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為什麼你總是那麼不幸?是因為你不懂「假設陷阱」

2020-12-13 萬家慧

心理學:為什麼你總是那麼不幸?是因為你不懂「假設陷阱」

01

當你的前面出現一口名叫假設的陷阱,你是希望捧著不安跳進去找找短暫的慰藉,還是懷揣真實跨過去?

假設,就是對還沒發生、未知的事情做出的預測。很多人都喜歡對工作和生活做出一些自己的預測,而面對這些還未發生的事,便被通俗的稱為假設。在工作上,當單位傳出要加薪的「小道消息」之時,你是否會和同事在茶水間、休息區甚至衛生間都小小議論一番?「唉,聽說要加薪,我覺得可能按工齡來算呢」「不一定,上面不是說要平均漲工資嗎?」……於是,興奮了半天的結果卻是壓根沒有要加薪這回事;在生活中,你和老公事業都剛剛起步,二人生活在並不大卻很溫暖的小公寓裡。一天你們兩看著電視裡豪華別墅的推薦廣告垂涎不已,於是開始設想「未來的不久,咱們一定有一套500平米的大別墅。」「嗯,對。不僅如此,而且咱們還有一條德國牧羊犬給看家,再來個會收拾的管家。太完美了。」「就是就是,那時候,我衣帽間一定要放很多名牌,什麼LV、迪奧都天天換。」「對,咱們考慮去歐洲吧?我覺得在馬爾地夫上租個小島也不錯」……一頓神遊後,你和老公還坐在那個只能擠下兩人的沙發上,吃著打折的零食,但或許已經歡樂不已。

這就是神奇的「假設陷阱「,好比工作加薪的消息給人以生怕自己薪水減少的擔憂、夫妻二人對未來生活做富豪般憧憬以表達對現有生活欲求的不滿足一樣。這個陷阱卻只能給人負面的能量,很多時候都是出自於內心的一種情感,不安。

02

日本有一個有趣的電影,叫做《變身西裝》。其用十分誇張的手法將美和醜進行了對比,試圖希望用電影表達出世俗對於美醜界定對於人本身感情、生活、內心抉擇的種種影響。

故事是這樣的:

主人公大木琢郎是一名33歲的單身漢,他認真地經營著已去世的母親留下來的小餐館「心屋」。他為人善良,心地純潔,因為曾經在義大利留學過廚藝,因此料理手藝非常一流。但是由於微胖的大叔長相,就是沒有女人緣。某天,一個名叫寬子的超級美女來到「心屋」懇請豚郎自己能在那裡打工。而美麗的寬子舉手投足都令琢郎心動不已。終於,豚郎下定決心向寬子表白,不料卻遭到了無情的拒絕,隨後,寬子便離開了小餐館。不久後,琢郎的某位朋友即將結婚,豚郎為參加婚禮置辦西裝,便來到了一家西裝店,令他意外的是,在店主的介紹下他發現了一件能夠穿上就變帥的「變身西裝」。穿上「變身西裝」後的琢郎,不僅臉型徹底改變了,連臃腫的身材也轉而變得高大有型,他瞬間就變成了個連自己都不認識的英俊男子。為了不引人注意,變身後的琢郎改名為光山杏仁,並成功被星探發掘,成為人氣模特,一時之間受到眾女性歡迎的對象。但是琢郎對從寬子仍舊念念不忘,於是,他變身成杏仁,以英俊的姿態出現在她的面前,向她表白,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他再次遭到拒絕。

英俊的杏仁每天都活在受人矚目的世界中,就連令人遐想聯翩的首席名模來香都希望主動接近他。有生以來,琢郎第一次博得了美女的好感,他感覺現在的生活像是做夢一般。

脫下西裝回到小餐館琢郎,迎來了一位滿臉微笑,代替寬子的新助手本江。本江並不是個漂亮的女人,但非常能幹體貼,她每次都能認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豚郎發現自己跟她在一起時,才會有一種安定感,漸漸地他開始注意這個女孩。並且過著小老闆與人氣模特的雙重生活。但是英俊璀璨的模特人生畢竟能給他更多刺激,豚郎在不知不覺地被杏仁華麗的生活深深吸引,越來越覺得真實自己的生活平淡無奇。「變身西裝」沾水便會變皺,於是豚郎再次來到那家神秘的西裝店。店主介紹,有一件不怕水的「完美西裝」,但是,一旦穿上就再也脫不下來了。這就意味著他今後都會以光山杏仁的身份活著了。琢郎必須做出最後的選擇,自己的真實身份琢郎,接受沒有女人緣的平淡人生?還是拋棄「心屋」及那裡的朋友,成為大受女性歡迎的超人氣模特杏仁,繼續華麗璀璨的人生?

