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該不該在6歲的時候上小學?對此老師和家長都有不同看法

2020-12-13 育兒房間

在過去國家對於入學的適齡年紀要求都是7歲上一年級,在教育的改革中國家將時間提前一年,這樣一來6歲就可以入學了。但同時國家對入學的年齡也開始明確的要求 ,只要不滿6周歲的情況下是不能入小學的。比如說一個孩子出生日期是8月31,而另一個孩子的出生日期是9月1號,這樣一來兩個同齡人的關係將會變成了學弟學長。這樣一來家長自然不會答應。

當然這個規定不是空穴來風的,國家的「義務教育法」中明確指出,只要是6歲以上的孩子,不管什麼性別、種族、民族,都必須接受到相關的義務教育,而父母不能以任何理由進行推辭。當然那些條件落後的地區可以酌情延長一年,7歲入學。當然對於本地區的入學最適年齡,則會根據各地區的政府按照現有的實際情況進行定製,而對於那些特殊情況而緩學的兒童,也將會放寬入學時間,比如說聾、啞、盲兒童等。從法規的規定中我們可以看出,適齡入學是有法可循的。但這樣一來父母就不樂意了,畢竟明明是同齡人,卻有這樣的差別。

但在去年教育局發出了一個通知,其中明確表示一年級孩子的入學生日時間,可以由省教育部門按照實際的需求進行確定。這樣一來8月31號的準線將會被打破,但目前為止並沒有提出相應的明確指示措施。

孩子該不該在6歲的時候上小學?對此老師和家長都有不同看法。

一、老師的觀點

如果6歲上一年級的話,那孩子的身心成長並沒有完全發育,雖然看似幾個月的時間,卻能夠出現對新事物的掌握能力差距明顯。同時老師還要進行保姆式的教育,這樣一來老師的壓力也就增加,自然老師是不願意更改時間。

二、贊同一方父母的觀點

將入學的時間推遲到12月31號,那就不會出現相關的矛盾和分歧,並且孩子也都能及時受到教育。

三、反對一方父母的觀點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學生學習壓力非常的大,而孩子的入學年紀太小,這樣的話就會導致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夠,這樣一來知識的掌握上不強。畢竟這時候孩子不管是在身體上還是在心理上都沒有達到最佳時間。

而在全面開放二胎的政策之下,未來孩子的入學年齡必然還是會一個爭議點。而如果政策貿然改變的話,自然會讓學位受到緊張的現象,這一點也要有措施及時的應對,各位家長們怎麼看呢?

關注我,每日早教知識全分享!

