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陸璐(微信號:baoigou),南京大學金融系在讀研究生,研究雙邊市場理論。她在文中歸納了社交支付的主要形式、發展原因,並梳理了國內外的相關案例。在她看來,虛擬社交與在線支付的融合是當前網際網路時代的一個重要趨勢,根據主體地位不同,有兩種表現形式:以社交平臺為主導,比如國內的微信、微博,國外的Twitter、Facebook等;以支付平臺為主導,比如國內的支付寶錢包,國外的Venmo、Chirify、Dwolla等。
一、虛擬社交與在線支付融合的表現形式
社交與支付的融合是當前網際網路時代一個重要趨勢,二者的融合,根據主體地位的不同,有兩種表現形式:
一種是以社交平臺為主導,支付作為一個增值服務,支付平臺為其提供輔助服務。社交平臺開通支付功能,起初是為了用戶購買社交平臺上的虛擬商品服務,而後又向更廣的電子商務拓展,用戶瀏覽社交平臺上發布的廣告,通過社交平臺支付購買線下或線上商家的產品服務。相應地,也出現了兩種社交平臺開展支付功能的模式:
(1)社交平臺自營虛擬貨幣,支付功能服務於虛擬商品服務的購買,用戶需要用現實貨幣來兌換虛擬貨幣,而兌換的手段可以有網銀支付、第三方支付、手機充值支付等等;
(2)社交平臺將支付功能外包給第三方支付公司,在社交平臺上加入第三方支付公司的API,用戶在個人之間、個人與商家之間藉助社交平臺上的支付API實現支付。
另一種是以支付平臺為主導,社交的元素則作為一個推廣平臺和增加客戶體驗的手段。由於人們在社交活動中經常會有消費支付的需要,支付平臺為了響應這種需求,允許用戶在支付平臺上關聯社交平臺帳號,便於向社交好友進行轉帳支付,並可以將支付信息同步到社交平臺上,反過來,這種社交關聯的功能又刺激和吸引更多的用戶使用支付平臺。
在國內,社交與支付的融合多以社交平臺為主的方式,一方面服務於個人用戶在朋友之間的社交支付,另一方面服務於在社交平臺上電子商務買賣交易,支付平臺是社交支付功能背後的技術支持。而國外,社交支付的融合則兩種方式並存,既有社交平臺為主導,也有支付平臺為主導。
國內外的這種差異也許是由於市場結構和競爭方式的差異。在國內,第三方支付平臺仍以支付寶為主,佔據了大部分的第三方在線支付市場份額,微信推出前,2010年支付寶佔在線支付市場51.2%份額,2013年3季度其市場份額也高達48.8%。其他支付平臺在競爭上,選擇了甘為幕後,與社交平臺合作,將支付功能整合進社交平臺,以藉助社交平臺的用戶流量爭取市場份額。
另一方面,國內社交平臺多樣,為了爭取市場也希望拓展平臺的支付功能。而在國外近年來,各種新型支付應用、社交應用湧現。各種支付應用多樣,尤其行動支付,這就促使支付平臺藉助與社交平臺的互聯增加用戶的使用度,同時社交平臺為獲取更多的收益,也競相發展平臺的支付功能。
二、虛擬社交與在線支付融合的原因
1、個人社交需求的在線延伸,虛擬商品交易的支付需要
現實的社交活動中,祝賀送禮是鞏固感情的一種方式,而虛擬社交成為人們現實社交活動的補充方式,贈送虛擬禮物也自然產生,此外,現實中人們可以通過某些物質象徵身份地位,獲得社會認可,在虛擬社會也如此。社交網站順應了這種社交需要,為了獲取更多盈利,出售各類虛擬禮物、虛擬裝扮等虛擬商品,用戶需要對其進行在線支付。
2、社交平臺融入支付功能,管理應用收益分成的需求
社交平臺將支付功能融入平臺,用戶要使用社交平臺上的應用程式(如遊戲),只能通過社交平臺進行支付,社交平臺就能很清楚的了解應用程式的收益情況,管理和應用程式開發商的分成。
3、電子商務藉助社交平臺推廣,在線商品購買的支付需要
由於社交網絡受眾廣、口碑效應強,越來越多的線下商家,通過社交平臺進行產品和服務的推廣,社交平臺也順應這個趨勢,將電子商務整合入社交平臺中,在線商品的購買的支付如果在社交平臺上完成會極大地增強用戶體驗、減少交易成本。
4、支付平臺互聯社交平臺,吸引用戶、推廣服務的需要
