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把人體的體質分為九種,分別是平和質,氣虛質,陰虛質,陽虛質,痰溼質, 溼熱質,氣鬱質,血瘀質,特稟質。那麼對於這些相互獨立的體質咱們該如何去區分認識他們?我們如何按我們的體制來制定養生計劃呢?
總體特徵:陰陽氣血調和,體態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等。
養生原則:順應自然,清淨開朗;勞逸結合;飲食適量,均衡。
總體特徵:疲乏、氣短、自汗、面色蒼白等。
養生原則:避免劇烈運動;避免勞累過度;多吃具有健脾益氣的食物。
中藥調養: 人參、黃芪、山藥、大棗等。四君子湯、歸脾湯、補肺湯、腎氣丸。
總體特徵: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
養生原則:春夏養陽(日光浴);運動調養,但是不能大汗;多食用具有溫陽的食物。
中藥調養:鹿茸、巴戟天、淫羊藿、仙茅等。金匱腎氣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
總體特徵:陰液虧少,口燥咽幹、手足心熱等
養生原則:秋冬養陰;運動調養,不可大汗,不宜過激;多食用具有滋陰的食物。
中醫調養:麥冬、生地、女貞子、玉竹、枸杞子、桑葚、百合等。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一貫煎、百合固金丸、天王補心丹等。
總體特徵:痰溼凝聚,以形體肥胖、腹部肥滿、口黏苔膩等。
養生原則:遠離潮溼,多曬太陽;運動排汗,長期逐步加大運動量;忌暴飲暴食、忌肥甘厚味、忌狼吞虎咽,少飲酒,多食用健脾利溼的食物。
中醫調養:半夏、茯苓、澤瀉、白朮、車前子等。二陳湯、苓桂術甘湯、六君子湯等。
總體特徵:溼熱內蘊,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黃膩等。
養生原則:遠離潮溼,避免熬夜,戒菸酒,注意個人衛生;高強度大運動量;多食用清熱利溼的食物。
中醫調養:黃連、黃芩、龍膽草、虎杖等。龍膽瀉肝湯、茵陳蒿湯等。
總體特徵:氣機鬱滯,神情抑鬱、憂慮脆弱等。
養生原則:多參加娛樂活動;運動大量、多動行氣;多食用行氣解鬱的食物。
中醫調養:木香、香附、青皮、鬱金等。逍遙丸、越鞠丸等。
總體特徵:血行不暢,以膚色晦黯、舌質紫黯等。
養生原則:保持樂觀情緒,避免苦悶抑鬱; 多動助氣血運行,不宜大強度、大負荷運動;多食用活血的食物。
中醫調養:桃仁、紅花、丹參、當歸、五加皮等。桃紅四物湯等。
總體特徵:先天失常,生理缺陷、過敏反應等。
養生原則:多運動,增強體質;避免致敏動植物;避免食用致敏食物。
中醫調養:如果是因為風邪、溫差、溼度等改變引起的過敏,可服用祛風藥物,如荊芥、薄荷、防風等。消風散。
產品建議及投訴請聯繫:shoujibaidu@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