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有養生妙用 使用前要請中醫辨識體質

2020-12-20 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原標題:艾草有養生妙用 使用前要請中醫辨識體質

  你還記得小時候經常看見奶奶用的艾條嗎?每逢潮溼天或者「翻風落雨」,老人就會拿著長長的艾條在膝蓋附近繞圈圈,燃著的艾條,冒著嫋嫋白煙,帶來滿屋藥香……

  陽春三月,艾葉飄香,此時的艾草既鮮嫩又壯實,艾草除了用來「灸」,原來還能入膳和入藥。而春天,正是食「艾」的最佳時機。

  中醫指出,艾葉不僅是一款常見的蔬菜,也是一味實用的藥材。在《詩經》《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等古籍中均有關於艾葉醫藥用途的記載。在民間為了治病祛邪,也有三月三吃艾餈粑,五月五門口掛艾葉、洗艾葉藥浴的風俗。而民間更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說法。

  醫學指導/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藥劑科盧蘭芳副主任中藥師

  艾葉能治痛經和不孕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藥劑科盧蘭芳副主任中藥師介紹,艾葉味苦、辛,性溫,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止血、散寒調經、安胎、溫胃、殺蟲止癢、灸百病、止瀉痢、開鬱等功效。

  在臨床上,艾葉內服常常用於治療下焦虛寒所導致的痛經、月經不調、不孕症、胎動不安等病症,是婦科常用中藥之一。而其外用可治療溼疹瘙癢、疔瘡癤腫等皮膚病。

  此外,研究發現艾葉含有異澤蘭黃素,它具有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能鎮痙和治療胃潰瘍。艾葉黃酮類和多糖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艾葉多糖還具有免疫調節作用。艾葉富含揮髮油,能夠抗菌抗病毒,因此,在夏季也常常用於燻蒸消毒,預防蚊蟲。

  艾葉入膳健脾益氣

  這個季節艾葉鮮嫩多汁,可用於製作艾葉餈粑、艾葉餛飩、艾葉粥、艾葉蛋餅等美食。也可根據個人不同體質,用艾葉與不同藥材食材調配做成藥膳食用。

  1.香艾蛋餅:將10克左右的艾葉洗淨後剁碎,加入雞蛋拌勻,加入鹽適量,鍋燒熱加油,煎熟即可。可當菜下飯,開胃爽口。

  2.艾葉餃子:將10~15克新鮮艾葉、豬肉、生薑洗淨,混勻剁碎,加入適量食鹽、調料拌勻,做成餡料。以白麵皮包成餃子,水煮或蒸熟食用。

  功效:具有散寒止痛、健脾益氣的功效。適用於虛寒體質,也適用於脾胃虛寒、慢性腹瀉、慢性咳喘等人群食用。

  3.艾葉母雞湯:新鮮艾葉15克,老母雞一隻。老母雞洗淨切塊,放入砂鍋內,加入薑絲,煮開後再加入艾葉,見艾葉熟即可,用新鮮艾草煲雞沒有老艾那麼苦,食之有一股濃香。此湯可分2~3次食用,適合婦女月經期服用。

  功效:緩解經期體虛,小腹冷痛,痛經、月經過多,失眠多夢等症狀。艾葉性溫,屬於溼熱體質、實熱或者陰虛火旺的人禁用或慎用艾葉。

  4.艾葉紅棗煮蛋:艾葉(幹品)10克,大棗五枚,生薑三片,雞蛋一隻,紅糖適量。將艾葉、大棗、雞蛋洗淨,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煮沸,雞蛋煮熟後去蛋殼,再入鍋煮5~10分鐘,調入紅糖,略煮溶解,去藥材渣取汁和蛋,飲湯食蛋。

  功效:具有溫經散寒、益氣養血、安胎養神的功效。適用於婦女痛經、月經不調、崩漏或體質虛寒的人群食用。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體有實熱者不宜多用艾葉。此外,婦女孕期出現不明原因的出血、腹痛等症狀,需確診病情後,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不可隨意濫用。

  艾葉外用 驅蚊防感冒

  春季呼吸道疾病多發。每年三四月,醫院門診的感冒患者較多,原因是春季雨水多溼氣重,氣溫冷熱無常,致人群流行性疾病如感冒、流腦、水痘、扁桃體炎等高發。艾是菊科植物,其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能夠抗菌抗病毒。

  1.室內燻艾:用艾條進行燻煙30分鐘,能起到對居室消毒殺菌、驅除蟲害、清潔空氣的作用,對呼吸道傳染病等也有預防效果,且氣味清香,無毒無害。對水痘、腮腺炎、猩紅熱等傳染病有一定的預防效果。需要提醒的是,有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要慎用艾葉燻,並非艾葉對此類疾病有害,而是很多患者對各種煙燻都會過敏而加重症狀。

  2.艾葉泡澡:艾葉30g洗淨放入布袋中,入鍋中大火煮滾後改小火煮15分鐘後取出,將藥液混入洗澡水中,調好溫度,身體入藥水中泡5~10分鐘即可。可以預防春夏季節身上長癤瘡生痱子,治療溼疹,還可以很快緩解皮膚瘙癢。