現實社交活動,如朋友聚餐、過節送禮等,這些都不可避免地涉及資金的支付。而支付平臺與社交平臺互聯,用戶通過支付平臺可以直接向在線社交圈的好友進行支付,將極大便利用戶,改善用戶體驗,同時通過社交平臺的分享,為支付平臺做了免費的推廣。與社交平臺互聯,就成為支付平臺爭取客戶的一種手段。
5、支付與社交平臺互聯產生更多共享數據,為大數據利用創造條件
無論是支付平臺引入社交功能,還是社交平臺引入支付功能,平臺功能的豐富產生更多的平臺使用行為,這就帶來了用戶更多的數據,如社交圈數據、地理位置數據、用戶消費數據、銀行帳戶數據等,利用這些數據,支付平臺和社交平臺都可以完善用戶信息資料,進而進行更有針對性的營銷或產品服務設計。
三、虛擬社交與在線支付融合的案例(現狀)
(一)國內社交平臺開展支付功能案例
1、微信——微信支付&微信紅包
微信支付:
在微信5.0版本開始推出微信支付,支付和安全系統由騰訊旗下的支付平臺「財付通」提供支持。用戶只需在微信中關聯一張銀行卡,並完成身份認證,即可購買合作商戶的商品及服務。用戶在支付時需輸入6位密碼,無需任何刷卡步驟。
在線下,用戶可以掃描商戶靜態的二維碼,生成微信支付交易頁面;在線上,用戶可掃描PC端二維碼,跳轉至微信支付交易頁面,完成交易流程。用戶還可以在微信中關注商戶的微信公眾號,在商戶的微信公眾號內完成商品和服務的支付購買。
微信紅包:
微信紅包是微信在5.2版本上推出的一款應用,用戶綁定銀行卡後,可以通過「新年紅包」公眾號發送紅包給好友,接收方打開紅包,可通過綁定銀行卡來獲得紅包收益。不過,春節過後,微信團隊對紅包功能進行改進,支持不綁定銀行卡提取或轉匯紅包中的款項。
2、新浪微博——微博支付&微錢包
微博支付:
2014年初,新浪微博與支付寶打通,在個人主頁中新增「微博支付」,用戶可以將自己的微博帳戶和支付寶帳戶、淘寶帳戶進行關聯,在微博上購買商品或會員服務時,直接輸入數字密碼即可,訂單支付成功後,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是否關注商戶,或者將商品分享到微博向好友進行推薦。這對微博和阿里來說,都是為了打造「瀏覽—興趣—下單—支付—分享」的社會化營銷閉環。
除了帳號體系打通,新浪微博與支付寶還互通二維碼,用戶使用微博客戶端或支付寶錢包客戶端,均可掃描線下商家發布的二維碼進行支付。央行上個月暫停二維碼支付,另當別論。
微錢包:
其實,在微博支付推出前,新浪使用自有的「新付通」支付牌照就推出了「微錢包」在線支付平臺。用戶使用微博帳號登錄並綁定銀行卡後,可以在平臺上進行水電煤繳費、手機充值、個人轉帳、買彩票、微公益、買理財產品等,還可以在微博上瀏覽商家優惠信息直接支付。
3、豆瓣——關聯支付寶
豆瓣在2011年已推出關聯支付寶功能,用戶關聯後可以在豆瓣上進行二手交易、購買電影票等,並直接通過支付寶完成交易。
4、人人網——人人豆&移動安全支付
人人豆:
人人豆是人人網的虛擬貨幣,用於虛擬禮物、主頁裝扮、玩遊戲等人人網上的應用服務支付。用戶可以通過網銀、支付寶、駿卡直衝、手機充值卡、人人一卡通、Paypal(美元)、MyCard(臺幣)、話費簡訊寬帶支付、拉卡拉等多種方式給自己或好友的人人豆充值。
移動安全支付:
這是人人網開放平臺提供給第三方開發者的新的支付渠道。它仍然以「人人豆」作為主要交易貨幣,但優化了流程,將支付功能嵌入到移動應用中。例如用戶使用人人網上的遊戲應用時,可以直接使用人人豆兌換虛擬道具,餘額不足時,「移動安全支付」會引導用戶充值。
5、開心網——開心幣
和人人網類似,開心幣是開心網的虛擬貨幣,用來購買開心網提供的各種增值服務,用戶可通過網銀、支付寶、神州行充值卡、聯通充值卡、手機話費充值等幾種方式來充值開心幣。
6、QQ——Q點&Q幣&元寶&點券
Q點、Q幣、元寶、遊戲點券是可以用於購買騰訊所有業務及遊戲道具的虛擬貨幣,可以在QQ充值中心、QQ遊戲支付中心、超級QQ支付中心,使用財付通、銀行卡、快捷支付、手機充值卡、移動手機進行充值。
