鉑略財務培訓:作業成本法將取代傳統成本核算方法?

2020-12-27 中國經濟網

  幾十年來,市場不斷地在發展,企業更是經歷了多次轉型和變革,但許多企業沿用了很久的成本分析方法,卻一直沒有更新。在當今的形勢下,傳統的分析方法能否滿足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這不但是一個關係企業盈虧的問題,而且可能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在實踐操作中,已經有企業陷入了「越賣越虧」的怪圈當中。鉑略財務培訓本次就為大家帶來這樣一個成本分析案例。

  這是一家五金製造型企業,公司的甲產品屬於成熟的、大批量生產的產品,月生產數量為12000臺,乙產品為針對顧客需要個性化設計的產品,月生產1000臺。乙產品作為一種個性化產品,在市場上有很好的需求。鉑略首先為大家展示傳統成本分析方法計算出的成本,見表一。

  表一:傳統成本分析方法得出的成本

 

  依上表的分析結果,甲產品的單位成本為80元,售價為85元,毛利率為5.9%。乙產品的單位成本為170元,售價為200元,毛利率為15%。公司將甲產品和乙產品推向市場後,甲產品由於價格偏高導致銷量受挫,而乙產品由於其售價大大低於市場上其他同類產品的價格,供不應求。而且因為乙產品的利潤額較大,銷量也十分樂觀,所以管理層認為這能一定程度上彌補甲產品銷售受挫帶來的消極影響。

  但在實際運行半年後,情況與企業所預期的大相逕庭。隨著乙產品銷售越多,企業的毛利率越差。同時因為甲產品的滯銷,一定程度上給企業的倉儲、產品管理、生產等環節又帶來了負擔,甚至影響了企業的生存。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下面鉑略為大家帶來另一種成本分析方法,作業成本分析法(也叫ABC分析法,Activity-Based Costing)。表二就是針對表一中的「製造費用」這一環節依據作業成本分析法進行的重新分析,讓我們來看一下。

  表二:成本動因分析方法分配原理

 

  傳統的分析方法在對「製造費用」這一環節上籠統的採用了以工時來分配的標準。但在表二中我們可以看到「製造費用」被進一步的細分為了四塊,並按照不同的作業動因進行分析。首先,基本製造費用以工時為動因進行分配,時間的長度決定了其費用發生的多少。其次,設備調整費用方面,調整次數直接關係到費用發生的多少,以次數為動因可以將費用具體分攤到各個產品上,即甲20次,乙80次。再次,質量檢驗費用方面,每次檢驗的費用都是相同的,但從檢驗的項目數量上可以做到明確的區分,即甲1,000個,乙1,500個。最後,材料處理費用方面,處理數量是與處理費用發生最相關的作業動因,以處理數量為動因可以明確甲、乙費用的分攤。

  按照動因進行分攤後,我們可以看到,乙產品的設備調整費用,質量檢驗費用,材料處理費用都超過了甲產品,甲的製造費用從原來的120,000元(表一)下降至了現在的78,500元(表二),乙的製造費用從原來的30,000元(表一)上升到了現在的71,500元(表二),差異巨大。乙的成本其實比預想的要高很多,而甲產品則比預想低不少。

  在此鉑略財務培訓認為需要注意的是,在採用作業成本分析法分析動因時,對動因的選擇需要有針對性,選擇相對獨立的、對成本影響較大的作業,再確定與作業量消耗最相關的動因,就能滿足成本計算的準確性要求了。而面面俱到,對所有成本作業逐一進行分析則是事半功倍的,過多的成本動因會使會計人員把注意力集中在數據的獲得和處理上,大量的非關鍵數據又導致財務人員對信息的處理分析能力降低,最後致使作業成本分析法效用的下降。

  在得出上述分析結果後,我們就能重新對成本進行精確的核算,讓我們繼續看表三。

  表三:作業成本法得出的真實成本

 

  在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下,甲產品的成本是76.45元,而售價為85元,毛利為8.46元,乙產品的單位成本為211.5元,售價為200元,毛利為負11.5。也就是說甲產品的售價偏高,而乙產品的售價則低於實際成本,實際上是在進行虧本銷售。雖然低價銷售能夠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但是銷售量越是增加企業虧損就越嚴重,而同時甲產品的銷量受挫導致企業無法從甲產品的盈利中來彌補乙產品的虧損,如此循環往復,企業就陷入了「越賣越虧」的怪圈中。

