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科學網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的主要目標,是在全社會形成知識創造價值、價值創造者得到合理回報的良性循環。
在《意見》中,「允許科研人員和教師依法依規適度兼職兼薪」一條,無疑是備受關注的亮點。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研究員宋河發如此評價:「這是好事,解決了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後顧之憂。」
此前,科研人員和高校教師的兼職現象也不鮮見,但他們有的曾飽受同行質疑,有的在兼職過程中吃過虧、上過當。新政策讓他們感到鼓舞,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說實話,我看到這個消息特別高興。」國家動物博物館科普策劃人張勁碩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他曾在中科院動物研究所主攻蝙蝠分類學研究,卻在國家動物博物館落成後專職做起了科普。如今,他在多個科普組織機構以及媒體平臺兼職。
「這是我的工作性質決定的。」張勁碩說,「科普本身就是面向大眾的活動,只有跟各個不同的平臺合作,才能在科學和公眾之間建立一個更開闊的溝通渠道。」
但是,這樣的工作性質,也曾讓他飽受誤解。有人說他是不務正業,也有人認為他是忙著給自己賺外快,「說真的,這挺打擊人積極性的。」他說。
因此張勁碩覺得,這條鼓勵兼職的政策,給了許多像他一樣的人以認可和安慰,讓他們可以名正言順、堂堂正正地做事。更重要的是,新政釋放了這樣一個信號:科研人員應當樹立服務公眾的意識,應當走出象牙塔,與社會各界廣泛合作,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造福大眾。
「比如,一些從事動物研究的學者,會去一些自然保護區和非政府組織,做兼職的項目負責人、中國代表、秘書長等。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將自己的科研能力更好地服務於物種保護、生態保護等公益事業。」張勁碩說。
新政策出臺後,有人擔心,一旦科研人員兼職兼薪的收入遠遠高於本職工作,會不會導致科研工作者們無心本業,甚至大量流失呢?
作為一個從科研轉向科普,把兼職變成本行的典型,張勁碩卻覺得這種擔心毫無必要:「並不是人人都適合社會兼職,有些人更願意埋頭科研。擔心做兼職的人變得不務正業,這本身還是老觀念,我們應該解放思想。」
尹鋒林是中科院大學公管學院副教授,他曾擔任「微信」商標異議、「拉菲」商標無效及侵權糾紛等案的諮詢專家。從他的切身體會出發,他認為這些學術兼職益處頗多。
在一度頗受關注的「微信」商標異議案中,一家規模較小的公司於2010年率先提出被異議商標的註冊申請。但是之後,騰訊公司的微信產品被人們廣泛使用。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最先申請註冊的公司進行保護,可能會影響社會公眾利益。
尹鋒林說:「類似這樣的案件,突出體現了網際網路時代對社會發展和法律建設提出的新要求。參加這些研討會,讓我之後的研究工作更加貼近經濟生活和發展需要,也給我的教學工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因此,對新政策的出臺,尹鋒林持肯定態度。但他也提出了一個問題:既然《意見》明確指出,兼職需要「經所在單位同意」,那麼如果出現這樣的爭議:個人認為兼職正當且不影響本職工作,單位卻不認可,該怎麼辦呢?