而在這時,一個超人氣的模特展要開始了,同一時間,寬子也出事了,他必須做出選擇……

03

電影的手法往往是超現實的,這裡的主人公通過在美醜間來回往復,讓人們圓夢現實中幾乎無法達到的完美「假設」。這裡的杏仁是完美的男子,貌美英俊,事業璀璨奪目。但是現實的豚郎卻是長相醜而身材臃腫的餐廳老闆,日子也平平淡淡。電影為二者搭建一個橋梁,讓假設成真,在變身的過程中,豚郎逐漸滿足了「假設」身份給予他的一切,欲望、需求、期待等等,並且平淡了他作為豚郎時沒有女人緣、地位、身份的不安。實際上,一切的行為都源於他內心對於假設生活的嚮往和自我條件的不滿,最終讓他對杏仁的角色由好奇變成喜愛、迷戀最後到無法離開。而生活的本質就是真實和平淡,歸結至此,一切還是源於人內心的欲求,即對現實狀態的不安。

假設,很多時候總會讓我們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究其原因,會發現每個人的回答都會不同。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做過「自我實現人假設」研究,認為人類需要的最高層次就是自我實現。「假設」能夠對未來進行完美規劃,正好填補人內心對於現狀的不安,這種不安包括了對自身的不滿、欲望的增加、虛榮心、自負、期待等多種情緒。但無論是哪一種情緒,都請記得,「假設」的陷阱會令人迷失自我,走向虛榮、不現實等的邊界。因此,只有回歸本心,面對平淡和真實才能淡化不安,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緣總是不太好,是因為你不懂「投射效應」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緣總是不太好,是因為你不懂「投射效應」01美國心理學家羅斯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在一所大學中隨機抽取了80名大學生,並給他們發放了這樣一張試卷,試卷上面有兩道題目:一、你願意在學校內背著一塊大牌子走動嗎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保齡球效應」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因為你不懂「保齡球效應」 對於讚賞,我們總是來者不拒,而對於批評,我們卻避之不及。正如故事中的那位主婦,客人一說飯香,她立馬把功勞兜攬在自個兒身上,客人一說飯燒糊了和飯裡有沙子,她很快又把責任推卸給孩子的奶奶和小姑。這也從側面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人人都喜歡並希望被讚美、誇獎。
  • 心理學:為什麼你還是一事無成?是因為你不懂「人脈效應」
    心理學:為什麼你還是一事無成?是因為你不懂「人脈效應」 01 世界頂尖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說:「人生最大的財富便是人脈關係,因為它能為你開啟所需能力的每一道門,讓你不斷地成長,不斷地獲得財富,不斷地為社會做貢獻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位差效應」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位差效應」01「來自領導層的信息只有20%-25%被下級知道並正確理解,而從下到上反饋的信息則不超過10%,平行交流的效率則可達到90%以上。」這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對企業內部溝通進行研究後得出的重要成果,即所謂的「位差效應」。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反饋效應」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反饋效應」!泰戈爾曾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含蓄的感情固然朦朧美麗,但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不要再責怪別人不知道你愛她,多問問自己,你是否曾告訴她你愛她。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反饋效應。
  • 心理學:為什麼你一直無法成功?是因為你不懂「沸騰效應」
    心理學:為什麼你一直無法成功?是因為你不懂「沸騰效應」!試想一下,假如歐立希在第605次失敗後放棄了實驗,那麼這世上可能永遠都不會存在606這種治療昏睡病的良藥了。502膠水和606藥品都因為研究人員的堅持而成功誕生。正是那第502次和第606次實驗,才徹底結束了之前無數次的失敗。這便是關鍵因素帶來的質的變化,這種理論被人稱為「沸騰效應」,這就猶如把水燒到 99 度時,還不能算開水,其價值有限;但如果再添一把火,讓水溫再升高一度,那麼水就會沸騰。而不沸騰的水和沸騰的水價值相差巨大。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因為你不懂「六度分離」理論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因為你不懂「六度分離」理論 1 社會就如同一個巨大的網,而我們每一個人就如同網的節點,人與人的交際很多時候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複雜。