(二)國內支付平臺引入社交功能的案例
支付寶錢包
在支付寶錢包8.0裡新增了「一起AA」功能,用戶和朋友聚餐娛樂時,替朋友付款者,可以點擊AA按鈕尋找周圍的成員,這些被AA的用戶進入界面後,待出現付款金額後向付款者滑動屏幕完成AA制消費轉帳支付。
(三)國外社交平臺開展支付功能案例
1、Facebook——社交支付發展
(1)虛擬貨幣Credit:
2011年Facebook推出Credit,它是Facebook的虛擬貨幣,可以與近50種貨幣無縫轉換,用於支付Facebook上的虛擬商品和服務。Credit可以通過信用卡、PayPal、手機號碼、禮物卡(Facebook Credit Card)以及各國國家主要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充值。
Facebook也創辦了一家名為「Facebook支付有限公司」(Facebook Payments Inc.)的子公司,用來幫助開發商專門處理與Facebook虛擬貨幣Credits項目有關的支付業務。但2012年末Facebook終止了Credit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支付API,直接綁定信用卡和Facebook帳號進行虛擬商品服務支付。
(2)PayPal的Facebook版線上支付應用
2011年11月Paypal推出應用於Facebook的線上支付程序」Send Money」,Facebook用戶授權PayPal訪問朋友列表後,就可以通過輸入電子郵箱地址或直接鍵入朋友的名字,在給好友遞送電子賀卡的同時向他/她匯款,或者不送賀卡直接匯錢,此舉可以實現國內或跨國匯款、網上支付。
(3)澳大利亞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與Facebook的互聯支付
澳大利亞聯邦銀行的客戶可以使用CommBank App關聯自己的Facebook帳號,在App上選擇Facebook好友,向其支付轉帳。
(4)Facebook將推出電子貨幣、欲涉足行動支付
2014年4月,Facebook已獲得愛爾蘭央行許可,允許發行可以在Facebook上儲蓄、且可以向他人轉帳的電子貨幣,並將通過passporting程序在歐洲範圍內流通。Facebook已和至少三家國際貨幣轉帳服務機構談合作,但具體的服務計劃還尚未公布。這三家公司都是提供國際匯款服務的,分別是 TransferWise,Moni Technologies 和 Azimo。
2、Twitter——社交支付的計劃
(1)Twitter的消息支付
2013年2月,Twitter與美國運通合作,美國運通卡持有者將他們的信用卡帳戶和 Twitter 帳戶綁定後,通過發一條帶有指定 hastag 的 Tweet,就能夠在 Twitter 信息流裡購買禮品卡、Kindle Fire、Xbox 360、珠寶等商品。
(2)Commerce Tweet的支付API
2014年初,也有新聞稱,Twitter或將與電商平臺Fancy.com、在線支付服務商Stripe合作,推出Commerce Tweet,用戶可以在Twitter App上看到商品信息並可以直接在App上支付購買,還可以查詢商品物流狀態,藉助Stripe Connect服務,網絡商家無需任何帳戶,即可接受信用卡付款。
(四)國外支付平臺引入社交功能的案例
1、Venmo
Venmo是一款小額支付手機應用,用戶在Venmo App上綁定銀行帳戶或信用卡,可通過手機App或簡訊支付款項。關聯Facebook和Twitter好友,即可在該App上實現朋友之間的轉帳。
Venmo的特點在於支付的社交趣味性。比如,你可以調用Venmo的API,使用Venmo預支一小筆錢,選擇好場所(比如咖啡館或酒吧)、禮金金額、哪些朋友有資格找到它,然後,第一個在該場所籤到的朋友就能獲得這筆禮金。