  企業在傳統的產品/服務成本制度下,往往會高估標準化、大批量生產的產品的成本。相反地,小批量、定製化產品或服務的成本則往往會被低估,鉑略提供的本案例中低估達19.6%。其原因就是在於傳統的成本分析方法過於簡單籠統,而如今企業產品多樣化發展趨勢明顯,針對一些由多個產品共同產生的費用,就很難再用傳統的方法去明確分攤了,而作業成本分析法則不同,其從影響成本的主要動因進行分析計算,得出的數據更接近實際成本消耗的情況,核算得出的成本也更接近真實的成本,從而更好的指導定價和企業戰略。

  當然,傳統的分析方法並非一無是處,如果企業是一家單一型的生產製造企業,那麼也就無所謂採用哪一種分析方法了,因為在其成本分析過程中,所有的費用都只對應到同一個產品上,簡單明了。但是在如今的市場形勢下,很少有企業只生產一種產品,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多樣化的發展。作業成本分析法作為一種對於複雜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的方法,迎合了當今企業的發展需求。

  作業成本分析法是目前一種先進的成本核算和管理辦法,世界上許多領先企業已經實施作業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會計系統。鉑略財務培訓認為企業如果能吸收作業成本分析法的思想,可以對企業管理者在成本控制、產品定價和資源決策等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相關焦點