  • 塔西佗陷阱丨心理學怪談
    是的,塔西佗陷阱的問題,首先是一個心理學問題。要理解這個問題,先要理解信息溝通過程中的一個定律,叫做:不溝通是不可能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你是不可能拒絕溝通的。你無論做任何反應,肯定或否定的反應,甚至不做反應,都在發出信息。
  • 從心理學方面解讀你為何總是情緒化
    你有沒有經常感受到自己總是會不自覺地因為一件小事而情緒波動的非常厲害。即使你事後覺得這是一件小事,但是,你依然無法控制當時被情緒所左右的自己。為什麼我們總是情緒化呢?是什麼原因使我們產生了情緒?情緒來自何方?
  • 你所有的不快樂,源於這5個「心理陷阱」
    太痛苦常常是因為不了解為什麼痛苦,而太痛苦又直接導致我們逃避痛苦、恐懼痛苦……最後,我們忽略問題自身,迫切地想消除痛苦,因此產生了一系列心理問題。要帶著心理問題去生活,我們必須先改變一些習慣性的錯誤認識,明白痛苦與問題的關係。01.
  • 你為什麼總是那麼在乎別人的看法?知道這三個原因你就懂了
    下面我將從心理學實驗來解析「聚光燈效應」是什麼,為什麼會產生「聚光燈效應」和如何避免受到「聚光燈效應」帶給我們的傷害。01、「聚光燈效應」是什麼?我們總以為自己很重要,但其實別人對我們的關注,遠遠低於想像心理學家發現,在那些尷尬和不幸的時刻,人們傾向於誇大、高估別人注意到自己的程度。
  • 心理學:為什麼你總做不好一件事,是因為你不懂「情緒定律」
    心理學:為什麼你總做不好一件事,是因為你不懂「情緒定律」 1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心態就是一個人真正的主人,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而你的心態將決定誰是坐騎
  • 雅思閱讀你為什麼總是讀不懂?
    那為什麼雅思閱讀很多學生總是讀不懂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很簡單,因為幾乎所有雅思閱讀讀不懂的學生都會說是因為單詞量太差,還是得補單詞。的確,詞彙是很多同學讀不懂的原因之一。很多學生的硬傷是詞彙量比較小,詞彙量小讀起來味同嚼蠟。不背單詞,做雅思閱讀就是以下這種感覺:我們知道賢鑜是在生活中很重要的。
  • 《操縱心理學》:為什麼你的生活總是被人得寸進尺?
    朱之文的家門被無端踹開之後,他滿臉哭笑地走出家門為什麼朱之文總是被人得寸進尺為什麼他的生活總是被別人操縱? 擁有30多年執業經驗的臨床心理醫生、心理學博士哈裡亞特·B·布瑞克在他的《操縱心理學》一書中提到,操作不在乎任何關係的邊界,亦無關年齡或者性別。
  • 3個心理學現象告訴你,為什麼總是教不好孩子
    可是在現代社會各種教育理論百家爭鳴的聲音裡,你會覺得自己怎麼做都是錯的,孩子成了現在這樣都怪你。為什麼有的父母就有時間忙自己的事業、有自己的愛好,同時孩子還能自覺地管好自己,不讓父母操心。而你卻工作家庭兩個方面都如此的力不從心,費力不討好呢?
  • 心理學有趣現象科普!一句話告訴你,星座學為什麼看上去那麼可靠
    心理學有趣現象科普!一句話告訴你,星座學為什麼看上去那麼可靠我是小月,今天為你送上有趣的心理學知識。心理學在神奇的同時又可以被科學所解釋,小編這次要說的就是兩種心理學現象。
  • 你之所以不幸,不是因為能力不足,而是因為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文|沐蕾圖|網絡你是否總是羨慕別人擁有好的容貌和身材,自己卻因為胖下不了決心減肥。你是否總是羨慕別人有幸福美滿的婚姻,自己卻從不懂得更好的經營婚姻。你是否總是希望自己「成為別人」,卻從來不懂得好好愛自己。
  • 為什麼孩子總是和你對著幹?心理學家:因為你把事情給做反了!
    為什麼孩子總是和你對著幹?孩子總是愛咬指甲?孩子總是愛遲到?比如玩遊戲,明明想著就玩一小會兒,可玩著玩著,就無法自拔了,忍不住想多玩會兒,再多玩會兒……而這時,如果你強行沒收電子產品,只會讓孩子的心裡更痒痒,一直惦記著,如果得到了機會就會玩得更猛。而且他們常常會因為做了被你認為「不對」的事而自責、矛盾不已,因為一方面覺得自己不對,但另一方面又實在是想「再犯」。
  • 【第780期】你不懂JS:ES6 `class`
    這種行為只有在 你已經知道了 關於委託的性質,而不是期待從「真的類」中 拷貝 時,才看起來合理。那麼你要問自己的問題是,為什麼你為了根本上就和類不同的東西選擇class語法?你可能會假設super將會以一種類似與this得到綁定的方式(間第二章)來被綁定,也就是super總是會綁定到當前方法在[[Prototype]]鏈中的位置的更高一層。然而,因為性能問題(this綁定已經很耗費性能了),super不是動態綁定的。它在聲明時,被有些「靜態地」綁定。不是什麼大事兒,對吧?恩……可能是,可能不是。
  • 為什麼你的婚姻不幸?因為你的心智成熟度匹配不上你對幸福的野心
    比如,我們在生活中總是不間斷重複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我們以為是自己運氣不好,其實,更深層的原因是我們自己主動去尋找的。舉個例子。有個女人在婚姻裡經常被丈夫家暴,她自己挨打完以後就會去打孩子。因為這種病態的舉動,每次她都痛苦不堪,可是這種行為卻像上了癮似的無法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