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人各百態。每個人都秉承了父母不同的遺傳特徵,具有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生活經歷,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可以說是千差萬別。
中醫可以通過望、聞、問、切來收集患者身體情況,包括臉色、聲音、胖瘦、壯弱、行動、舌苔、脈象等來判斷一個人的體質。
中醫體質分為以下九種: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溼質、溼熱質、血瘀質、氣鬱質、特稟質。
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日常生活不同,體質也不同,認清自己的體質,才能對症下藥。你是什麼體質呢?人的體質不同,養生的方法也不同。你知道自己是什麼體質嗎?
下面,我將先介紹九種體質中的其中四種~
1、陰虛體質
陰虛體質,是指人體精血津液等陰液不足,機體失於濡養,而形成的以口燥咽幹、手足心熱等虛熱症狀為主要表現的一種體質狀態。所以陰虛體質的人又可以叫做「缺水派」。
常見主要臟腑陰陽失調:腎陰虛、肝陰虛、肺陰虛、心陰虛。
形成陰虛體質的原因?
1.先天不足。如年長受孕、早產、孕期意外,先天五臟精氣不足。
2.飲食不節,偏愛助陽食品。
3.起居不按四時,熬夜造成陰虛。
4.外感暑、熱、燥邪,熱化傷津。
5.飲酒抽菸、縱慾過度,引起陽亢陰虛。
6.心急易躁,七情傷陰。
7.勞損久病或素體熱病灼津。
8.外傷失血或月經過量,導致津液營陰不足,五臟精氣失於濡養,陰陽失衡。
陰虛體質症狀自測:腰膝酸軟,口燥咽幹,鼻微幹,手足心熱,潮熱,失眠,盜汗,喜冷飲,大便乾燥,脈細數,性格急躁。
陰虛體質舌象:舌紅,少苔少津,有裂紋。
陰虛體質容易得哪些疾病:神經衰弱症、肺結核、糖尿病、牙齦腫痛、口腔潰瘍、便秘、高血壓等病。
穴位按摩調理:按摩三陰交,三陰交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每天按摩2次,每次5~6分鐘,孕婦忌按。按摩三陰交主要適用於陰虛體質偏於肺陰虛和脾陰虛者。
2、陽虛體質
中醫學認為,陽虛是氣虛發展的下一個階段,其程度更加嚴重。所以陽虛體質的人除了有氣虛的典型表現以外,還會出現怕冷、手足冰涼等寒性症狀。所以陽虛體質的人又可以叫做「怕冷派」。
常見主要臟腑陰陽失調:腎陽虛、脾陽虛、心陽虛、肺陽虛
形成陽虛體質的原因?
1.先天不足,稟賦虛弱。
2. 外感風寒溼邪。
3. 飲食不節,過食生冷。
4.陰盛傷陽,寒冷入肚,長此以往形成陽虛體質。
5. 房事不節,尤其冷氣下歡愛,埋下陽虛禍根。
6.起居失常,勞逸失度,耗氣傷血,如熬夜。
7.七情過極,五行乘侮,五臟精氣不藏,元陽不固。
8.過度使用清熱解毒藥物,陽氣克伐。
9. 衰老所致,陽氣在人的一生中是慢慢消耗的過程。
陽虛體質症狀自測:腰膝酸冷,畏寒怕冷,手足冰涼,喜歡吃熱食物,精神萎靡,脈沉遲。
陽虛體質舌象: 舌淡胖嫩,舌苔溼潤。
陽虛體質容易得哪些疾病:甲低、急慢性腎炎、慢性腸炎、低血壓、冠心病、不孕不育、痛經。
穴位按摩調理:按摩足三裡,找到外膝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的地方就是足三裡。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裡穴一次,每次按壓10分鐘,每分鐘按壓20次,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裡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
3、痰溼體質
痰溼體質,就是指體內的水液代謝出現異常,水溼無法順利排出體外,日久形成的以周身黏滯重濁為主要特徵的一種體質狀態。通常也被稱為「肥胖派」。
形成痰溼體質的原因?
1.喜食肥甘厚味,飲食不節,水溼停聚,煉液成痰,產生形體肥胖,腹部肥滿。
2.情志失調,思慮過度傷脾,過思則脾氣鬱結,水溼凝聚成痰。
3.起居工作環境不應四時,久坐少動,氣血淤阻,或者貪涼易痺,寒熱失調,致傷脾氣。
4.肝氣鬱結,導致脾氣升清、胃氣降濁的運化功能失調,則水谷精微不輸,聚飲成痰。
痰溼體質症狀自測:皮膚油膩,多汗且黏,愛脫髮且頭髮油膩,腫眼泡,胸悶痰多,喜食肥甘,肌肉鬆弛。
痰溼體質舌象:口黏,苔白膩,脈滑。
痰溼體質容易得哪些疾病:糖尿病、中風、冠心病、哮喘、痛風等。
穴位按摩調理:中脘穴,此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作用。位於上腹部,肚臍向上4寸,即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處。可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併攏,在中脘穴做推揉加輕微的按揉,每次操作兩三分鐘。另外也可以按摩足三裡。
4、溼熱體質
溼熱體質是指以溼熱內蘊為主要特徵的體質狀。通常也被稱為「長痘派」。
形成溼熱體質的原因?
溼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外溼,一個是內溼。
外溼:環境中的溼氣侵入人體。
內溼:由病理因素造成的一種現象,和人的消化功能密切相關。如,喜歡吃煎炸燒烤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過度吸菸飲酒;長期處於壓抑、憂愁的狀態。
溼熱體質症狀自測:
溼熱上蒸——面部出油、長痘、痤瘡、口苦口粘、口臭、牙齦出血等。
溼熱下注——影響膀胱的氣化功能,出現二便不爽的症狀,小便發黃、大便粘膩、排便次數增多。青年男性出現的尿頻、尿急、尿痛、尿不乾淨的前列腺炎,大多是因為溼熱體質。
溼熱體質容易得哪些疾病:脂溢性皮炎、痤瘡、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盆腔炎、宮頸炎、陰道炎、膽結石。
溼熱體質舌象:舌紫色,黃膩苔。
穴位按摩調理:按摩中脘穴、足三裡。
中脘穴位於臍中上四寸(肚臍與胸骨下端連線的中點)。指壓、指揉刺激中脘穴,可促進胃腸的蠕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