相關焦點

  • 有的人說指責老師是不尊師,對此我卻有不同的看法
    讀到有關教師話題的網文,總有文章談到一些人不尊重老師的問題。比如,不知從何時起,社會上一些人對學校、對教師的抱怨和不滿多了起來。有的抱怨老師「有償補課」,有的抱怨老師購買資料,有的抱怨老師體罰孩子……現實中這樣的事情,確實不勝枚舉。有的文章說,如此不敬師不尊師,只能是對自己的孩子不好,對教育不好。
  • 學前班該不該上?聽聽一線小學老師怎麼說
    「公立園不讓教知識」、「孩子調皮搗蛋坐不住」、「上班族沒時間管孩子」 …這些問題學前班真的能解決?孩子上了就能順利完成幼小銜接?喬老師和金子媽是愛粉群裡難得的有多年經驗的小學低齡段老師,她們爽快接受了小愛的邀請,昨天在線分享了關於學前班、幼小銜接的各種乾貨,解答了爸媽最關心的焦點問題。小愛剛剛整理成長長的一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小學老師是保姆嗎?該不該聽家長的,喝水吃飯上廁所都承包?
    可是老師半天沒有回覆,回復就是:請各位家長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現在是小學,不是幼兒園。有些家長在底下評論說老師太不近人情,但是很多幼師卻在拍手叫好!畢竟幼兒園的時候,幼師面對家長們的訴求,真是一個都不敢拒絕呀!照顧孩子本來是理所應當的,是老師們的責任,但是在幼兒園的時候很多家長對老師連基本的禮貌都沒有,就不怪幼兒園老師感到委屈了。
  • 孩子幾歲該學會獨立上學?成都小學老師這樣說
    其實,日本學校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設各種活動鍛鍊孩子的自立能力從幼兒園開始,小朋友都是統一服裝,一天往往需要換好幾次衣服:到了幼兒園要換玩耍的罩衣,換上白色的鞋子;到操場玩要換自己的鞋子;遇上不同活動都需要換不同的衣服鞋子——這些全部都需要孩子自己動手,媽媽和老師從不會幫忙。
  • 三歲的孩子剛上幼兒園,回家說老師一直不讓喝水,家長該怎麼辦
    三歲兩個月的孩子應該是在上小班。小班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並不是很好,他們有時不能完全理解老師的意思,或者會誤會老師的意思。在哪些情況下,老師會不讓孩子喝水呢?一、孩子沒有統一去喝水。在幼兒園裡面,老師是會安排好一日活動時間的。包括孩子什麼時候上課?什麼時候鍾喝水?什麼時候衛生間、午睡等等。這些常規的訓練都是統一進行的。一般在一個活動結束後,老師就會叫孩子們統一去喝水。可能有的孩子那時不渴就沒有喝水,又回到座位上了。等孩子想喝水的時候,可能這個時候老師在上課,或者在開展遊戲活動,所以老師就沒讓孩子喝水。
  • 學前班,該不該讀?和家長們聊聊
    我們學校有些老師的孩子直接從5歲讀一年級,沒有讀學前班,(後來,高中畢業考入北京科技大學)我問我的孩子讀不讀學前班,她說要讀,我說***都沒有讀,她說她們大我一歲,要讀.於是,遵從孩子意見讀了學前班.
  • 老師教孩子懷孕和性別方面知識被家長吐槽,網友有不同看法
    最近,有網友在短視頻平臺上分享自己的經歷。這位學生的家長覺得,自己的女兒才9歲,老師不應該教給孩子懷孕和性別這方面的知識。老師也進行了解釋,因為班裡有老師懷孕了,有同學在問。她想正好借這個機會,向同學們普及一下這方面的知識,沒想到讓家長感到不滿。不少網友表示這個歲數應該知道了↓↓↓還有網友說:自己不知道怎麼教孩子性啟蒙知識,很苦惱,正盤算著跟老師提一提,讓學校多安排這樣的課程。對此,你怎麼看?
  • 孩子多大該上幼兒園?老師:有些條件不具備,幾歲上都不合適
    中國式的教育觀念中有一種說法:孩子上學越早越好。很多家長對此也深信不疑,以為孩子早早上學就比其他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殊不知用年齡衡量上學標準只是其中一個條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在影響著孩子能不能去上學。
  • 馬上就要上小學了,到底該不該讓孩子提前學習?
    但也有家長開始有不同意見,下面有兩個媽媽她們在對孩子的學習上各持己見,一個認為,必須提前抓,上小學後比較順利;另一個則認為,學習是一場馬拉松,要保護好孩子的學習興趣,不要提前消費了孩子的學習興趣。那麼究竟哪種觀念才是對的呢?
  • 小學成績太差老師建議「留級」,家長該不該聽?老師都是好心勸阻
    小學連續三年數學成績低於50分,老師建議留級小學主要學習數學、語文、英語三大主科,語文和漢語都是基礎的拼音、漢字和字母,沒什麼含金量,只要認真都能會,而有一定難度的就是數學了,有一定的簡單運算,現在小學數學題都比較彎彎繞繞,沒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很難學好。
  • 父母主動讓上大班孩子退幼兒園,轉學小學的課程,該不該跟風?
    父母主動讓上大班孩子退幼兒園,轉學小學的課程,該不該跟風?這種超前教育風險真的有點大!所以2018年,2019年,教育部重點打擊超前教育,這個超前教育重點指的是文化課的提早進修。我有一個家長,大女兒那時候沒趕上這麼濃鬱的全社會學習氛圍,大從小女兒就開始重點培養。大約5歲,一年級的加減乘除都學會了,別的像是毛筆字也學會了,還有古詩、文言文等都背了。小孩子是很乖巧,看著缺少了該年齡段特有的純真和可愛,卻多了一份這個年紀不該有的成熟。個子也不是很高,天天這麼強的學習使命,玩的時間必定要比別人少了很多。