他說:「是不是可以在學校或研究所裡設立專門的裁決組織?例如,由本校資深的專家、學者組成委員會,給單位提供一些諮詢建議,從而決定是否批准教師和科研人員的兼職請求。」
另外,尹鋒林還建議,針對不同類型的兼職,應該區別對待。對公益性的兼職,可在政策鼓勵的同時予以經費支持;對盈利性的兼職,特別涉及稅費問題等,應該進一步細緻規範;至於教師「多點教學」這一新提法,應由各個學校制定明確的規則,避免影響本校教學質量。
多年來,河北工業大學教授李春利一直致力於科研成果轉化。他帶隊完成的「大通量高效立體傳質塔板技術及其在化工節能降耗中的應用」項目,曾榮獲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這位優秀的科技人才,也是一個資深兼職人。他說:「我就是在技術公司裡,協助學校科研成果輸出的一個窗口。」
對李春利來說,兼職不僅提高了他的收入水平,也實現了他的自身價值,那就是用自己的科研成果,為工業生產帶來技術進步和經濟效益。同時,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也提高了他的教學和科研水平。
李春利介紹,科研人員做兼職,特別是涉及成果轉化、股權分配等問題時,因為缺乏相關知識和經驗,很容易吃虧上當。而過去,由於缺乏國家鼓勵、政策支持和管理規範,他們吃的虧,很容易就成了啞巴虧。
「所以,政策明確允許科研人員兼職,是走出了很好的一步,以後就能把大家往正軌上引,落實一系列管理和實施辦法,維護大家的正當權益。」他說。
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黨委書記穆榮平表示,在新形勢下,允許科研工作者兼職兼薪,具有顯著的積極意義。因為長期以來,在高校和研究所等公共研發機構,員工收入相對較低。在當前的市場條件下,人員流動就會較大。對兼職人員的鼓勵,有助於留住一批骨幹人才。
「現在解決了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把人才的報酬說清楚,另外在目前收入分配製度沒有變化的情況下,放開一些政策,讓一些骨幹獲取更高的收入,彌補公共部門科研骨幹的收入不足。」穆榮平說,「又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穩定隊伍,這不挺好的麼?」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於2016年11月10日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科技部副部長李萌介紹了《意見》的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意見》出臺後,引起了一線科研人員及教師的關注,他們認為自己有機會轉化自己的成果,是一個福音。但是也有的人表示關切,比如在其他的機構或是從事正常教學時,有沒有什麼政策性的引導或建議來進行政策的對接?在兼職的地方有沒有和兼職教師之間政策的對接?
李萌表示,這個文件到目前為止對這個問題規定都是方向性、導向性、思路性的內容。文件發布後,下一步就將推動一個領域、一個部門、一個單位,讓他們來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和管理規則。
「比如我們將會和教育部一起研究大學怎麼落實這個文件,我們會和中科院一起研究科研院所怎麼落實,包括智庫,包括社科院,研究社會科學中一些具體的辦法,一步一步來推動落實。」這一切都將在未來具體的單位管理方式和管理意見中體現出來。
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情況發布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於2016年11月10日(星期四)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科技部副部長李萌介紹《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2016.11.10
10:13
胡凱紅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的新聞發布會。最近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這個《意見》大家很關注,最近有不少評論。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這個《意見》的有關情況,今天很高興請來科技部副部長李萌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這個《意見》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的提問。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先生。首先有請李部長做介紹。
10:15
李萌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再次到這裡和大家交流溝通我們國家科技改革和發展新的政策文件。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科技事業和科研人員的關心和支持。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出臺了大量的政策、措施、行動方案,回過頭來看,這幾年來我們形成了從思想到戰略、到行動的完整體系,思想就是習近平總書記的科技創新的論述,戰略就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就是大量的具體的政策和措施。其中,政策的密度、措施的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從7月份開始,我本人連續三次在這個大廳裡和大家交流情況,科技部今年以來有11次在這個大廳和大家交流情況,這個現象可以為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工作做一個小小的佐證,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是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來的,也是今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的重點任務。