又如,你組織了某項活動並承擔了所有費用,你可通過Venmo向所有參與者收錢。打開Venmo,選中好友,並設定金額,點擊「付費」,他們就會收到付款提醒。
此外,Venmo提供「信託請求」(Trust Request)選擇,你可以作為貸方允許你信賴的那些人借走你的錢。例如,你總是信任你的祖母,她可以未經詢問就借走你20美元。
還有一些標配的社交功能,諸如可以在Venmo上添加自己的評論、在Twitter和Facebook上分享你的Venmo支付信息等。
2、 Chirpify
Chirpify是一個社交網站支付交易平臺,兼容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等社交網站。用戶綁定銀行卡與社交網絡帳號後,在社交網絡的狀態欄、評論欄回復限定文字及可完成轉帳交易。
如,用戶加入Chirpify後,以留言或評論的方式在社交網站上@Chirpify,回復buy,即可完成該條信息的產品購買或慈善活動捐贈。又如,用戶要在一條Twitter推文中加入「
收款人發布推文,付款人在該條推文下回復「">#chirpify + 金額 + @收款人」,就可以完成一次即時付款(收款人和付款人必須都是Chirpify會員)。
收款人發布推文,付款人在該條推文下回復「#chirpify + 金額」就能完成付款。這增加了用戶的參與度,又提高了廣告效應。
3、Dwolla
類似於Chirpify, Twitter用戶只需提供好友用戶名、支付金額、標籤#dwolla和Dwolla帳戶,即可在Twitter上通過發布推文對好友、非盈利組織、商家進行支付。
去年下半年,Dwolla發布了Dwolla Credit,憑藉由 Comenity Capital Bank 提供的數十億美元資金做保障,Dwolla Credit 具備了向用戶發放效用如同實體 Visa 或者萬事達卡般的虛擬信用卡,然而卻不用收每筆 2~3% 之間的手續費。在收費上,Dwolla 採取一刀切的方式,價值 10 美元以下的交易免費,價值 10 美元以上的交易一律只收 25 美分。根據客戶的信用記錄,虛擬信用卡的額度在 1000 美元 和 12000 美元之間浮動。
Dwolla的競爭優勢在於:它沒有信用卡公司徵收的高昂費用;它提供即時轉帳,避開了由 Automated Clearing House (ACH, 自動清算系統)帶來的可長達數日之久的等待時間。由此或可說,Dwolla 要打造的是一個自創的支付框架,它要顛覆的是信用卡和 ACH 這兩個支撐了從傳統業務(如銀行轉帳)到前衛支付手段(如 Square) 數十年的系統。
(五)包含支付與社交等功能的綜合應用案例
Foursquare
Foursquare是基於一種地理位置、集社交、電商與一體的移動綜合應用,用戶可以通過查詢所在位置附近的商家、查看商家點評,並且關聯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平臺帳號分享自己的位置以及對商家的點評,而且可以在Foursquare上關聯銀行帳戶,線下消費後,直接在Foursquare App 裡支付並獲取積分優惠。
今年2月份,Foursquare獲得來自微軟的 1500 萬美元戰略投資,並授權微軟將Foursquare地理位置數據整合進入微軟的手機作業系統以及 Bing 搜尋引擎中。在籤到模式被 Facebook 和 Google 等大公司模仿之後,此輪融資為Foursquare贏得了喘息之機,它或將藉助微軟的設備和服務覆蓋更多的消費者。
根據 WSJ 披露的數據,目前 Foursquare 已經有超過 6000 萬家的餐廳、商店等城市地點信息,以及 4500 萬的 App 用戶,Foursquare 預計今年的收入將達到 1500 萬美元至 2000 萬美元,而 2012 年 Foursquare 的營收還只在 200 萬美元左右。
[本文來自讀者的投稿,不代表36氪立場]