  • 傳統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的差異
    1 傳統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傳統成本法指企業支持成本分攤的方法,所謂支持成本指支持產品或服務完成的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的成本費用。   傳統成本計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為:根據不同的成本計算對象歸集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
  • 比較與應用三種成本核算方法
    本文就我國目前採用的製造成本法、西方廣泛採用的作業成本法,以及成本會計的新發展——資源消耗會計的理論與應用作一比較和分析。   一、製造成本法   (一)製造成本法的核算特點   製造成本法是製造企業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該核算方法將企業一定期間的費用劃分為為產品生產而發生的生產費用和與產品生產過程無關的期間費用兩部分。
  • 作業成本法的八大缺陷及其解決方法
    顧客需求多樣化和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要求企業能迅速地做出反應,傳統的大批量的生產系統被靈活、反應迅速的「柔性生產系統」所取代。產品製造從材料配給、倉儲到產品發運等,均實現了自動化。柔性生產系統的出現,向傳統的成本計算和管理方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 作業成本法的概念及計算方式
    是將作業中心的成本分配到產品或勞務、顧客等成本目標中的標準,它也是將資源消耗與最終產出相溝通的中介。  (4)成本庫(Cost pool)  成本庫是指作業所發生的成本的歸集。在傳統的成本會計中以部門進行各類製造費用的歸集,而在作業成本法中,將每一個作業中心所發生的成本或消耗的資源歸集起來作為一個成本庫。
  • 關於物流企業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探討
    關於營運成本法,提出了「品種法下的定單法」的物流成本核算對象確定思路,將物流成本項目確定為運輸費、倉儲費、裝卸費、增值作業費和營運間接費用等五項,通過設置「物流成本」、相關物流作業共同費用與「營運間接費用」等會計科目,設計了物流企業物流成本核算程序;關於作業成本法,探索了物流企業應用作業成本法的框架,通過業務憑證、會計科目、成本帳簿設置設計了物流企業作業成本法的核算程序;關於物流企業對這兩種成本核算方法的選擇
  • 成本核算常用的方法有哪幾種
    財務人員常用的核算成本有以下幾種方法:   1、品種法   (1)定義   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2)成本對象   品種法的成本計算對象為:產品品種。實際工作中,可以將「品種法」之下的成本對象變通應用為:產品類別、 產品品種、產品品種規格。   (3)計算方法及要點   品種法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要點為:以「品種」為對象開設生產成本明細帳、成本計算單;成本計算期一般採用「會計期間」; 以「品種」為對象歸集和分配費用;以「品種」為主要對象進行成本分析。
  •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成本法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成本法,長期股權投資在持有期間,根據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的影響程度及其是否存在市場、公允價值能否可靠區分等進行劃分,應當分別採用成本法和權益法進行核算。(一)成本法的定義:成本法是指初始投資接取得的成本計量,投資後當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現金股利時或者投資方追加投資,或者投資方減少投資時,投資方的帳面成本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 2013十大會計培訓機構出爐 鉑略財務培訓第三
    憑藉全面、系統的財務課程體系,先進的培訓理念和培訓模式,以及頂級的培訓師資,經過8年的發展,高頓充分奠定了行業引領者的地位,成為企業財務培訓的首選品牌,亦為業界學習和模仿的先進。所在地:上海優勢側重:與上海財大有合作關係,課程主要由上海財大教授講授,理論功底較為深厚,課程為基礎財務理論培訓為主,強調系統概念和體系化搭建,適合大中型企業財務入門基礎知識的培訓。
  • 核算成本都有哪幾種方法
    實際工作中,可以將「品種法」之下的成本對象變通應用為:產品類別、 產品品種、產品品種規格。   (3)計算方法及要點   品種法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要點為:以「品種」為對象開設生產成本明細帳、成本計算單;成本計算期一般採用「會計期間」; 以「品種」為對象歸集和分配費用;以「品種」為主要對象進行成本分析。
  • 什麼是作業成本法
    圖文主創:Blue, 小A,小剛幾作業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是根據事物的經濟
  • 新舊準則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比較
    新準則與舊準則相比,長期股權投資在核算範圍、初始投資成本計量、核算方法應用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本文就針對新舊會計準則下長期股權投資會計核算方法進行了比較分析。   1 新舊會計準則下長期股權投資會計核算方法主要差異   《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以下簡稱新準則)主要是規範長期股權投資的確認、計量和相關信息的披露。
  • 從零開始學成本管理:變動成本法與全部成本法的區別
    變動成本法是管理會計學中核算成本的基本方法。它是根據成本習性的特點核算成本的。一、成本的分類不同全部成本法,根據經濟職能,把企業的全部成本分為生產領域成本、推銷領域成本和管理領域成本。而變動成本法,則按成本習性,把企業全部成本劃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兩大類。
  • 2020CPA《財務成本管理》考試大綱公布啦!官方消息!
    ,標準成本法,作業成本法;   6.管理會計:本量利分析,短期經營決策,全面預算,責任會計,業績評價,管理會計報告。 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 (3) 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性2.財務比率分析 (1) 短期償債能力比率 (2) 長期償債能力比率 (3) 營運能力比率 (4) 盈利能力比率 (5) 市價比率 (6) 杜邦分析體系 (7) 管理用財務報表體系3.財務預測的步驟和方法 (
  • Larry.R.White現身高頓 解讀決策成本法概念框架
    【環球網綜合報導】8月10日,由高頓財務培訓、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聯合策劃發起的「解讀《決策成本法概念框架》」主題活動在上海盛大舉行來自央企、跨國公司、大中型民營企業的200多位董事長、總經理、CFO、高級財務人員等參加了此次盛會,共同探討管理會計在中國的發展與實踐,打造新型會計理論的升級與超越。
  • ACCA科目PM知識點:生命周期成本法
    一項產品從研發到進入市場,到最後退出市場,其生命周期通常超過一年,在原有的成本方法或是財務系統,我們只能從每個會計期間來看產品的利潤情況,為了能更好的理解產品的利潤率情況,我們開發出了一種新的成本方法,使得我們可以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內來評估考核產品的利潤表現
  • 成本核算的8種方法!簡直太好用了!
    工業企業與商業企業最大的區別就是工業企業會有一個成本核算的過程。如果你想做好工業企業的會計,那麼成本核算這一部分必不可少。 成本核算的意義:正確計算產品成本,及時提供成本信息;優化成本決策,確立目標成本;加強成本控制,促進成本責任制的鞏固和發展,增強企業活力。 1 移動加權平均法 存貨的計價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種存貨計價方法。
  • 施工企業成本核算
    (四)企業必須根據計算期內已完工程、完工產品、已完作業和材料採購的數量以及實際消耗和實際價格,計算工程、產品、作業和材料的實際成本。不得以估計成本、預算成本或計劃成本代替實際成本。  (五)企業進行成本核算時,其實際成本的核算範圍、項目設置和計算口徑,應與國家有關財務制度、施工圖預算、施工預算或成本計劃取得一致。
  • 把握行政事業單位成本核算的精髓
    要進行成本控制,就要進行成本核算,用特定的會計方法和特定的會計科目,歸集和核算特定成本核算對象上的所有耗費,揭示成本發生和形成的動態過程,以便對影響成本的各種因素、條件施加影響或管控,將實際成本控制在預期目標內。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其定價也有賴於準確完整的成本信息。
  • 透視SAP差異核算實現
    【IT168 信息化】    1.標準成本法/計劃成本法和實際成本法    以前,有的財務軟體是到月末才計算出「實際成本」,有人說這是一種很「無聊的實際成本法」,因為它只是粗略迎合了財務核算需求,對成本管理來說意義不大,做不到成本管理要求的事前預算,事中控制,事後才分析。
  • 成本核算太難了?看這裡就夠了!
    成本核算,是會計工作中重要的一環,在成本核算分為事前成本核算,可以全面把控活動預算,事中成本核算,進行合理的資金管控,事後核算可以進行精準的活動數據分析。 成本管控,節源開流,可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在激烈的市場經濟中,擁有自己的競爭優勢。那麼成本核算該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