10:21
李萌
為了落實這個任務,習近平總書記主持第27次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最後中辦、國辦印發實施,《關於實行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這個意見對實行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進行了全面的安排,它的內容是解放思想、充分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一個重要文件,對於保障我們國家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具有重要的意義。大家都知道,當今世界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中國也正在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總書記講,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人力資本是最重要的資本,一切的創新活動、科技活動都是人做出來的,需要通過發揮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勵導向作用,讓智力勞動獲得合理的回報。因此,這個文件是順應世界潮流,契合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的一個文件。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這個文件是中央在收入分配調節方面的重要文件。這個文件主要是針對我國科研人員的實際貢獻與收入分配不完全匹配的問題,提出了明確分配導向完善分配機制的七個方面,21條的改革部署,它的基本思路是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構建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科技成果轉化性收入的三元的薪酬體系,使科研人員的收入與崗位的責任、工作的業績和實際的貢獻緊密聯繫,在具體的措施上突出了推動形成體現知識價值的收入分配機制,擴大高校、科研院所在收入分配上的自主權,發揮科研資金、項目資金的激勵引導作用,加強科技成果產權對科技人員的長期激勵作用,允許科研人員依法依規適度的兼職兼薪。 以上是我簡要的內容介紹。謝謝大家。
10:23
胡凱紅
謝謝李部長,現在開始提問。
10:26
國新辦就《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中國網 董寧 攝
10:28
中央電視臺記者
我想請問一下李部長,這次以中辦、國辦印發《意見》這種形式來做這項工作,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和國務院對這項工作的重視,但是我們做新聞的常識也知道,規格越高說明解決這個問題的難度和其中的複雜度越高,我們想請領導給我們介紹一下,原來存在這些問題,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這次印發《意見》要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什麼樣的新的思路和新的辦法。謝謝。
10:29
李萌
我們國家的收入分配結構調整的政策是根據我們國家現實存在的問題和經濟發展的階段逐步來展開的,到目前為止,我們在調研的過程中主要是發現科技人員的實際工作,特別是智力勞動與他的收入分配不完全符合,包括股權激勵對創新具有長期激勵作用的政策缺位,內部分配機制不健全。 大家回顧一下,我們國家最早開展收入分配結構調整是為了解決大鍋飯的問題,十五大的時候提出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十六大的時候提出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一次分配講效率、二次分配講公平,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都要處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關係。到了十八大,我帶了一本十八大的報告來,十八大又有新的說法,叫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還提出來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力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10:33
李萌
