而迷好神奇,愈來愈不切實際的老冬烘了。

但是,根據史料的記載,蘇秦再度出來的成功,的確是由研讀《陰符經》所致。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在我們的古書裡,所謂陰符也好,六韜三略也好,這些書本統統屬於謀略學的範圍。大體上,所有論說的內容,都是用古代簡練的文字,根據天道、物理等奇正反覆、陰陽互變、動靜互用的原則,來說明應用在人事上的原理。這所謂人事,包括了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社會等等人際關係的事務。蘇秦再讀《陰符經》以後,啟發了他的思想,重新仔細研究當時的天下大勢,使他有了新的啟示,形成一套適合於當時國際現勢的新的謀略構想,因此便建立信心,自認為再度出山,必然可以切合當時人主們現實的需要,必定會採納他的意見而使自己達成願望。

由這裡,我們可以了解,世界上不管哪一門學問,必須要從讀書求知識,受教育而建立基礎。但是書本上的知識,都是由於前人的經驗累積所集成的產品。當你吸收了這些知識經驗以後,必須還要自己能夠消化,能夠加以發揮,產生出你自己新的見解,才是構成學問的最主要因素。如果呆呆板板地被它所範圍,那就變成了所謂的「書呆子」了。其實,書呆子的確也是人類文化的藝術產品,有他非常可愛的一面。但是,往往運用到現實的事務上,便又很可能流露出非常可厭的一面,成為「百無一用是書生」古人名言的反映了。蘇秦他再度的出山,便是由書呆子的蛻化而成功的。

《老子他說》(節選1:生殺的道理)

我們曉得道家軍事哲學的思想,很多是引用《陰符經》的道理。道家與老子有關的典籍,太上十三經之一是《陰符經》。其中說: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星辰隱伏;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天性人也」,人代表天地之中心。「人心機也」,人的心理與宇宙相通,是心物一元的基礎。「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人的思想和心理不能隨便動一個殺念,或動一個惡念,那是與仁愛的天性相反的。

「天發殺機,星辰隱伏」,這是說上天發動了殺機,便要摧殘人類萬物,或刮颱風,或下暴雨,日、月、星、辰都要隱伏起來看不見了。

「地發殺機,龍蛇起陸」,甚至發生地震、火山爆發種種的自然災害,這個時候,地下的一些生命,就從地下鑽出來。舉例來說,在夏季的時候,雖然是個好天氣,如果突然看到螞蟻搬家,一定會下大雨,漲大水的。有很多的動物,都有預感,這就是「地發殺機,龍蛇起陸」的道理。

天地殺機一來,雖然是那麼可怕,但是,人若發動了殺機,比天災地變還更可怕。「人發殺機,天地反覆」,人若有發動戰爭的心態,那太可怕了,天地都要為之變色。但是人的殺機起了以後,發動的戰爭是不是一定不好呢?那又不盡然,因為革命以後,才有真正好的建設,這是軍事哲學另外一面的說法。

比如佛家講的劫運到了,在劫難逃,但是一個劫運過去,好的就會興旺起來;所以,「天人合發,萬化定基」,一個新局面,才能開始。就像一個人生了重病,或得了癌症,非開刀不可,開刀一定上麻醉藥,上手術臺,是生是死並不一定,就看運氣如何。如果一刀下去能起死回生,就是「天人合發,萬化定基」,重新開始一個新生命了。

《老子他說》(節選2:生殺的道理)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生萬物,新的生出來,又要老化死去,絕不會讓它常留不走,這是天地萬物之道。

「道」即「盜」,修道之道,亦即偷盜之盜。修道的人,在那裡打坐,以為不會或不是偷盜,殊不知正是在偷盜天地日月之精華。為什麼我們靜坐一陣,會覺得精神更好呢?因為靜坐把天地日月的精華盜取到我們自己身上來了。

「天地萬物之盜」,天地偷盜了萬物之精華,而構成了天地的精神。「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人更可惡,大至聲光日月,小至青菜蘿蔔,人都要偷來給自己,使自己生活得更好,是萬物之盜。天地偷萬物,人偷天地;天也偷,地也偷,人也偷,真是天地之間一大偷。

「三盜既宜,三才既安」,天、地、人這三個大強盜,每個都得到滿足以後,天下就太平了。

「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道家主張「吞吐萬物」,把天的精華歸於自己,但是時間要把握得好,身體百骸才會健康長壽。只不過這天地的精華、生命的根本又在哪裡呢?道先就要把「機」找到,找到了「機」,只要「機」一動就好了,也就萬化安而天下太平了。這是唯心的,不是唯物的。

《老子他說》(節選3:盜機)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其盜機也」這個「機」,是唯心的,與佛家所說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是一樣,是心識的作用。