  不過,艾草的用量也是需要注意的,一定不要過量。因為口服大量艾葉製劑後,會出現中毒症狀:喉幹口渴,胃腸不適,噁心,嘔吐,繼而全身無力,頭暈耳鳴,四肢震顫乃至痙攣(中樞神經系統高度興奮引起),痙攣發作後全身肌肉弛緩,缺乏張力,甚至癱瘓。由於神經反射及血管本身受損,可招致子宮充血、出血,孕婦甚至流產。亦可引起肝細胞代謝障礙,而致中毒性黃疸和肝炎。由於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痊癒後亦常有健忘、幻覺等後遺症。慢性中毒者則有感覺過敏、共濟失調、幻想、神經炎、癲癇樣痙攣等症狀出現。

  專家提醒,個人體質不同,使用艾葉的效果也會不一樣,如果你從來沒有請中醫做過體質辨識,最好還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文/記者黎蘅)

(責編:張喜豔、鄒慧)

相關焦點

  • 中醫提醒你:辨識個人體質才能煲出靚湯!
    但是,當你為家人煲好一鍋美味靚湯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煲錯湯了?煲湯也會有煲錯的嗎?是的,中醫治病以辨證論治為原則,中醫養生以體質辨識為基礎,既然煲湯源於中醫藥養生理念。那麼,要達到以養生保健為目的的煲湯,就必須辨別不同的體質施以適合的配方,煲出來的湯才能稱得上有益。
  • 中醫體質辨識——9種體質養生方
    ……要回答這些問題,就要先了解什麼是「中醫體質」。中醫體質是人類生命活動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指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後天獲得的基礎上所 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固有特質。體質的形成與什麼因素有關呢?
  • 中醫九種體質,你是哪一種?想防病養生,先辨識中醫體質!
    中醫可以通過望、聞、問、切來收集患者身體情況,包括臉色、聲音、胖瘦、壯弱、行動、舌苔、脈象等來判斷一個人的體質。中醫體質分為以下九種: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溼質、溼熱質、血瘀質、氣鬱質、特稟質。
  • 調好體質防疾病,中醫九大體質,你是哪一種?
    ……不同的體質有什麼特點,又潛藏著哪些疾病風險?讓我們一起走進中醫體質辨識。體質的形成跟哪些因素有關係?體質,指的是形體與質量,它的形成是機體內外環境多種複雜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與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兩個方面有關。
  •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必來!隨處可見的艾草,有怎樣的妙用?
    艾草在生活中,還是比較常見的,前幾天的端午節,不少家庭都會準備一些艾草,將它掛在門口,寓意驅邪鎮宅,希望保護家庭。這樣的寓意到底有沒有用,這個是未知的,不過艾草對人體來說,還是有不少好處的,老話常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必來」,可以看出人們對艾草有多看重。不少的農村家庭,都會長艾草,等到長大以後,將它們曬乾後收起來,陳葉的效果相比新鮮的艾葉會更好。那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艾葉的妙用。
  • 【學會專稿】國醫大師葛琳儀:中醫治未病與體質辨識
    因此,中醫在論治疾病時,應辨病與辨證相結合,這種病證相關的思辨方式,是中醫把握疾病本質、提高臨床療效的關鍵所在。那麼,在養生保健、治未病時,中醫的思辨依據是什麼?我認為辨識體質而調攝是其著眼點。 隨著現代醫學診療水平的提高,疾病譜的變更,中醫在養生、治未病中,往往面對著諸如亞健康人群、慢性病的緩解期等,常常無「症」可辨,但按中醫體質學辨識,其病理性體質已經形成。
  • 九種中醫體質,你是哪一種?想防病養生,先辨識中醫體質!
    中醫可以通過望、聞、問、切來收集患者身體情況,包括臉色、聲音、胖瘦、壯弱、行動、舌苔、脈象等來判斷一個人的體質。中醫體質分為以下九種: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溼質、溼熱質、血瘀質、氣鬱質、特稟質。
  • 中醫九種體質辨識調養方法
    [摘要]中醫根據不同人的身體狀況,把人體分為九種體質,不同體質的人有不同的養生方法,那麼,九種體質都有哪些、怎麼知道自己是什麼體質?中醫根據不同人的身體狀況,把人體分為九種體質,不同體質的人有不同的養生方法,那麼,九種體質都有哪些、怎麼知道自己是什麼體質?
  • 走進中醫世界|第五講:中醫怎麼辨識人的體質
    提起中醫養生,相信不少同學都有所耳聞。中醫調理講求「辨體施膳」,不同體質對應著不同的調理方式。那麼你知道自己是什麼體質嗎?在本節課中,江蘇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盧子傑將為同學們詳細介紹中醫學的九種體質。
  • 你是那種體質?專家教你辨識 體質調理有啥講究?