收入分配調節的《意見》體現了十八大兩個同步、兩個提高的要求,具體在思路上,我總結了一下,在新的思路方面:第一,導向性。這個文件對收入分配的機制進行了系統的設計,構建了三元的薪酬結構,所謂的三元就是基礎工資、績效工資和科技成果轉化性收入。特別重要的是確立了增加知識價值分配的導向,目標是要在全社會形成知識創造價值、價值創造者能夠得到合理回報這樣一個良性循環,所以是導向性。 第二,統籌性。它是統籌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不同的門類,統籌創新鏈的不同環節,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統籌不同環節的人收入分配的關係。還有統籌不同崗位,比如專職的教學人員、科研人員,試驗的設計和開發人員,包括實驗室的工作人員,科研的輔助人員和科研成果轉化人員,要把這些人員的收入分配都統籌起來考慮,制定這樣一個收入分配的政策。 第三,針對性。分類指導、分類施策,根據不同的創新主體、不同的創新領域、不同創新環節的智力勞動的特點,實行有針對性的分配政策。比如對基礎研究,基礎研究很多是轉化不成物化的產品,也得不到額外的收入,基礎研究、軟體開發和軟科學對試驗設備依賴程度比較低、試驗耗材比較少的智力勞動性的密集項目要求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勞務費和間接費的管理方式。再比如對專職從事教學的人員要適當提高基礎性的績效工資,在整個績效工資中的比例。要加大對教學名師的崗位激勵力度,這樣才能鼓勵優秀的教師從事教學工作。
10:34
中央電視臺記者提問
中國網 董寧 攝
10:34
李萌
再比如對高校教師開展的教學理論的研究,教學方法的探索,優質教學資源的開發,還有教學手段的創新,都要在績效工資中給予充分的考慮,因為這些都是很少能創造額外收入的。比如對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的,以理論創新決策諮詢支撐和社會影響作為他的評價依據來構建分配機制。 第四,自主權上給予高校、科研院所收入分配上充分的調節自主權,比如要求高校和科研院所自己制定分配辦法,合理調節不同崗位的收入。科研機構和高校按照職能制定收入分配辦法,調節收入分配關係,自主決定績效考核和績效分配的辦法,而且還賦予財政科研項目承擔單位對間接費用的統籌使用權。政府購買服務,對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和智庫推行政府購買服務的辦法。
10:37
李萌
還有合同制管理,就是對有條件的科研機構要探索實行合同制管理,要按合同的目標完成情況來確定工資的水平和分配的辦法。比如有一些科研水平高、科研成績比較好的單位,就可以充分的信任他,在收入分配上進行自我調節。還比如對目標明確的應用型科研項目,也逐步實行合同制管理。對橫向委託項目的科研人員經費也實行合同約定管理,比如企業給大學和科研院所的課題,按橫向課題來處理,該怎麼花、怎麼用,在合同裡約定就行。 第五是體現在長期激勵上。所謂的長期激勵一是體現在產權激勵上,文件特別強調要發揮產權對收入分配長期的激勵作用,包括要探索對科研人員實行股權、期權、分紅激勵,加大在專利權、著作權、職務新品種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這些智慧財產權以及科技成果的轉化形成的股權,還有崗位分紅權這些方面的激勵,都是有長期作用的。再就是科學設置考核周期,避免頻繁的對科研人員進行考核,這也是長期的,考核周期要適當拉長。還有是積極解決部分青年科研人員和教師待遇低的問題,這樣加強學術梯隊建設,這也是長期的激勵。謝謝大家。
10:37
中國日報記者
我想問一下李部長,剛才您談到股權和產權的激勵問題,可不可以再講一下,在加強科研成果產權方面,《意見》有哪些具體的措施,在股權激勵的關鍵問題上,是不是能夠真正的解決有關單位的顧慮?謝謝。
10:39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
中國網 董寧 攝
10:40
李萌
讓賀司長來回答。
10:40
賀德方
剛才李部長已經講到了,中辦和國辦發布的《若干意見》當中其實特別鮮明地提出了要解決對創新的長期積累政策缺位的問題。在原則當中也明確提出要堅持長期的產權激勵和現金獎勵並舉的問題,在文件中大概講了四個方面:一是講到科研機構和高校要履行好在成果轉化當中的法人責任的問題。二是明確了要完善科研機構和高校在科技成果轉化,建立相應的制度,要做制度上的安排。三是解決他們的顧慮問題,有免責的問題。四是解決長期產權激勵當中,有關稅收的問題。 涉及成果轉化獎勵的長期激勵問題,去年10月1日實施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正案當中對整個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轉化做了系統、全面的制度上的安排。今年2月16日國務院出臺的關於這部法律的若干規定當中進一步明確了相關的免責條款,特別講到單位的領導人在履行了勤勉職責,免除單位在價格確定當中的決策責任。因為大家知道,科技成果的價格波動是比較頻繁的,履行了勤勉責任是免除責任,這次若干規定當中對整個涉及科技成果長期激勵的,都是由單位自主決定的,實際上免責條款進一步擴大了。
10:42
賀德方
以前我們在科技成果確定股權的過程中分兩步納稅,這個比例比較高,科學界比較關心,我還沒有現金收入就要交很大一筆稅款。按照《個人所得稅稅法》規定,稅率最高到45%,今年這個文件當中對稅收的問題也有涉及,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在9月份出臺的101號文件把兩步納稅合併成一步納稅,而且是在取得現金環節納稅,或者上市了可以轉讓,或者沒上市進行股權轉讓獲得現金的時候納稅。而且特別明確了科研人員和機構有選擇權,如果選擇延遲納稅的話,一次納稅稅率按20%,這是政策非常重要的一項,在支持創新、支持對科研成果長期激勵方面的一個非常好的制度安排。我們初步分析一下,這項政策可能使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轉化納稅比例由原來的40%左右會下降到20%,大概下降的幅度超過了一半,所以整體上說單位後顧之憂這方面一個是要免責,不僅僅在價格環節免責,在整個單位制定的分配的激勵政策這些方面免責。從國家的層面,三權都下發給單位了,說明中辦這次發布的《意見》和最近國家支持創新的相關政策是一脈相承的,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謝謝。