「天下莫能見,莫能知」,既不能見到,也不可能知道。

「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修道不能亂修,真懂得修道的君子,能把握住這個「機」,就可以健康長壽。如果不懂修道的小人,「機」把握不住,修得不好,反而會慢慢地死亡,這是《陰符經》上講生殺的道理。

相關焦點

  • 南懷瑾有無學問,其實是個偽命題
    某次在商業大佬的家宴上,談及南懷瑾,某位當代著名歷史學者說:「某年某年我們見過,南先生人很好,很有個人魅力。」絕口不談南懷瑾的學問。前些日子因為上許知遠《十三邀》而刷屏朋友圈的歷史學家許倬雲,回憶他與南懷瑾的會面,也意味深長。當年自由主義思想家殷海光得癌症後,曾找南懷瑾學打坐、運氣,希望能治癒,殷海光還陪許倬雲去找南懷瑾看殘疾的腿。
  • 《南懷瑾的最後100天》節選
    2005年7月11日,我與王家祐、李復華諸先生在河邊喝茶,王先生詼諧幽默,妙語連珠。閒談中,他突然問我:「王哥,你曉不曉得我在靈巖山上讀過書哦?以前靈巖寺中有個靈巖書院,是著名學者李源澄先生辦的,我在裡面讀了幾個月書。有次我還看見南懷瑾也在山上,每天背把劍,在空地上習武……」王家祐先生的一席話當場就震驚了我。那時,我只知道對南先生的學問佩服得五體投地。
  • 大師還是騙子,充滿爭議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到底算什麼?
    全世界的華人中,說起名氣最大的國學大師,毫無疑問,南懷瑾肯定是其中之一。甚至可以說,南懷瑾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華人世界,很多白人,黑人也對他非常崇拜。但是,譽滿天下的同時,常常也是謗滿天下,在國內,也有很多人認為南懷瑾的學說漏洞百出,是騙子,是偽大師。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看待南懷瑾的學說呢?
  • 南懷瑾:《金剛經》精華40句,最高智慧!(上)
    本文分享的是南懷瑾老師開示的《金剛經》精華40句。一線新教育特別整理髮行《新教育傳統文化讀本》,這本書集中了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讀本,包含個人行為準則、老子道德經帛書版、金剛經、心經、鬼谷子、淮南子節選、張三丰武當派內家拳經,還增加了黃帝陰符經、《萇氏武技書》初學入門心要。新教育傳統文化讀本先庫存所剩不多,如有需要的朋友請儘早購買,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下單。
  • 絕學當為蒼生共享,天書《陰符經》
    一是《黃帝陰符經》,一是《黃石公素書》。《陰符經》的出名,與蘇秦有關,《素書》則與張良有關。蘇秦憑一本陰符而建立不世奇功,蘇秦是鬼谷子的學生,蘇秦所讀的太公陰符,並不是唐朝李筌從嵩山虎口巖石壁中得到的《陰符經》,而是可能沒有機會再面世的書,本篇不去究竟。 古今修道第一真經《陰符經》,文字簡練,字字天機。
  • 千古奇書《陰符經》到底講了些什麼?
    值得縱橫家蘇秦錐刺股而讀的《陰符經》到底講了些什麼?
  • 《陰符經》以至道修煉為核心
    《陰符經》的主體思想 《黃帝陰符經》是以至道修煉為核心、以奇門遁甲術為應用和道學元典
  • 南懷瑾談人生:人生最高境界,全在這3句話,悟懂者將豁然開朗
    南懷瑾老師,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學者、詩人,精通儒、釋、道三大家典籍,博學多才。他生前的著作多以演講的形式向世人展示,將晦澀、枯燥又難懂的文化變得生動有趣又平易近人。南懷瑾老師南懷瑾老師的演講曾幫助無數人找回本心,從困惑中解脫。
  • 假期讀書:南懷瑾先生著作推薦〈一〉
    《話說中庸》——南懷瑾 著述南懷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南懷瑾原著《話說中庸》,全球首度面世,一探子思別傳孔門心法的奧秘。◎南懷瑾先生原著,並收錄劉雨虹老師整理編本,便於國學涉入較淺之讀者閱讀。◎從子思為何寫作《中庸》說起,再談《中庸》的定義與內涵。◎書末附錄費時兩年多資料搜集整理而成的南師簡易年表。《孟子與盡心篇》——南懷瑾 著述南懷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全球首發!
  • 南懷瑾的作品應該普及嗎?
    昨天,偶然看見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叫做《南懷瑾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作者是「一枕古書」。可以看出來,作者是對南懷瑾基本上持有贊同態度。他首先承認了一個事實,即「莫言身上的爭論只能算作小巫見大巫,南懷瑾先生,應該是我國爭議最大的一位作家,曾經有北大教授對其抨擊道: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