  • 家長課堂:1-6歲孩子不同特徵該如何教育?
    很多老母親反應說:「每天教孩子,感覺自己又來了一次九年義務教育。要是當年能有現在這勁頭,估計早都上清華北大了。」雖然這一說法略微搞笑,但是也體現了老母親們帶娃的全心全意(xin suan lao lei)。帶娃真的這麼累嗎?熊孩子們應該怎麼管教?
  • 該不該讓孩子上雙語幼兒園?
    >該不該讓孩子上雙語幼兒園?記者調查發現,現在很多幼兒園都在開英語課,而有些孩子在學習英語方面還表現出了很強的天賦,三四歲的孩子把英語說得很好。但有的家長擔心對孩子的母語會造成影響。對此,有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學前孩子的英語學習,應該是以培養興趣為主,讓孩子學會隨機應用,不要苛求他學了多少東西。
  • 孩子快上小學一年級了,家長該注意什麼?
    「孩子開學就上小學一年級了,該準備什麼?」「孩子是否能適應與幼兒園迥然不同的學習和生活?會不會輸在一年級的起跑線上?」「他每天就是看電視、玩兒,感覺都是當家長的著急?這可怎麼辦?」對此,深圳市優秀校長、深圳市後海小學原校長袁曉峰表示,學習是馬拉松而非百米衝刺,對孩子而言,小學一年級最重要的是習慣養成,而並非提前對小學課本和知識點的學習。
  • 小學課本上的一首情詩,有家長覺得不該入選,不少老師要求背全文
    小學課本上的古詩,歷來都受到不少家長的關注。哪些詩該入選課本,想來教育專家們也是很為難的。入選的古詩,至少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才能讓大家都滿意。再次,精神內涵要適合孩子們,這就是為何李清照水平最高的明明是愛情詞,但入選小學課本的卻是「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了解了這些,我們再來看看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悽美情詩《迢迢牽牛星》。因為四年級課本上的李商隱的《嫦娥》一詩到底說的是什麼,一直尚有爭議。所以這首六年級課本上的《迢迢牽牛星》,其實才算是小學生們學的第一首情詩。
  • 4-6歲的孩子可以學些什麼?家長該不該給孩子報興趣班?
    ,大多數家長都有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有的家長認為給孩子報興趣班會擠佔孩子的業餘時間,加重孩子學習負擔;有的家長認為其它孩子都在上興趣班,自己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有的家長則認為從小給孩子報興趣班,學習一門特長是非常有必要的。
  • 該不該讓孩子學珠心算家長說不清
    許多家長一方面被學習珠心算的「神奇」效果吸引,一方面又擔心學習珠心算會影響孩子在學校教育中的思維、學習,因而感到困惑—— 該不該讓孩子學珠心算?   培訓機構:能開發兒童智力潛能  「67減23加19減25……」一串的數字加減剛說完,剛滿五歲的小女孩婷婷就把答案報出來了。她學習珠心算只有半年時間,就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
  • 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家長籤名該不該?
    「監督孩子讀書我沒意見,為什麼非得要家長籤名?」柳海亭認為,籤名既體現了老師對學生和家長的不信任,同時這等於是給家長「布置作業」,讓他感覺很不舒服。 除籤名之外,一些老師還要求家長批改家庭作業。濟南市民郭鵬介紹,他每天都要檢查孩子的語文和數學作業,並指導孩子將錯題改正,最後籤上自己的名字。郭鵬說,孩子上高年級之後涉及運算方法、英語之類的,他可能就會力不從心了。
  • 該不該上特長?該什麼時候上?該選什麼特長課?
    即便如此,我的美術仍然是語文老師教的,畢竟在師資匱乏的鄉下,除了語文數學,其他科那時都沒有專業的老師。後來,我通過城裡親戚找人輔導考上專門畫畫的藝術學校,竟然成了那個鄉鎮的大新聞,甚至不次於考上清華北大的轟動。在現在往前數5年,還有的家長說,學什麼學,那玩意有啥用。
  • 幼兒園到底該不該提前教授小學內容?部分家長:應該教
    他們認為幼兒園不教一些小學的內容,很可能造成這些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接受不過來,另一方面,有些家長反映一年級的老師並不會認真教學,因此他們只能選擇讓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多花時間學習。先說幼兒園教育,整體上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態勢,要麼是教得太多,學生根本就接受不了,要麼是教得太少,孩子去了就是自己玩兒,幼兒園老師成了個看孩子的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