10:43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現在科研人員和教師兼職兼薪是社會上比較關注的一個熱點,請問《意見》在這些方面是否有進一步明確的規定?謝謝。
10:44
李萌
科研人員和教師兼職兼薪是我們這次文件中的一個亮點,但是文件發布以後我注意到了網友對這個問題的不同看法,裡面也有一些討論。總體來講,《意見》是適應於高校和科研單位,不涉及到中小學的問題。大家反映的熱點問題主要是中小學問題,不是我們這個文件所提出的調整對象。這個《意見》目的是促進科技要素的合理流動,因此提出了兩條措施:一是允許科研人員從事兼職工作,並且獲得合法的收入。二是允許高校的教師從事多點教學,並取得合法收入。這個《意見》允許科研人員兼職兼薪大的方向的同時,也做了相應的約束性的規定,可能大家也已經注意到了,首先對兼職的範圍做了約定,文件鼓勵科研人員公益性兼職,包括參與決策諮詢、扶貧濟困、科普、法律援助和學術組織這樣的活動。二是兼職要經所在單位同意,履行好崗位職責,完成本職工作作為前提,完不成本職工作去兼職單位肯定是不允許的。三是要遵守相應的管理制度,包括將來也要制定實行科研人員兼職的公示制度,兼職獲得的股權和紅利收入應該向本單位報告的制度,而且兼職的行為不能損害原單位的利益,不能洩漏原單位的技術秘密,這些都是前提條件。這樣一個約定,實際上體現了我們鼓勵與約束並重的原則。謝謝。
10:46
中國新聞社記者
請問這次《意見》在完善科研人員的收入結構方面有哪些具體的新的舉措?特別是因為這次《意見》一直提到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能不能請李部長或賀司長談一下怎麼樣發揮市場的作用。謝謝。
10:48
中國新聞社記者提問
中國網 董寧 攝
10:49
賀德方
剛才李部長已經講到了《若干意見》講到的三元結構問題,就是穩定提高基本工資,加大績效工資的分配力度,落實科技成果轉化的獎勵激勵措施這三個方面的制度上的安排。要使科研人員的收入與他的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包括實際貢獻,能夠緊密的結合起來。這些問題的提出也是針對科技人員現在在收入結構當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問題,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這個文件中特別強調要發揮單位在分配上的自主權問題。李部長講到的穩定提高基本工資方面的安排,記者朋友應該關注到過,其實今年10月份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收入的實施意見》,這當中提到了七類人群當中,其中有科研人員這個群體。基本工資這塊實際是按照國家的統一制度安排來同步解決這個問題。大家關心的績效工資,擴大單位的分配自主權,單位按照國家有關制度和法律作出分配製度和框架性安排,其實免責條款當中也講到了要制定這樣的規則,這些規則當中提到了橫向的課題收入,這次文件中講到的,是按照合同法的有關約定,約定用於分配的比例,給了單位分配自主權。
10:49
科技部政策法規司司長賀德方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網 董寧 攝
10:51
賀德方
還有一部分是涉及科技成果轉化的有關政策,《科技成果轉化法》中技術轉讓這類,我們做了非常明確的規定,包括分配程序、三權由單位處置的程序都做了明確的規定,像其他的技術開發、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這類的合同,我們在《若干意見》當中也都有明確的規定。實際是在符合國家政策和法律框架下,對來自橫向的完全使用市場化,智庫類的實行政府購買服務。我們將來會對有條件的機構探索合同制管理,包括產業目標明確的項目,也可以實行合同制的管理,這樣既保證單位有分配上的自主權,同時也要劃清相關的經費來源。在縱向課題中,中辦和國辦發的50號文件對縱向課題的間接費用和績效的分配也都有相關的制度安排。《若干意見》和國家現在的一系列涉及科技人員分配的政策安排是一體化的,是統籌考慮的,把分配使用的自主權交給單位,制度化以後由單位來統籌解決,基礎研究的統籌、教學人員的統籌,這樣可以更加符合實事求是的整個國家科研機構和科研隊伍狀況。謝謝。
10:53
新華社記者
李部長好,出臺《意見》之後,像剛才賀司長說的,一線科研人員還有教師引起了很多關注,他們認為自己有機會轉化自己的成果,是一個福音。但是有的人表示關切,比如在《意見》中提到了允許高校教師從事多點教學獲得合法收入。在其他的機構,或者是從事正常的教學時,有沒有什麼政策性的引導,或者是建議來進行政策的對接,在他兼職的地方有沒有和兼職教師之間政策的對接,打通存在問題的政策間斷頭路。謝謝。
10:53
李萌
這個文件到目前為止,對這個問題規定都是方向性的、導向性的,還有思路性的內容。這個文件在發布以後,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落實,我們下一步會推動一個領域、一個部門、一個單位,讓他們來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和管理規則,比如我們將會和教育部一起研究大學怎麼落實這個文件,我們會和中科院一起研究科研院所怎麼落實,包括智庫,包括社科院,研究社會科學中一些具體的辦法,一步一步來推動落實。您講的打通,在將來具體的單位管理方式和管理意見中會體現出來。謝謝。
10:55
胡凱紅
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李部長、謝謝賀司長、謝謝各位。
來源:伯馬創業 ID:bomachuang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