  • 南懷瑾: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意思是:與君子談事情,他們只問道德上該不該做;跟小人談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沒有利可圖。如果拿孔子這個觀點來看今天的世界就慘了,今天世界的一切都是喻於利,處處要把利慾擺在前面才行得通。不過,滿天下都是小人,也就單純了,麻煩的是,始終還有小人與君子的分野存在,這就很難辦了。那麼,要如何才能做到仁呢?
  • 說說文言文④:《少年中國說(節選)》教學談
    說說文言文①:《司馬光》教學談說說文言文
  • 名人談南懷瑾:南老師沒有答應任何同學出家,他有時會哭因為這個
    加拿大會計師、南懷瑾香港時期的英文翻譯、事務助理彭嘉恆談南懷瑾:現在很多人出家可能也搞不清楚為什麼要出家。對南老師來說出家唯一的理由就是為了證果,就真的為了修證。所以那個時候他講了七天主要就是希望他們好好地修證。「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
  • 林宏偉:南懷瑾先生與祖國和平統一事業
    1990年9月8日,南懷瑾先生回到臺灣,當晚與李登輝在官邸書房見面,僅蘇志誠作陪。南懷瑾先生滔滔不絕地講了兩個小時,說古道今,縱論天下以及和平統一的民族大義,也提出了許多具體的建議。次日晚上,南懷瑾先生和李登輝在官邸再度會面,兩人又談了兩個小時。最後,李登輝夫婦把南懷瑾先生送到門口時說:「請問南老師最後還有什麼吩咐?」
  • 從《大字陰符經》&《雁塔聖教序》學習褚體書法!
    一、橫 畫《陰符經》橫畫變化豐富,長短橫各具姿態,挺拔勁健。長橫略帶弧形。寫橫畫執筆手指須鬆緊適度,注意訓練指實掌虛,掌豎腕平。掌豎,腕發力沉著,腕平方能氣力勻平。若掌不豎,即使腕平,點畫無堅緊細密潤澤之力。若腕不平,點畫宜現欹側之勢。二、撇 法《陰符經》撇畫具長短粗細變化,長者勁健舒展,短者挺拔遲重。寫撇畫,最忌斜拂,虛飄無力,筆鋒纖弱。
  • 南懷瑾誕辰100周年,中學老師談與先生著作的邂逅
    南懷瑾先生是享譽海內外的國學大師。先生出生於1918年3月18日,今年恰逢先生誕辰100周年。一提起南懷瑾先生,內心就會湧出一種特別的情感。雖從未與先生謀面,更未曾聆聽過耳提面命式的教誨,但在內心深處卻視先生為人生導師。
  • 【經律論】《圓覺經》:何為顛倒.附南懷瑾大師講記:參不透的偈子
    附南懷瑾大師講記。【經律論85】《大般涅槃經》如來滅後,結集法藏。附玄奘大師的親身考察記錄【經律論84】《圓覺經》:何為顛倒?附南懷瑾大師講記【經律論8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還至本處!附慧律法師講記。【經律論82】《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佛的十大名號。附南懷瑾大師講記。【經律論81】《維摩詰經·菩薩品》:直心是道場。
  • 七十而立張中行 ——兼評國學大師南懷瑾
    所謂負暄,意思是曬太陽,《負暄瑣話》也就是曬曬大陽說說閒話,也可以說是一種範圍有限的自由談。其實,關於「負暄」,古代還有一個寓言故事:說得是從前宋國有一個農夫,穿一身破衣爛衫,經常冷得半死,有一次在地裡幹活,太陽曬在身上,感到很暖和,於是就對妻子說,原來曬太陽可以馴寒,我如果把這個發現告訴國君,他肯定會給我很多的獎賞吧。
  • 南懷瑾:《金剛經》精華大智慧40句
    從深處說,《金剛經》談的是宇宙真理、時空等大問題,這些問題對於全人類來說亦是很重要的。  在傳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經典中,《金剛經》是譯介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經典之一。這部經跟中國人特別有緣,念經者,歡喜念金剛經;講經者,歡喜講金剛經;注經者,喜歡注金剛。
  • 南懷瑾的水平如何?李敖評價很犀利,不及朱清時厚道實誠
    1955年,南懷瑾出版了《禪海蠡測》一書,後又寫成《楞嚴大義今釋》《楞伽大義今釋》兩本佛學力作。1963年,舉家遷往臺北後,南懷瑾被竺可楨的門生、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校長張其昀聘為教授,併兼禮學院院長。南懷瑾晚年曾給自己定論說:「以亦仙亦佛之才,處半人半鬼之世。治不古不今之學,當談玄實用之間。具俠義宿儒之行,入無賴學者之林,挾帝王縱橫之術,居乞士隱淪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