    日前,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體質研究專業委員會發布了《2017年度國民體質辨識報告》。報告指出,除平和質外,排序前三位的偏頗體質依次是陽虛體質、氣虛體質、溼熱體質。偏頗體質有哪幾種?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體質與生殖醫學中心副教授王濟介紹,簡單來說,人的體質分為九種:平和質、氣虛質、陰虛質、陽虛質、血瘀質、痰溼質、溼熱質、氣鬱質和特稟質,這些體質中,除平和質為健康狀態外,其他幾種體質都是人體陰陽失衡導致,稱作偏頗質。體質偏頗的人群,通過體質調養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緩解,減少身體的不適,預防該體質多發的疾病。
  • 中醫體質學創始人:現代醫學和中醫都沒有酸鹼體質的分法
    近日,「酸鹼體質論」騙局被揭穿,炮製者被課以重罰。那麼,人體體質到底如何劃分?又該如何進行體質養生?記者採訪了國醫大師、中醫體質學創始人、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王琦。流傳甚廣的「酸鹼體質論」編造謊言說,人的體質有酸鹼性之分,酸性體質易患癌,想要健康,必須保證身體處於鹼性環境。王琦說,人的體質不能簡單地分為酸性或鹼性,這是一個複雜的巨系統,其中包含各種小環境和體液,如細胞內液、細胞外液(包括血液、組織液和淋巴液等),還有分泌的各種消化液、排洩出的汗液、尿液等。
  • 養生好物艾草,究竟有多養生?提醒:「百利」的艾草也有3「害」
    艾草性寒溫,味道微苦,有暖宮溫筋、祛溼活血、消炎殺菌的功效。經常手腳冰涼的人,經常用艾草泡腳,手腳會慢慢變暖。不僅如此,常用艾草泡腳,還能改善宮寒、痛經,提高睡眠質量,祛溼排毒,對身體是非常好的。今天就來聊聊大家的養生好物「艾草」,究竟有多養生?
  • 山西省12家診所被授予中醫九種體質辨識與調理技術應用示範點
    黃河新聞網訊 近日,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體質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九屆學術年會暨第二屆全國中醫體質調理人才標準化建設論壇在廣東省佛山市舉辦。本次體質人才論壇共頒發中醫體質辨識健康管理師證書527人;中醫九種體質辨識與調理技術應用示範點196人/家;中醫體質調理人才標準化建設優秀人才獎49名。
  • 中醫認為的九種體質該如何養生
    中醫把人體的體質分為九種,分別是平和質,氣虛質,陰虛質,陽虛質,痰溼質,            溼熱質,氣鬱質,血瘀質,特稟質。那麼對於這些相互獨立的體質咱們該如何去區分認識他們?
  • 我國第一部《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出臺_中國網
    新華網北京4月10日專電(記者王薇)我國第一部指導和規範中醫體質研究及應用的文件《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9日正式對外發布。該標準的頒布旨在為體質辨識及與中醫體質相關疾病的防治、養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據,為實施個體化診療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
  • 中醫養生市場「虛火過旺」,團購「拔罐」從幾元到幾百元不等
    「不治已病,治未病」,以調理「寒熱、表裡、陰陽、虛實」為主的中醫養生概念漸漸火了起來。而在追捧之下,中醫養生依然存在諸多亂象。有專家提出,中醫養生市場目前「虛火過旺」,亟須降溫。  中醫養生市場「虛火過旺」  近日,有媒體報導濟南市槐蔭區一位市民因在養生會所拔火罐不當,造成腿部肌肉壞死,面臨手術。
  • 中醫抗疫建奇功 艾草防疫正當時
    1月26日:健康報記者電話採訪了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仝小林院士。仝院士說到:除服用中藥外,中醫還可以試用艾灸神闕、關元、氣海、胃脘、足三裡等,可以溫陽散寒除溼,調理脾胃,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艾灸納入防疫方案在全國各地的防疫方案中,有多個地方將艾灸作為重要防疫手段之一。
  • 灸柱裡的艾草,除了祛溼排毒,還有3個妙用
    溼氣在中醫中,和暑氣、寒氣等幾種常見不適症狀,並稱為「六邪」,而其中溼氣因為基本不單獨「行動」,凡是出現溼氣,就容易伴隨著其他暑、寒之類的症狀一起出現,難以處理也十分麻煩,因此溼氣也是被稱為「六邪之首」,而在中國傳統醫學裡,也有多種常見的祛溼方法,比較常見的就有拔火罐和針灸一類,而今天說的就是針灸祛溼靠譜嗎
  • 中醫九種體質辨識及飲食調養
    注重人的體質及其差異,是中醫學的一大特色。中醫體質學說是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理論豐富而且實踐性強。    其實,在亞健康狀態下,可根據各種體質類型進行辨體防治,針對體質特徵合理用膳,採取相應的身體鍛鍊,便可調整體質偏頗、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的發生、發展,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二、中醫體質如何辨識分型?如何飲食調養?
  • 除了艾灸還能泡腳 艾草養生配方推薦
    艾草是一味性溫味苦的藥材,有著回陽、理氣血和止血安胎的功效,在中醫上常做艾灸。但是艾草泡腳還能改善肺功能,是慢性支氣管疾病患者的良藥,容易咳白痰的人也能用艾草泡腳緩解症狀。艾草泡腳的配方及好處1、艾草浴包加花椒可以除腳汗、腳臭、腳氣、溼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